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 5 課第二框教案課題 實現高質量發展 授課類型 新授課 教學時數 1 課時教材 中等職業學校教科書《思想政治 基礎模塊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等教育出 版社)教學目標 了解高質量發展的內涵,理解我國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意義和總要求。 了解現代經濟體系的內涵,理解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性和舉措。 理解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的必要性,認同推動創新發展的戰略舉措,培養自身責任感和創新精神,向大國工匠學習,勇于創新。教學重難點 理解高質量發展的內涵、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意義以及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性和舉措; 理解建設創新型國家的必要性,向大國工匠學習,勇于創新。學情分析 經過第 5 課第一框的學習,學生對新發展階段、新發展理念、新發展格局有了系統認識和了解,為本框學習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點內容打下基礎。學生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現代化經濟體系”雖有一定的了解,但對其內涵和要求不了解、不熟悉。絕大多數學生能認識到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重要性,但不能將創新發展與自己的專業學習和職業發展相結合。學習本課有助于學生理解現階段我國經濟發 展的主線和目標以及確保這一主線、實現這一目標的關鍵因素。教學方法 教法:議題式教學法、實踐調研法、案例教學法學法:小組合作探究法、調查法教學準備 文本資源:2022 年 5 月,中宣部舉行的“中國這十年”系列新聞發布會有關創新型國家的新聞報道。 視頻資源:2022 年 12 月 25 日新聞聯播節目《新時代新征程新偉業:瞄準高 質量發展,昆山產業鏈不斷升級》、2022 年 10 月 10 日新聞聯播節目《偉大復興壯 麗航程:我國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央視 2021 年大國工匠年度人物發布儀式。 生本資源:本校學生參加創新比賽案例。流程 環節 教學活動 設計意圖課前預學 【回歸生活調研先行】 【發布任務,熱身導學】 分組調研。通過網絡、書籍、報刊等途徑搜集一些商品在國內或國外暢銷或被搶購的新聞,從中各選取一件商品,記錄該商品的信息,并分析暢銷的原因。(必做:學業質量水平一) 觀看2022 年5 月中宣部舉行的“中國這十年”系列新聞發布會有關創新型國家的相關新聞報道,觀看盾構機相關視頻、新聞頻道。(必做:學業質量水平一) “我敢闖,我會創”是 2022 年舉辦的第八屆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的主題。查閱職校生參賽的優秀作品,說說中職生創新創業的重 要性。(選做:學業質量水平二) 通過小組合作完成調研表格,鍛煉學生信息篩選和同伴協作能力。 學生通過查閱新聞報道、觀看相關視頻,自主探究“中國這十年”的故事,感受我國發展現實成就,為本課的學習打下基礎。課中研學 子議題 1:為什么要進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15 分鐘)供給 側結構性改革 【情境創設】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人民的生活水平增長很快,但有段時間,一些有大量購買力支撐的消費需求在國內得不到有效供給,消費者將大把鈔票花費在境外購物上,購買的商品已從珠寶首飾、名包名表、名牌服飾、化妝品等奢侈品向電飯煲、馬桶蓋、奶粉、奶瓶等普通日用 通過小組合作、調研分享、案例分析,引導學生關注現實,分析成因,理解政策,鍛煉學生探究分析能力的同時,引入本課品延伸。 主題。【問題描述】請你結合課前小組的調研結果,分享你所了解到的需求外溢現象。說一說:為什么會出現這些現象?我們應該怎么解決這個問題?【學生活動】結合調研結果,分享觀點。【總結建構】材料中的需求外溢現象是因為我國一些行業供給和需求不匹配。改革開放后,由于當時生產力水平、教育水平等客觀因素的限制,我國的一些產業在世界商品生產的分工體系中處于中低端的位置,面臨競爭激烈、利潤微薄,有些行業甚至出現產能過剩、商品積壓的現象。出現這些現象,主要的問題來自供給端,解決這些問題,必須深化供給側改革。通過提高生產技術水平,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經濟發展的基本特征 高質量發展的內涵 優化產業結構,增加中高端產品供給,減少低端產品供給,更好匹配供給和需求。 【問題描述】 想一想:我國經濟發展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總結建構】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經濟發展的基本特征就是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高質量發展,是能夠很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發展,是體 現新發展理念的發展。【問題描述】想一想:我國為什么要進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總結建構】(3)現階段我國經濟發展面臨的問題及治本良方 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經濟發展面臨的問題,供給和需求兩側都有,但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給側。