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題序號 第 12-14課時 授課班級授課課時 共 3 課時 授課形式 講 授授課章節 名 稱 第5課 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使用教具教學目的 1、知識目標: (1)理解發展的普遍性原理; (2)理解發展的含義和實質,把握新舊事物的含義; (3)理解和掌握事物發展過程中前進性和曲折性的辯證關系; (4)掌握量變和質變的辯證關系原理。 2、能力目標: 學會用發展的觀點分析解決問題,處理好人生中的順境和逆境。善于抓住機遇,攀登人生新高度。 3、情感目標: 把遠大理想和腳踏實地的精神結合起來;以積極的心態對待人生挫折和逆境;養成勇于克服困難和開拓進取的優良品質;主動鍛煉個性心理品質,養成良好的生活態度。教學重點 1、發展的實質---新事物的產生和舊事物的滅亡 2、發展的過程---前進性與曲折性的統一 3、發展的狀態---量變和質變 4、正確對待順境與逆境教學難點 1、新舊事物的判斷 2、量變和質變 3、注意量的積累,實現質的飛躍更新、補充、刪節內 容 準備多媒體課件,搜集相關案例、圖片等資料課外作業 1、發展的實質(含義)是什么? 2、什么是新事物?什么是舊事物? 3、什么是量變?什么是質變? 4、量變和質變的辯證關系及方法論要求是什么? 5、正確認識和處理人生道路上的順境與逆境?教學后記授課主要內容或板書設計第5課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 一、世界是永恒發展的 1、發展的普遍性 (1)自然界是發展的 (2)人類社會是發展的 (3)人的認識是發展的 2、發展的實質 實質 (1)新事物和舊事物的含義 (2)發展的過程 事物的發展是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進的過程。 3、事物變化的狀態 (1)量變和質變的含義 (2)比較 (3)關系 ▲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 ▲質變又為新的量變開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質的基礎上開始新的量變。 量變→質變→新的量變→新的質變。。循環往復不斷向前 二、用發展的觀點處理人生問題 1、注重量的積累,實現質的飛躍 (1)腳踏實地,注重量的積累 點滴做起 (2)抓住時機,實現質的飛躍 (3)堅持適度的原則 范圍 限度 轉化 2、正確對待順境與逆境 (1)辯證看待人生過程 (2)順境與逆境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3)正確認識和處理人生道路上的順境與逆境課 堂 教 學 安 排教學過程 主 要 教 學 內 容 及 步 驟復習提問 引 入 新 授 1、什么是聯系? 指事物之間以及事物內部諸要素之間的相互影響、相互制約和相互作用的關系。 2、怎樣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 聯系具有普遍性,要求我們把整個世界看作相互聯系的統一整體,反對孤立地、片面地看問題。 聯系具有客觀性,要求我們從事物固有的聯系出發去認識事物,不能主觀臆造并不存在的聯系。 聯系具有多樣性,要求我們善于把握事物復雜多樣的聯系,針對不同的聯系,采取不同的方法,從而更好地指導實踐。 聯系具有條件性 ,要求我們一切以時間、地點和條件為轉移,正確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發展的各種條件。 整體與部分的辯證關系,要求我們樹立全局觀念,立足整體,統籌全局,重視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發展推動整體的發展。 掌握系統優化的方法,要求我們注重系統的結構優化,善于把各個部分、各個要素聯系起來考察,使整體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課程引入】鄧亞萍的故事 她5歲起就隨父親學打乒乓球,10歲進入國家隊,13歲就奪得全國冠軍,15歲時獲亞洲冠軍,先后獲得18次世界冠軍頭銜,并獲得4枚奧運會金牌,她在乒壇排名連續8年保持世界第一,是乒乓球史上排名"世界第一"時間最長的女運動員。 