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統編版八上道法期中復習提綱第一課 豐富的社會生活必背的核心知識點1.青少年處于走向社會的關鍵時期,我們應該樹立積極的生活態度,關注社會,了解社會,服務社會,養成親社會行為。2.人的成長是不斷社會化的過程。通過父母的撫育、同伴的幫助、老師的教誨和社會的關愛等,我們的知識不斷豐富,能力不斷提高,規則意識不斷增強,價值觀日漸養成,我們逐步成長為一名合格的社會成員。2.我們的衣食住行、學習和娛樂等都與社會的方方面面發生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人的生存和發展也離不開社會,每個人都從社會中獲得物質支持 和 精神滋養2.養成親社會行為,有利于我們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獲得他人和社會的接納與認可。【意義/重要性】(1)青少年處于走向社會的關鍵時期 ,應該樹立積極的生活態度,關注社會,了解社會, 服務社會,養成親社會行。(2)意義:①親社會行為有利于我們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確的價值觀,獲得他人和社會的接納與認可。②參與社會的過程,既是體驗社會生活的過程,也是在實踐中發展和成就自己的過程。我們只有主動關心社會,積極融入社會,傾力奉獻社會,才能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3.★怎樣養成親社會行為 (1)親社會行為在人際交往和社會實踐中養成。(2)我們要主動了解社會,關注社會發展變化,積極投身于社會實踐 。(3)在社會生活中,我們要遵守社會規則,熱心幫助他人,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核心問題第一課 豐富的社會生活第一節 我與社會1.我們的社會生活絢麗多彩,體現在哪些方面?走進農村,我們看到農民在田間辛勤勞作;來到工廠,我們看到工人在有條不紊的工作;步入商場,琳瑯滿目的商品映入眼簾;參觀博物館,豐富的展品令人震撼;觀看升旗儀式,我們感受到身為中國人的自豪。2.社會生活的特點是什么?絢麗多彩。3.青少年的社會生活空間不斷延展的原因有哪些?隨著身體的成長,智力的發展、能力的提高,我們的社會生活空間不斷延展。4.置身社會生活的意義是什么?隨著身體的成長、自己的發展、能力的提高,我們的社會生活空間不斷延展,我們會與越來越多的人打交道,對社會生活的感受越來越豐富,認識越來越深刻。5.感受社會生活,我們應該怎么做?我們會更加關注社區治理,并獻計獻策;會更加關心國家發展,或為之自豪,或準備為之分憂。6.個人與社會的關系是什么?個人是社會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7.同一個人,為什么身份不同?人們在社會交往中形成了各種社會關系。人的身份是在社會關系中確定的。在不同的社會關系中,我們具有不同的身份。8.社會關系分為哪幾種?以及各自的含義是什么?(八年上P5相關鏈接)血緣關系、地緣關系,業緣關系血緣關系:是以血統或生理聯系為基礎而形成的社會關系,如家庭、家族成員之間的關系等。地緣關系:直接建立在人們空間與地理位置關系基礎上的社會關系,如同鄉、鄰居等。業緣關系,是以人們廣泛的社會分工為基礎而形成的社會關系,如同學、同事等。第二節 在社會中成長1.如何在社會中成長 (1)在社會課堂中成長(2)養成親社會行為2.人的成長是不斷什么的過程?社會化3.社會化通過哪些途徑實現?通過父母的撫育、同伴的幫助、老師的教誨和社會的關愛等。4.社會化的意義是什么?/在社會化的過程中,我們會在哪些方面得到提高 (八年上P7 )我們的知識不斷豐富,能力不斷提高,規則意識不斷增強,價值觀日漸養成,我們逐步成長為一名合格的社會成員。(2023秋新版教材)5.社會化的含義是什么?社會化是指一個人從最初的自然的生物個體轉化為社會人的過程6.為什么說個人的成長離不開社會?(1)我們的衣食住行、學習和娛樂等,都與社會的方方面面發生著千絲萬縷的聯系(2)個人的生存和發展也離不開社會,每個人都從社會中獲得物質支持和精神滋養。7.我們在共創美好社會生活的過程中,每個人都從社會中獲得什么?物質支持和精神滋養8.親社會行為有哪些?/親社會行為的表現謙讓,分享,幫助他人,關心社會發展等親社會行為9.為什么要養成親社會行為?青少年處于走向社會的關鍵時期,應該樹立積極的生活態度,關注社會,了解社會,服務社會,養成親社會行為10.養成親社會行為的作用/意義?有利于我們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獲得他人的接納與認可。11.如何養成親社會行為?(1)親社會行為在人際交往和社會實踐中養成,我們要主動了解社會,關注社會發展變化,積極投身于社會實踐。(2)社會生活中,我們要遵守社會規則,熱心幫助他人,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12.參與社會的過程是什么過程?參與社會的過程既是體驗社會生活的過程,也是在實踐中發展和成就自己的過程。13.我們如何才能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我們只有主動關心社會,積極融入社會,傾力奉獻社會,才能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易混易錯1.我們每個人都可以脫離社會而存在。 錯,理由: 我們每個人與社會息息相關,不可分割。2..在不同的社會關系中,我們的身份是相同的。錯,理由:在不同的社會關系中,我們具有不同的身份。