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 2 課第一框教案課題 進行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授課類型 新授課 教學時數 1 課時教材 中等職業學校教科書《思想政治 基礎模塊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等教育 出版社)教學目標 1.了解改革開放的歷史進程,理解實行改革開放歷史性決策的重大意義; 了解黨領導人民開創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歷程,認同中國特色社會 主義道路。 2.理解持續推進改革開放對國家發展和人民生活改善的重要意義,感受改革 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的偉大成就,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教學重難點 在推進改革開放的進程中,黨是如何領導人民開創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道路的;改革開放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發展史上的一次偉大革命。學情分析 中職一年級學生在初中階段已經學過本課有關史實,已有一定的知識儲備, 對改革開放有一定了解,但缺乏改革開放前后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變化方面的生活 對比經驗, 對改革開放前的社會生活沒有直接生活體驗, 對于改革開放是決定中 國命運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這一偉大意義,對于對內改革、對外開放 的宏觀步驟難以把握。此情形之下教授本框內容,可充分運用視頻、圖片等信息 化資料,增強學生對改革開放意義的認同以及對開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理 解認識。教學方法 教法:議題式教學、體驗式教學、專題式教學等學法:小組合作探究法、調查法教學資源 1.文本資源:黨史資料——四項基本原則提出的過程,黨的十二大、十三大 報告相關內容 2.視頻資源:《年夜飯的變遷》《國家記憶: 小崗人家四十年》《春天的故 事》環節 教學內容 教學活動 設計意圖總議題:為什么說改革開放是決定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課前 預學 【回歸生活 調研先行】 【發布任務, 熱身導學】 (1)以小組為單位,以“年夜飯的變遷” 為題, 為紀念改革開放紀錄片完成腳本設計的 素材準備工作。(必做:學業質量水平一) (2)閱讀黨史文獻中關于四項基本原則提 出的過程, 梳理關鍵信息,繪制時光軸。(必 做:學業質量水平二) (3)圍繞 1992 年鄧小平南方談話、 2001 年 中國加入 WTO 等主題搜集我國持續推進改革開 放的故事。(必做:學業質量水平一)制作演 示文稿在課上分享講述故事。(選做:學業質 量水平二) 1. 學 生 通 過 調 研 “年夜飯的變遷”,直 觀感受改革開放為我國 帶來的巨大變化,為本 課學習打下基礎。 2. 通過閱讀黨史文 獻,了解四項基本原則 的提出背景。 3. 通過搜集和講述 故事,感受我國持續推 進改革開 放 的重大意 義。課中 研學 子議題 1 :時代出卷,路在何方?( 25 分鐘)【創境激趣 導出新知】 1. 改 革 開放的開啟 和中國特色 社會主義道 【情境創設】 學生分享課前搜集到的“年夜飯的變遷” 紀錄片素材。觀看視頻《年夜飯的變遷》。 【問題引思】 結合課前搜集到的“年夜飯的變遷”素材 和教材第 12 頁的“閱讀與思考”材料,說說改 通過參觀“偉大的 變革——慶祝改革開放 40 周年大型展覽”網上 展廳中“歷史巨變”展 區,學生從不同的角度 總結并分享改革開放帶路的開創 (1 )實 行改革開放 的歷史性決 策 革開放帶來了哪些變化。 【任務驅動】 參觀“偉大的變革——慶祝改革開放 40 周 年大型展覽”網上展廳中“歷史巨變”展區, 以小組為單位分別選擇其中一個單元,從不同 的角度總結并分享改革開放帶來的變化, 感受 改革開放取得的巨大成就。 【議題描述】 結合材料, 思考取得這些成就的主要原因 是什么。 【問題解析】 第 12 頁“閱讀與思考”欄目、第 2 課課導 語、第 2 課第 1 框第 1 目第二段正文給出了關 于改革開放取得巨大成就的部分提示。可引導 學生從兩個角度思考: 一是結合材料和生活實 際,思考改革開放給我們生活帶來的變化,尤 其是在提高人們生活水平方面帶來的積極變 化。二是從宏觀的角度思考改革開放使我國實 現了從生產力相對落后的狀況到經濟總量躍居 世界第二的歷史性突破,實現了人民生活從溫 飽不足到總體小康、奔向全體小康的歷史性跨 越,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充滿新的 活力的體制保證和快速發展的物質條件。 【總結建構】 1978 年 12 月,中國共產黨召開十一屆三中 全會, 作出把黨和國家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 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實現了 新中國成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 大轉折,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 設新時期。 【小組研學】 播放視頻《國家記憶》紀錄片《小崗人家 四十年》第一集《一聲驚雷》片段。 