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必修3 《政治與法治》速記手冊最新版本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必修3 《政治與法治》速記手冊最新版本

資源簡介

最新版本
必修3 《政治與法治》
第一單元 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第一課 歷史和人民的選擇
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各種政治力量
(一)近代中國的基本國情和主要矛盾
1.基本國情:中國逐漸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是近代中國的基本國情。
2.主要矛盾: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
3.歷史任務: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幸福。
(二)各種政治力量解決中國問題的方案
1.中國共產黨
(1)成立的背景
思想指導 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
階級基礎 1919年五四運動后,工人階級成為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領導力量
(2)初心使命: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
(3)成立的意義:中國人民在斗爭中就有了主心骨,看到了解決中國問題的出路和希望。
2.20世紀上半葉中國出現的三種建國方案
政治力量 政治主張 實踐結果
第一種 先后以北洋軍閥和國民黨統治集團為代表 極力維護地主階級和買辦資產階級統治,讓中國繼續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道路 被中國人民拋棄了,其代表者的統治也被推翻了
第二種 以某些中間派或中間人士為代表 幻想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走獨立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 沒有得到人民群眾認可,它的多數代表者后來也承認這個方案在中國無法實現
第三種 以中國共產黨為代表 主張建立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共和國,經過新民主主義走向社會主義 最終贏得包括民族資產階級在內的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擁護
(三)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
1.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成就
(1)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大山,徹底結束了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徹底結束了極少數剝削者統治廣大勞動人民的歷史,徹底結束了舊中國一盤散沙的局面,徹底廢除了列強強加給中國的不平等條約和帝國主義在中國的一切特權,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創造了根本社會條件。
(2)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實現了中國從幾千年封建專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偉大飛躍。從此,中國人民掌握了國家的權力,成為國家和自己命運的主人。
2.近代以來中國人民斗爭經驗的歷史總結
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斗爭經驗的歷史總結,是中國人民在長期探索、艱苦奮斗的基礎上共同確認的歷史真理。
二、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
(一)建立新中國 中國人民站起來
1.建立新中國
(1)成立的意義
新中國成立后,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自力更生、發憤圖強,創造了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偉大成就,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
(2)初期的工作
1949—1952年,在著重完成包括土地改革、鎮壓反革命等在內的民主革命遺留任務的同時,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致力于恢復被長期戰爭破壞了的國民經濟。
2.過渡時期
(1)時段: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到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
(2)總路線總任務:要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逐步實現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化,并逐步實現國家對農業、對手工業和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
(3)社會主義制度建立
①標志:1956年底,我國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社會經濟結構發生了根本變化,生產資料公有制已成為我國社會經濟制度的基礎。這標志著社會主義制度在我國確立。
②意義:社會主義制度在我國確立,實現了我國歷史上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
3.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
原因 社會主義制度確立之后,在中國怎樣堅持和建設社會主義、怎樣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并沒有現成的道路可走,也必須在實踐中進行艱苦的探索
成就 兩大體系:在社會主義建設的初步實踐中,我國基本上建立了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
四大事業:教育、科學、文化、國防等事業有了很大的發展
一個地位:國際地位逐步提高
兩大基礎: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艱辛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所取得的物質成就和歷史經驗,為后來的改革開放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實行改革開放 走向民富國強
1.開啟改革開放新時期
1978年12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了改革開放的歷史新時期。
2.改革開放的目的
發展生產 就是要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
實現復興 使中國人民富起來、中國強起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社會制度 就是要推動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賦予社會主義新的生機活力,建設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黨的建設 就是要在引領當代中國發展進步中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保持和發展黨的先進性,確保黨始終走在時代前列
3.改革開放的意義
(1)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
(2)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極大地解放和發展了社會生產力,增強了社會發展活力,激發了廣大人民群眾的創造性,使人民生活顯著改善,綜合國力顯著增強,國際地位顯著提高,這是中國共產黨對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作出的偉大歷史貢獻。
4.偉大成就: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解放思想、銳意進取,創造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成就,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充滿新的活力的體制保證和快速發展的物質條件。
(三)進入新時代 踏上新征程
1.歷史定位: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全國人民,經過長期努力,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我國發展站在新的歷史方位上。
2.歷史意義
(1)對中國:意味著近代以來久經磨難的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迎來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發展史和中華民族發展史上具有重大意義。
(2)對世界:
①意味著科學社會主義在21世紀的中國煥發出強大生機活力,在世界上高高舉起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在世界社會主義發展史上具有重大意義。
②意味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不斷發展,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在人類社會發展史上具有重大意義。
3.新征程
(1)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黨領導人民取得了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勝利,并邁上開啟了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征程。
(2)偉大成就:在新時代,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自信自強、守正創新,統攬偉大斗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創造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成就,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更為完善的制度保證、更為堅實的物質基礎、更為主動的精神力量。
(3)實踐充分證明,由中國共產黨領導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是歷史的選擇,是人民的選擇,是正確的選擇。
