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四課 兩漢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鞏固 教學設計學情分析本課面向的學生群體為中職一年級的學生,對于漢朝的基本事實,學生在中學已經有所了解,但是在細節上并不熟悉,尤其是東漢這部分的歷史。學生在初中對漢朝歷史的學習也過于表面化并且存在著一定的斷裂性,這就需要通過教師的講解與教學活動使學生動態地看待歷史。本課的時間跨度大,本質上是用一節課講完漢朝的歷史,內容多且相對枯燥。與秦朝許多開創性的制度不同的是,漢朝更多的是將秦朝的制度繼承下來并且不斷修繕,使其適應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鞏固。教學目標唯物史觀:通過西漢的建立與"文景之治"、西漢的強盛,了解文景之治、漢武帝時期的強盛等史事,并能夠從中體會不同史事之間的聯系,認識政治經濟發展與文化繁榮之間的關系。時空觀念:認識西漢所處的特定的時空環境,抓住其特定時空背景和階段特征。史料實證、歷史解釋:能夠根據史料提取信息,了解兩漢政治、經濟、思想、民族關系和對外關系。家國情懷:通過本課的學習,認識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鞏固對于文化發展推動,并從中體會中華民族形成發展的歷史,涵養學生的民族認同和文化認同,認識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現實意義。教學重點、難點1.重點:通過了解漢朝削藩、開疆拓土、尊崇儒術等措施,認識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鞏固在中國歷史上的意義。2.難點:通過了解兩漢時期的社會矛盾和農民起義,認識兩漢衰亡的原因;認識絲綢之路的開通教學方法、手段1.講授法;2.自主學習法;3.情景教學法;4.合作學習法。作業1.司馬遷稱張騫出使西域為“鑿空”,你如何理解這句話?教學反思教 學 內 容 教 學 設 計一、導入新課 問題導入: 老師提問:同學們能想到哪些和“漢”有關的詞匯。 通過PPT的案例的展示,引導學生思考,漢朝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和漢朝文化對中國文化影響深遠? 二、講授新課 PPT展示漢朝發展時間軸 (一)西漢的建立和文景之治 PPT展示史料:《平淮書》 教師用平實的語言,簡要介紹從秦末農民戰爭到西漢創立之間的歷史,同時展示材料,提問西漢最初的社會局面是怎樣的?使學生通過分析材料了解西漢建立之初的社會局面。 PPT展示材料:西漢初年的統治措施 教師以材料和教材中中漢文帝舉例,展示漢初統治者無為而治的具體措施以及文景之治時期的特點,并且通過材料的閱讀、分析,了解到文景時期對社會的恢復效果。 (一)西漢的強盛 教師介紹漢承秦制的基本概念,使學生了解西漢向秦朝學習的具體制度。從而引出對郡國并行制、丞相制度、監察制度內容的介紹。 PPT展示漢初“郡國并行制” 教師設問:通過展示西漢異姓、同姓諸侯國分布圖設問西漢為什么要實行郡國并行制度?并展示史學家的觀點,引導學生了解西漢實行郡國并行制的原因。引導學生發現西漢初諸侯國面積大,勢力大的特點,從而引出對七國之亂的介紹。 教師過渡:七國之亂雖然被平定了,但諸侯國勢力依舊比較強大,而漢景帝已經去世,年幼即位的皇帝劉徹又該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 PPT展示材料:推恩令 教師通過圖示法向學生介紹漢武帝頒布推恩令的實質,是不用一兵一卒就使諸侯國瓦解。 