資源簡介 4.2設計我們的校園(一)學習領域:造型.表現2課時【教材分析】校園是學生每天學習和生活的地方,本課學習內容的設置是由收集、欣賞優秀雕塑作品、學習制作立體造型作品、校園規劃模型三個部分的內容構成。通過分析優秀雕塑作品與學習制作立體造型作品和校園規劃模型的設計制作,啟發學生積極探索利用各種藝術方法與藝術手段美化校園環境、創設人與環境的自然和諧情境,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熱愛學校的情感,以及發現美、創造美的愿望,同時在活動中提高綜合運用多領域知識、技能的能力。在學習活動中,強調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強調集體協作意識和問題意識的培養,注重交流,使學生樹立健康良好的審美意識、設計意識和社會服務意識,為提高人才素質打基礎。 第1課時活動一 收集與討論:收集、欣賞優秀的雕塑作品,討論什么樣的雕塑作品更適合我們的校園。引導學生欣賞并思考,校園里設置的藝術品應該如何與校園環境相協調,在校園里設置藝術品應該考慮選擇哪些內容和形式,你認為目前我們的校園環境應作哪些改進,何處應增加何種雕塑藝術品,制作紙質建筑模型。【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了解雕塑藝術對校園空間文化塑造的意義和作用。了解切割與結合、折疊與彎曲等紙質立體造型設計與制作的基本方法. 能進行基本紙造型的基本制作。初步了解建筑與環境、校園規劃和校園模型設計制作的過程。過程與方法:1、通過教師引導,以問題意識為導向,開展小組合作學習,體驗設計立體造型作品的方法與過程。完成紙質建筑模型的制作。學習環境藝術雕塑小品的設計與制作過程。2、結合動手制作明確校園雕塑作品的設計應用于校園整體環境相協調,符合審美要求,能初步提出校園環境藝術設計的改進建議。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激發學生熱愛、關注校園環境以及為校園的美化貢獻自己的才智和力量的愿望。培養團隊合作意識和綜合運用多領域知識的能力。【教學重點】紙質建筑模型的制作。【教學難點】在紙質建筑模型的制作中的空間感的體現。【教學過程】1.引導階段a.提出問題:同學們對我校有多少了解?b.教師簡述學校的發展歷史,建校以來校園建設的改變,號召學生愛校、建校。出示學校不同地點照片圖,引導學生欣賞與評述。出示課件,展示環藝雕塑的圖像資料和校園環境藝術雕塑小品范作實物,引導學生欣賞并提出問題。師提示:你通過上面的圖片你發現了什么?生甲:象燕子在飛。生乙:象人在跳舞。生丙:象風箏在飛。小組討論,引導思考:閱讀書本教材,你發現了什么?有什么疑問和想法,請提出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校園環境回顧,然后交流討論,對校園環境現狀各抒己見,發表自己致進實施方案,積極引導學生關注優秀雕塑藝術作品,讓學生從中借鑒、發現、綜合、整理。對自己的校園環境,討論哪些地方需要改進。重點培養學生進行想象、探索、綜合、分析及提出設計與制作方案的能力。同時應積極營造一個學生之間自由交流的氛圍和空間。加深學生對生活的熱愛,把對生活的需求提升到藝術美的境界。校園里設置的藝術品應該如何與校園環境相協調?在校園里設置藝術品應該考慮選擇哪些內容和形式?你認為目前我們的校園環境應作哪些改進?何處應增加何種雕塑藝術品?2.發展階段針對P33頁內容,老師簡要介紹,引導學生思考:紙造型有那些方法?浮雕設計方法:(1)展開法,即由一個單位形排列連接出來;(2)骨架即先將紙折疊出各種骨架,然后在骨架上進行切割、折疊等加工,使之產生豐富多變藝體效果。A.切割與結合:出示(視頻)學生看視頻,了解制作方法——可以借助直線切割、曲線切割、挖切等方法進行插接,可以利用紙條編接,也可以利用各種粘合劑粘接。B.折疊與彎曲出示(視頻)學生看視頻,了解制作方法——彎曲的方式不再贅述。折疊的方法包括直線折疊、折線折疊、曲線折疊。折疊前最好用刀背刻畫折疊線,以便折疊。練習:結合視頻觀看,各小組進行合作制作設計,設計一件校園建筑藝術雕塑小品。運用切割與接合、折疊與彎曲等方法,采用紙板、吹塑紙等材料,制作一件立體造型作品,體驗設計與制作的基本方法。教師巡視指導學生制作一件立體造型作品,逐步分析研究體驗設計與制作的基本方法,完成一件紙質建筑模型設計。3.小結.回顧本堂課的教學內容,展示學生作品并進行評述。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