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三單元 全面依法治國第七課 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一、我國法治建設的歷程(一)馬克思主義是我國法治建設的理論基礎1.法的起源和本質(1)起源:馬克思主義認為,法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隨著私有制、階級和國家的出現而逐步產生的。(2)本質:在階級社會中,法反映的是該社會中在經濟上、政治上居于統治地位的階級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3)法的決定因素①馬克思主義認為,法所反映的統治階級意志的內容最終是由社會物質生活條件決定的。②社會物質生活條件是指與人類生存相關的地理環境、人口和物質資料的生產方式。③生產方式即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對立統一,是社會發展的決定性因素,也是法產生、存在和發展的決定性因素。2.法的分類:人類歷史上出現過四種歷史類型的法,即奴隸制法、封建制法、資本主義法和社會主義法。3.法的基本特征(1)法是維持社會秩序、調整社會關系的一種社會規范。(2)法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社會規范。制定和認可是國家創制法律規范的兩種基本形式。(3)法是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具有普遍約束力的社會規范。4.法的職能職能 含義 體現政治職能 法維護一定階級統治的作用 兩種職能體現在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等各領域中社會職能 法管理一定社會公共事務的作用5.我國當代的法的本質我國當代的法是社會主義法。我國社會主義法是工人階級領導的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的體現。(二)新中國法治建設的成就1.影響法治建設的因素(1)一國的法治總是由該國的國情和社會制度所決定并與其相適應的。(2)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中國人民的主張、理念,也是中國人民的實踐。2.我國法治建設成就(1)形成了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有法可依 在現行憲法基礎上,制定并完善了一大批法律、法規,法律體系日趨完備,國家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的各個方面實現了有法可依良法善治 立法的科學化、民主化水平和立法質量不斷提高,法律在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保障公民權利、確保國家權力正確行使等方面的作用不斷增強(2)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水平不斷提高。執法司法 通過建立健全科學完備的行政執法和司法體制,保證了行政機關和司法機關按照法定權限和程序行使權力、履行職責行政機關 行政機關不斷簡政放權、優化服務,嚴格規范文明執法,法治政府建設不斷推進司法機關 審判機關和檢察機關依法獨立行使審判權、檢察權,堅持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堅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維護和實現司法公正和權威(3)人權的法治保障取得巨大成就。真實 在通過經濟社會發展改善人民的生存權和發展權的同時,國家高度重視通過憲法和法律保障公民的基本權利和自由。我國將人權保障貫穿法治建設的各個環節,使人權法治保障水平達到了新的高度廣泛 中國人民享有越來越廣泛、越來越充分的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權利3.全面依法治國是國家治理的一場深刻革命(1)在習近平法治思想的指引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事業蓬勃發展。這是一場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全體中國人民共同參與的、史無前例的偉大社會實踐。(2)有著悠久歷史和燦爛文明的中華民族,正在民主與法治的道路上闊步前進,努力開創人類政治文明發展的新境界。二、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與原則(一)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1.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必要性(1)法律是治國之重器,法治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2)要推動我國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不斷開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更加廣闊的發展前景,必須全面推進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2.依法治國的總目標(1)總目標: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2)具體要求: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形成完備的法律規范體系、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形成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實現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3.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要求(1)全民依法治國是國家治理的一場深刻革命,關系黨執政興國,關心人民幸福安康,關系黨和國家長治久安。(2)全黨和全國人民必須更加自覺地堅持依法治國、更加扎實地推進依法治國,努力實現國家各項工作法治化,向著建設法治中國的目標不斷前進。第79頁: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社會法治國家建設深入推進,全面依法治國總體格局基本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加快建設,司法體制改革取得重大進展,社會公平正義保障更為堅實,法治中國建設開創新局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事業是一場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全體中國人民共同參與的史無前例的偉大社會實踐。(二)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原則1.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1)必要性: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社會主義法治最根本的保證。(2)要求:必須堅持黨領導立法、保證執法、支持司法、帶頭守法,把依法治國與依法執政統一起來。作為執政黨,中國共產黨必須切實尊重憲法法律權威,模范遵守憲法法律,堅持依憲執政和依法執政。2.堅持人民主體地位(1)必要性:人民是依法治國的主體和力量源泉,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保證人民當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2)要求:必須堅持法治建設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護人民,以保障人民根本權益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保證人民依法享有廣泛的權利和自由、承擔應盡的義務,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促進共同富裕。3.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1)必要性:平等是社會主義法律的基本屬性。(2)要求:任何組織和個人都必須尊重憲法法律權威,都必須在憲法法律范圍內活動,都必須依照憲法法律行使權力或權利、履行職責或義務,都不得有超越憲法法律的特權。必須維護國家法制統一、尊嚴、權威,切實保證憲法法律有效實施,絕不允許任何人以任何借口任何形式以言代法、以權壓法、徇私枉法。4.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1)必要性:國家和社會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發揮作用。(2)要求:必須堅持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培育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既重視發揮法律的規范作用,又重視發揮道德的教化作用,以法治體現道德理念、強化法律對道德建設的促進作用,以道德滋養法治精神、強化道德對法治文化的支撐作用,實現法律和道德相輔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5.堅持從中國實際出發要求:必須從我國基本國情出發,同改革開放不斷深化相適應,總結和運用黨領導人民實行法治的成功經驗,圍繞社會主義法治建設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推進法治理論創新,發展符合中國實際、具有中國特色、體現社會發展規律的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為依法治國提供理論指導。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