展示材料: 1978 年, 安徽發生百年罕見的 特大旱災。那時的鳳陽縣小崗村, 是出了名的 “三靠村”——吃糧靠返銷,生產靠貸款, 生活 靠救濟。“泥巴房,泥巴床,泥巴鍋里沒有 糧。 一日三餐喝稀湯, 正月出門去逃荒”,條 件十分艱苦。 任務: 1.根據視頻和材料中改革開放前小崗村的情 況,談一談改革開放之前的小崗村面臨哪些困 境和問題。(提示:可從政治、經濟、思想、 人民生活等方面分析) 2.結合課前閱讀黨史中關于四項基本原則提 出的過程等相關歷史知識,思考: 面對這些困 境和問題,國家應該怎么辦? 組內商議,小組代表分享議學成果。 【總結建構】 1979 年,鄧小平在黨的理論工作務虛會上 來的變化,感受改革開 放取得的巨大成就。 從小崗村的真實故 事出發,引導學生回顧 改革開放的歷程,了解 黨領導人民進行改革開 放的偉大實踐,感悟并 闡述改革開放的偉大意 義。 啟發講授,認同堅 持四項基本原則的重要 性。(2 )改 革開放的主 要歷史進程 (3 )提 出“建設有 中國特色的 社會主義” 重大嶄新命 題 (4 )社 會主義初級 階段的基本 路線 發表講話指出,必須在思想上政治上堅持社會 主義道路、堅持無產階級專政(后表述改為人 民民主專政)、堅持共產黨的領導、堅持馬列 主義毛澤東思想這四項基本原則。這是“實現四 個現代化的根本前提”。 【議學任務】 2016 年 4 月 25 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小崗 村 18 戶農民發起大包干簽字的“當年農家”院 落,看當年的茅草屋, 了解當年農戶們商量搞 大包干在這里簽字的場景,稱贊小崗村當年的 創舉是我國改革開放的一聲春雷, 叮囑要好好 記住這段歷史。 1.說一說:小崗村當年的創舉是什么? 2.播放視頻: 《春天的故事》,展示我國對 外開放的簡要歷程。結合小崗村改革發展的歷 程和我國改革開放歷程,以中國地圖為載體, 讓學生在中國地圖上標出不同時期設置經濟特 區、開放沿海港口城市、建立沿海經濟開放 區、開放沿江及內陸和沿邊城市等地點或區 域,理解我國形成對外開放格局的過程。 3.結合教材相關內容,梳理黨的歷次中央會 議作出的有關改革開放的重要決策,并說明改 革開放發展進程的特點。 組內合作,小組代表展示議學成果。 畫出改革開放的歷程, 標注出關鍵時期的 主要做法。 【知識講解】 我國改革從農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率先突破, 逐步轉向城市經濟體制改革并全面 鋪開。實施經濟體制改革的同時, 黨還領導人 民進行了政治、文化、社會等各領域體制改 革,推進黨的建設制度改革。對外開放也逐步 展開, 從興辦深圳等經濟特區、開發開放上海 浦東到推動沿海沿邊沿江沿線和內陸中心城市 對外開放, 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重要推 動力。 【總結建構】 改革開放是黨的一次偉大覺醒。站在時間 的長軸上回望過去,一些重要歷史時刻因其影 響深遠而被永遠銘記。偉大轉折之所以偉大, 就在于它打破了思維定式和路徑依賴,廓清了 長期困擾人們的思想迷霧,開創了充滿生機活 力的、符合中國實際的廣闊道路。以鄧小平同 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以洞察歷史和 把握時代的遠見卓識, 把“社會主義”和“中 國特色”有機結合起來,成功開創了中國特色 社會主義道路。 【合作探討】 教師提供黨的十二大、十三大報告相關內 容。學生合作探討提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 借助中國地圖,學 生在地圖上標出不同時 期設置經濟特區、開放 沿海港口城市、建立沿 海經濟開放區、開放沿 江及內陸和沿邊城市等 地點或區域,理解我國 形成對外開放格局的過 程。 結合史實,總結經 驗。通過回顧社會主義 初級階段理論的創立和 發展歷程,引導學生總 結中國共產黨在社會主 義建設中形成的經驗和會主義”這一重大嶄新命題的意義,并理解社 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兩層含義, 說明確定我國正 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歷史方位的意義。 材料一: 1982 年,鄧小平在黨的十二大開幕詞中響 亮提出:“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我國的 具體實際結合起來,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 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 會主義”重大嶄新命題的提出,回答了進入改 革開放新時期后走什么樣的道路這一全黨和全 國人民最為關心的重大問題, 成為指引改革開 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旗幟。 材料二: 1987 年,黨的十三大指出我國正處于社會 主義初級階段,黨在這個階段的基本路線是: “領導和團結全國各族人民,以經濟建設為中 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 自力 更生, 艱苦創業, 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 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奮斗。”實 踐證明,這條基本路線是黨和國家的生命線、 人民的幸福線。 【總結建構】 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條道路, 前提是 準確把握了歷史方位, 并準確標定了時代坐 標。