14頁相關鏈接: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勝利進入新時代,從黨的十八大到黨的二十大的十年,我們經歷了對黨和人民事業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的三件大事:一是迎來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二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三是完成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歷史任務,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這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團結奮斗贏得的歷史性勝利,是彪炳中華民族發展史冊的歷史性勝利,也是對世界具有深遠影響的歷史性勝利。
第二課 中國共產黨的先進性
一、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
(一)黨的性質和宗旨
1.黨的性質、根本立場和根本宗旨
(1)黨的性質: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
(2)根本立場:人民立場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立場。
(3)根本宗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宗旨。
2.黨的性質和宗旨的要求
(1)黨的性質和宗旨決定了黨除了工人階級和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沒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從來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團、任何權勢團體、任何特權階層的利益。
(2)在任何時候,黨都應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與人民同甘共苦,堅持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不允許任何黨員脫離群眾,更不允許任何黨員凌駕于群眾之上。全體共產黨員要牢記中國共產黨是什么、要干什么這個根本問題,務必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務必謙虛謹慎、艱苦奮斗,務必敢于斗爭、善于斗爭,堅定歷史自信,增強歷史主動,譜寫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更加絢麗的華章。
(二)黨的執政理念
1.依據(原因)
(1)為什么人的問題,是檢驗一個政黨、一個政權性質的試金石。
(2)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決定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根本力量。因此,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以人民為中心。
2.執政理念
(1)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是中國共產黨的執政理念。
(2)含義
立黨為公 黨的路線、方針、政策都要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和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都要體現國家和民族的共同利益、全體人民的共同理想
執政為民 黨的全部工作必須以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為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
(3)黨的奮斗目標: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黨的奮斗目標。
3.要求
(1)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樹牢群眾觀點,貫徹群眾路線,尊重人民首創精神,堅持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始終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始終接受人民批評和監督,始終同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不斷鞏固全國各族人民大團結,加強海內外中華兒女大團結,形成同心共圓中國夢的強大合力。
(2)必須堅持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
4.新時代黨帶領全國人民實現的目標
到21世紀中葉,我國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將全面提升,全面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成為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領先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實現,我國人民將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中華民族將以更加昂揚的姿態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二、始終走在時代前列
(一)黨的指導思想與時俱進
1.黨的指導思想
(1)意義:馬克思主義是我們立黨立國、興黨興國的根本指導思想,是中國共產黨的靈魂和旗幟。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夠走在時代前列,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就在于它以接續推進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創新理論作為行動指南。實踐告訴我們,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歸根到底是馬克思主義行,是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行。
(2)內容: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3)“兩個確立”:黨確立習近平同志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地位,確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導地位,反映了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對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對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進程具有決定性意義。
2.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創立者 以習近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
內容 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堅持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深刻總結并充分運用黨成立以來的歷史經驗,從新的實際出發,創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意義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二十一世紀馬克思主義,是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的時代精華,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的飛躍
3.黨的指導思想之間的關系
(1)馬克思主義博大精深。馬克思主義是隨著時代、實踐和科學的發展而不斷發展的開放的理論體系。
(2)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
(二)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
1.重要性
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夠始終走在時代前列,就在于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實踐證明,這是中國共產黨始終走在時代前列、永葆生機活力的法寶。
2.含義
解放思想 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打破習慣勢力和主觀偏見的束縛,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
實事求是 要從實際出發,探求事物的客觀規律,用以作為我們行動的向導
是馬克思主義的根本觀點,是中國共產黨人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我們黨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領導方法
與時俱進 黨的全部理論和實際工作要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富有創造性,不斷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
求真務實 要求人們在實際工作中既正確認識事物的本來面目、探求事物發展變化的客觀規律,又腳踏實地、實事求是地按照客觀規律行事
(三)發揮共產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
1.含義:共產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是指共產黨員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通過自己的骨干、帶頭和橋梁作用,影響和帶動身邊群眾共同貫徹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和基本方略。
2.必要性
(1)共產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是由中國共產黨的先鋒隊性質所決定的,也是中國共產黨的先進性的直接而具體的體現。
(2)發揮共產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使黨始終成為時代先鋒、民族脊梁,永葆創造力、凝聚力和戰斗力,是黨不斷取得勝利的堅強保證。
3.時代性特征:共產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有著不同的內容。
4.要求:共產黨員在新征程上要弘揚堅持真理、堅守理想,踐行初心、擔當使命,不怕犧牲、英勇斗爭,對黨忠誠、不負人民的偉大建黨精神,更加珍惜工人階級先鋒隊戰士的光榮稱號,承擔起自己的責任和使命,做學習的模范,做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模范,做克己奉公、無私奉獻的模范,做服從組織、嚴守紀律的模范,做維護黨的團結和統一的模范,做堅持真理、修正錯誤的模范,做密切聯系群眾的模范,做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模范。
第三課 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
一、堅持黨的領導
(一)堅持黨的領導
