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15最新中考物理公式大全(通用版)一、物理量單位換算關系1、時間單位間的換算關系 1h=60min=3600s 1min=60s2、長度單位間的換算關系1 m =10-3km=10dm=102cm= 10 3 mm = 10 6 μm = 10 9 nm21世紀教育網版權所有3、面積單位間的換算關系 1cm2=10-4m2 1dm2=10-2m24、體積單位間的換算關系 1cm3=10-6m3 1dm3=10-3m3 1mL=1cm3 1L=1dm3 1L=103mL5、質量單位間的換算關系 1t=103kg 1g=10-3kg 1mg=10-6kg 6、密度單位間的換算關系 1 g/cm3 = 10 3 kg/m37、速度單位間的換算關系 1 m/s = 3.6 km/h8、電流單位間的換算關系 1mA=10-3A 1μA=10-6A 9、電壓單位間的換算關系 1kv=103v 1mv=10-3v10、電阻單位間的換算關系 1kΩ=103Ω 1MΩ=106Ω11、電功(電能)單位間的換算關系 1 度 = 1Kw h = 3.6×10 6 J12、電功率單位間的換算關系 1kw=103w13、電磁波頻率單位間的換算關系 1MHz=106Hz 1kHz=103Hz二、初中階段常見的幾個常數1、聲音在15℃的空氣中的傳播速度:v = 340m/s2、電磁波(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 c = 3.0×10 8m/s = 3.0×10 5 km/s3、水的密度:ρ= 1g/cm3 = 1.0×10 3 kg/m3 冰水混合物的溫度: 0℃4、水的比熱容:c= 4.2×10 3 J /(kg ℃)5、1標準大氣壓下水的熔點(凝固點)為0℃,沸點為100℃6、對人類而言,理想的聲音環境是:30~40分貝7、1個標準大氣壓 p0 = 1.013×10 5 Pa = 76cmHgg = 9.8N/kg 通常取g = 10N/kg9、人的密度跟水的差不多 等于1.0×10 3 kg/m310、人體的正常體溫為37℃11、一節干電池的電壓是: 1.5V;家庭電路兩端的電壓是:220V;人體的安全電壓值是:不高于36V四、按單元、專題整理:公式物理量單位備注、具體應用速度公式求速度:v=求路程:求時間:v ┄┄速度m/skm/hV平均速度=S總路程 / T總時間;車過橋、車過洞時,S總路程=S橋(洞)+S車。s ┄┄路程mkm1 m=10dm=102cm=103mmt ┄┄時間sh1h=60min=3600s 1min=60s重力與質量的關系:G = mg G ┄┄重力Ng┄┄重力與質量的比值 單位為N/kgm ┄┄質量kgg=9.8N/kg≈10N/kg合力F =F1 + F2F┄┄合力F1 、F2┄┄分力N同一直線同方向二力的合力計算F =F1 - F2同一直線反方向二力的合力計算密度求密度:ρ=m/V求質量: m=ρV求體積:V =m/ρρ ┄┄密度kg/m3g/cm31k=103 g 1g/cm3=1×103kg/m31m3=106cm3 1L=1dm3 1mL=1cm3m ┄┄質量kggV ┄┄體積m3cm3浮力公式稱重法公式:F浮=G - F拉F浮 ┄┄浮力N通過二次懸掛,用彈簧測力計先測出物體在空氣中的重,再浸入液體中,測出在液體中的示數。G ┄物體重力F拉 ┄物體浸在液體中時測力計的讀數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m排gF浮=ρ液gV排F浮 ┄浮力NG排 物體排開的液體受到的重力。m排┄物體排開的液體的質量。ρ液 ┄液體的密度kg/m3V排┄物體排開的液體的體積m3壓力差公式:F浮=F向下-F向上F向上┄下表面受到豎直向上的壓力此公式揭示了浮力產生的原因。F向下┄上表面受到豎直向下的壓力平衡公式:F浮=G物F浮 ┄浮力N當物體處于漂浮或懸浮時。當物體浸沒時, V排=V物。G物 ┄物體的重壓強公式普適公式:P ┄壓強Pa (N/m2)S受力面積:有受到壓力作用的那部分面積。 1cm2 =10-4m2F ┄壓力NS ┄受力面積m2液體壓強公式:P =ρ液gh深P ┄壓強Pa (N/m2)此公式還適用于側面與底面垂直的立方體水平放置時。ρ液┄液體密度kg/m3h深 ┄深度m深度是指自由液面到液體內部某一點的豎直距離。帕斯卡原理:∵p1=p2 ∴ 應用帕斯卡原理解題時,只要代入的單位相同,無須國際單位。