事實證明,我國不是需求不足,或沒有需求,而是需求變了,供給的產品卻沒有變,質量、服務跟不上。有效供給能力不足,導致消費能力嚴重外流。解決這些結構性 問題,必須把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為經濟發展的主線,這是新時代穩定經濟增長、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治本良方。【閱讀資料】 閱讀教材第 50 頁“相關鏈接”。 【問題描述】供給和需求的關系是怎樣的?供給側管理和需求 通過闡述供給和側管理的目標和手段分別是什么? 需求的關系以及供給【總結建構】 側管理和需求側管理(4)深化供給側結 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總的要求是“鞏固、增強、提升、暢通”八字方針,鞏固 的目標和手段,引導 學生加深對現階段為構性改革的 “三去一降一補”成果,推進制造強國建設,加快發展 什么要推進供給側結總要求 現代產業體系,壯大實體經濟,發展數字經濟,增強微 構性改革這一問題的觀主體活力,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暢通國民 理解;通過引導學生經濟循環。 利用所學知識分析經【資料鏈接】 閱讀教材第 51 頁“相關鏈接”。 濟現象,提高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互動交流】 結合“相關鏈接”,小組討論后,列舉所學專業領 域中“三去一降一補”的具體案例,并分析取得了怎樣的成效,對我們有什么啟示。子議題 2:如何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15 分鐘)2. 建設 現代化經濟體系 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性 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內涵 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舉措。 【資料學習】 閱讀第 51 頁“閱讀與思考”。 【問題呈現】 結合實例思考:為什么黨和政府高度重視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 【分享觀點】 學生思考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性,分享觀點。 【總結建構】 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我國發展的戰略目標,也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經濟增長動力的迫切要求。只有形成現代化經濟體系,才能更好順應現代化發展潮流和贏得國際競爭主動,才能為其他領域現代化提供有力支撐。 【問題描述】 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內涵是什么? 【總結建構】 現代化經濟體系,是由社會經濟活動各個環節、各個層面、各個領域的相互關系和內在聯系構成的一個有機整體。要建設創新引領、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體現效率、促進公平的收入分配體系,彰顯優勢、協調聯動的城鄉區域發展體系,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綠色發展體系,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開放體系,充分發揮市場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的經濟體制。 【學以致用】 活動:教師列舉加快發展現代產業體系的若干具體做法,學生通過學習第 52 頁“相關鏈接”,將做法與七部分內容一一連線對應。 【總結建構】 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必須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建設制造強國、質量強國、航天強國、交通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 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必須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深入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區域重大戰略、主體功能區戰略、新型城鎮化戰略,優化重大生產力布局,構建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和國土空間體系。 【延伸閱讀】 播放 2022 年 12 月 25 日《新聞聯播》節目“新時代新征程新偉業:瞄準高質量發展,昆山產業鏈不斷升 級”視頻或其他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相關視頻。 通過學習歷次重要會議對于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要求,引導學生探究黨和政府高度重視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原因,進而學習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性和內涵。 通過連線題,進一步加深學生對于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理解。 