1.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領導核心
(1)黨的領導的重要性
①領導地位:中國共產黨是我國最高政治領導力量。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在新時代新征程上,必須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必須堅持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進一步鞏固黨的執政地位。
②領導意義: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黨的領導是黨和國家的生命所在、命脈所在,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運所系。
(2)堅持黨的全面領導的體現
①中國共產黨是最高政治領導力量,總攬全局,協調各方。人大、政府、政協、監察委員會、法院、檢察院、軍隊,各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各企事業單位、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組織都要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
②中國共產黨是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事業的核心力量,一切工作都要堅持黨的領導。我們要把黨的領導落實到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等各領域各方面各環節。
(二)新時代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
1.堅持黨的全面領導的重要性
堅持黨的全面領導,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主義的必由之路。全面建設社會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關鍵在黨。
2.怎樣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
黨的領導是全面的、系統的、整體的,必須全面、系統、整體加以落實。
(1)堅持和加強黨集中央集中統一領導。堅持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確立習近平同志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地位,確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導地位。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堅決維護習近平總書記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地位,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
(2)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心鑄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提出一系列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的飛躍。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
(3)建立健全黨的領導制度體系。建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制度,完善堅定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的各項制度,健全黨的全面領導制度,健全為人民執政、靠人民執政各項制度,健全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領導水平制度。完善全面從嚴治黨制度。
此外,還要建設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高素質干部隊伍,增強黨組織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堅持以嚴的基調強化政風肅紀,堅決打贏反腐敗斗爭攻堅戰持久戰,等等。
26頁相關鏈接 中國的共產黨是領導中國特色社社會主義的核心力量,一切工作都要堅持黨的領導。黨領導人民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社會民主政治、發展社會先進文化,構建社會和諧社會,建設社會主義生態文明等等。我們要把黨的領導落實到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等各領域各方面各環節。
走過百年奮斗歷程,中國共產黨在革命性鍛造中更加堅強有力,黨的政治領導力、思想引領力、群眾組織力、社會號召力顯著增強,帶動人民群眾始終保持血肉聯系。中國共產黨在世界形勢深刻變化的歷史進程中始終走在時代前列,在應對國內外各種風險和考驗的歷史進程中,始終成為全國人民的主心骨,在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進程中,始終成為堅強領導核心。
二、鞏固黨的執政地位
(一)堅持全面從嚴治黨
1.原因
(1)顯著標志: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國共產黨區別于其他政黨的顯著標志。我們黨歷經千錘百煉而朝氣蓬勃,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們始終堅持黨要管黨、全面從嚴治黨。
(2)必要性:在新形勢下,黨面臨的執政考驗、改革開放考驗、市場經濟考驗、外部環境考驗是長期的、復雜的、嚴峻的,精神懈怠危險、能力不足危險、脫離群眾危險、消極腐敗危險更加尖銳地擺在全黨面前。全面從嚴治黨是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必然要求。
(3)重要性:打鐵必須自身硬。治國必先治黨,治黨務必從嚴。加強黨的建設,必須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堅持黨要管黨、全面從嚴治黨,這是黨的建設的一貫方針和要求,關系黨的先進性、純潔性,關系人心向背,關系國家和民族的興衰,關系黨的生死存亡。
2.要求
(1)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
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堅持黨要管黨、全面從嚴治黨,以加強黨的長期執政能力建設、先進性和純潔性建設為主線,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以堅定理想信念宗旨為根基,以調動全黨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為著力點,全面推進黨的政治建設、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紀律建設,把制度建設貫穿其中,深入推進反腐敗斗爭,不斷提高黨的建設質量,把黨建設成為始終走在時代前列、人民衷心擁護、勇于自我革命、經得起各種風浪考驗、朝氣蓬勃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
(2)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
加強黨的建設,必須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全面從嚴治黨,核心是加強黨的領導,基礎在全面,關鍵在從嚴,要害在治。
(3)堅持和完善黨的領導,保持和鞏固黨的執政地位,必須毫不動搖把黨建設得更加堅強有力。
29頁探究與分享:2022年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全面從嚴治黨永遠在路上,黨的自我革命永遠在路上,絕不能有松勁歇腳、疲勞厭戰的情緒,必須持之以恒推進全面從嚴治黨,深入推進新時代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以黨的自我革命引領社會革命。
(二)堅持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
1.內容
(1)科學執政
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不斷探索和遵循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全面增強執政本領、提高長期執政能力,并按照客觀規律執好政、掌好權。
(2)民主執政
含義 堅持為了人民執政、依靠人民執政。民主執政強調人民群眾的歷史主體地位
要求 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以民主的制度、民主的形式、民主的手段保證在國家政治生活的各個方面堅持和實現人民當家作主,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從而鞏固和擴大黨長期執政的群眾基礎
(3)依法執政
地位 中國共產黨執政的基本方式
要求 黨必須在憲法和法律的范圍內活動
體現 支持人民代表大會依法履行職能,使黨的主張通過法定程序上升為國家意志
含義 堅持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領導立法、保證執法、支持司法、帶頭守法,不斷推進國家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的法治化、規范化,以法治的理念、法治的體制、法治的程序保證黨領導人民有效治國理政
2.關系: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是有機統一的,其中科學執政是基本前提,民主執政是本質所在,依法執政是基本途徑。
3.目的:堅持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目的在于不斷改進黨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提高黨的執政能力,鞏固黨的領導核心地位和執政地位,保證黨領導人民有效治理國家,實現黨的執政使命,引領承載著中國人民偉大夢想的航船破浪前進,勝利駛向光輝的彼岸。
第二單元 人民當家作主
第四課 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
一、人民民主專政的本質:人民當家作主
(一)我國的國體
1.憲法對我國國體的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
2.意義(地位)
人民民主專政是我國的國體,在社會主義制度中具有根本性意義。它明確規定了社會各階級在國家中的地位,莊嚴宣示了我國國家政權的人民性質。
3.特點
(1)我國的國家政權堅持以工人階級為領導,以工農聯盟為基礎。
①工人階級的特點、地位
工人階級是先進生產力的代表,具有嚴格的組織性和紀律性,是領導階級,是中國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中堅力量。
②工農聯盟的作用
廣大農民與工人階級有著共同的利益和天然的聯系,是工人階級可靠的同盟軍。工農聯盟不僅是奪取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的重要保證,也是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重要保證。
(2)結成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
