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 1 課第二框教案課題 完成社會主義革命和推進社會主義建設 授課類型 新授課 教學時數 1 課時教材 中等職業學校教科書《思想政治 基礎模塊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等教育出 版社)教學目標 1.了解黨帶領全國人民實現從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的轉變歷程,理解我國選 擇社會主義道路、確立社會主義制度的歷史必然性。 2.了解黨對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艱辛探索,理解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黨和 國家取得的巨大成就,認同并擁護社會主義制度。教學重難點 黨在過渡時期的總路線和總任務; 確立社會主義制度對于民族復興的意義;中 國走上社會主義道路是歷史發展的必然;社會主要矛盾的轉變。學情分析 學生在第 1 課第一框的學習中,通過了解近代中國的歷史,認識中國逐步成為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過程;了解新民主主義革命過程中發生的重大事件,知道新 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實現了民族獨立、人民解放,但對新民主主義革命與社會主義 革命的關系較為陌生。學生對于本框學習的主要困惑在于:為什么我國會選擇社會 主義道路?學習本框有助于引導學生認同并擁護社會主義制度。教學方法 教法:議題式教學法學法:合作探究、社會實踐教學資源 1.文本資源: 《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習近平在紀念五四運動 100 周年大 會上的講話》。 2.視頻資源:文獻專題片《我們走在大路上》第二集《敢教日月換新天》或第 三集《大業奠基》、第四集《起宏圖》片段等。 3.場館資源:中共一大會址(數字紀念館)、國家博物館《復興之路》虛擬展 廳。環節 教學內容 教學活動 設計意圖總議題:為什么選擇社會主義是中國近代歷史發展的必然?課前 預學 【回望走過 的路】 【發布任務, 熱身導學】 學生分成四組,兩組為查閱文獻組,分別閱讀毛澤 東所著《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中的第二章第三節 “中國革命的任務”、第二章第五節“中國革命的性 質”,以及《新民主主義論》中的“三 中國的歷史特 點”“四 中國革命是世界革命的一部分”“五 新民主 主義的政治”“六 新民主主義的經濟”“一一 新民主 主義的文化”等內容。分析新民主主義革命與社會主義 革命的關系。 兩組為觀看視頻組,分別觀看文獻專題片《我們走 在大路上》第二集《敢教日月換新天》或第三集《大業 奠基》、第四集《起宏圖》片段。 通過課前閱 讀文獻、觀看視 頻,引導學生初 步了解新民主主 義革命與社會主 義革命的關系, 為本框題學習做 好鋪墊。課中 研學 議題 1 :為什么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確立是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 25 分鐘)導入 【情境 1 】 《新華字典》是新中國首部現代漢語字典, 首次出 版于 1953 年。自 1950 年啟動編撰以來,新華字典共經 歷了 12 次修訂。 【探究 1 】 1.“新華”二字你們想到什么? 2.假如你們小組參加 1953 年、 1954 年、 1957 年、 在新華字典 里閱讀中國,了 解新中國成立到 改革開放前這一 階段的重要事件 和變革,引入本 框內容的學習。1959 年、 1962 年、 1966 年版本的新華字典編撰工作, 你們會收錄哪些詞?(1)新 民主主義革 命 勝 利 之 后,中國為 什么必須向 社會主義過 渡? 【情境 2 】 1.教材第 6 頁“閱讀與思考”。 2.新中國成立后面臨著巨大挑戰,以“銀元之戰” 和“米棉之戰”為例。 【探究 2 】 這一時期黨和國家的主要任務是什么?你還了解哪 些黨和國家為鞏固人民政權所采取的系列舉措?這些舉 措為后續的什么工作打下了有力基礎? 通過引導學 生了解新中國成 立初期面臨的挑 戰,在分析史料 的基礎上, 引導 學生明確這一時 期黨和國家的主 要任務及工作。【情境 3 】 觀點一: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已經創造了 向社會主義過渡的經濟政治條件。 觀點二:新中國成立之初,中國的經濟文化發展水 平同資本主義發達國家相比,存在很大差距, 應該等到 資本主義充分發展以后再進行社會主義改造。 【探究 3 】 結合新中國成立初期的國情, 談談你對上面兩種觀 點的認識。 【總結建構】 近代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基本國情,決定了 中國革命必須分為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兩 步走”:第一步,改變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形態,使中 國社會變成一個獨立的新民主主義的社會;第二步,使 革命向前發展,建立社會主義的社會。 土地改革、穩定物價、剿匪鎮反、抗美援朝, 是鞏 固人民政權緊迫而又必要的重大決策,為國家向社會主 義轉變、實現工業化準備了條件。 引導學生通 過觀點辨析,明 確我國從新民主 主義向社會主義 過渡具備經濟政 治條件,具有歷 史必然性, 同時 認識到這個過渡 需要一個過程, 即要有一個從新 民主主義向社會 主義的過渡期, 中國革命必須分 “兩步走”。(2)過 渡時期的總 路線和總任 務是什么? 【情境 3 】 1.材料: 1952 年 9 月 24 日,毛澤東在中央書記處 會議上初步提出“中國怎樣從現在逐步過渡到社會主義 去”的指導思想和大致設想。經過慎重考慮和反復醞 釀, 1953 年 6 月 15 日, 毛澤東在會議的講話中,首次 提出了黨在過渡時期的總路線的基本內容。 2.視頻: 央視大型文獻紀錄片《旗幟》第三集《建 國創業》關于社會主義改造的片段。 【探究 3 】 黨在過渡時期的總路線和總任務是什么? 