1997年,鄧亞萍退役,當她帶著無數的榮譽來到清華大學外語系報到的時候,只能寫下26個字母。后來她來到英國諾丁漢大學繼續著求學之路,畢業后又被英國劍橋大學錄取攻讀博士學位。完成了從一個優秀運動員到學者的蛻變。從北京奧組委官員到國際奧委會官員,再到共青團北京市委副書記、人民日報社副秘書長、人民搜索網絡股份公司總經理,現任河南婦聯執委常委,鄧亞萍完成了一次次華麗的轉變。 鄧亞萍的人生經歷告訴我們什么? 人生是一個不斷發展的過程,是一個不斷學習和成長的過程,在前進的征途中,我們會遇到很多困難和挫折。我們應當用辯證發展的觀點看待人生,看待順境和逆境,看待自我與他人,活出人生的精彩來。 本節課開始學習第五課世界是永恒發展的,要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聯系的觀點和發展的觀點是唯物辯證法的兩個總特征、總原則。 第5課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 第一二課時 一、世界是永恒發展的 【閱讀與思考 教材P37】 地球經歷了天文演化和地質演化階段 , 形成了生命起源和演化的條件。生命的起源和演化又經歷了從化學進化到生物學進化的上升過程 , 最后產生了人類。從猿到人的進化大體經歷了早期猿人、晚期猿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四個階段。 飛向太空,漫步太空,一直是中國人的美好夢想。經過一代代航天人60多年的艱辛探索,我國取得了運載火箭、導航衛星、載人航天、探月工程、空間站等多項里程碑式的進展,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掌握空間出倉活動技術,從而可以漫步太空的國家。 問題:從哲學上看,生命的進化過程和我國航天事業的進展歷程有什么共同之處? 結論:物質世界處于不斷運動、變化、發展中 1、發展的普遍性 (1)自然界是發展的 自然界總是處在由低級到高級、由簡單到復雜的發展過程中。 【舉例】生命形成的過程:地球的出現→無生命物質→有生命物質→人 (2)人類社會是發展的 人類社會從落后到進步,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社會主義社會→共產主義社會,而共產主義社會仍將繼續發展。 (3)人的認識是發展的 人對事物的認識是一個由淺入深的過程;人們不斷拓展、深化對世界的認識,由不知到教學過程 主 要 教 學 內 容 及 步 驟課堂練習 知、知之不多到知之較多;認識沒有終點,科學沒有頂峰。 【舉例】P38相關鏈接人類對病毒的認識,是一個不斷深化的過程。 【舉例】人類通訊方式、問候方式的變化:狼煙烽火→鴻雁傳書→書信→電報→手機→電腦 郵政時代→電話時代→呼機時代→手機時代→網絡時代→后網絡時代 總結: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變化發展的,發展具有普遍性;世界是永恒發展的。 2、發展的實質 【閱讀與思考P39】 芳林新葉催陳葉,流水前波讓后波。---劉禹錫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王灣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 ---趙翼 這些古詩蘊含了什么哲學道理? 發展的實質:是新事物的產生和舊事物的滅亡。新事物代替舊事物 (1)新事物和舊事物的含義 新事物:符合客觀規律、具有強大生命力和遠大發展前途的事物。 舊事物:違背事物發展的必然趨勢、正在日趨滅亡的事物。 【舉例】蒸汽機車→內燃機車→電力機車→磁懸浮列車 必須學會正確區分新事物和舊事物: 區分新舊事物的標準關鍵是看這個事物是否同事物發展的必然趨勢相符合,即是否符合客觀發展規律,有沒有強大的生命力和遠大的發展前途。 