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三單元 運用辯證思維方法課標要求結合對復雜事物的把握,體會辯證思維的特征;理解分析與綜合的辯證關系。2.聯系事物發展過程中的漸進性和飛躍性,懂得事物的發展過程是量變與質變的統一;理解質量互變規律;把握適度原則。3.辨析簡單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的危害,解析認識經由“感性具體—思維抽象—思維具體”的途徑;了解辯證否定觀的實質;體會認識不斷深化的歷程。明確學習目標結合生活中的具體 案例,考查辯證思維 的兩大基本特征。 2.結合重要政策或國 家戰略的實施,考查 分析與綜合的辯證 關系。 3.結合具體事例,分析事物發 展過程中的量變與質變的 關系,領悟質量互變規律。 4.通過案例分析,堅持用適度 原則分析事物的變化,把握 事物的發展。 5.結合事例,剖析簡單肯 定一切或否定一切的危害,了解辯證否定觀的 實質。 6.結合具體認識及認識的 發展歷程,體會認識的深化和發展,把握認識 發展的歷程。思維導圖課時1 辯證分合與質量互變核心考點一 把握辯證分合【考點精講——夯實必備知識】1.辯證思維的含義與特征(1)辯證思維與形而上學思維辯證思維 所謂辯證思維,就是用聯系、發展、全面的觀點看待事物和思考問題,其實質和核心是運用矛盾分析方法,在對立統一中把握事物形而上學思維 如果認為事物是一成不變的,事物之間的界限都是絕對分明和固定不變的,并把這種看法變成一種世界觀、方法論,就是形而上學思維(2)辯證思維的特征整體性 內容 辯證思維用全面的觀點看問題,將認識對象的各個要素、各種聯系的豐富性和多樣性在頭腦中再現出來,并從整體角度去思考如何解決問題作用 ①整體性的辯證思維能夠科學地處理“此”與“彼”之間的關系②辯證思維能夠科學地處理整體與部分之間的關系動態性 內容 用動態性的辯證思維看問題,就是用變化發展的觀點看問題,用矛盾運動的觀點看問題作用 動態性的辯證思維能夠科學地把握事物的發生、發展過程,能把握事物變化發展的規律提醒 辯證思維強調整體性,但不排斥局部的獨立性;辯證思維強調動態性,但不排斥相對的靜態性。辯證思維在整體性與獨立性、動態性與靜態性的對立統一中把握事物。(3)辯證思維與詭辯論的區別:辯證思維用實踐的觀點看問題。凡未經實踐檢驗的認識,決不能輕信和盲從。這是辯證思維同唯心主義詭辯論的根本區別。2.分析與綜合及其辯證關系分析 綜合含義 把認識對象分解為各個部分、各個要素、各個層次,或者把認識對象的復雜的發展過程分解為若干階段,分別加以認識的一種思維方法 把認識對象的各個部分、各個要素、各個層次和不同發展階段,按照其固有的聯系聯結和統一起來進行考察的思維方法方法 ①科學研究中: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功能分析、因果分析等②社會生活中:對社會的基本矛盾、主要矛盾進行科學的分析。矛盾分析法是最高層次、最具概括性的分析 ①科學研究中:結構綜合和功能綜合等,從整體上把握具體研究對象的性質和規律②哲學中的綜合:旨在把握物質世界的本質和事物發展的普遍規律側重點 將注意力集中在問題的“點”上,力圖把具體的“點”認識透徹,其優點是精確 注意力主要放在各部分之間的聯系上。整體性是綜合方法的重要特征辯證關系 分析是綜合的基礎,綜合是分析的先導。辯證地理解和運用分析與綜合方法,要在分析的基礎上揭示事物的整體,在綜合得到的整體中指導分析,在分析與綜合的對立統一中,推動認識不斷地由低級向高級發展提醒 分析與綜合是相互轉化的,人們認識事物的過程,表現為分析—綜合—再分析—再綜合這樣相互轉化、無限循環往復的發展過程,由此構成了認識的螺旋式上升運動。【重難點突破】1.形而上學思維(1)形而上學思維是指以孤立、靜止、片面的觀點 看待世界,否定或排斥客觀事物的運動、變化和發展 及其內部原因的思維。它與辯證思維相對立。