我國的國家政權堅持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最大限度地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在長期的革命、建設、改革過程中,已經結成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有各民主黨派和各人民團體參加的,包括全體社會主義勞動者、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擁護社會主義的愛國者、擁護祖國統一和致力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愛國者的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
(二)全過程人民民主
民主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始終不渝堅持的重要理念。中國共產黨一經誕生,就把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確立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為實現人民當家作主進行了不懈探索和奮斗。一百多年來,我們黨高舉人民民主旗幟,領導人民在一個有幾千年封建社會歷史,近代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國家,實現了人民當家作主,中國人民真正成為國家、社會和自己命運的主人。
1.我國社會主義民主的特點
人民民主是社會主義的生命,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應有之義。沒有民主,就沒有社會主義,就沒有社會主義現代化。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是一種新興的民主,是全過程人民民主。全國的人民民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屬性,是最廣泛、最真實、最管用的民主。
2.最廣泛、最真實、最管用的民主
(1)最廣泛
全過程人民民主是最廣泛的民主,全過程人民民主是全鏈條、全方位、全覆蓋的民主。我國全過程人民民主是14億多人民共同持續參與,56個民族共同平等享有,不同地域、不同領域、不同層級、不同群體均實現全面覆蓋的民主體系。
(2)最真實
全過程人民民主是最真實的民主。全過程人民民主不僅有完整的制度程序,還有完整的參與實踐,真正做到了人民當家做主。一方面,我們已經形成全面、廣泛、有機銜接的人民當家做主制度體系,已經構建多樣、暢通、有序的民主渠道,能夠確保人民有序政治參與;另一方面,人民的意愿和呼聲,經過民主決策程序順利成為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進而通過政權體系順利轉化為實現人民意愿的具體實踐,能夠確保人民真正當家作主。
(3)最管用
全過程人民民主是最管用的民主。民主不是裝飾品,并不是用來做擺設的,而是用來解決人民需要解決的問題的。全過程人民民主既發揚民主,又正確集中,能夠把黨的主張、國家意志、人民意愿緊密融合在一起。實現各方面在共同思想、共同利益、共同目標基礎上的團結一致,使黨、國家和人民成為目標相同、利益一致、相互交融、同心同向的整體。
3.協商民主
協商民主是我國社會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獨特優勢,其在政黨協商、人大協商、政府協商、政協協商、人民團體協商、基層協商以及社會組織協商等各個方面的統籌推進和制度化發展,保障了人民在日常政治生活中享有廣泛、持續深入參與的民主權利。
二、堅持人民民主專政
(一)堅持民主與專政的統一
1.人民民主專政
本質 人民當家作主
內容 人民民主專政包含對廣大人民實行民主和對極少數敵人實行專政兩個方面
2.發揚民主
(1)必然性:人民民主專政的本質是人民當家作主,保證人民當家作主,必須充分發揚社會主義民主。
(2)意義:只有保證人民依法享有廣泛的權利和自由,尊重和保障人權,才能調動億萬人民群眾投身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積極性,使社會主義各項事業保持蓬勃的生機。
3.堅持專政
(1)原因:在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建立之后,剝削階級作為一個階級已被消滅,階級矛盾已不是社會的主要矛盾。但是,由于國內的因素和國際的影響,階級斗爭還在一定范圍內長期存在,在某種條件下還有可能激化。
(2)任務: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政權擔負著對極少數敵對分子實行專政,維護國內正常社會秩序,抵御國外敵對勢力侵略和顛覆活動的歷史任務。
(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可靠保障
1.我國的國家職能
(1)對內職能
①維護國家穩定。
依法打擊危害社會主義制度的各種破壞活動,打擊危害國家安全和統一的各種顛覆破壞活動、暴力恐怖活動、民族分裂活動、宗教極端活動,打擊危害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各種犯罪活動,有效維護國家安全和公共秩序。
②促進社會發展。
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制定和執行正確的路線、方針、政策,組織開展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2)對外職能:防御外來侵略,保衛國家安全
堅定維護國家的獨立和主權,堅定維護國家的領土完整,堅定維護國家的各項安全和發展利益,堅定維護國家的尊嚴,構建和維護有利于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國際環境。
2.我國國家職能與國體的關系:我國的國家職能與人民民主專政的國體相適應,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可靠保障。
第五課 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
一、人民代表大會:我國的國家權力機關
(一)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機關
1.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方式
(1)我國是人民當家作主的社會主義國家,一切權力屬于人民。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
(2)在我國,人民通過民主選舉選出自己的代表,組成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都對人民負責,受人民監督,代表人民統一行使國家權力,決定全國和各級地方的一切重大事務。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人民的意志,根據人民的利益行使權力。
2.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1)地位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我國最高國家權力機關。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在我國國家機關組織體系中居于最高地位。國家行政機關、監察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都由人民代表大會產生,對它負責,受它監督。
(2)職權
國家最高的立法權、決定權、任免權和監督權都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行使。
(3)組成
作為我國最高國家權力機關,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由省、自治區、直轄市、特別行政區和軍隊選出的代表組成。各少數民族都應當有適當名額的代表。
(4)常設機關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常設機關,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的組成部分。它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選舉產生,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負責并報告工作,行使憲法規定的立法權、決定權、任免權、監督權,以及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授予的其他職權。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委員長、副委員長、秘書長組成委員長會議,處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的重要日常工作。
(二)肩負人民重托的人大代表
1.產生
(1)方式:我國各級人民代表大會的代表,由民主選舉產生。
(2)類別:縣級、鄉級人大代表由選民直接投票選舉產生。全國、省級、設區的市級人大代表由下一級人民代表大會選舉產生。
2.地位
(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代表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的組成人員。
(2)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的代表是地方各級國家權力機關的組成人員。
3.權利
(1)依照憲法和法律規定,各級人大代表享有廣泛的職權。
(2)人大代表在國家權力機關參加行使國家權力,除審議各項議案、表決各項決定外,還享有提案權和質詢權。
4.義務
(1)要進一步健全代表聯絡機制,更好發揮人大代表作用。在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各級人大代表應與人民群眾保持密切聯系,采取多種方式經常聽取意見和要求,回答詢問,幫助所在地方的人民政府推進工作。
(2)人大代表是人民利益的代言人。他們來自人民,肩負人民的重托,應模范遵守憲法和法律,努力為人民服務,并自覺接受人民的監督。
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
(一)我國的政權組織形式
1.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內涵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則,由人民定期選出自己的代表組成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作為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機關,并由人民代表大會產生其他國家機關,以實現人民民主專政歷史任務的政權組織形式。
2.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基本功能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一項基本功能,就是把體現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依照法定程序轉化為國家意志,并使之成為全體公民共同遵守的法律規范。
3.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地位
(1)地位: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
(2)原因:
①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在國家政治生活中體現人民當家作主,突出強調權為民所賦,最充分地體現了社會主義國家的本質要求。