【舉例】判斷以下事物是否屬于新事物: 生物技術、器官移植技術;新冠病毒→新出現的事物不等于是新事物 新事物 舊事物 辛亥革命;袁世凱恢復封建帝制→不能以出現時間的先后判斷新舊事物 新事物 舊事物 1921年,中共一大在嘉興南湖召開,到會代表13人代表全國黨員57人→不能以一時力量 新事物 的強弱判斷新舊事物 電腦算命、網絡傳銷、殺豬盤→不能以事物的名稱、旗號等形式上判斷新舊事物 舊事物 【課堂練習】數字人民幣是人民銀行發行的數字形式的法定貨幣,結合了現金貨幣和數字貨幣的優勢,由指定運營機構參與運營,以廣義賬戶體系為基礎,支持銀行賬戶松耦合功能,與實物人民幣等價,具有價值特征和法償性。下列關于數字人民幣的說法,正確的是( C ) ①數字人民幣不適合老年人使用,不可能成為新事物 ②數字人民幣符合事物發展規律,具有強大的生命力 ③數字人民幣作為新出現的事物,一定能戰勝舊事物 ④數字人民幣作為新事物要被大眾接受需要一個過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發展的過程 【思考】發展具有普遍性,是不是所有的變化都是發展? 分析: 袁世凱稱帝 新中國成立中國進入新時代 倒退下降的變化 前進上升的變化 結論:事物的發展是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進的過程。 【分析】比較運動、變化、發展的區別和聯系 ▲并非任何運動、變化都是發展,只有前進的、上升的運動變化才是發展。課 堂 教 學 安 排教學過程 主 要 教 學 內 容 及 步 驟課堂練習 【舉例】判斷下列哪些是發展,哪些是運動變化? A.小蝌蚪變成青蛙 B.始祖鳥變成現代鳥類 C.候鳥遷徙 D.環境破壞,鳥類減少 E.氣溫由10度上升為15度 F.社會主義社會逐步取代資本主義社會 ABF是發展;CDE是運動變化 【思考】事物的發展是一帆風順、一蹴而就的嗎? 分析: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會不會是一帆風順的?發展前景如何呢?新能源汽車的“自燃”一直是消費者關心的話題。隨著近幾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的逐步提升,關于新能源汽車起火自燃的報道也越來越多。近日,有人整理了2022年1-11月國內新能源汽車自燃事件統計表,詳細列明了公開網站上曾明確報道過的自燃事件,內容包含具體品牌、車型、自燃時的氣溫以及車輛狀態。從該圖表可以看出,在有報道的自燃事件中,新能源汽車在充電、行駛中、甚至停放中都可能發生自燃。 ▲事物的發展是前進性與曲折性的統一,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①新事物的發展總要經歷一個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比較完善的過程。 ②新事物不可避免地存在著弱點和不完善的地方,人們對新事物的認識也有一個過程。 ③舊事物在開始時往往比較強大,總是頑強抵抗和極力扼殺新事物。因此,新事物戰勝舊事物不可能一蹴而就,必然經歷曲折的過程。 原理1:事物發展的方向是前進的、上升的 方法論1:對未來充滿信心,熱情支持和悉心保護新事物,促使其成長、壯大。 反對:看不到光明前途而悲觀失望的思想 原理2:事物發展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 方法論2:做好充分的思想準備,不斷克服前進道路上的困難,勇敢地面對挫折與考驗。 反對:把事物看成是一帆風順的盲目樂觀主義 【補充知識】包含“發展”哲理的詩詞名言: 長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換舊人。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領風騷數百年。 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 青出于藍而勝于藍。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士別三日,即當刮目相待。 芳林新葉催陳葉,流水前波讓后波。