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四課 我國的個人收入分配與社會保障 復習學案【課標要求】1.了解我國個人收入的方式與合法途徑,解釋個人收入分配政策的完善;2.評析實現共同富裕、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的收入分配政策、社會保障政策,列舉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的措施。【問題導學】1.我國的分配制度是什么?2.按勞分配的內容、要求、實行的原因和意義3.我國居民獲取收入的途徑有哪些?4.完善個人收入分配的舉措5.社會保障的重要性。6.怎樣完善社會保障體系?【體系構建】【難點突破】一、按勞分配為主體 多種分配方式并存1.我國的個人收入分配制度(1)我國現階段實行的分配制度: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2.按勞分配(1)按勞分配的基本內容和要求按勞分配是社會主義的分配原則。它的基本內容和要求是:有勞動能力的社會成員必須參加勞動;在做了必要的扣除后,以勞動者提供的勞動(包括勞動數量和質量)為尺度對個人進行分配,多勞多得、少勞少得。(2)按勞分配意義:①實行按勞分配,勞動者的個人收人與自己付出的勞動數量和質量直接聯系在一起,有助于充分調動勞動者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激勵勞動者努力學習科學技術、提高勞動技能,促進社會生產的發展。②實行按勞分配是對人類以往幾千年來不勞而獲的剝削制度的根本否定,體現了勞動者共同勞動、平等分配的社會地位。3.按要素分配(1)種類:勞動、資本、土地、技術、知識、管理、數據等。(2)意義:有利于讓一切要素的活力競相迸發,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推動資源優化配置,促進經濟發展。4.居民收入的來源:略二、完善個人收入分配(總)理順國家、企業和個人三者的收入分配關系,構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協調配套的制度體系,健全體現效率、促進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①根本途徑:大力發展生產力,增加社會財富和居民收入。②堅持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基本同步,勞動報酬提高和勞動生產率提高基本同步。③在初次分配方面,要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工資、獎金、津貼);(公平)堅持多勞多得,鼓勵勤勞致富,促進社會公平,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擴大中等收入群體;(效率)完善按要素分配政策制度,探索多種渠道增加中低收入群眾要素收入,多渠道增加城鄉居民財產性收入。(橄欖型分配格局)④在再分配方面,要加大稅收、社會保障、轉移支付等的調節力度。完善個人所得稅制度,規范收入分配秩序,規范財富積累機制,保護合法收入,調節過高收入,取締非法收入。⑤要重視發揮第三次分配作用,引導、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企業、社會組織和個人積極參與公益慈善事業。三、我國的社會保障1.構成:社會保障主要由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社會福利、社會優撫組成,還包括其他社會保障形式,它們共同構成了我國的社會保障體系。2.作用:(1)社會保障通過防范和化解社會成員的生存危機,保障他們的基本生活權利,能夠有效維護社會生活秩序的穩定,發揮民生保障安全網作用。(2)社會保障通過國民收入再分配,發揮收入分配調節器的作用,能夠調節不同社會群體之間的利益關系,化解社會矛盾和沖突,促進社會公平正義。(3)社會保障通過風險分攤與責任共擔,充分發揮社會互助共濟功能,同時通過社會成員的自助與他助,推動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四、完善社會保障體系1.要公平對待每個公民并確保其享受相應的社會保障權益。2.既要盡力而為,又要量力而行,要堅持社會保障水平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3.要做到權責清晰。【簡答題練習】1.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在數字經濟背景下,數據作為新型生產要素,通過提升生產技術和優化生產資源配置實現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2022年12 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于構建數據基礎制度更好發揮數據要素作用的意見》指出,要建立體現效率、促進公平的數據要素收益分配制度。健全數據要素由市場評價貢獻、按貢獻決定報酬機制。更好發揮政府在數據要素收益分配中的引導調節作用,逐步建 立保障公平的數據要素收益分配體制機制,著力消除不同區域間、人群間數字鴻溝。深化數據創新, 激活數據要素潛能,做強做優做大數字經濟,增強經濟發展新動能,構筑國家競爭新優勢。結合材料,運用《經濟與社會》的知識,分析數據要素參與分配有哪些啟示。2.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隨著2020年全面小康社會的建成,絕對貧困已經成為歷史;扎實推動共同富裕成為我國目前發展的重大主題、到2035年,全體人民共同富裕要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基本公共服務實現均等化。完善社會保障制度是推進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徑。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健全覆蓋全民、統籌城鄉、公平統一、安全規范、可持續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截止到2022年,我國基本養老保險全國參保人數已達10.53億人,約3億人按時足額領到基本養老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為13.4億人,參保率達96.9%,人民群眾的疾病醫療后顧之憂持續大幅減輕;失業、工傷保險也不斷發展,到2022年止參保人數分別增加至2.3億、2.9億人次。