②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在我國政治制度體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國家的其他制度,包括行政制度、監察制度、司法制度等,都是由人民代表大會通過立法創制出來的,都要受其統領和制約。
(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優勢
1.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優勢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中國共產黨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偉大創造,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和突出的制度優勢。
(1)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保障了人民當家作主。
(2)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動員了全體人民以國家主人翁的姿態投身于社會主義建設。
(3)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保證了國家機關協調高效運轉。
(4)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維護了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
2.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制度優勢,必須長期堅持、不斷完善。我們絕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的模式。
第六課 我國的基本政治制度
一、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
(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黨制度
1.我國政黨制度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是一項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政黨制度。
2.我國民主黨派
(1)發展:在革命、建設和改革事業中,各民主黨派同中國共產黨一道前進。
(2)性質:現已成為各自所聯系的一部分社會主義勞動者、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擁護社會主義的愛國者、擁護祖國統一和致力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愛國者的政治聯盟。
3.我國政黨制度的地位和內容
(1)地位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
(2)內容
①基本方針:中國共產黨同各民主黨派實行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的基本方針,民主黨派是接受中國共產黨領導、同中國共產黨通力合作的親密友黨。
②前提保證: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的首要前提與根本保證。在政黨之間的關系上,中國共產黨對民主黨派的領導是政治領導,主要是政治方向、政治原則和重大方針政策的領導。
③政治地位:在國家政治生活中,中國共產黨是執政黨,各民主黨派是參政黨。各民主黨派具有法律賦予的參政權,包括參加國家政權,參與國家大政方針和國家領導人選的協商,參與國家事務的管理,參與國家方針政策、法律法規的制定和執行,等等。
④活動準則:各政黨包括執政黨都必須以憲法為根本的活動準則。
4.我國政黨制度的創新性和優越性
(1)創新性:①中國共產黨同各民主黨派既親密合作又互相監督,而不是互相反對。②中國共產黨依法執政,各民主黨派依法參政,而不是輪流執政。
(2)優越性:這一制度與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相適應,有利于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有利于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有利于推進祖國和平統一大業,展現出強大的生命力和顯著的優越性。
5.我國政黨制度是新型政黨制度
(1)它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理論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產物,能夠真實、廣泛、持久代表和實現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全國各族各界根本利益,有效避免了舊式政黨制度代表少數人、少數利益集團的弊端。
(2)它把各個政黨和無黨派人士緊密團結起來,為著共同目標而奮斗,有效避免了一黨缺乏監督或者多黨輪流坐莊、惡性競爭的弊端。
(3)它通過制度化、程序化、規范化的安排集中各種意見和建議,推動決策科學化民主化,有效避免了舊式政黨制度囿于黨派利益、階級利益、區域和集團利益決策施政導致社會撕裂的弊端。
(二)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
性質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簡稱人民政協)是中國人民愛國統一戰線的組織,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的重要機構,是我國政治生活中發揚社會主義民主的重要形式,是國家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具有中國特色的制度安排
組成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由中國共產黨、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人民團體、各少數民族和各界的代表,香港特別行政區同胞、澳門特別行政區同胞、臺灣同胞和歸國僑胞的代表以及特別邀請的人士組成
主題 人民政協圍繞團結和民主兩大主題
職能 履行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和參政議政的職能
作用 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專門協商機構
要求 人民政協工作要聚焦黨和國家中心任務,把協商民主貫穿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全過程,完善協商議政內容和形式,著力增進共識、促進團結
加強人民政協民主監督,重點監督黨和國家重大方針政策和重要決策部署的貫徹落實
56頁相關鏈接:在人民政協制度平臺上,各黨派團體、各族各界人士發揮在界別群眾中的代表作用。通過全體會議、常委會會議、主席會議、專門委員會會議、專題協商會議、協商座談會議等,開展提案、委員視察考查、專題調研,反映社情民意等經常性工作,對國家大政方針、經濟社會各領域重要問題,在決策之前和決策實施中進行廣泛協商、平等協商、有序協商、真正誠協商,提出意見建議,中國共產黨采納和集中他們的意見建議,各黨派團體、各族各界人士接受黨的主張,并在各界別群眾中宣傳解釋黨的方針政策、增信釋疑,最廣泛的反映民意,最充分的集思廣益,最大限度的凝聚共識,鞏固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
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一)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
1.我國民族格局的特點
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多元一體是我國民族格局的最重要特點。一方面,各民族有自己的歷史和文化,另一方面,各民族又都凝聚在一個統一的命運共同體中。漢族離不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離不開漢族,各少數民族之間也相互離不開。我們必須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全面推進民族團結進步事業。
2.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
(1)中華民族是我國所有民族凝聚形成的命運共同體。
(2)我國遼闊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開拓的,我們悠久的歷史是各民族共同書寫的,我們燦爛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創造的,我們偉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
3.我國行政區域的類型
我國行政區域的類型包括一般行政地方、民族自治地方和特別行政區。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依照憲法和法律規定的權限行使自治權。
4.我國中央和地方的關系
(1)中國的主權統一和領土完整不可分割。
(2)中華人民共和國只有一部憲法、一個中央政府。
(3)一般行政地方、民族自治地方和特別行政區都必須接受中央政府統轄。
(二)符合國情的民族區域自治
1.我國的民族關系
我國建設和發展了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
2.我國處理民族關系的方針
我國始終堅持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各民族共同繁榮的方針,促進各民族和睦相處、和衷共濟、和諧發展。
3.民族區域自治
(1)原因:根據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歷史傳統,各民族“大雜居、小聚居、交錯居住”的分布格局以及在長期奮斗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的民族關系,我國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2)含義:民族區域自治是在國家統一領導下,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區域自治,設立自治機關,行使自治權。
(3)內容
自治地方 我國的民族自治地方分為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三級
自治機關 自治機關是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和人民政府
自治機關職權 在行使一般行政地方國家機關職權的同時,依法行使自治權
前提和基礎 我國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以國家統一為前提和基礎,是國家的集中統一領導與民族區域自治的有機結合
地位 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正確道路的一個重要制度保障
作用 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既保證了國家團結統一,又實現了各民族共同當家作主。實踐證明,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符合我國國情,在維護國家統一、領土完整,在加強民族平等團結、促進民族地區發展、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4.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要求