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桐花萬里丹山路,雛鳳清于老鳳聲。 【課堂練習】2023年3月,習近平在中國共產黨與世界政黨高層對話會上的講話提到,人類社會現代化的征程難免遭遇坎坷,但前途終歸光明。中國共產黨愿繼續同各國政黨和政治組織一道攜手同行現代化之路,在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大道上闊步前進。這說明( B ) ①社會發展的前途是光明的,要對未來充滿信心 ②人類社會的發展狀態是前進性與曲折性的統一 ③現代化進程在不斷克服困難和挫折中不斷推進 ④新事物必定代替舊事物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3、事物變化的狀態 【閱讀與思考P40】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千里之堤,潰于蟻穴;繩鋸木斷;水滴石穿。上述古語說明了什么哲學道理? 結論:量變與質變是事物變化的兩種基本狀態或形式。 (1)量變和質變的含義教學過程 主 要 教 學 內 容 及 步 驟課堂練習 量變:事物數量的增減和組成要素排列次序的變動,是一種較小的、不顯著的變化。 質變:事物性質的根本變化,是事物由一種質態向另一種質態的轉變,是一種根本的、顯著的變化。 (2)量變和質變的比較 注意:二者的根本區別在于,事物的根本性質是否改變 【拓展提升】下列現象那個是量變、那個是質變? ①在10-30度之間水的變化 ②人的年齡的增長 ③頭發一根根脫落變禿頭 ④水溫升至100℃,出現沸騰和汽化⑤河堤崩潰(千里之堤,潰于蟻穴) ⑥一口兩口三四口,五杯六杯七八杯…醉了 ⑦DOG變GOD ⑧石墨變金剛石 ①②是量變;③④⑤⑥是數量的增減引起質變;⑦⑧是結構和排列次序的變化引起質變 (3)量變和質變的關系 【閱讀與思考】笨人吃餅 古時候,有一個行路人,肚子餓極了,就買了一個燒餅吃。吃后覺得不飽,就又買了一個吃,但肚子還是餓得慌。于是他一連吃了6個,感覺還不是很飽,最后又買了一個,哪知這個燒餅只吃了一半就飽了。這時他十分惱火,狠狠打了自己一個耳光,并責罵道:“我是多么不會過日子的人呀!先前的6個燒餅都被我白白地浪費啦!早知道這半個燒餅就能吃飽,我為什么不先吃它呢!” 議一議: “笨人”笨在哪里?在由餓與飽的變化中哪是量變?哪是質變? 分析:只承認質變,否認量變 ,沒有認識到量變與質變的關系。 ▲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 事物的發展總是從量變開始,量變達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質變。 ▲質變又為新的量變開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質的基礎上開始新的量變。 量變→質變→新的量變→新的質變。。。循環往復不斷向前 再次特別提醒:事物的發展最終是通過質變實現的,但質變是一種根本性質的變化,只有上升前進的質變才能叫做發展。 【補充知識】體現量變與質變原理的名言警句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壘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勤學如春起之苗,不見其增,日有所長;輟學如磨刀之石,不見其損,日有所虧。 只要工夫深,鐵杵磨成針 欲速則不達 勿以惡小而為之 防微杜漸 【課堂練習】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自1992年載人航天工程立項以來,一代又一代中國航天人戰勝重重困難,實現了從搭載一人到多人升空、從艙內作業到太空行走、從短期遨游到長期駐留的歷史性跨越。神舟十三號、神舟十四號、神舟十五號航天員接力“太空出差”,問天實驗艙、夢天實驗艙先后發射,神舟十五號乘組與神舟十四號乘組完成“太空會師”,中國空間站完成三個艙段“T”字課 堂 教 學 安 排教學過程 主 要 教 學 內 容 及 步 驟課堂小結 引 入 基本構型的在軌建造,國家太空實驗室已經成型……中國人的“太空之家”一步步化為現實。中國航天不斷戰勝困難挑戰,把難度轉變為事業高度。 