公式物理量單位備注?杠桿平衡條件:F1L1=F2L2 或F1┄動力N應用杠桿平衡條件(杠桿原理)解題時,只要代入的單位相同,無須國際單位;甚至可以用“個”“格”等作為力和力臂的單位。L1┄動力臂mF2┄阻力NL2┄阻力臂m滑輪組公式繩子末端拉力與物重關系:F = G物 繩子末端拉力移動距離與物體上升距離的關系:s =nhF ┄繩子末端的拉力N此公式要不計摩擦和動滑輪重,正常下此公式是不成立的(基本不用),必須已知告知拉力F的大小。繩子末端移動的速度與物體上升的速度關系:V繩末端=nV物G物┄提升物體的重力S ┄繩子末端拉力移動的距離mh ┄物體上升的高度n ┄與動滑輪接觸的繩子段數不必單位F= (G物 +G動)G動┄動滑輪的重N此公式要不計摩擦(基本不用)。機械功公式:W=F sW ┄動力做的功J克服重力做功或重力做功:W=GhF ┄動力Ns ┄物體在力的方向上通過的距離m功率公式:P = P ┄功率W1W=1J/s 1kW=103W 公式變形:P=FV W ┄功Jt ┄做功所花的時間S機械效率:η┄機械效率沒有單位機械效率η常用百分率表示,且總小于1;W有=G h [適用于所有簡單機械]W總=F s [適用于杠桿和滑輪]W總=P t [用于起重機和抽水機]W有┄有用功JW總┄總功J熱量計算公式:物體吸熱或放熱Q =cm△t (保證 △t >0)Q ┄吸收或放出的熱量J當物體吸熱后,末溫t2高于初溫t1, △t =t2 - t1 當物體放熱后,末溫t2低于初溫t1。 △t =t1- t2c ┄比熱容J/(kg·℃)m ┄質量 kg△t ┄溫度差℃燃料燃燒時放熱Q放=mq Q放 ┄放出的熱量J如果是氣體燃料可應用Q放 =Vq;此時熱值的單位為J/m3。 m ┄燃料的質量kgq ┄燃料的熱值J/kgJ/m3電流定義式:I ┄電流A電流等于1s內通過導體橫截面的電荷量。Q ┄電荷量C(庫)t ┄時間s歐姆定律:I ┄通過某導體電流A同一性:I、U、R三量必須對應同一導體;同時性:I、U、R三個量對應的必須是同一時刻。U ┄導體兩端的電壓VR ┄導體的電阻Ω公式物理量單位備注電功公式普適公式:W =U I t結合U=I R →W =I 2Rt結合I=U/R →W = tW ┄電功J(1) I、U、t 必須對同一段電路、同一時刻而言。(2) 式中各量必須采用國際單位;1度=1 kWh =3.6×10 6 J。 U ┄電壓VI ┄電流At ┄通電時間S電功與電功率關系的公式:W =PtW ┄電功JkWh此公式是用電器消耗電能,即消耗幾度電(kWh)的首選公式。P ┄電功率WkWt ┄通電時間Sh電功率公式電功率定義式:P =W /t P ┄電功率WkW所謂定義式:就是從電功率的定義推導出來的公式。W ┄電功JkWh t ┄通電時間Sh由定義式變形的公式:P =I UP ┄電功率WP= ; P=I2R(只適用于純電阻電路)I ┄電流AU ┄電壓V由從用電器的銘牌求出電阻專用公式。由P實=()2 P額 得:當U實=U額時,P實=P額如標有“220V,100W”燈泡,在實際使用中接入110V的電壓下,此時的實際功率為25W。串、并聯電路特點串聯電路并聯電路等效電路圖電流特點在串聯電路中,各處的電流都相等。表達式:I=I1=I2在并聯電路中,干路中的電流等于各支路中的電流之和。表達式:I=I1+I2電壓特點串聯電路兩端的總電壓等于各部分電路兩端電壓之和。表達式:U=U1+U2并聯電路中,總電壓、各支路兩端的電壓均相等。表達式:U=U1=U2電阻特點串聯電路的總電阻等于各分電阻之和。表達式:R=R1+R2并聯電路的總電阻的倒數等于各分電阻的倒數之和。表達式:電阻作用分壓原理:分流原理:串聯電路中,用電器的電功率與電阻成正比; P1為R1消耗的功率,P2為R2消耗的功率。表達式:并聯電路中,用電器的電功率與電阻成反比;P1為R1消耗的功率,P2為R2消耗的功率。表達式:五、按物理量整理:物 理 量主 要 公 式主要單位長度(L)用刻度尺測(2)路程 (3) 力的方向上通過的距離:s=(4) 力臂=(5)液體深度 (6)物體厚度h= a=Km 、m、dm、cm 、mm等1km=1000m1m=100cm面積(S)(1) 面積公式 S=ab S=a2 S=πR2 = πD2 (2) 體積公式 (3) 壓強公式 1m2=102dm21dm2=102cm21cm2=102mm2體積(V)(1) 數學公式V正=a3 V長=Sh=abh V柱=Sh V球=πR3 (2) 密度公式 (3)用量筒或量杯V=V2-V1 (4) 阿基米德原理 