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 題 面具科 目 美術 年 級 三年級 課 時 2 時 間知識與技能目標 通過觀察、分析多種不同風格的面具,了解面具文化,感受面具的藝術特點,學習表現突出的面具。過程與方法目標 引導學生在觀察、體驗、探究和相互交流中,學習面具的特點,感受面具帶給我們的美感,培養學生發現美、感悟美、創造美的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學習活動培養學生善于觀察、比較的習慣,以及對面劇藝術的興趣和對美術活動的興趣教學重點 通過不同地域、民族的多種風格的面具欣賞,了解面具的文化,感受器藝術特點,學習表現面具的方法教學難點 面具的表現手法及材料的運用教學策略選擇與設計 演示法、講授法教學資源準備 PPT、圖片教 學 過 程 二次修改教 學 過 程 教 學 過 程 教 學 過 程 一、視頻導入 播放《豬豬俠》視頻,展示豬豬俠變身戴面具片段,引出課題 《面具》 二、課程新授 1.提問:你都在哪里見到過面具? 播放圖片:廟會、化妝舞會、祭祀活動... 總結:面具不只是現代才有,從古時候就已經出現,老師這里有一個小短片,讓我們一起看一下:播放儺戲表演片段 2.提問:他們在做什么? 他們為什么要戴面具? 他們在從事祭祀相關的表演活動 古代人對大自然不理解,相信世界有神仙,有鬼怪,希望通過祭祀祈?;顒樱凸碛瘢砬笃桨病?剛剛我們看到的是中國古代“儺戲”的片段,你們還知道那些其他有地方特色的面具嗎? 藏族面具: 藏語中稱“巴”,主要用于各種民間表演活動,面具中神靈、鬼怪和動物的塑造,大都人格化,被賦予了人的情感。 總結:中國傳統面具都是在特殊時候才進行佩戴的,被人為的賦予一定的情感,但是外國與我們就完全不同,老師還帶來了國外的面具大家一起欣賞 3.展示威尼斯面具 同學們知道威尼斯嗎?它是意大利著名的水上城市,他的面具也是世界聞名的,威尼斯的面具文化在歐洲文明中獨具一格。它的面具早已溶入人們的日常生活中,18世紀以前,威尼斯的居民生活完全離不開面具,人們外出,不論男女,都要戴上面具,披上斗篷,這種專屬于威尼斯的面具就是那有名的“包塔”。 4.今天我們看了這么多的面具,有中國的,有外國的,請同學們再仔細觀察,說一說這些面具帶給你什么樣的感覺 恐怖、嚇人、華麗、猙獰、漂亮.... 5.這些面具和真人照片有什么相同與不同? 相同:都有五官 不同:眼睛更大,牙齒更長,臉上有花紋.. 總結:面具和真人相比更夸張,有更多變形 6.面具的材質 金屬、玉石、竹木、皮毛、紙、布、塑料等。 三、優秀作品欣賞 老師這里帶來了一些同學們的優秀作品,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 四、講授制作方法 油水分離(播放視頻進行演示) 五、實踐創作: 本節課運用夸張、變形的方式畫一個面具可以是全臉、也可以是半臉的 六、評價欣賞 學生展示互評,選擇自己喜歡的畫,說一說為什么喜歡 教師總結評價 七、知識拓展 面具源自于巫術觀念和巫師行為,所以它是巫文化的一種,它是遠古文化的活化石,它是古代人類精神世界的一個縮影和象形,是先人的文化遺產和遺物。面具是原始藝術文化的遺存,它的稚拙、粗野、夸張、變形、滑稽、幽默、神圣、獰厲,蘊含著的深奧的美學風格與精神,令人嘆為觀止、嘖嘖稱奇。面具在民間的活態化、生態化,再一次證明民間文化作為一種資源是怎樣的令人可寶貴,又是怎樣的生命頑強、充滿活力??傊婢咭彩俏覀儚涀阏滟F的文化遺產。 以圖片快閃方式展現 準備道具,讓學生上臺角色扮演 進行正確和錯誤演示進行對比,加深印象板書設計 面具 特點:夸張、變形 材質:金屬、玉石、竹木、皮毛、紙、布、塑料等作業設計 本節課運用夸張、變形的方式畫一個面具可以是全臉、也可以是半臉的 可以運用繪畫、水油分離等方式進行創作教學反思 學生使用油水分離的方法作畫時,往往因為油畫棒涂得太薄嘩嘩的不滿使作品形象模糊,因此要注意引導學生吧油畫棒涂得厚一些,應該鼓勵小組合作,課上創作時間過短,導致完成程度不高,可以采用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創作,注重對學生想象力的引導,鼓勵新、奇、特的想法,鼓勵創新。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