(2)形而上學思維與形式邏輯思維是有區別的, 不能把兩者等同起來。形式邏輯思維只是將思維形 式看作是既成的、確定的,但不把客觀對象看作是孤 立的、靜止的。形式邏輯思維雖然有其局限性,但不 排斥辯證法和辯證邏輯。不區分形而上學與形式邏 輯,就會導致不同程度地否定形式邏輯。2.辯證思維(1)辯證思維是指從變化發展視角認識事物的思 維方式,通常被認為是與邏輯思維相對立的一種思維 方式。在邏輯思維中,事物一般是“非此即彼”"非真 即假",而在辯證思維中,事物可以在同一時間里“亦 此亦彼""亦真亦假”,而不妨礙思維活動的正常進行。(2)辯證思維指的是一種世界觀。世間萬物之間 是互相聯系、互相影響的,辯證思維正是以世間萬物 之間的客觀聯系為基礎而進行的對世界進一步的認 識和感知,并在思考的過程中感受人與自然的關系,進 而得到某種結論的一種思維。辯證思維模式要求觀察 問題和分析問題時,以動態的、發展的眼光來看問題。(3)辯證思維是客觀辯證法在思維中的反映,聯 系、發展的觀點也是辯證思維的基本觀點。對立統一 規律、質量互變規律和否定之否定規律是唯物辯證法 的基本規律,也是辯證思維的基本規律,即對立統一 思維法、質量互變思維法和否定之否定思維法。3.全面理解辯證的分析與綜合三種情況(1)對現有事物的多方面的特征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進行分析與綜合①任何事物都是多樣性的統一 。辯證的分析與 綜合不僅要求我們從事物中分析出它的多方面的 特征,而且還要進一步弄清這些特征之間的關系,它 們在決定事物本質中的地位和作用。②辯證的分析 與綜合在認識事物時不僅要求認識事物的共同矛盾, 把握其共同本質,而且還要求認識事物的特殊矛盾, 把握事物的特殊本質,把事物作為共性與個性的對立統一體來把握。(2)對現有事物進行層次上的分析與綜合①任何一個事物都是一個體系。在這個體系內, 事物的構成是多層次的,這些層次之間又是相互聯 系、相互制約的,這就決定了事物的本質也是多層次 的。②我們要深化對事物的認識,就必須對事物構成的層次進行分析與綜合,以發現事物更深刻的本質。(3)對事物發展的全過程進行分析與綜合①要全面地認識事物,不僅要對處在相對穩定狀 態下的事物進行橫向聯系和縱深層次上的分析與綜 合,還必須對事物發展的全過程進行分析與綜合。 ②我們要按照一定的標準,把事物發展的全過程劃分 為若干不同的階段,然后對各個階段逐個進行考察, 既要找出各個階段的共同性,又要找出各個階段相互 區別的特殊性,最后把各個階段的情況聯系起來,對事物作出綜合性的認識。4.歸納與演繹,分析與綜合(1)歸納和演繹這一組,描述的是特殊和一般的 關系。歸納是從個別的或者特殊的現象中概括出一 般性的原理。而演繹是從一般性的原理推演出個別性的結論。(2)綜合和分析這一組是針對整體與要素的分析 方法。 一般先分析后綜合,分析就是把整體拆解為各 個部分,把復雜的事物分解為簡單的要素后各個擊 破,單獨分析每一個要素的特點,獲得每一個要素的 屬性。而綜合是把對象各個部分、屬性、要素有機結合到一起,從而對這個整體的屬性有一定的認識。【議題探究】情境 從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提出“南水北調”的設想后,經過幾十年研究,南水北調的總體布局確定為:分別從長江上、中、下游調水,以適應西北、華北各地的發展需要,即南水北調西線工程、中線工程和東線工程。建成后與長江、淮河、黃河、海河相互聯接,構成我國水資源“四橫三縱、南北調配、東西互濟”的總體格局。由于黃淮海流域的缺水量80%分布在黃淮海平原和膠東地區,因而優先實施東線和中線工程勢在必行;在黃淮海平原和膠東地區的缺水量中,又有60%集中在城市,城市人口和工業產值集中,缺水所造成的經濟社會影響巨大。因此,確定南水北調工程近期的供水目標為:解決城市缺水為主,兼顧生態和農業用水。