浸沒時V=V排=F浮/ρ液g部分露出時V排=V物-V露1m3=103dm31dm3=103cm31cm3=103mm3時間(t)(1)速度定義(2)功率 (3)用鐘表測量1h=60min1min=60s速度()(1) (2) 則聲速υ= 340m / s光速C = 3×108 m /s1m/s=3.6km/h質量(m)(1)重力公式 (2)功的公式 (3)密度公式 (4)用天平測量1t=1000kg1kg=1000g1g=1000mg密度(ρ)(1) 有 (2)壓強公式 (3)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 則ρ液=1g/cm3=1000kg/m3合力(F)(1)同方向F=F1+F2 (2)反方向F= F1-F2(F1>F2)N壓強(p)(1) (適用于一切固體和液體)⑵ 適用于一切液體和側面與底面垂直的固體(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注意】1標準大氣壓 = 76 cmHg柱 = 1.01×105 Pa = 10.3 m水柱1Pa=1N/m2浮力(F浮)(1) 稱重法 F浮=G-F示 (2) 壓力差法F浮=F向上-F向下 (3) 阿基米德原理法F浮=ρ液gV排 (4) 漂浮或懸浮法F浮=G動力、阻力 則 與單位相同即可功(W)(1)定義W=Fs 重力做功W=Gh=mgh 摩擦力做功W=fs(2)總功W總=F動s W總=W有+W額有用功=Gh W有=W總-W額(3)η= W有=ηW總 W總= (4) W=Pt1J=1N.m=1w.s機械效率(η)η== η==(3) 對于滑輪組 η=(n為在動滑輪上的繩子股數)(4) η==由于有用功總小于總功,所以η總小于1拉力(F)(1)不計動滑輪和繩重及摩擦時,F=(2)不計繩重及摩擦時(3)一般用(n為在動滑輪上的繩子股數)(4)物體勻速運動,一般F=f (f 一般為摩擦力)功率(P)(1)P= (2) P== (3)從機器的銘牌上讀出1w=1J/s=1N.m/s比熱(c)Q吸=cm(t-t0) Q放=cm(t0-t) 可統一為Q=cm△t 則Q放=qm(q為J/kg m用kg)Q放=qV (q為J/ m3 V用m3)不計熱量的損失時 Q吸=Q放(熱平衡方程)C的單位為J/(Kg.℃),水的比熱為4.2×103J/(Kg. ℃)物理意義為1kg水溫度升高1℃吸收的熱量為4.2×103J電荷量(Q)(1)定義 則Q=It (2) W=UIt=UQ 則Q=(Q為電荷量) Q的單位為C電流(I)定義 (Q為電荷量)(2)(3)W=UIt 則(4)P=UI 則(P為電功率)焦耳定律Q=I2Rt 則純電阻電路W=UIt=I2Rt 則(7)P=UI=I2R 則(8)串聯:I=I1=I2 并聯:I=I1+I2 (9)從電流表上讀出1A=1000mA電壓(U)(1) (Q為電荷量)(2)U=IR (3) (4)(5)焦耳定律(Q為產生的熱量)則(6 )串聯:U=U1+U2 并聯:U=U1=U2 (7)從電壓表上讀出1KV=1000V,1V=1000mV。家庭電路為220V,對人體的安全電壓不超過36V電阻(R)(1) (伏安法測電阻的原理)(2)W=UIt=I2Rt= (3) (4)焦耳定律Q=I2Rt 則(Q為產生的熱量)(5)串聯:R=R1+R2 則R1=R-R2 R2=R-R1(6)并聯: (7)從歐姆表上讀出或從銘牌上讀出如滑動變阻器上的“10Ω 1A”等字樣。1Ω=1V/A1MΩ=106Ω1KΩ=103Ω電功(W)(1)W=UIt=UQ(Q為電荷量)(2)W=Q=(3)P=則W= (4)當無熱量損失時W=Q=(5)從電能表上讀出(其單位為KWh)國際單位為J,電能表上常用單位為KW.h1KW.h=3.×106J電功率(P)(1) (2) P= (3)從用電器上讀出1Kw=1000w1馬力=735w電熱(Q)(1) 當不計熱量損失時,Q=W= (2)熱平衡方程Q吸=Q放其單位為J通電時間(t)(1) (Q為電荷量) (2)W=UIt 則(3) P= 則 (4)Q= 則六、初中階段出現的幾位物理學家的貢獻名 字國 籍貢 獻伽利略意大利“實驗+推理”的科學研究方法牛頓英國牛頓第一運動定律(慣性定律)、光的色散實驗奧斯特丹麥電流的磁效應法拉第英國電磁感應現象托里拆利意大利托里拆利實驗:首次精確的測出了大氣壓的值阿基米德希臘阿基米德原理、杠桿原理歐姆德國歐姆定律沈括中國地球磁偏角墨子中國小孔成像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