PPT展示漢朝十三州監察圖 教師提問,漢武帝為何要建立刺史監察制度? 補充史料:六條問事 材料: 一條,強宗豪右田宇逾制,以強凌弱,以眾暴寡。 二條,二千石不奉詔書遵承典制,倍公向私,旁詔守利,侵漁百姓,聚斂為奸。 三條,二千石不恤疑獄,風厲殺人,怒則任刑,喜則淫賞,煩擾刻暴,剝截黎元, 為百姓所疾,山崩石裂,襖祥訛言。 四條,二千石選署不平,茍阿所愛,蔽賢寵頑。 五條,二千石子弟恃怙榮勢,請托所鑒。 六條,二千石違公下比,阿附豪強,通行貨賂,割損正令。 --《漢書·百官公卿表》 PPT展示材料:察舉制 教師提問:察舉制是的考察標準是什么。 教師總結:察舉制通過考察官員素質來選拔官員,提高官員質量;任免權由中央掌握,加強中央集權。 PPT展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教師提問:漢武帝為什么沒有沿用漢初的黃老之學,而是選擇了董仲舒的新儒學? PPT展示:漢武帝和秦始皇加強思想管理的措施 思考:為什么為什么漢武帝的“罷黜百家”成功,而秦始皇的“焚書坑儒”失敗? PPT展示漢武帝加強經濟管理的措施 思考:這些措施的作用是什么? 作用:抑制富商大賈的實力;加強中央集權;增加財政收入. PPT展示漢武帝時期的對外政策 教師總結:在漢武帝的統治下,國力強盛,中央集權空前鞏固,疆域遼闊。 PPT展示王莽篡漢和光武中興 教師通過講授法介紹西漢滅亡與王莽政權被推翻的歷史事件,并邀請同學們閱讀課本,填寫光武帝劉秀建立漢朝之后鞏固統治的措施。 PPT展示材料:東漢皇帝即位時間表 通過展示東漢末年幾代皇帝的即位年齡、死亡年齡、外戚干政示意圖,使學生了解到東漢外戚與宦官輪流執政的實質,引出黨錮之禍對政治生活的殘害,并進一步闡述東漢末年發生農民起義的原因。 PPT展示材料:《史記—大宛列傳》 根據材料,結合漢武帝時期對外政策的變化,引出漢武帝派人出使西域的史實,也引出了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的原因。 思考:同學們能不能在地圖上找出絲綢之路的經過地點。 PPT展示漢朝對西域的管理 總結:請同學思考漢武帝的功績 通過對漢武帝功績的總結認識本課重點內容,漢朝對中央集權的鞏固和絲綢之路的開通。 跟隨老師思考問題,觀察課件中的史料。 從漢語詞匯切入問題,有利于激發學生的興趣。 通過時間軸的方式使學生對兩漢的歷史有初步了解,同時時間軸體現了歷史核心素養中的時空觀念素養。 學生閱讀分析史料。 在教師的帶領之下,閱讀并且分析材料,歸納材料中漢文帝的做法,了解文景之治對西漢經濟的恢復。 學生了解漢初郡國并行制的范圍以及從漢初到漢武帝郡國與中央關系的變化,了解七國之亂的大致路線、并且跟隨老師思路,總結史學家的觀點。 培養學生閱讀史料、分析史料的能力,以及對史學觀點的概括能力,并且能夠形成自己的歷史解釋。 學生觀察圖片,閱讀史料,結合課本分析回答。 學生閱讀史料,結合課本分析回答。 學生閱讀史料,認識到董仲舒的新儒學已經不再是先秦儒學,更像是諸子百家思想的一個結合。 學生思考問題,同時認識到不管是“焚書坑儒”還是“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實質都是加強思想的管理。 學生通過對漢與匈奴合戰的變化認識到漢武帝時期漢朝疆域的擴大。 學生閱讀課本和材料,通過老師講述認識王莽篡漢的歷史,同時完成表格填寫。 學生通過觀察圖,提取關鍵信息,了解東漢政權衰亡的原因,分析兩漢衰亡的原因。 培養學生閱讀史料、提取關鍵信息的能力。 學生觀察地圖,把史料與地圖相結合,培養學生時空觀念核心素養。 通過對漢朝加強西域的管理認識到新疆是我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