社會救助和社會福利事業也蓬勃發展,援助對象不斷擴展,建成了以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員救助供養、專項救助、臨時救助為主體內容的綜合型社會救助體系。結合材料,運用《經濟與社會》知識,說明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是怎樣推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易混辨析】1.商業保險是我國社會保障體系的核心。它通過政府、單位、個人三方共同籌集資金,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工傷、生育等情況下依法從國家和社會獲得物質幫助。( )2.社會保險是最先形成的、歷史最悠久的社會保障形式。( )3.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應發揮市場在社會保障事業中的決定性作用。( )4.社會保險是國家強制實施的一種社會保障機制。( )5.解決貧富差距問題,要提高勞動報酬在再分配中的比重。( )6.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顧效率和公平,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進公平。( )7.完善最低工資保障制度、健全職工工資正常增長機制都屬于再分配。( )8.加強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有利于促進社會公平正義。( )9.社會福利是最先形成的、歷史最悠久的社會保障形式。( )10.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就是要保證我國的社會保障水平越來越高。( )【當堂達標】1.實現社會救助兜底保障從“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的轉變,在基層建立健全主動發現機制是關鍵。要健全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和分層分類救助幫扶機制,“針對重病、殘疾、就學、失業等情況設置預警指標”,第一時間發現真正需要幫助的人,根據掌握的救助人群和救助需求等信息,主動匹配現有的兜底保障政策。以協助他們渡過生活難關,走出身心困境。由此可知( )①社會救助居于核心地位,織起保障人民生活的最后一道防線②基層建立健全主動發現機制,能夠為社會保障提供技術支撐③社會救助理念的轉變,體現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④社會救助實行兜底政策,為救助人群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共同富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分配制度是促進共同富裕的基礎性制度。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所有分配方式并存,構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協調配套的制度體系,對于處理效率和公平關系,逐步縮小收入差距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在這一制度體系中,除了健全完善初次分配、再分配機制外,還要重視發揮第三次分配的作用,當前,要發揮好第三次分配的作用需要做的是( )A.提高勞動報酬在分配中的比重B.加大稅收、社保、轉移支付等的調節力度C.引導、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企業、社會組織和個人參與公益慈善事業D.健全勞動、資本、土地等生產要素按貢獻決定報酬機制3.下圖是2018-2022年全國居民可支配收入及其同比增長速度情況。針對圖中存在的問題,要( )①調節過高收入②取締非法收入③健全各類生產要素由市場決定報酬的機制④擴大就業,深化收入分配體制改革,擴大中等收入群體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4.京津冀協同發展再添惠民新舉措。2023年4月1日起,京津冀各統籌區參保人員持社會保障或醫保電子憑證在京津冀區域內所有定點醫療機構住院、普通門診就醫、購藥等,均視同辦理異地就醫備案手續,可直接享受醫保報銷待遇,無需再進行異地就醫備案。京津冀三地全面取消異地就醫備案的意義在于( )①消除醫療差異,實現協調高效發展②打通就醫壁壘,減輕異地就醫負擔③提供便捷醫療服務,百姓共享健康紅利④培養醫療人才,提升醫療服務水平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5.基尼系數是衡量居民間收入差距的綜合指標。該指標由意大利經濟學家基尼在20世紀初提出。社會中每個人的收入都一樣、收入分配絕對平均時,基尼系數是0。全社會的收入都集中于1個人、收入分配絕對不平均時,基尼系數是1。每個人的收入有多有少,差距大時,基尼系數就高;差距小時,基尼系數就低。中國的基尼系數(2002—2021)變化趨勢如下圖所示,由此可知( )注:基尼系數小于0.2時,居民收入過于平均,0.2—0.3時較為平均,0.3—0.4時比較合理,0.4—0.5時差距過大,大于0.5時差距懸殊。A.2002—2021年間,我國的收入分配相對公平B.我國應規范收入分配秩序,取締過高收入,增加中等收入群體收入C.要著重保護勞動所得,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D.在再分配方面,要繼續健全各類生產要素參與分配的機制6.以“公司牽頭、村集體入股、市場運作”模式,某村成立了牧業有限公司,探索“資產出租、資金入股、資本經營”模式,實現資源高效利用。同時該村盤活土地資源,用于辣椒及水果種植,發展特色產業,形成生產、銷售一條龍模式,促進了農村興旺,農民增收。該村做法( )①變革了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實現了制度創新②豐富了集體經濟的實現形式,壯大農村經濟③增加了村民的轉移性收入,提高村民生活水平④實現了農村產業融合,促進農村經濟多元化發展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7.