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學目標1.讓學生通過親身實踐獲取直接經驗,養成科學精神和科學態度,掌握基本的科學方法,提高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2.通過一系列的活動貫穿整節課,構建一種積極、主動探究的學習習慣、學習方式和開放的學習環境,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教學重難點:1.在實踐中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思考問題,并通過自主學習和協作更好地解決實際問題的素質和能力。2.使學生掌握信息的收集、調查、歸納及發表和討論等學習方法、思維方法,以及養成積極地、創造性地解決問題的態度,使各門學科中所學的知識和技能等相互聯系和深化,在實踐中得到綜合運用。教學過程:一、提問導入上課!師:同學們,大家知道我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哪些嗎?生:我知道!剪紙,泥塑,竹編,扎染....師:大家知道的可真多,在我們身邊就有一個山東傳統非遺的典型代表,它就是濰坊風箏。今天就讓我們走進風箏,做一個非遺小傳人吧!(出示題目)二、新授師:關于風箏的由來大家是否知道呢?生:應該是以前用來傳遞消息的,像飛鴿傳書一樣。師:非常棒!風箏古時候是用來傳遞情報,后才被廣泛應用于娛樂。師:老師手中也有一個制作好的風箏(出示風箏)我們觀察一下風箏是由哪幾部分組成的?生:竹條做的骨架生:絹布上的布面畫上了美麗的圖案;手握的線輪和布面相連接。師:非常對!那看看風箏這幾部分制作都需要用到哪些材料?生:竹條,剪刀,勾線筆生:絹布,水彩筆,馬克筆,雙面膠,針線......師:同學們觀察的都太仔細了!師:沒錯,接下來思考一下它的制作步驟是怎樣的呢?小組討論生:竹條做骨架要綁在一起。師:那綁竹條之前我們是否需要想一下你想做一個什么樣的風箏?什么形狀什么圖案的?生:對啊,下手之前需要先構思。生:再在布面上畫上圖案,是叫繪。生:把骨架和絹布粘合在一起。師:這一步是糊,還差一步是什么 生:把線輪和風箏相連接,就是拴在一起。板書:思扎糊繪栓現在讓我們先一起來試試制作吧!三、小組制作隨后分配小組根據特點分工合作,共同制作風箏。教師隨堂巡視,發現問題。(投影儀下展示)師:同學們我們來看這個風箏,竹條做的骨架上有什么問題呢?生:左右不對稱,飛不起來師:另外這組同學的風箏,輕輕一提竹條就散落了。師:那要想制作出一個成功的能放飛的風箏,你覺得應該注意哪些事項?生:左右要對稱增加白膠粘合面積下面我們來重新調整一下吧!師:再接著看一下一個風箏完整的制作過程。播放風箏制作視頻溫馨提示:1.小組合作,分工明確2.使用剪刀,安全操作3.注意衛生,保持整潔學生繼續進行制作(扎和繪可以同時進行)教師巡回指導,給與過程性評價四、展示交流將做好的各式各樣的風箏掛到架子上給同學們展示。選出不同同學喜愛的風箏并說出理由生:喜歡這個,因為形狀像一只雄鷹飛起來肯定特別瀟灑。生:我在做的時候,希望畫出中國傳統荷花紋樣來體現非遺的特點。師:我感覺這個挺特別,如果在涂色中有些適當的留白會更好。師:那大家通過這節課有什么感受呢?生:我學會了制作一個美麗的風箏,提高了我的動手能力,在制作過程中我感到非常快樂。生: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我們國家的寶貴財富,通過這節課以后我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做個有心人,做非遺文化的傳播者。生:一節課的時間做好一個風箏,離不開我們小組每個同學的幫助,團結的力量是無窮的。最后教師總結,習爺爺對非遺保護工作做過重要指示,要扎實做好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系統性保護,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推進文化自強自信。也就是說,我們要肩負中華文化使命,力爭人人做新時代的非遺小傳人!課下大家在操場上放飛自己手中的風箏。《三月三》童謠背景樂板書思扎糊繪栓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