【總結建構】 過渡時期的總路線是: 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逐 步實現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化,并逐步實現國家對農 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 通過自主探 究,了解黨在過 渡時期的總路線 和總任務, 理解 社會主義改造的 實質與意義,堅 定對走社會主義 道路的信心。(4)如 何理解社會 主義改造是 中華民族有 史以來最偉 大最深刻的 變革? 【情境 4 】 視頻: 文獻專題片《我們走在大路上》第三集《大 業奠基》有關社會主義制度確立的相關片段。 【探究 4 】 如何理解社會主義改造是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偉大 最深刻的變革? 引導學生明 確在過渡時期總 路線的指引下, 中國共產黨成功 開創了適合中國 國情的社會主義 制度, 完成了中 華民族有史以來【總結建構】 1954 年,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召 開,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1956 年,社會主 義改造基本完成。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為我國一切進 步和發展奠定了重要基礎。 最偉大最深刻的 社會變革。議題 2 :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確立后,是怎樣在艱辛探索中前進的?( 20 分鐘)(5)新 中國建立初 期取得巨大 成就的原因 是什么? 【情境 5 】 1.閱讀文本: 教材第 7 頁“閱讀與思考”。 2.視頻:新中國成就檔案——第一個五年計劃。 【探究 5 】 1.觀看視頻,結合教材第 7 頁“閱讀與思考”欄 目,從至少三個角度歸納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取得的成 就。 2.結合視頻資料, 分析概括取得這些成就的原因有 哪些。 通過回顧歷 史,引導學生了 解在毛澤東思想 指導下 , “ 一 五”計劃期間取 得的巨大成就, 認識到國家發展 要立足實際、堅 持以正確理論為 指導, 走適合本 國國情的發展道 路。(6)如 何在中國建 設、鞏固和 發展社會主 義? 【情境 6 】 1.毛澤東關于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相關論述。 2.視頻:黨的八大召開的背景和主要內容。 【探究 6 】 1.中國的社會主義建設能不能照抄蘇聯?為什么? 2.觀看視頻,記錄黨的八大關于社會主義改造基本 完成以后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務的規定。 【總結建構】 社會主義制度建立后, 如何建設社會主義對于中國 來說是一個重大而嶄新的課題,沒有現成的答案可以遵 循。中國共產黨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指導下,以蘇 聯經驗教訓為鑒戒,開始領導中國人民探索符合中國國 情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 黨的八大根據我國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后的形 勢,提出國內主要矛盾已經不再是工人階級和資產階級 的矛盾,而是人民對于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 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全國人 民的主要任務是集中力量發展社會生產力,實現國家工 業化,逐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和文化需要。 通過自主探 究、合作探究, 從正反兩方面論 證如何在中國建 設、鞏固和發展 社會主義; 用發 展的觀點認識我 國社會主要矛盾 和根本任務發生 的變化。(7)如 何評價社會 主義制度確 立后我國的 發展狀況? 【情境 7 】 社會主義革命已經使我國大大縮短了同發達資本主 義國家在經濟發展方面的差距。我們盡管犯過一些錯 誤,但我們還是在三十年間取得了舊中國幾百年、幾千 年所沒有取得過的進步。 ——鄧小平《堅持四項基本原則》 【探究 7 】 結合所學知識,談談通過鄧小平這一結論,我們可 以得到怎樣的啟示。 【總結建構】 從新中國成立到改革開放前的這段歷史, 是中國共 產黨領導人民艱辛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道路的 時期。雖然經歷了嚴重曲折,但從總體上看, 全黨、全 在學習前文 內容的基礎上讓 學生理解“不能 用改革開放后的 歷史時期否定改 革開放前的歷史 時期,也不能用 改革開放前的歷 史時期否定改革 開放后的歷史時 期”這一重要觀 點,用重點論的 觀點對歷史做出國人民堅持自力更生, 艱苦奮斗, 戰勝各種困難,取得 了舉世矚目的重要成果。 客觀評價, 并用 聯系的觀點分析 改革開放前的探 索對改革開放的 重要作用。課堂小結 從新中國成立到改革開放前夕,黨領導人民完成社 會主義革命,消滅一切剝削制度, 實現了中華民族有史 以來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 實現了一窮二白、人 口眾多的東方大國大步邁進社會主義社會的偉大飛躍。 在探索過程中,雖然經歷了嚴重曲折,但黨在社會主義 革命和建設中取得的獨創性理論成果和巨大成就,為在 新的歷史時期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了寶貴經驗、 理論準備、物質基礎。 通過小結, 讓學生能從理論 方面清晰明確地 認識到中國共產 黨為什么行、中 國特色社會主義 為什么好, 歸根 到底是因為馬克 思主義行, 為講 述中國特色社會 主義道路的開創 奠定基礎。課后 踐學 啟思導行 黨正式提出過渡時期的總路線后,我國國內掀起了 全國人民參加和支援工業化建設的熱潮,涌現出很多勞 動技術能手,創造出很多提高勞動生產率的好方法。比 如鞍山鋼鐵廠的王崇倫發明和改進了“萬能工具胎”, 大同煤礦的馬六孩和他的伙伴們創造了一套“巷道快速 掘進法”……當時還提出了“每一秒鐘都為創造社會主 義社會而勞動”的時代口號。 分小組查找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涌現出的勞動 模范,寫一寫他們投身社會主義建設的事跡,自己應如 何向他們學習。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