(1)請運用“辯證思維的特征”的相關知識,分析南水北調工程總體布局及優先實施東線、中線的合理性。(2)運用分析與綜合方法的知識,談談對上述材料的理解。答案 (1)①整體性的辯證思維能夠科學地處理整體與部分之間的關系,把握整體的層次性,把多層次、多視角的認識綜合起來,整體性地思考問題。南水北調總體布局著眼全國,把三條線路統一起來考慮;優先實施東線和中線,著眼部分的特殊性,通過關鍵部分的功能的發揮使整體效益得到最充分體現。②動態性的辯證思維能夠科學地把握事物的發生、發展過程,一切以時間、地點、條件的變化而變化。總體布局及優先實施東、中線路,都考慮到多方面的條件,遵循了事物發展的規律。(2)①分析是把認識對象分解為各個部分、各個要素、各個層次,或者把認識對象的復雜發展過程分解為若干階段,分別加以認識的一種思維方法。南水北調的東線和中線方案,運用了定量分析、定性分析等多種方法,在總體布局指導下科學把握了我國東部地區特別是部分城市缺水的實際以及工程實施的條件,抓住了主要矛盾,做到了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充分發揮了南水北調東線和中線工程的經濟效益和社會、生態效益,也為西線開工積累了經驗。②綜合是在分析的基礎上,把認識對象的各個部分、各個要素、各個層次和不同發展階段,按照其固有的聯系聯結和統一起來進行考察的思維方法。整體性是綜合方法的重要特征。南水北調總體布局在分析了三條線路各自特性基礎上,把它們統一起來進行考察,揭示了中國水資源的整體本質和發展規律,必將大大促進全國的水資源利用和生態平衡保障,推進美麗中國建設。【命題探究】考向一 辯證思維的特征[典例1] 古羅馬神話故事中有一位守門神努雅斯,他有兩個相反的面孔,要進入他的大門必須有反轉得快的頭腦,這就是古羅馬時代的“努雅斯理論”。它教導我們凡事都要一分為二地看問題,從不同角度思考事情。這說明( )①辯證思維能夠科學地處理整體與部分之間的關系 ②辯證思維在對立統一中把握事物③整體性的辯證思維能夠科學地處理“此”與“彼”之間的關系 ④動態性的辯證思維能夠科學地把握事物的發生、發展過程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答案 B解析 “它教導我們凡事都要一分為二地看問題,從不同角度思考事情”主要強調辯證思維在對立統一中把握事物,能夠科學地處理“此”與“彼”之間的關系,②③符合題意,①④與材料主旨不符,排除。考查指向 考查內容必備知識 辯證思維的特征關鍵能力 辨識與判斷:堅持一分為二的觀點,對事物作出正確的判斷;辯證地分析故事、社會現象或生活現象學科素養 科學精神:運用辯證思維分析實際問題[訓練1] 系統科學是這樣描述系統演化的:舊結構穩定機制漸漸失效→系統不確定程度增加→舊結構破壞,系統失去穩定性→新結構確立→系統重新穩定……這種系統演化觀,生動地體現了辯證思維的________特征。( )A.整體性 B.對立統一性 C.動態性 D.多層次性答案 C解析 系統演化的過程是事物變化、發展的過程,這種描述體現了辯證思維的動態性特征,因此C項符合題意。考向二 分析與綜合[典例2] 19世紀30年代以后,許多科學家經過深入的分析研究,了解到構成細胞的化合物有水、無機鹽、糖類和脂類、蛋白質、核酸,并以定量的形式分析其在細胞中的比重。這種對細胞的層層分析、分別加以研究,是科學研究細胞必經的階段。這一事實說明( )A.只有對事物各要素首先進行周密的分析,才能進行正確的綜合,從而真正地認識事物B.在認識事物的過程中,分析比綜合更重要C.在認識事物的過程中,綜合比分析更重要D.只有對事物各要素加以綜合,才能正確認識事物答案 A解析 在認識事物的過程中,分析與綜合都重要,B、C錯誤。這種對細胞的層層分析、分別加以研究,是科學研究細胞必經的階段,材料說明分析的重要性,A正確,D排除。[訓練2] 年過七旬的西藏林芝老黨員達龍說自己經歷過新舊西藏兩種社會制度,見證了西藏翻天覆地的社會巨變,歷過磨難,嘗過艱辛,也享受過幸福。