回顧歷史,中華民族總是集中精力辦好自己的事,化難度為高度,變阻力為動力,在戰勝挑戰中發展壯大,在風雨洗禮中攀爬向上,取得了一項項令人贊嘆的人間奇跡。 結合材料,運用“世界是永恒發展的”相關知識,說明中國航天人是如何不斷戰勝困難挑戰,把難度轉變為事業高度的。 分析答案:事物發展是量變和質變的統一,中國航天人重視量的積累,不斷創造條件,深化自主創新,實現航天技術的突破,推動我國航天技術從量變到質變,在新質的基礎上開始新的量變,不斷前進,提升了中國航天的高度。事物發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一代又一代中國航天人不斷戰勝困難,勇敢地面對挫折與考驗,實現了航天技術的歷史性跨越,把難度轉變為事業高度。 【課堂小結】 第三課時 【復習引入】上一次課已經學習了關于發展的一些哲學原理。 一是發展的普遍性原理(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運動變化發展的) 二是發展的實質原理(發展的實質是新事物的產生和舊事物的滅亡) 三是事物發展的趨勢性原理(事物的發展是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進的過程,事物發展是前進性和曲折性統一的原理) 四是事物變化的狀態性原理(量變與質變的關系原理。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 本節課我們來學習如何用所學的發展的原理觀點處理人生問題。(方法論) 二、用發展的觀點處理人生問題 1、注重量的積累,實現質的飛躍 【閱讀與思考P41】新一代“長征五號”運載火箭是目前中國設計運載能力最大的火箭。長征五號火箭發動機的噴管上,有數百根空心管線,管壁的厚度只有0.33毫米,比一張紙還薄,焊槍多停留0.1秒,就可能把管子燒穿或者焊漏。需要通過3萬多次精密的焊接操作,才能把它們編織在一起。這些細如發絲的焊縫加起來,長度達到了1600多米(繞一個標準足球場兩周),每個焊點只有0.16毫米寬,完成焊接允許的時間誤差僅為0.1秒。這個看似不可能的事情,被高鳳林完美地做到了。他被稱為火箭“心臟”的“金手天焊”。 “金手天焊”是怎樣煉成的?火箭的零件非常小巧,精度要求非常高。動作不對,呼吸太重,焊縫就不均勻了。從姿勢到呼吸,高鳳林從學徒起就接受到最嚴苛的訓練。為了練好基本功,他甚至在日常生活中也進行各種練習:吃飯時習慣拿筷子練習送焊絲動作,喝水時端著缸子練穩定性,休息時舉著鐵塊練耐力,冒著高溫觀察鐵水的流動規律。正是這樣日積月累的艱苦磨練,高鳳林鍛煉出一手爐火純青的焊接技術,成為當之無愧的“火箭發動機焊接第一人”。 說說高鳳林是怎樣成為“金手天焊”的? (1)腳踏實地,注重量的積累 做任何事情都要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重視量的積累,為實現事物的質變創造條件。 反對“激變論”、反對急于求成、“臨急抱佛腳”等 實現人生理想和抱負,要埋頭苦干,鍥而不舍。教學過程 主 要 教 學 內 容 及 步 驟領悟名言警句:奮斗不只是響亮的口號,而是要在做好每一件小事、完成每一項任務、履行每一項職責中見精神。奮斗的道路不會一帆風順,往往荊棘叢生、充滿坎坷。強者,總是從挫折中不斷奮起、永不氣餒。(習近平) 夢想,是一步個腳印走出來的 【思考】職校生促進自我發展的重要途徑 努力學習;參與專業實踐 (2)抓住時機,實現質的飛躍 在量變已經達到一定程度,只有改變事物原有的性質才能向前發展時,要果斷地抓住時機,促成質變,實現事物的飛躍。切不可瞻前顧后,貽誤戰機。 反對“庸俗進化論”、反對優柔寡斷 人生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在人生發展過程中,我們要善于抓住機遇,攀登人生的新高度。 領悟名言警句:人生能有幾回搏,此時不博何時搏 (3)堅持適度的原則 量變只有在一定的范圍和限度之內,事物才能保持其原有的性質,所以,當我們需要保持事物性質的穩定時,就必須把量變控制在一定限度范圍之內,堅持適度的原則。超過了特定的范圍,就會向對立面轉化。 既防止 “過”,又要防止“不及”。