我國基本養老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的參保人數分別從2012年的7.9億人、1.5億人、1.9億人,增加到2023年3月底的10.52億人、2.37億人、2.89億人。三項社會保險基金累計結余7.75萬億元,社會保險基金年度收支規模超過13萬億元,市場化投資運營基金超過8萬億元。由此可見,我國( )①社會保障堅持應保盡保,努力增進人民福祉②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既量力而行,又盡力而為③通過國民收入再分配,保障居民基本生活權利④完善分配制度,構建三次分配協調配套的制度體系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8.2017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健全老年人關愛服務體系。2022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明確提出“推動實現全體老年人享有基本養老服務”。落實總書記的要求我們應該( )①堅持應保盡保原則,建設保障適度的社會保障體系②通過發揮第三次分配作用,構建多層次養老保障體系③擴大養老保險覆蓋面,為養老構筑“最后一道防線”④發展經濟充實社保基金,夯實養老保障服務的基礎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9.S省科技廳牽頭對該省的《科學技術獎勵辦法》進行了修訂。新修訂的《獎勵辦法》明確提出省科學技術獎勵重點獎勵承擔國家和省重大科技任務、做出重要貢獻的一線科技工作者,加大對自然科學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的獎勵。此舉有利于( )①縮小個人收入差距,促進共同富裕 ②營造良好創新環境,激勵自主創新③發揮科技獎勵的激勵作用,激發人才活力 ④完善再分配機制,促進社會更公平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0.2023年4月11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茂名市高州市根子鎮柏橋村進行調研,柏橋村因地制宜發展合作社,打通荔枝產業的上下游產業鏈。鮮果加工、電商帶貨、鄉村旅游等各類產業蓬勃發展。一個合作社,助“荔”小村莊走上特色產業致富幸福路。2022年,柏橋村村民人均收入約5.1萬元。由此可以得出( )①推進鄉村振興需要推進以工補農,以城帶鄉的合作機制②該村通過專業合作社這一互助性經濟組織推動了產業興旺③該村通過走產業化、市場化發展道路帶動了相關產業發展④該村通過不斷完善分配制度,推動本村邁向共同富裕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參考答案【簡答題】21.①健全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和分配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②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資源中的決定性作用,健全數據要素由市場評價貢獻,按貢獻決定報酬機制,激發人們開發和利用數據參與經濟活動的積極性,讓一切創造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③發揮政府在數據要素收益分配中的引導調節作用,維護公平公正的社會秩序,縮小數字鴻溝,實現協調發展,推動全民共享數字紅利,促進實現共同富裕。④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我國數字經濟的發展,激活數據要素潛能,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22.①完善社會保障體系,不斷擴大社會保障的覆蓋面,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共享發展成果,助推共同富裕。②社會保障通過防范和化解社會成員的生存危機,保障他們的基本生活權利,能夠有效維護社會生活秩序穩定。③社會保障通過國民收入再分配,調節不同社會群體之間的利益關系,縮小貧富差距,促進收入分配公平。④社會保障通過風險分攤與責任共擔,充分發揮社會互助功能,推動社會持續健康發展。【易混辨析】1.錯誤【詳解】社會保險是我國社會保障體系的核心。它通過政府、單位、個人三方共同籌集資金,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工傷、生育等情況下依法從國家和社會獲得物質幫助,故題中觀點錯誤。2.錯誤【詳解】本題是判斷題,根據教材內容社會救助是最先形成的、歷史最悠久的社會保障形式。故該判斷錯誤。3.錯誤【詳解】社會保障往往具有公益性和非營利性,一般不靠市場機制來實現。故題中觀點錯誤。4.正確【詳解】社會保險是國家強制實施的一種社會保障機制,具有強制性和社會福利性,是我國社會保障體系的核心。故題干說法正確。15.錯誤【詳解】完善個人收入分配,要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故題中觀點錯誤。6.正確【詳解】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顧效率和公平,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進公平。既要反對平均主義,也要防止收入懸殊;既要落實分配政策,也要提倡奉獻精神;在鼓勵人們創業致富的同時,倡導回報社會和先富幫后富,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故題干說法正確。7.錯誤【詳解】完善最低工資保障制度、健全職工工資正常增長機制都屬于初次分配,而不是再分配,故題中觀點錯誤。8.正確【詳解】社會保障通過國民收入再分配,能夠調節不同社會群體之間的利益關系,化解社會矛盾和沖突。加強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有利于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故題中觀點正確。9.