他感慨道:“沒有共產黨的領導,就沒有我們今天的美好生活。”達龍老人的人生感悟體現的科學思維方法是( )A.分析與綜合相結合的思維方法 B.系統綜合的思維方法C.矛盾分析的方法 D.類比推理的方法答案 A解析 達龍老人的人生感悟是他在對個人人生歷程分析的基礎上進行綜合的結果,A符合題意。B、C、D項均與題意不符,排除。【高考例題精析】1.(2023·岳陽模擬)2023年2月2日,國務院批復同意《新時代洞庭湖生態經濟區規劃》。批復指出,《規劃》實施要以生態環境保護修復為前提,堅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產,著力構建和諧人水關系,把洞庭湖生態經濟區建設成為更加秀美富饒的大湖經濟區。從辯證思維的角度看,推進新時代洞庭湖生態經濟區建設需要( )①堅持整體性,多層次多視角綜合把握人水關系②堅持動態性,適“中”而處之,不能急于求成③堅持創新,把建設規劃作為建設發展實踐的行動依據④立足實踐,在對立統一中把握保護修復與發展的關系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B【知識點】辯證思維的含義與特征【解析】【分析】從辯證思維的角度看,推進新時代洞庭湖生態經濟區建設需要堅持矛盾分析法,用綜合的思維方式把握各要素的關系,堅持整體性和動態性的統一,在對立統一中把握保護和發展的關系,故①④正確。 “以水定城”“大湖經濟區”等體現了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及著眼整體的觀念,不體現適“中”而處之及不能急于求成等,故②不符合題意; 要堅持從實際出發,不能將“規劃”作為行動依據,故③錯誤。 故答案為B。2.(2022高二下·七臺河期末)與此前的“西氣東輸”“西電東送”“南水北調”等傳統基建不同的是,本次的“東數西算”是國家在算力水平發展層面的新基建。在優化算力資源空間布局,加快打造全國算力“一張網”,構筑我國數字經濟發展方面具有強大的新優勢。這體現了( )①以動態性、全面的觀點把握新時代的發展規律②分析與綜合的對立統一是推動發展的內在動力③辯證思維強調整體性,并非排斥局部的獨立性④正確地認識事物發展過程中的連續性與間斷性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答案】B【知識點】運用辯證思維方法【解析】【分析】①:與此前的“西氣東輸”“西電東送”“南水北調”等傳統基建不同,“東數西算”是國家在算力水平發展層面的新基建,這是在以動態性、全面的觀點把握新時代的發展規律,①正確切題。②:事物的內在矛盾是推動事物發展的內在動力,②錯誤。③:在優化算力資源空間布局,加快打造全國算力“一張網”,構筑我國數字經濟發展方面具有強大的新優勢,這體現了辯證思維強調整體性,并非排斥局部的獨立性,③正確切題。④:質量互變規律要求我們正確地認識事物發展過程中的連續性與間斷性,材料并未強調質量互變,④排除。 故答案為B。核心考點二 理解質量互變【考點精講——夯實必備知識】1.質量互變規律(1)質及質變:質是一事物成為自身并區別于他事物的內部固有的規定性。質變即質的變化,表現為飛躍性、間斷性。(2)量及量變:量是事物存在和發展的規模、程度、速度等可以用數量表示的規定性,以及事物構成因素在空間上的排列組合方式。量變即量的變化,表現為漸進性、連續性。(3)質量互變:量變與質變是事物變化發展的兩種基本狀態,任何事物都是質與量的統一體。量變是質變的必要前提。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體現并保存量變的成果,并為新的量變開辟道路。要求:遵循質量互變規律,以統一性的觀念正確把握事物發展過程中的量變與質變、漸進性與飛躍性、連續性與間斷性的關系。(4)事物發展過程中的漸進性與連續性、飛躍性與間斷性的關系。