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師 班級 教學日期課題名稱 7.1開放是當代中國的鮮明標識 課型 新授課課程標準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2017年版)》要求引用實例,說明中國如何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教材分析 本框題選自于統編版選擇性必修1第三單元第七課第一框。在前面的兩節課內容,學生已經初步掌握了經濟全球化方面的基礎知識。本框題是原有基礎的進一步學習。本框分為兩目:第一目是“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闡述了我國對外開放的發展歷程以及適應新形勢,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的要求。第二目是“對外開放與自力更生”。闡述了對外開放與獨立自主、自力更生關系,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重要性與要求。學情分析 學生在學習了必修1《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以及必修2《經濟與社會》的內容后,已經具備了基本的政治學科核心素養,知道了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初步了解了對外貿易。但是,學生對于我國現階段的開放新格局不是很了解。教學目標 政治認同 深刻把握站在新的歷史方位,中國的對外開放力度將會越來越大。增強對中國發展更高層次對外開放的認同和理解。科學精神 樹立科學精神,正確對待對外開放與自力更生的關系。公共參與 了解中國對外開放的發展歷程,掌握對外開放是我國的基本國策。教學重點 如何適應新形勢,推動對外開放發展教學難點 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則教學策略 知識整合、合作探究法、自主學習法教學用具 多媒體課件、視頻、圖片、文本板書設計教學程序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備注一、梳理框架 展示本節課的知識框架 預習新課 學生自主思維,對本框知識有個整體認知。二、逐個擊破 三、背誦識記 四、習題練習 通過課本研究與分享,談談對全面開放新格局的認識 通過課本探究與分享,理解對外開放與自力更生的相關知識 設置有針對性的、新穎的練習題,指導學生練習。 學生在學習目標的指引下,通過預習,了解本節課的知識體系。 一、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 1、全面開放新格局的形成 (1)起點: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了對外開放的重大決策。 (2)特點:經過多年發展,我國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的對外開放格局和開放型經濟體系逐步形成,開放型經濟新體制逐步健全。 知識拓展:全面理解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 ①全方位: 我國的對外開放是對世界各類型國家的開放,不僅在經濟領域,而且在文化領域等都堅持對外開放。 ②寬領域: 就是立足國情,不僅對國際商品、資本、技術、勞務等市場開放,而且把對外開放拓寬到能源、交通等基礎設施和基礎產業,以及金融、保險、房地產等廣泛領域。 ③多層次:“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沿海經濟開放區——內地”,形成全國范圍的對外開放。 我國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的對外開放格局和開放型經濟體系逐步形成,開放型經濟新體制逐步健全。 2、新時代,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 (1)適應新形勢,我們要以“一帶一路”為重點,堅持將“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則,加強創新能力開放合作,形成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開放格局。 ⑵適應新形勢,我們要加快轉變對外經濟發展方式,推動開放朝著優化結構、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轉變,著力培育開放型經濟發展新優勢; 要形成以技術、品牌、質量、服務為核心的出口競爭新優勢,拓展對外貿易,推進貿易強國建設。 ⑶適應新形勢,我們要實行高水平的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政策,放寬市場準入,擴大服務業對外開放,保護外商投資合法權益;要創新對外投資方式,促進國際產能合作,加快培育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優勢。 相關鏈接:負面清單管理 含義:負面清單管理是指政府規定哪些經濟領域不開放,除了清單上的禁區,其他行業、領域和經濟活動都許可。 實質:它相當于投資領域的“黑名單”,列明了企業不能投資的領域和行業。 意義:對負面清單之外的領域,按照內外資一致的原則,將外商投資項目由核準制改為備案制,這有助于構建安全高效的開放型經濟體系。 二、對外開放與自力更生 1、我國實行對外開放,必須始終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則 (1)必要性: 中國是人口眾多的發展中的社會主義大國,任何時候都不能依賴別人搞建設,必須把獨立自主、自力更生作為自己的出發點,這也是中華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奮斗基點。關鍵核心技術是國之重器,對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保障國家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要求: 我們尤其要矢志不移地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實現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可控,把創新主動權、發展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知識拓展: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建設創新型國家 (1)國家角度: ①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 ②完善國家宏觀調控,加大財政、稅收、信貸對科技創新的支持力度,依法保護知識產權; ③完善我國分配制度,鼓勵技術要素參與分配,激發社會創新活力、主動性。 (2)企業角度: ①加大科技研發投入;②建立鼓勵創新的體制機制; ③提高經營管理者和勞動者的素質; ④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并注意消化、吸收和再創新。 (3)勞動者角度:積極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參加職業技能培訓,提高自身素質和技能。 2、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在立足自身發展的基礎上實行對外開放。 (1)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不是閉關自守,不是盲目排外,而是在立足自身發展的基礎上實行對外開放。 (2)未來中國經濟要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在更加開放的條件下進行,中國的對外開放不會停滯,更不會走回頭路。我們將堅定不移擴大對外開放,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 辨識判斷 1.在新的起點,中國將始終做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和主導者。( ) 提示 × 中國將始終做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但不會做主導者。 2.為了緩解貿易摩擦,我國可以對進口產品采取貿易保護措施,加大對出口企業的補貼和支持力度。( ) 提示 × 對進口產品采取貿易保護措施,加大對出口企業的補貼和支持力度,可能會加劇貿易摩擦,增加政府負擔,這也不符合世貿組織的相關原則,不利于國際競爭與合作。 3.中國以“一帶一路”建設為重點,推動中國與沿線國家共同繁榮,能夠有效規避國際經濟風險。( ) 提示 × 中國以“一帶一路”建設為重點,推動中國與沿線國家共同繁榮,但經濟全球化也帶來風險的全球化,因此我國推動“一帶一路”建設并不能規避國際經濟風險。 4.中國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和規則制定,按照共同制定的規則辦事。( ) 提示 √ (2022·福建莆田期末)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國不斷擴大對外開放,不僅發展了自己,也造福了世界。中國有14億多人口和4億以上中等收入群體,每年進口商品和服務約2.5萬億美元,市場規模巨大,讓中國市場成為世界的市場、共享的市場、大家的市場,為國際社會注入更多正能量。 中國連續舉辦廣交會、進博會、服貿會、消博會等國際盛會,簽署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如期完成中歐投資協定談判,申請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數字經濟伙伴關系協定》等,堅持擴大高水平開放,積極與各國深化務實合作、開拓互利共贏新局面。 中國不斷擴大對外開放,不僅發展了自己,也造福了世界。結合材料,運用“經濟全球化”的有關知識對此加以說明。 答案 ①經濟全球化是不可逆轉的歷史大勢,符合經濟規律,符合各方利益,開放融通是歷史潮流。②我國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堅持實施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對外開放,依托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促進國際合作,實現互利共贏。③中國是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公共產品的提供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推進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1.限時練習,核對答案 2.訂正錯題后分組討論,形成集體意見,派代表講解錯題 3.整理錯題集,形成錯題題庫。 在學習新課的過程中,理解全面開放新格局的相關知識。 通過具體的事例,掌握對外開放與自力更生的相關知識 通過習題練習,掌握重點、難點,理清易錯點,為后續知識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教學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