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想問題辦事情都應當注意分寸,掌握火候,堅持適度原則。如果遵循了這條原則,就很可能恰到好處,把許多事情做好。 注意分寸、掌握火候、量體裁衣、量力而行、適可而止、過猶不及、物極必反等等,都是要求在生活實踐中堅持適度原則。 2、正確對待順境與逆境 【閱讀與思考P43 】讀書當不上‘尖子’,學技術也能成第一 技校美發技術專業畢業班的聶鳳,初中學習成績一般,就,想著能不能去學美發造型、另辟蹊徑。 那時候每天要洗三四十個頭,雖然能打下一定的基本功,但還是覺得在普通的理發店里沒法學到她真正想學的東西。此后,除了在店里洗頭,聶鳳每日又多了一項任務——四處搜羅重慶美發大師的信息。聶鳳直接跑到美發大師何先澤的工作室要“拜師學藝”,何先澤說:“到我們學校踏踏實實從頭開始學美發,如何?”。重回校園的聶鳳,收起過去在學校里貪玩的毛病,全身心投入到造型美發的學習中。2011年,中國第一次參加世界技能大賽,聶鳳以全國前五的成績入選國家隊,但在最終的集訓階段被淘汰;2013年,第四十二屆大賽,聶鳳在全國選拔賽中拔得頭籌,本以為勝券在握,卻在最后階段滑落至第三名,選拔賽又被淘汰。之后很長一段時間,她都處在失敗的陰影里。后來,她調整心態,認真總結前兩次參賽失利的教訓,重新投入訓練,每天兩小時的體能訓練、十幾小時的專業訓練日復一日。到了2015年,面對第四十三屆大賽的選拔, 終于在這次贏得了世界技能大賽的“入場券”,并獲得世界技能大賽美發項目金牌。 聶鳳對待人生逆境的經歷對你有哪些啟示? (1)辯證看待人生過程 原理:事物的發展是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進的過程,事物發展是前進性和曲折性統一。 認知:在人生發展的過程中,每個人都會有順境和逆境兩種不同的境遇,順境和逆境是可以轉化的。 方法論:人生不會一直是一帆風順的,要以積極的心態面對人生境遇。 (2)順境與逆境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順境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 有利因素:為人生提供機遇和有利條件,有利于人主動創造機會,讓人的才能得到自由充分的發展,從而形成人生發展的良性循環,不斷取得成功。 【舉例】哈佛女孩劉亦婷:劉亦婷,成都外國語學校的學生,1999年被哈佛大學以全額獎學金特招錄取,2003年6月從哈佛大學本科畢業,她學的是應用數學與經濟專業。劉亦婷根據她“先就業,再深造”的計劃,于2003年10月應聘到美國波士頓咨詢集團工作,同時也在準備讀研究生。她的父母曾著《哈佛女孩劉亦婷》以及《劉亦婷的學習方法和培養細節》,頗受歡迎。《哈佛女孩劉亦婷》曾經風靡中國,感動了不知多少中小學生和他們的父母。從國內直接考上世界最高學術殿堂哈佛大學的劉亦婷,普遍被人們看成是家庭早期素質教育的成功典型。課 堂 教 學 安 排教學過程 主 要 教 學 內 容 及 步 驟課堂練習 課堂小結 課堂練習 不利因素:易使人沉浸于安逸,養成惰性與嬌、驕二氣,不思進取,缺乏危機感和奮斗的動力。如有些富二代(炫富、飆車等)、官二代(我的爸爸是李剛)等。 ▲逆境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 不利因素:受到一時的挫折和困難,會導致抑郁、消極、憤懣,嚴重的時候甚至使人的性格發生畸變、心理扭曲,進而造成一蹶不振、自暴自棄、頹廢、墮落、自殺、犯罪等我們大家都不愿意接受的事實。 【舉例】駱駝祥子的故事:駱駝祥子是一個充滿理想,對生活充滿希望的人, 可是在黑暗的舊社會的環境下,祥子的夢想一次次盯租破滅,祥子也不甘失敗也掙扎過,也努力過。可是在當時那樣的逆境中,即便他再努力最終還是成為了一個自暴自棄的行尸走肉,成了逆境刀下的犧牲者。 有利因素:可以磨煉意志,促進反思,積累經驗,激發潛力,促使奮發向上。 【舉例】許多偉大的人生,都是在經歷了許多坎坷和磨難之后才發展起來的:司馬遷恥遭宮刑,發憤寫成千古不朽巨著《史記》;屈原放逐而著《離騷》;孫子臏腳,而論兵法;南非總統曼德拉,為民主解放事業不懈奮斗,曾被關押了27年,最終建立了沒有種族歧視的民主制度;鄧小平一生歷經“三起三落”,最終為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作出了杰出貢獻。 (3)正確認識和處理人生道路上的順境與逆境 在順境中,要居安思危、有憂患意識,善于抓住機遇 、創造機會,促進自身發展;切不可驕傲、嬌氣,安逸懈怠、不思進取。(順大勢、揚優勢、借他勢) 在逆境中,不要消極悲觀、畏難退宿、自暴自棄,而要冷靜思考、善于反思,以樂觀向上的心態勇于面對困難、應對挫折,從而度過逆境,迎來順境。 領悟名言警句:你可以失望,但別絕望,因為后面還有希望;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 播放視頻《大豐中專2022屆專轉本送考》 【課堂練習】 1、在生活和工作中,凡事要注意分寸,掌握火候,防止過和不及,這在哲學上符合( A ) A、量變和質變關系的原理 B、物質與運動的關系的原理 C、兩點論和重點論相統一的原理 D、前進性和曲折性相統一的原理 2、當我們需要保持事物性質的穩定時,就必須( B ) A、重視量的積累 B、把量變控制在一定限度之內 C、不失時機地促成事物的質變 D、支持舊事物,阻止新事物的成長壯大 【課堂小結】 【課堂練習】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國提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十周年來,已與151個國家和32個國際組織簽署200余份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打造了一個可靠的“朋友圈”。強化了全球互聯互通的網絡,極大提升了中國對外開放的廣度、深度和水平,促進中西部對外開放,促進形成全方位教學過程 主 要 教 學 內 容 及 步 驟作業布置 對外開放的新格局。 十年共建“一帶一路”,仍處于“少年時期”。要認識到“一帶一路”是長周期和跨國的、系統性的重大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未來的“一帶一路”,我們將會在不斷地克服挑戰和障礙的基礎上,打開新的機遇之窗,實現更高質量的共商、共建、共享。下一個十年我們要鞏固現有的合作成果,穩固基本盤。要拓展新的領域,持續地為共建“一帶一路”增添新活力、新動力,才能把“一帶一路”的愿景變為現實。 結合材料,運用事物發展的狀態的知識,分析“一帶一路”的發展歷程。 答案分析: ①事物發展的形式是量變和質變,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量變達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質變,要重視量的積累。“一帶一路”提出10年來,不斷擴大“朋友圈”,堅持深化互利共贏合作,取得了實打實、沉甸甸的建設成就。 ②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要創造條件促進事物的飛躍。在新十年的歷史關鍵時期,我們應克服障礙,打開新的機遇之窗,實現更高質量的共商、共建、共享。 ③事物在新質的基礎上開始新的量變,如此循環往復,不斷前進,要堅持質變量變相統一。面向下一個十年,我們必須在穩固基本盤的基礎上,拓展新領域,持續為共建“一帶一路’增添新動力,努力把“一帶一路”的愿景變為現實。 1、發展的實質(含義)是什么? 2、什么是新事物?什么是舊事物? 3、什么是量變?什么是質變? 4、量變和質變的辯證關系及方法論要求是什么? 5、正確認識和處理人生道路上的順境與逆境? 結 語 第五課的學習內容可以概括為“三點一線”,三點就是運動 變化 發展。一線就是一個原理,這個原理就是事物是變化發展的。通過學習我們要在生活中用發展的眼光認識事物,解決問題。把握發展的過程和趨勢,善于發現和支持新事物,認識事物發展的曲折性。 人生在世,誰都會遇到困難和挫折。要用辯證發展的觀點看問題看人生,把握發展的實質,正確對待順境和逆境,使自己擁有積極的心態,克服困難,磨練自己,積極進取。這是我們走向成功的關鍵。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