漸進性與連續性 飛躍性與間斷性相互區別 事物發展過程中的連續性是指事物只是在量上發生了變化,表現在現實中就是這一事物還是它自身,是事物發展中的漸進性過程 事物發展過程中的間斷性是指事物在質上發生了變化,是從舊質到新質的飛躍,是漸進性過程的中斷,或連續性的間斷事物依然處于原來質的規定性之內,現實中并沒有新事物的出現 這個過程不是事物停止了發展,而是打破舊的質的規定性而代之以新的質的規定性,表現在現實中就是出現了新事物相互包含 漸進性與連續性的每一步進展都是對自己的破壞,都在走向自己的反面,即飛躍性與間斷性。正是因為有漸進性與連續性的積累,才產生了飛躍性與間斷性,飛躍性與間斷性包含著漸進性與連續性2.適度原則度 ①度是一事物保持自身質的穩定性的量的限度。事物質與量的統一體現在“度”中②任何度的兩端都存在著關節點或臨界點,關節點是事物量變達到的極限,是引起質變的節點適度 事物的變化是發生在度的范圍之內還是超出度的范圍,這是區分量變與質變的根本標志。在度的范圍之內,事物的質保持不變;超出這個范圍,事物的質就發生變化,這就要求我們在實踐活動中遵循適度原則適度原則 從思維方式上說,適度原則就是要在“度”的范圍內尋求和把握事物發展的適當程度的原則①在思考和處理問題時把握好“分寸”,不犯極端化的錯誤②遵循適度原則,并不只是被動地適應事物的存在狀態,而是包含著積極地認識和推動事物發展到最佳的狀態③要改變我們不需要的事物的特定的質,就應當積極創造條件,促進事物量的變化,并使其向度的邊緣不斷發展,使該物轉化為他物提醒 適度思維是“得中”而處之的思維。“中”是不偏不倚,無過與不及。“得中”是把持有度,合適且正好。(≠折中主義)【重難點突破】1.質量互變規律(1)揭示了事物發展的兩種狀態,即量變與質變, 以及由于事物內部矛盾所決定的由量變到質變,再到 新的量變的發展過程。這一規律,提供了事物發展是 質變和量變的統一、連續性和間斷性的統一的觀察事 物的原則和方法。(2)質量互變規律揭示了事物因矛盾引起的發展 過程和狀態、發展變化形式上具有的特點,從量變開 始,質變是量變的結果,但量變不因質變而停止。(3)量變和質變的區分標志——是否超出度。2.把握質量互變規律的幾組關系連續性、漸進性 間斷性、飛躍性相互區別 事物只是在量上發生了變化,這一事物還是它自身,是事物發展中的漸進性過程 事物在質上發生了變化,是從舊質到新質的飛躍,是漸進性過程的中斷,或連續性 的間斷相互包含 ①漸進性與連續性包含著飛躍性與間斷性:漸進性與連續性的每一步進展都是對自己的破壞,都在走向自己的反面,即飛躍性與間斷性。②飛躍性與間斷性包含著漸進性與連續性:正是因為有漸進性與連續性的積累,才產生了飛躍性與間斷性3.遵循適度原則的具體要求情況 要求 舉例一定范圍的量變有利, 超過一定度的量變產生不利影響 為了保持我們所需要的事物 特定的質,應當把事物的變 化控制在度的范圍內,防止 過猶不及。適度原則就是要 在"度"的范圍內尋求和把握 事物發展的適當程度的原則 睡眠、吃藥、 喝酒、鍛煉、 用腦……要 適度事物的量變和質變都產生積極影響 要改變我們不需要的事物的 特定的質,就應當積極創造條件,促進事物量的變化,并使其向度的邊緣不斷發展, 使該物轉化為他物。量變已 達到一定程度時,我們要積 極促成事物的質變,使其達 到我們所期望的存在狀態 知識積累、 生產力發展事物的質變乃至量變都產生不利影響 要防微杜漸,勿以惡小而為 之,防止事物量變、質變 吸煙、壞事、 不良習慣 ……【議題探究】情境一 “美麗中國”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最新目標之一。“美麗中國”,美在山川,美在文化,美在歷史,更美在人文——最美的是人。美麗也需要我們每一個人踏踏實實去創造、去實踐。分清身邊的美與丑,節約身邊的一滴水、拾起地上的一張紙、扶起摔倒的老人、陶冶高尚情操……美麗就在這些細節當中。“美麗中國”需要我們不斷地去發現美、創造美,更需要我們不斷地呈現道德之美、人性之美。