(1)要充分保證民族自治地方依法行使自治權,切實尊重和保障少數民族的合法權益,因地制宜采取措施,積極推動民族自治地方的經濟社會文化發展。
(2)必須堅定不移地維護國家尊嚴,依法妥善處理影響民族關系的各種矛盾和問題,依法打擊民族分裂勢力及其活動,堅決反對和有力回擊境內外敵對勢力利用民族問題進行的滲透、破壞活動。
(3)必須深化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加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斷增進各族群眾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促進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
(三)我國的宗教政策與法律
1.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
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有信仰這種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那種宗教的自由;在同一宗教里,有信仰這個教派的自由,也有信仰那個教派的自由;有過去不信教而現在信教的自由,也有過去信教而現在不信教的自由。
2.依法管理宗教事務
權義統一 宗教信仰自由不等于宗教活動可以不受任何約束。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眾首先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公民,在享有宗教信仰自由的同時,必須履行法律規定的義務
遵守法律 宗教活動必須在憲法和法律允許的范圍內進行
政教分離 任何宗教都沒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都不能干預國家行政和司法。我國堅持教育與宗教相分離,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利用宗教進行妨礙國家教育制度的活動
原則 我國的宗教事務管理堅持“保護合法、制止非法、遏制極端、抵御滲透、打擊犯罪”的原則
3.堅持獨立自主自辦的原則
(1)宗教團體和宗教事務不受外國勢力的支配。
(2)任何境外組織和個人不得干預我國的宗教事務。
(3)我國政府支持宗教界在平等友好的基礎上開展對外交往,嚴格禁止境外宗教的滲透和發展,堅決打擊宗教極端思想的傳播,嚴密防范宗教極端行為的發生。
4.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
重要任務 支持我國宗教堅持中國化方向是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的重要任務,要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宗教,用中華優秀文化浸潤宗教,不斷推動我國宗教的中國化
具體要求 不是要求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眾放棄宗教信仰,而是要求他們熱愛祖國、擁護社會主義制度、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和方針政策
要求他們從事宗教活動要服從和服務于國家的最高利益與中華民族的整體利益
支持他們努力對宗教教義作出符合社會進步要求的闡釋
支持他們與各族人民一道反對一切利用宗教進行危害社會主義祖國和人民利益的非法活動,為民族團結、經濟發展、社會和諧和祖國統一多作貢獻
三、基層群眾自治制度
(一)我國基層群眾自治的組織形式
1.基層群眾自治
含義 我國的基層群眾自治是指人民群眾在城鄉基層黨組織領導下,在居住地范圍內,依托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權利,實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自我監督的民主制度和治理模式
特色 與國家和政府層面的政治民主相比,基層民主具有發生領域的基層性、民主參與的直接性、管理活動的自治性等特點
2.農村基層群眾自治
(1)村民委員會(村委會)
性質 村民委員會是農村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
主要職能 辦理本村的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調解民間糾紛,協助維護社會治安,向人民政府反映村民的意見、要求和提出建議等
成員的產生 村民委員會成員由村民選舉產生,向村民會議、村民代表會議負責并報告工作
(2)村民自治的有效途徑
在農村基層治理實踐中,制定村民自治章程或村規民約,是村民規范自己和村干部的行為,運用民主的辦法來管理本村的日常事務,實現自己的事情自己辦、自己的難題自己解的有效途徑。
3.城市基層群眾自治
(1)城市居民委員會(居委會)
性質 居民委員會是城市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
任務 維護居民的合法權益,辦理本居住地區居民的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調解民間糾紛,協助維護社會治安,向人民政府反映居民的意見、要求和提出建議等
成員的產生 居民委員會成員由居民選舉產生,向居民會議負責并報告工作
(2)城市基層群眾自治的作用
居委會成員居民選,社區大事居民定,日常事務居民管。這大大調動了廣大居民參與社區建設的積極性,也有效提高了居民參與政治生活的素質和能力。
(二)人民群眾直接行使民主權利的生動實踐
1.發展基層民主重要性
發展基層民主,保障人民群眾享有更多更切實的民主權利,是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重要內容。
2.人民群眾直接行使民主權利的實踐
(1)民主選舉
共同點 作為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農村的村民委員會和城市的居民委員會,按法律規定均由本居住地的村民或居民選舉產生
具體做法 在農村,村委會主任、副主任和委員的產生采取村民直接選舉的辦法,實行無記名投票、公開計票,選舉結果當場公布
社區居委會正從過去的居民代表選舉,向更高比例的居民直接選舉發展,選舉程序更加規范,給城市基層治理帶來顯著變化
(2)民主協商
必要性 城鄉基層的公共事務千頭萬緒,應該也必須由眾人商量著辦
原則 只有本著有序參與的原則,讓居民或村民合理表達意見和建議,求同存異,才能找出解決問題的好方案,促進基層社會的和諧
范圍 我國城鄉的基層民主協商,在街道或鄉鎮、社區或行政村以及企事業單位等不同的層次展開,也貫穿基層治理的全過程
(3)民主決策
必要性 城鄉基層的公共決策與每家每戶的利益直接相關
要求 ①在農村,凡關系村民公共利益的事項都要由村民以直接或間接參與的方式集體作出決定②在城市,社區公共事務的民主決策通過召開居民會議進行
(4)民主管理
要求 在法律上,基層公共事務的管理屬于本村的全體村民或本社區的全體居民;在現實運作中,一般要通過一定的程序,授權給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來進行
具體方法 依法制定自治章程和議事規則,推動日常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規范化和程序化,是做好基層民主管理工作的關鍵
(5)民主監督
必要性 負責城鄉基層公共事務管理的居委會和村委會,事實上都掌握一定的權力。要防止以權謀私,盡可能避免管理工作的失誤,必須實行民主監督
要求 凡是與基層群眾利益密切相關和需要讓基層群眾知曉的事項都應公開,讓每個居民或村民了解,還應對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的實際管理工作進行評議
3.基層群眾自治制度的地位
(1)地位:基層群眾自治制度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
(2)要求:擴大基層民主是社會主義民主廣泛而深刻的實踐,應該將其作為發展社會主義民主的基礎性工程加以推進。
第三單元 全面依法治國
第七課 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
一、我國法治建設的歷程
(一)馬克思主義是我國法治建設的理論基礎
1.法的起源和本質
(1)起源:馬克思主義認為,法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隨著私有制、階級和國家的出現而逐步產生的。
(2)本質:在階級社會中,法反映的是該社會中在經濟上、政治上居于統治地位的階級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
(3)法的決定因素
①馬克思主義認為,法所反映的統治階級意志的內容最終是由社會物質生活條件決定的。
②社會物質生活條件是指與人類生存相關的地理環境、人口和物質資料的生產方式。
③生產方式即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對立統一,是社會發展的決定性因素,也是法產生、存在和發展的決定性因素。
2.法的分類:人類歷史上出現過四種歷史類型的法,即奴隸制法、封建制法、資本主義法和社會主義法。
3.法的基本特征
(1)法是維持社會秩序、調整社會關系的一種社會規范。
(2)法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社會規范。制定和認可是國家創制法律規范的兩種基本形式。
(3)法是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具有普遍約束力的社會規范。
4.法的職能
職能 含義 體現
政治職能 法維護一定階級統治的作用 兩種職能體現在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等各領域中
社會職能 法管理一定社會公共事務的作用
5.我國當代的法的本質
我國當代的法是社會主義法。我國社會主義法是工人階級領導的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的體現。
(二)新中國法治建設的成就
1.影響法治建設的因素
(1)一國的法治總是由該國的國情和社會制度所決定并與其相適應的。
(2)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中國人民的主張、理念,也是中國人民的實踐。
2.我國法治建設成就
(1)形成了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
有法可依 在現行憲法基礎上,制定并完善了一大批法律、法規,法律體系日趨完備,國家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的各個方面實現了有法可依
良法善治 立法的科學化、民主化水平和立法質量不斷提高,法律在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保障公民權利、確保國家權力正確行使等方面的作用不斷增強
(2)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水平不斷提高。
執法司法 通過建立健全科學完備的行政執法和司法體制,保證了行政機關和司法機關按照法定權限和程序行使權力、履行職責
行政機關 行政機關不斷簡政放權、優化服務,嚴格規范文明執法,法治政府建設不斷推進
司法機關 審判機關和檢察機關依法獨立行使審判權、檢察權,堅持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堅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維護和實現司法公正和權威
(3)人權的法治保障取得巨大成就。