錯誤【詳解】本題是判斷題,根據教材內容,社會救助是最先形成的、歷史最悠久的社會保障形式。社會福利是最高層次的社會保障。故題中觀點錯誤。10.錯誤【詳解】本題是判斷題,根據教材內容,任何事物都有一個極限,社會保障水平不是越高越好。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既要盡力而為,又要量力而行。只有當社會保障水平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時才能發揮其應有的作用。故題目觀點錯誤。【當堂達標】1.D【詳解】①:社會保險是我國社會保障體系的核心,①不選。②:基層建立健全主動發現機制,能夠為社會保障提供體制機制保障,而不是技術支撐,②不選。③④:社會救助兜底保障從“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的轉變,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理念,第一時間發現真正需要幫助的人,根據掌握的救助人群和救助需求等信息,主動匹配現有的兜底保障政策,有助于實現兜底保障,為被救助人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③④入選。故本題選D。2.C【詳解】AD:在初次分配方面,提高勞動報酬在分配中的比重,健全勞動、資本、土地等生產要素按貢獻決定報酬機制,AD不符合題意。B:在再分配方面,加大稅收、社保、轉移支付等的調節力度,B不符合題意。C:引導、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企業、社會組織和個人參與公益慈善事業屬于第三次分配,C符合題意。故本題選C。3.D【詳解】③④:漫畫中顯示2018-2022年全國居民可支配收入及其同比增長速度情況較慢,特別是近幾年,基于此我們應健全各類生產要素由市場決定報酬的機制,擴大就業,深化收入分配體制改革,擴大中等收入群體,故③④正確。①②:材料中體現的是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其增速問題,并未顯示的是收入差距大,以及非法收入,故①②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D。4.B【詳解】②③:京津冀三地全面取消異地就醫備案,有利于為三地居民提供便捷醫療服務,讓百姓共享健康紅利。有利于打通就醫壁壘,減輕異地就醫負擔,②③符合題意。①:京津冀三地全面取消異地就醫備案,不能消除醫療差異,①排除。④:材料不涉及培養醫療人才,④排除。故本題選B。5.C【詳解】C:從材料可知2003-2021年我國的基尼系數在0.4—0.5,說明我國收入差距過大。要縮小收入差距就要促進收入分配公平,著重保護勞動所得,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C說法符合題意。A:從材料中可知,我國的基尼系數在2003到2021年間都在0.4到0.5之間,屬于收入分配差距過大,收入分配不公平,A說法錯誤。B:我國應規范收入分配秩序,取締的是非法收入,擴大的是中等收入群體,B說法錯誤。D:生產要素參與分配是初次分配,不是再分配,而且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會拉大收入差距,D說法錯誤。故本題選C。6.D【詳解】①:我國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是以家庭聯產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目前沒有改變,①說法錯誤。②:該村成立了牧業有限公司,探索“資產出租、資金入股、資本經營”模式,豐富了集體經濟的實現形式,壯大農村經濟,實現資源高效利用,②符合題意。③:該村的做法有利于增加村民收入,但不是增加村民的轉移性收入,③不符合題意。④:該村盤活土地資源,用于辣椒及水果種植,發展特色產業,形成生產、銷售一條龍模式,實現了農村產業融合,促進農村經濟多元化發展,④符合題意。故本題選D。7.B【詳解】①③:根據材料中我國基本養老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的參保人數的變化,可以得出我國“社會保障堅持應保盡保,努力增進人民福祉”“通過國民收入再分配,保障居民基本生活權利”的結論,①③符合題意。②④:材料沒有體現我國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既量力而行,又盡力而為,也沒有涉及構建三次分配協調配套的制度體系,②④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B。8.B【詳解】①④:推動實現全體老年人享有基本養老服務,需要堅持應保盡保原則,要更多地維護好弱勢群體的利益,建設保障適度的社會保障體系。經濟發展是社會保障的基礎,要發展經濟充實社保基金,夯實養老保障服務的基礎,①④符合題意。②:社會保障是再分配,不是第三次分配,第三次分配是指發展慈善等社會公益事業,②錯誤。③:“最后一道防線”是指社會救助,不是養老保險,③錯誤。故本題選B。9.C【詳解】①:省科學技術獎勵重點獎勵承擔國家和省重大科技任務、做出重要貢獻的一線科技工作者,這有利于增加科技工作者的收入,可能會擴大收入差距,①說法錯誤。②③:省科學技術獎勵重點獎勵承擔國家和省重大科技任務、做出重要貢獻的一線科技工作者,加大對自然科學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的獎勵。此舉有利于營造良好創新環境,激勵自主創新,發揮科技獎勵的激勵作用,激發人才活力,②③符合題意。④:材料沒有涉及再分配,④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C。10.C【詳解】①:材料沒有涉及工農融合發展與以工補農,以城帶鄉的問題,①不符合題意。②③:材料中柏橋村發展合作社,打通荔枝產業鏈,鮮果加工、電商帶貨、鄉村旅游等各類產業蓬勃發展。一個合作社,助“荔”小村莊走上特色產業致富幸福路。說明了該村通過專業合作社這一互助性經濟組織推動了產業興旺,該村通過走產業化、市場化發展道路帶動了相關產業發展,②③符合題意。④:通過合作社而獲得的收入,仍屬于集體經濟中的按勞分配收入,材料沒有涉及完善分配制度,④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C。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