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3張PPT)春天的故事課前導入-作品介紹鄧小平課前導入-人物介紹鄧小平(1904年8月22日~1997年2月19日),四川廣安縣人,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元勛之一,中國共產黨第二代領導核心,馬克思主義者,同時也是中國人民解放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領導人之一。他創立了鄧小平理論,所倡導的“改革開放”及“一國兩制”政策理念,改變了20世紀后期的中國,也影響了世界,因此在1978年和1985年,曾兩次當選《時代》周刊“年度風云人物”。被稱為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2014年2月19日是鄧小平逝世17周年紀念日。課前導入-人物事跡在"文革"結束后,鄧小平重新確立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這是黨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在新時期的繼承和發展。在這條正確的思想路線的指引下,鄧小平做出了關系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兩大歷史性貢獻:一是正確總結建國以來的歷史經驗,科學評價毛澤東的歷史地位和毛澤東思想的指導意義;二是成功地找到了在中國建設社會主義的正確道路,創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在中國經濟改革不算長的編年史上,有兩個年份值得中國人銘記:1979年和1992年。一首《春天的故事》記錄了1979年的那段往事,此后的二十幾年足以證明中國得到了多么驚人的回報1979中國開始改革開放1992年國務院出臺了“股份公司管理條例”和“有限責任公司管理條例”,開始有了現代企業的游戲規則核心措施: 改革開放政策 、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路線確立 、一國兩制課前導入-合唱的概念指集體演唱多聲部聲樂作品的藝術門類,常有指揮,可有伴奏或無伴奏。它要求歌唱群體音響的高度統一與協調,是普及性最強、參與面最廣的音樂演出形式之一。人聲作為合唱藝術的表現工具,有著其獨特的優越性,能夠最直接地表達音樂作品中的思想情感,激發聽眾的情感共鳴。課前導入-合唱的形式依據人聲的分類,合唱的形式有:(1)童聲合唱。由尚未變聲的少年兒童組織的合唱。包括小學男女同學組織的合唱及初中低年級尚未變聲或變聲初期的男女同學組織的合唱。(2)女聲合唱。由變聲后的女同學組織的合唱。(3)男聲合唱。由變聲后的男同學組織的合唱。(4)混聲合唱。由女聲(或童聲)與男聲混合組織的合唱。前三種合唱均為同類人聲組成,故亦稱為同聲合唱。同聲合唱都有高音和低音兩個基本聲部。根據具體合唱歌曲的演唱需要,每個基本聲部還可以分為第一、第二兩個聲部。同聲合唱[高音聲部(第一高音聲部 第二高音聲部)、低音聲部(第一低音聲部 第二低音聲部)]由女高音聲部、女低音聲部、男高音聲部和男低音聲部四個基本聲部組成的合唱為混聲合唱。每個基本聲部可分為第一、第二兩個分聲部。混聲合唱[女高音聲部(第一女高音聲部 第二女高音聲部)、女低音聲部(第一女低音聲部 第二女低音聲部)、男高音聲部(第一男高音聲部 第二男高音聲部)、男低音聲部(第一男低音聲部 第二男低音)歌曲簡介《春天的故事》是一首由蔣開儒和葉旭全作詞,王佑貴作曲,董文華演唱的經典歌曲。歌曲描述了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同志南巡的故事。《春天的故事》的部分歌詞:“1979年,那是一個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國的南海邊畫了一個圈,神話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跡般地聚起座座金山。“老人”指的是鄧小平同志,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此曲已成為中國第二代領導人的音樂代表曲目。創作背景1992年,該曲詞作者蔣開儒在報紙上看到了長篇通訊《東方風來滿眼春》,文中報道了深圳飛速發展的景象,蔣開儒因此希望能夠實地看一下深圳,便只身前往了深圳。到達深圳的蔣開儒被眼前的景象所感染,從而決定留在深圳,并在深圳一個企業家藝術團謀得了一份工作,在這期間他有感而發,創作了該曲,成稿在1992年12月16日的早上。曲作者介紹蔣開儒,男,1935年9月生,廣西桂林人。二級編劇。現任職于深圳羅湖區文聯。主要業績:從六十年代開始習作小說、曲藝、戲劇。八十年代以后專攻歌詞。主要作品有《喊一聲北大荒》、《春天的故事》、《走進新時代》(均為作詞)。作品先后榮獲五個一工程獎、文華獎、解放軍文藝獎、中國廣播文藝獎、電視文藝星光獎。歌曲鑒賞該曲寫法通俗,充滿生活氣息,比喻清新貼切而又充滿深情,寫出了人民對改革開放的擁護和對鄧小平同志的崇敬,是真正的百姓心聲 。該曲是一首感人至深的歌,記下了深圳乃至整個中國的變化。雖是歌曲,《春天的故事》卻有史詩般的氣勢,雖然氣勢恢弘,它卻又十分親切,使人如沐春風。歌曲鑒賞蔣開儒和葉旭全親身感受了特區的巨大變化,他們運用白描的手法,敘述的筆觸,和親切感人的語調,熱情歌頌了鄧小平制定的改革開放政策,以及改革開放政策給中國帶來的巨大變化。該曲作曲者王佑貴采用了中國民間音樂的曲調,以一種平和、親切、感人的音樂為主題,塑造了兩個重要的音樂形象,一個是鄧小平的領袖形象,一個是擁戴領袖的大眾音樂形象,這兩個形象交替出現,并運用音區、音色、音調以及調性的對比,氣勢恢宏地展現了一幅史詩般壯麗的畫卷。社會影響該曲自發行后,成為了中國改革開放的代名詞,其手稿被收藏在深圳博物館 。1997年,《春天的故事》被選作十二集大型文獻電視紀錄片《鄧小平》 的主題曲 。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號繞月探測衛星發射升空,在太空播放了《春天的故事》 。該曲曲名被命名為中國建國50周年、60周年慶典群眾游行方陣其中一個方陣(60周年為第七方陣)的陣名 。2022年5月,入選中國藝術研究院發布的在“講話”精神的照耀下百部文藝作品榜單。下節課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