真實 在通過經濟社會發展改善人民的生存權和發展權的同時,國家高度重視通過憲法和法律保障公民的基本權利和自由。我國將人權保障貫穿法治建設的各個環節,使人權法治保障水平達到了新的高度
廣泛 中國人民享有越來越廣泛、越來越充分的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權利
3.全面依法治國是國家治理的一場深刻革命
(1)在習近平法治思想的指引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事業蓬勃發展。這是一場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全體中國人民共同參與的、史無前例的偉大社會實踐。
(2)有著悠久歷史和燦爛文明的中華民族,正在民主與法治的道路上闊步前進,努力開創人類政治文明發展的新境界。
二、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與原則
(一)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
1.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必要性
(1)法律是治國之重器,法治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
(2)要推動我國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不斷開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更加廣闊的發展前景,必須全面推進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
2.依法治國的總目標
(1)總目標: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2)具體要求: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形成完備的法律規范體系、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形成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實現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3.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要求
(1)全民依法治國是國家治理的一場深刻革命,關系黨執政興國,關心人民幸福安康,關系黨和國家長治久安。
(2)全黨和全國人民必須更加自覺地堅持依法治國、更加扎實地推進依法治國,努力實現國家各項工作法治化,向著建設法治中國的目標不斷前進。
第79頁: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社會法治國家建設深入推進,全面依法治國總體格局基本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加快建設,司法體制改革取得重大進展,社會公平正義保障更為堅實,法治中國建設開創新局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事業是一場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全體中國人民共同參與的史無前例的偉大社會實踐。
(二)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原則
1.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1)必要性: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社會主義法治最根本的保證。
(2)要求:必須堅持黨領導立法、保證執法、支持司法、帶頭守法,把依法治國與依法執政統一起來。作為執政黨,中國共產黨必須切實尊重憲法法律權威,模范遵守憲法法律,堅持依憲執政和依法執政。
2.堅持人民主體地位
(1)必要性:人民是依法治國的主體和力量源泉,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保證人民當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
(2)要求:必須堅持法治建設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護人民,以保障人民根本權益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保證人民依法享有廣泛的權利和自由、承擔應盡的義務,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促進共同富裕。
3.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1)必要性:平等是社會主義法律的基本屬性。
(2)要求:任何組織和個人都必須尊重憲法法律權威,都必須在憲法法律范圍內活動,都必須依照憲法法律行使權力或權利、履行職責或義務,都不得有超越憲法法律的特權。必須維護國家法制統一、尊嚴、權威,切實保證憲法法律有效實施,絕不允許任何人以任何借口任何形式以言代法、以權壓法、徇私枉法。
4.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
(1)必要性:國家和社會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發揮作用。
(2)要求:必須堅持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培育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既重視發揮法律的規范作用,又重視發揮道德的教化作用,以法治體現道德理念、強化法律對道德建設的促進作用,以道德滋養法治精神、強化道德對法治文化的支撐作用,實現法律和道德相輔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
5.堅持從中國實際出發
要求:必須從我國基本國情出發,同改革開放不斷深化相適應,總結和運用黨領導人民實行法治的成功經驗,圍繞社會主義法治建設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推進法治理論創新,發展符合中國實際、具有中國特色、體現社會發展規律的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為依法治國提供理論指導。
第八課 法治中國建設
一、法治國家
(一)法治國家的內涵
1.內涵:法治國家,就是實行依法治國、依憲治國、依法執政、依憲執政的國家。在現代社會,法治國家意味著國家權力依法行使,國家各項工作依法開展。
2.具體表現
(1)堅持憲法法律至上
①表現:憲法法律至上是法治的首要內容,即憲法法律是社會治理的最高準則,任何個人和組織都不享有法律之外的特權。
②原因:法律是通過民主程序制定出來的,反映了民眾的意愿,符合民眾的利益,體現了社會共同理想和信念,應該得到全社會的尊重和遵從。
(2)堅持良法之治
①原因:只有良法才能最大限度地得到民眾的認同,才能最大程度地發揮法律的效力。
②標準:一方面,良法應內容合理,在制定過程中應廣泛聽取各方意見,符合社會和人民的需要,符合社會公平正義的理念;另一方面,良法應體系完備、規范系統、類別齊全、協調統一,能夠涵蓋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
③要求:推進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方可制定出良法,良法之下才有法治國家。
(3)尊重和保障公民權利
①原因:公民依法享有廣泛的權利,包括人身權、財產權、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等。保護公民的各項權利是法治的主要功能。
②要求:在法治國家,公民的權利和尊嚴應得到法律的確認,并通過執法和司法加以保障。
(4)規范國家權力的運行
①原因:國家的各項權力,包括立法權、行政權、司法權、監督權等,都必須在法律之下運行。
②要求:通過完善的法律制度,加強對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易腐的體制機制。
(二)建設法治國家
1.要求:法治國家意味著法治成為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建設法治國家,既需要有完備的法律體系,更需要法律的嚴格實施。
2.建設法治國家的具體措施
(1)憲治:推進憲法實施
依法治國首先要堅持依憲治國,依法執政首先要堅持依憲執政。加強憲法實施和監督,落實憲法解釋程序機制,推進合憲性審查工作,加強備案審查制度和能力建設,依法撤銷和糾正違憲違法的規范性文件。
(2)法制:建立完備的法律體系
完備的法律體系是法治國家的制度前提。在憲法之下,要不斷建立和完善各項法律制度,形成一個部門齊全、層次分明、結構協調、體例科學的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實現國家治理有法可依。
(3)法治:完善法律實施機制
已經制定的法律需要得到有效實施,政府部門依法履行法定職責,為社會提供優良的公共服務,社會公眾自覺遵守法律,依法行使權利、履行義務,司法機關嚴格公正司法,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定分止爭,懲罰犯罪,化解矛盾,努力讓人民群眾感受到公平正義。
3.意義:通過建設法治國家,能夠有效規范權力運行,保障公民合法權益;能夠推動實現國家治理現代化,實現長治久安。
二、法治政府
(一)法治政府的內涵
法治政府就是職能科學、權責法定、執法嚴明、公開公正、智能高效、廉潔誠信、人民滿意的政府。法治政府是全面依法治國的重點任務和主體工程。
1.職能科學的政府
要求 政府不能什么都管,也不能該管的不管
政府部門之間、上下級政府之間關系的配置必須科學合理
宏觀調控、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公共服務、環境保護等都是法治政府必須承擔的基本職能
2.權責法定的政府
原因 如果政府權力沒有嚴格的法律界定,就會出現權力行使的錯位、缺位和越位等現象
要求 需要完善行政組織和行政程序法律制度,推進機構、職能、權限、程序、責任法定化
3.執法嚴明的政府
要求 執法嚴明重在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要求行政機關依照法定程序和方式從事執法活動
原因 只有執法嚴明,才能保證政府有效履行職能,服務社會公眾,確保憲法和法律的實施
4.公開公正的政府
要求 全面推進政務公開,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公正執法要求將公平正義作為政務誠信的基本準則,將其貫徹于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務的各個領域
原因 通過公開公正執法,能夠增強政府公信力和執行力,有效保障人民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
5.智能高效的政府
智能 政府要運用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手段促進依法行政
高效 優化革新政府治理流程和方式,不斷提高政務服務效能
6.廉潔誠信的政府
廉潔 政府必須清廉,不得利用公權力謀求私人或團體利益
誠信 做到誠實守信,不能朝令夕改、言而無信。要建立健全責任追究制度,加大對貪腐和失信行為的懲戒力度
7.人民滿意的政府
政府要把黨和人民賦予的權力始終用來為人民謀幸福,不斷提升行政執法水平,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執法行為中都能看到風清氣正、從每一項執法決定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義。