通過視頻學習,切實感受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必要性、具體措施、豐碩成果,提升政治認同和公共參與等學科核心素養。子議題 3:如何建設創新型國家?(15 分鐘)3. 建設 創新型國家 【創境引思】 帶領學生閱讀第 52 頁“閱讀與思考”的內容, 通過回顧我國科技發展的歷史,引(1)創 新驅動發展 在關鍵詞下面畫橫線,加深印象;播放 2022 年 10 月 10 日《新聞聯播》節目“偉大復興壯麗航程:我國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引導學生思考:我國為什么要加快科技創新,掌握全球科技競爭先機? 【學生交流】 我國古代曾經在科技創新中取得世界領先的成就,近代以來我國包括科技的落后在內的多種原因導致我國在世界競爭中處于不利的位置。 【總結建構】 創新強則國運昌,創新弱則國運殆。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產業變革和軍事變革加速演進,顛覆性技術不斷涌現,正在重塑世界競爭格局、改變國家力量對比,創新驅動成為許多國家謀求競爭優勢的核心戰略。我們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依靠創新驅動打造發展新引擎,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持續提升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開辟發展新空間。 【任務驅動】 教師播放我國盾構機制造相關視頻或文字材料,為學生呈現盾構機制造過程中遇到的困難,以及最終取得的重大成就,呈現議題:為什么我國要制造自己的盾構機?我國的盾構機為什么能走向世界? 【小組研討】 組織學生分組討論,每個小組選一名代表發言分享,上傳討論結果到教學平臺。 【總結建構】 盾構機的生產技術被國外長期壟斷,不利于我國的基礎設施建設。這種核心技術一定要自己研制出來,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所以,建設創新型國家,要堅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堅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創設情境】 補充我國創新驅動發展過程中的一些創新人才的創新事跡。 【議題描述】 請結合素材,以“在……的研發過程中起了……作用”的句式進行搶答。 【總結建構】 建設創新型國家,要堅決實施人才強國戰略。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也是創新活動中最為活躍、最為積極的因素。培養造就大批德才兼備的高素質人才,是國家和民族長遠發展大計。要建設一支規模宏大、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創新人才隊伍和一支宏大的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產業工人大軍。這也正是我們要奮斗的目標! 【創設情境】 結合本目“閱讀與思考”所展現的創新成就以及創新人才的創新事跡,帶領學生一起思考如何更好助力創新型國家的建設。呈現議題:為什么說“教育 興則民族興,科技強則國家強”? 導學生探究現階段 我國要加快科技創的重要性 新、掌握全球科技競爭先機的原因,進而理解科技創新和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重要性。通過典型案例,引導學生通過小組討論、交流分析,認識到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要性,同時培育學生政治認同等學科核心素養,厚植愛國情懷。(2)建設創新型國家的舉措。通過感受豐富的創新事跡,引導學生認識到人才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并自覺投身到創新人才隊伍建設中去。通過議題的討論交流,引導學生認識堅決實施科教興國戰略的重要性,滲透創新文化,培育職業精神。【小組討論】 學生分組討論,一組討論“為什么說‘教育興則民族興’”,一組討論“為什么說‘科技強則國家強’”。 【總結建構】 教育發展能為國家培養高素質的創新人才,科技發展能為國家發展提供關鍵核心技術。建設創新型國家,要堅決實施科教興國戰略。要堅持把科技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加強基礎研究,強化知識產權創造、保護、運用,打贏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要堅持教育優先發展,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培育創新文化,弘揚科學家精神,涵養優良學風,營造創新氛圍。 【學以致用】 播放央視 2021 年大國工匠年度人物發布儀式,了解“七一勛章”獲得者艾愛國的先進事跡,并閱讀艾愛國立足崗位、改進工藝的創新事跡,組織學生找出艾愛國作出的努力、取得的技術創新成果、獲得的榮譽。 【啟思導行】 學生結合艾愛國的創新事跡,分享自己的感悟,說說自己受到的啟示以及準備從哪些方面作出努力。 【榜樣力量】 “我敢闖,我會創”是 2022 年第八屆中國國際 “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的主題。學生查閱、展示職校生參賽的優秀作品,談一談中職生創新創業 的重要性。 通過啟思導行,檢驗學生運用知識分析案例的能力,引導學生說出從自身出發應作哪些努力,并從榜樣身上汲取力量,樹立投身創新創業的信心和愿望。課后踐學 【知識拓展素養提升】 【布置作業 分層檢測】 1.基礎作業:課后練習、學習指導。 拓展作業:結合本節課所學的知識,分組查詢本專業相關行業的勞模事跡,記錄下勞模的創新行為、創新成果、給自己的啟示和跟學的行動等,上傳學臺,并于下節課上簡要分享。 分層次作業,評價學生知識運用水平和素養提升情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