我們黨在深刻認識當代中國基本國情的基 礎上, 對我國所處發展階段作出科學判斷,社 會主義本身是共產主義的初級階段,而我國處 在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就是不發達的階段。 這是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坐標基點、發展原 點,黨的所有路線方針政策都立足于此來制定 和推進。 教訓,幫助學生認識到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 成為黨制定正確方針政 策的基本依據,為堅持 改革開放、堅持和發展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 了有力的理論支撐。子議題 2 :趕考路上,何以致遠?( 20 分鐘)【探究學習 建構新知】 2. 改 革 開放的持續 推進和中國 特色社會主 義道路的發 展 (1 )持 續推進改革 開放。 【數說發展】 展示 1978 年到 2012 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 等各項指標數據變化的圖片。 【合作探究】 1.讀圖分析, 解讀信息。學生分小組分析圖 中數據信息的變化趨勢,并結合圖中標題、數 據走向、關鍵年份等信息,分析產生數據變化 的原因。 2.小組交流:自己的家鄉是否有類似的變 化? 3.根據數據分析,并結合家鄉的變化,分析 改革開放的持續推進對國家發展和人民生活改 善的意義。 【問題解析】 問題: 結合材料和生活經驗, 說說為什么 要持續推進改革開放。 該問題指向持續推進改革開放的意義與成 就。可參考第 2 課第一框第二目第一段和第三 根據數據分析,并 結合家鄉的變化,分析 改革開放的持續推進對 國家發展和人民生活改 善的意義,幫助學生理 解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 中國前途命運的關鍵一 招。(2 )進 一步加大對 內改革和對 外 開 放 力 度。 (3 )改 革開放和社 會主義現代 化建設取得 舉世矚目的 偉大成就。 段,并結合材料中的數據及本目“相關鏈接” 中的素材綜合作答。第一,根據國際國內形勢 發展變化, 從我國發展新要求出發,持續推進 改革開放, 我國實現了從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 體制到充滿活力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從 封閉半封閉到全方位開放的歷史性轉變。第 二,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了舉 世矚目的偉大成就。 【總結建構】 進入 20 世紀 90 年代后,盡管社會主義在 世界范圍內的實踐陷入低潮, 但中國共產黨領 導人民毫不動搖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持續推進改革開放。 【故事分享】 學生分小組分享課前收集的我國持續推進 改革開放的故事。(分享主題: 1992 年鄧小平 發表南方談話、 2001 年中國加入 WTO 等) 【總結建構】 1992 年,鄧小平發表南方談話,從理論上 深刻回答了長期困擾和束縛人們思想的許多重 大問題。黨的十四大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的改革方向,更大程度更廣范圍發揮市場在資 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 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進入新的發展階段。 在這一階段,我國進一步完善基本經濟制 度、分配制度,進一步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社會主義先進文化, 著力保 障和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對外開放被 確立為一項長期基本國策。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 織,從“引進來”到“走出去”,更加充分地利 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 經過持續努力,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 化建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我國實現 了從生產力相對落后的狀況到經濟總量躍居世 界第二的歷史性突破, 實現了人民生活從溫飽 不足到總體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歷史性跨 越,推進了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到富起來的偉大 飛躍,中國大踏步趕上了時代。課后 踐學 【知識拓展 素養提升】 【布置作業 分層檢測】 1.布置基礎作業:課后練習 2.布置拓展作業:制作調研報告。采訪家里 的長輩,了解他們小時候的衣、食、住、用、 行情況,記錄家庭成員的生活變遷的具體情 況,完成教材第 15 頁的表格;結合所學知識以 及訪談內容,通過分享故事、講述變遷, 感受 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中國的 發展變化。 分層次作業,評價 學生知識運用水平和素 養提升情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