(二)建設法治政府
1.建設法治政府基本要求
(1)要把政府工作全面納入法治軌道,讓政府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履行職責,確保行政權在法治框架內運行。
(2)各級政府及其工作人員要堅持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規范執法自由裁量權,加大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重點領域執法力度。
2.建設法治政府的具體措施
(1) 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努力實現法治政府建設全面突破
(2) 健全政府機構職能體系,推動更好發揮政府作用
(3) 健全依法行政制度體系,加快推進政府治理規范化程序化法治化
(4) 健全行政決策制度體系,不斷提升行政決策公信力和執行力
(5) 健全行政執法工作體系,全面推進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
(6) 健全突發事件應對體系,依法預防處置重大突發事件
(7) 健全社會矛盾糾紛行政預防調處化解體系,不斷促進社會公平正義
(8) 健全行政權力制約和監督體系,促進行政權力規范透明運行
(9) 健全法治政府建設科技保障體系,全面建設數字法治政府
(10) 加強黨的領導,完善法治政府建設推進機制
3.建設法治政府的意義
(1)通過建設法治政府,能夠督促政府更好地行使權力,積極履行職責,提高行政服務水平,實現善政。
(2)通過建設法治政府,能夠更好地促進政府和公民、社會組織的溝通,形成互信互助的新型關系。
三、法治社會
(一)法治社會的內涵
1.內涵:法治社會是指法律得到公認和普遍遵從、社會治理依法開展、公共生活和諧有序的社會。
2.具體表現
角度 具體表現 體現
從法治意識看:信法 全社會對法治普遍信仰,實施法治成為全社會的一致追求 在法治社會中,人人尊法學法守法用法,全體公民、社會組織對于法律發自內心地認可和接受,普遍認可法律是社會生活中所有人都應遵守的基本規范
從法律實施來看:守法 憲法和法律得到有效實施和普遍遵守,社會各個領域依法運行 無論是在私人生活領域,還是在公共生活領域,法律的要求得到普遍的遵守,權利得以實現,義務得到履行,違法犯罪行為得到有效遏制
從實施效果來看:用法 社會糾紛依法得到解決,公平正義得到切實維護和實現 在糾紛發生后,人們普遍依據法律主張自己的權利,通過和解、調解、仲裁、訴訟等方式有效處理糾紛、化解矛盾
(二)建設法治社會
1.任務
(1)深入開展法治宣傳教育,推動全社會樹立法治意識
原因 法治社會建設需要全社會共同參與
要求 必須在全社會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化,建設社會主義法治文化,深入開展法治宣傳教育,增強全社會法治觀念,推動全社會樹立法治意識
(2)提高社會治理法治化水平
要求 深化基層組織和部門、行業依法治理,支持各類社會主體自我約束、自我管理
發揮市民公約、鄉規民約、行業規章、團體章程等社會規范在社會治理中的積極作用
(3)建設完備的法律服務體系
要求 推進覆蓋城鄉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完善法律援助制度,擴大援助范圍,健全司法救助體系,保證人民群眾在遇到法律問題或者權利受到侵害時獲得及時有效的法律幫助
(4)健全社會矛盾糾紛預防化解機制
要求 強化法律在維護群眾權益、化解社會矛盾中的權威地位,引導和支持人們理性表達訴求、依法維護權益
完善調解、仲裁、行政裁決、行政復議、訴訟等有機銜接、相互協調的多元糾紛解決機制
2.意義
(1)通過建設法治社會,能夠使全社會更好地形成尊法學法信法用法的氛圍,增進社會共識,維護社會秩序。
(2)通過建設法治社會,能夠更好地協調各方利益關系,有效化解社會矛盾,實現社會和諧。
第九課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基本要求
一、科學立法
(一)科學立法的內涵
1.內涵:科學立法就是要尊重和體現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不斷提高法律的質量。
2.科學立法的原則
原則 具體要求
方向上 科學立法體現我國社會主義國家性質,順應時代發展要求,推動國家發展進步,保障人民各項權利 立法要符合我國的政治制度和歷史傳統,要與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進程相適應,制定出適合中國的良法
實效上 科學立法符合國情和實際 要立良善之法,立管用之法,完善立法體制機制,使每項立法都能科學合理地規范國家機關的權力與責任,規范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權利與義務,使法律符合社會發展的需求
方法上 立法必須遵循法律體系的內在邏輯和立法工作規律,遵循立法程序,注重立法技術,努力實現立法過程的科學化 要明確劃分不同法律關系的調整對象和界限,形成符合國家發展目標的法律體系
(二)推進科學立法
1.科學立法要做到依法立法
依據 在我國,憲法和立法法是國家機關制定和修改法律的最基本的法律依據
要求 在法治的軌道上制定合法有效的規范性文件
所有享有立法權的國家機關,都應當按照法定職權、依據法定程序開展立法工作
2.科學立法要充分發揚民主
(1)民主立法的內涵:必須堅持民主立法,廣開言路,集思廣益。
(2)民主立法的途徑:要健全立法機關和社會公眾溝通機制,開展立法協商,充分發揮社會各界在立法協商中的作用,拓寬公民有序參與立法途徑,健全法律法規規章草案公開征求意見和公眾意見采納情況反饋機制,廣泛凝聚社會共識。
3.科學立法要合理設定權利與義務、權力與責任
(1)做到權利與義務統一
應在立法中客觀地認識現實生活中的各種利益,并加以合理的確認和保護,做到權利與義務相統一、相對應。
(2)明確權力邊界
立法還要科學合理地配置權力與責任,根據國家治理需求,授予國家機關必要的權力,并對其加以制約,明確權力行使不當應承擔的法律責任。
二、嚴格執法
(一)嚴格執法的內涵
1.內涵:嚴格執法,就是執法機關在執法過程中嚴格依法辦事。
2.主體及要求
(1)在法律實施體系中,行政機關是執法的最重要主體。
(2)行政機關要帶頭嚴格執法,依法全面履行職能。
3.意義
法律 有助于捍衛法律的權威和尊嚴。政府必須帶頭嚴格執法。只有這樣,政府才能帶動全社會尊崇和敬畏法律
社會 有助于實現社會公平正義。政府只有堅持嚴格執法,懲處違法違規行為,維護群眾正當權益,才能彰顯公平,伸張正義
政府 有助于推進建設法治政府。各級政府能否切實做到嚴格執法,體現國家法治文明程度,關系法治中國建設成效。只有不斷推進各級政府依法行政、嚴格執法,才能實現建設法治政府的任務和目標
(二)推進嚴格執法
具體要求 舉 措
全面履行政府職能 ①行政機關要堅持法定職責必須為、法無授權不可為,勇于負責、敢于擔當②堅決糾正不作為、亂作為,堅決克服懶政、怠政,堅決懲處失職、瀆職
堅持規范執法 ①嚴密的執法程序是規范執法的重要前提,也是執法公開公正的重要保障。要完善執法程序,建立執法全過程記錄制度②明確具體操作流程,重點規范行政許可、行政處罰等執法行為
堅持公正執法 ①行政執法要堅持公正,同等情況平等對待,不同情況差別對待②要恰當地行使自由裁量權,不得違背法律的精神和原則③要有效杜絕執法不公、隨意執法,不斷提升執法機關的公信力
堅持文明執法 執法部門要改進執法方式,做到語言、行為規范,融法、理、情于一體,堅持以法為據、以理服人、以情感人,爭取當事人的理解和支持,力求實現執法效果最大化
三、公正司法
(一)公正司法的內涵
1.內涵:公正司法,就是要在司法活動的過程和結果中堅持和體現公平正義。
2.要求:具體就法院的審判而言,公正司法既要求法院的審判過程做到平等和正當,也要求法院的審判結果體現公平和正義。
3.作用:公正司法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后一道防線。
4.表現
司法的程序要公正 含義 程序的公正意味著當事人訴訟地位平等、司法過程嚴格依據訴訟法進行
意義 通過程序公正,可以最大化實現結果公正,有效保護公民的程序權利,從而使得審判結果可以更好地得到人們的認可和尊重
司法的結果要公正 含義 結果的公正意味著法律適用準確、案件事實清楚、裁判結果合法合理
原因 只有結果公正,才能有效解決案件糾紛,懲罰違法者,救濟受害者
實現 法律的公平正義正是通過一個又一個公正的判決而得以實現的
(二)推進公正司法
1.獨立:必須確保審判權和檢察權依法獨立行使。
(1)各級黨政機關和領導干部要支持法院、檢察院依法獨立公正行使職權;
(2)任何黨政機關和領導干部都不得讓司法機關做違反法定職責、有礙司法公正的事情,任何司法機關都不得執行黨政機關和領導干部違法干預司法活動的要求。
2.公正:必須堅持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準繩,做到事實認定符合客觀真相、辦案結果公正、辦案程序公正。
3.為民:必須堅持人民司法為人民,依靠人民推進公正司法,通過公正司法維護人民權益。
4.公開:構建開放、動態、透明、便民的陽光司法機制,推進審判公開、檢務公開,依法及時公開司法依據、程序、流程、結果和生效法律文書,杜絕暗箱操作。
5.人權:必須加強人權司法保障。
(1)強化訴訟過程中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的知情權、陳述權、辯護辯論權等的制度保障;
(2)健全落實罪刑法定、疑罪從無、非法證據排除等法律原則的法律制度。
四、全民守法
(一)全民守法的內涵
1.內涵:全民守法,是指所有社會成員普遍尊重和信仰法律、依法行使權利和履行義務的狀態。
2.目標
建設法治中國,必須推動全民守法,增強全社會厲行法治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形成守法光榮、違法可恥的社會氛圍,使全體人民都成為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衛者。
3.要求
依法行使權利 具體要求 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權利的時候,不得損害國家的、社會的、集體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權利
依法履行義務 原因 ①在享有權利的同時,公民也負有相應的義務。②只有所有的人都依法履行自己的義務,才能維護公共安全和社會秩序
依法維護自己的正當權益 具體要求 ①當自己的合法權益遭受侵害時,應通過合法的手段,理性維權。②可以通過和解、調解、仲裁、訴訟等方式,解決爭議、化解矛盾,不應訴諸暴力或其他違法手段
(二)推進全民守法
1.推進全民守法,要著力增強全民法治觀念,堅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為依法治國的長期基礎性工作,深入開展法治宣傳教育,樹立憲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引導全民自覺守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靠法。
2.推進全民守法,要調動人民群眾投身依法治國實踐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尊法守法成為全體人民的共同追求和自覺行動。
3.推進全民守法,要不斷加強公民道德建設,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法治的道德底蘊,強化規則意識,倡導契約精神,弘揚公序良俗,引導人們自覺履行法定義務、社會責任、家庭責任。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乐平市| 丰都县| 富裕县| 凤凰县| 南城县| 拉孜县| 阳城县| 苏州市| 晋中市| 健康| 泸定县| 绵阳市| 天台县| 盘锦市| 永济市| 宁陕县| 肥城市| 区。| 宁阳县| 宕昌县| 孙吴县| 梁平县| 巨鹿县| 临猗县| 乾安县| 辽阳县| 孟州市| 当涂县| 龙泉市| 道真| 郑州市| 乌兰察布市| 耒阳市| 南投市| 万盛区| 汉阴县| 黄大仙区| 南召县| 武威市| 积石山| 花莲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