情境二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青年的價值取向決定了未來整個社會的價值取向,而青年又處在價值觀形成和確立的時期,抓好這一時期的價值觀養成十分重要。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樣,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錯了,剩余的扣子都會扣錯。人生的扣子從一開始就要扣好。”“廣大青年要牢記‘空談誤國、實干興邦’,立足本職、埋頭苦干,從自身做起,從點滴做起,用勤勞的雙手、一流的業績成就屬于自己的人生精彩。”追根溯源:辯證思維——質量互變規律——量變與質變。探究1 試從質量互變規律角度說明我們應該怎樣呈現道德之美、人性之美?提示:①量變是質變的必要前提,要重視量的積累。呈現道德之美、人性之美,要腳踏實地,從細節做起,從點滴小事做起,去發現美、創造美。②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要抓住機遇、促成質變。借助“美麗中國”活動的東風,全面提升思想道德情操,使自己成為最美的人。③質變為新的量變開辟道路。“美麗中國”需要我們不斷地去發現美、創造美,需要我們不斷地呈現道德之美、人性之美。探究2 日積月累地踐行正確的價值觀與成就人生精彩之間的關系是怎樣的?提示:量變是質變的必要前提,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體現并保存量變的成果,并為新的量變開辟道路。人的正確的價值觀的養成是一個逐漸形成的過程,只有形成了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才能有正確的行為,進而造就精彩的人生。【命題探究】考向一 質量互變規律[典例1] 在中學階段,科學地運用“錯題本”是一種高效的學習方式。錯題整理的目的并非是把錯題收集存檔,而是在一道一道錯題整理中,不斷地分析出錯的原因,總結解題方法,積累解題經驗,最終實現提高學習能力和提高解答準確性的目標。這說明( )①量變必然引發質變,要重視量變的積極作用②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要持之以恒堅持量的積累 ③事物的發展是量變與質變的統一,要把量的積累與質的提升統一起來 ④質變是根本性質的變化,它推動事物的發展進步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 C解析 在一道一道錯題整理中,不斷地分析出錯的原因,總結解題方法,積累解題經驗,最終實現提高學習能力和提高解答準確性的目標,這說明事物的發展是量變與質變的統一,學習要持之以恒,②③符合題意。量變并不必然引起質變,量變只有積累到一定程度才能引起質變,①說法錯誤。質變不一定推動發展,質變也有下降、倒退的變化,④說法錯誤。[訓練1] “在溪水和巖石的斗爭中,勝利的總是溪水,不是因為力量,而是因為堅持。”“堅持就是勝利”的哲理在于( )A.有其因必有其果 B.必然性通過偶然性開辟道路C.量變達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質變 D.漸進性與飛躍性相互包含答案 C解析 溪水能夠勝利是因為堅持,體現了量變積累到一定程度會引起質變。因此本題選擇C項。考向二 把握適度原則[典例2] 從思維方式上說,適度原則就是要在“度”的范圍內尋求和把握事物發展的適當程度的原則,而事物質與量的統一便體現在“度”中。下列對“度”的理解,合理的是( )①度是一事物區別于他事物的內部固有的規定性 ②度是一事物保持自身質的穩定性的量的限度 ③在度的范圍內,質與量相互結合、相互規定 ④度是事物量變達到極限,引起質變的節點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答案 B解析 一事物區別于他事物的內部固有的規定性指的是“質”,①錯誤。關節點是事物量變達到極限,引起質變的節點,④錯誤。[訓練2] 當人們沉溺于“指尖社交”,長時間低頭看手機時,頸椎病就找上門了。據清華大學力學專家分析,在人們低頭時,前屈極限(下巴碰到胸骨的狀態)只能是45°,而前屈幅度達到30°就會影響到頸椎;長期處于極度前屈的異常穩定狀態,會對頸椎造成傷害。因此,“低頭族”患頸椎病的概率極大。這說明( )①新事物的發展道路是曲折迂回的 ②量變積累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質變 ③應堅持適度原則,防止不利質變的發生 ④任何事物既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 C解析 長期處于極度前屈的異常穩定狀態,會對頸椎造成傷害,這表明量變積累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質變,②符合題意。前屈極限(下巴碰到胸骨的狀態)只能是45°,而前屈幅度達到30°就會影響到頸椎,這表明應堅持適度原則,防止不利質變的發生,③符合題意。①與題意不符,不選。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但不一定就是好的一面和不好的一面,④錯誤。【高考例題精析】1.(2022·遼寧模擬)當今世界,多重挑戰和危機交織疊加,世界經濟復蘇艱難,發展鴻溝不斷拉大,冷戰思維陰魂不散。為此,習近平主席指出,要堅守人民至上理念,突出現代化方向的人民性;要秉持獨立自主原則,探索現代化道路的多樣性;要樹立守正創新意識,保持現代化進程的持續性;要保持奮發有為姿態,確保現代化領導的堅定性。這些主張( )①把握質量互變、堅持漸進性與連續性的統一②運用辯證思維,把握辯證分合,堅持系統觀念③運用超前思維、正逆互補、對未來反向思考④通過發散思維方法尋求解決問題的多樣性答案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C【知識點】辯證思維的含義與特征【解析】【分析】①錯誤,應該堅持漸進性與飛躍性的統一; ②④符合題意,要堅守人民至上理念,突出現代化方向的人民性;要秉持獨立自主原則,探索現代化道路的多樣性;要樹立守正創新意識,保持現代化進程的持續性;要保持奮發有為姿態,確保現代化領導的堅定性。這些主張運用辯證思維,把握辯證分合,堅持系統觀念,通過發散思維方法尋求解決問題的多樣性答案; ③不合題意,材料未涉及運用超前思維、正逆互補、對未來反向思考。 故答案為:C。2. (2022高二下·朝陽期末)在富有文化味和生活氣的二十四節氣中,小滿是個特殊的存在。有小暑也有大暑,有小雪也有大雪,有小寒也有大寒,唯獨小滿,沒有大滿與之對應,這是因為中國人認為過滿招損,過滿則溢,小滿不多不少,一切剛剛好。這啟示我們做事情要( )①注意分寸,把握適度原則 ②積極創造條件,促成事物質變③堅持折中思維,適應事物的存在狀態 ④注意質變的節點,防止不利的質變發生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答案】C【知識點】運用辯證思維方法【解析】【分析】①④:過滿招損,過滿則溢,小滿不多不少,一切剛剛好,這啟示我們做事情要注意分寸,把握適度原則,注意質變的節點,防止不利的質變發生,①④符合題意。②:當需要保持事物特定的質時,需要創造條件,保持事物穩定,當需要改變所不需要的事物特定的質時,就要積極創造條件,促成事物的質變,②錯誤。③:折中思維是消極的思維方式,而且適度原則也不是折中主義,③錯誤。故答案為C。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