3.我們的衣食住行、學習和娛樂等與社會的方方面面都沒有關系。錯,理由: 有關系。4.人的生存和發展離不開社會,每個人都從社會中獲得物質支持和精神滋養。正確。5.青少年處于走向社會的關鍵時期,應該樹立積極的生活態度,關注社會,了解社會,服務社會,養成親社會行為。正確。6.親社會行為在人際交往和社會實踐中養成。正確。第二課 網絡生活新空間必背的核心知識點1.網絡怎樣豐富我們的日常生活 (網絡對我們的日常生活有何積極影響 )(1)網絡讓我們日常生活中的信息傳遞和交流變得方便迅捷。(2)網絡打破了傳統人際交往的時空限制,促進了人際交往。(3)網絡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便利和豐富多彩。借助互聯網,不用舟車勞頓,我們就可以結交朋友、查閱資料、學習新知、購買物品、尋醫問藥、休閑娛樂,從而大大節約了成本,提高了效率。2、怎樣理解網絡推動社會進步 (網絡對社會發展的影響)(1)網絡為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互聯網大大促進了人才、資金、技術、物資的流動,已經成為社會生產的新工具、經濟貿易的新途徑 。互聯網與傳統行業的融合,推動了傳統行業轉型升級,創造了新業態,提升了經濟發展水平。(2)網絡促進民主政治的進步。互聯網豐富了民主形式,拓寬了民主渠道 ,使人們更加便利、有序地參與社會生活和政治生活,對保障公民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發揮著重要作用。(3)網絡為傳播文化和科技創新搭建新平臺。網絡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便利和豐富多彩,為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促進民主政治的進步,為文化傳播和科技創新搭建新平臺。【積極影響】3.網絡是把雙刃劍,有利也有弊,學會合理利用互聯網。4、怎樣正確利用網絡 (怎樣理性參與網絡生活 )(1)我們要提高媒介素養,積極利用互聯網獲取新知、促進溝通、完善自我。(2)我們要注意瀏覽、尋找與學習和工作有關的信息,不應在無關信息面前停留,不應在無聊信息上浪費精力,更不可沉溺于網絡,要學會“信息節食”。(3)我們要學會辨析網絡信息,讓謠言止于智者,自覺抵制暴力、色情、恐怖等不良信息。(4)網絡無限,自由有界。恪守道德、遵守法律是網絡生活的基本準則。自覺遵守道德和法律,做一名負責的網絡參與者。5、怎樣傳播網絡正能量 (1)我們要充分利用網絡平臺為社會發展建言獻策。(2)我們要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斷提高網絡 媒介素養 ,共同培育積極健康、向上向善的網絡文化 ,讓網絡公共空間充滿正能量,弘揚主旋律。6.網絡無限,自由有界。恪守道德、遵守法律是網絡生活的基本準則。【易錯點】【答題高頻句】7.青少年要理性參與網絡生活,充分利用網絡平臺為社會發展建言獻策,要在網上傳播正能量。第二課 網絡生活新空間第一節 網絡改變世界1.網絡是怎樣改變世界的?(1)網絡豐富日常生活(2)網絡推動社會進步2.網絡怎樣豐富日常生活?(1)網絡讓我們日常生活中的信息傳遞和交流變得方便迅捷(2)網絡打破了傳統人際交往的時空限制,促進了人際交往(3)網絡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便利和豐富多彩。3.互聯網成為開放的移動圖書館有什么好處?不僅給人們提供信息,而且提供便捷的信息檢索渠道。4.互聯網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哪些便利?借助互聯網,不用舟車勞頓,我們就可以結交朋友,查閱資料,學習心知、購買物品、尋醫問藥,休閑娛樂。5.網絡怎樣推動社會進步?(1)網絡為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網絡(2)促進民主政治的進步(3)網絡為文化傳播和科技創新搭建新平臺6.直播帶貨體現了網絡在推動社會方面有著怎樣的作用?網絡為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互聯網與傳統行業的融合,推動了傳統行業轉型升級,創造了新業態,提升了經濟發展水平。7.網絡問政有利于保障公民的哪些權利?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8.互聯網對科技創新的作用是什么?互聯網促進了科技創新所需的物質與信息資源快速流動,加速了各種創新資源的匯聚、融合與共享。9.網絡有哪些弊端?(1)在網絡時代,人人能夠參與信息發布,信息變得豐富的同時,也出現了一些虛假的、不良的信息。(2)沉迷于網絡,影響學習、工作和生活(3)個人隱私容易被侵犯10.一些碎片化的信息有什么影響?碎片化信息影響人們思考的深度。11.侵犯個人隱私的行為有哪些?信息泄露、手機竊聽、窺密偷拍等。12.侵犯他人隱私的行為會給個人和社會帶來怎樣的危害?侵犯個人隱私的行為會給被侵權人造成困擾和傷害,給社會帶來恐慌和不安。第二節 合理利用網絡1.我們應該如何合理利用網絡?(1)理性參與網絡生活 (2) 傳播網絡正能量2.怎樣理性參與網絡生活?(1)我們要提高媒介素養,積極利用互聯網獲取新知,促進溝通,完善自我(2)我們要注意瀏覽、尋找與學習和工作有關的信息,不應在無關信息面前停留,不應在無關信息面前停留,不應在無聊信息上浪費精力,更不可沉溺于網絡,要學會信息節食。(3)我們要學會辨析網絡信息,讓謠言止于智者,自覺抵制暴力、色情、恐怖等不良信息(4)自覺遵守道德和法律,才能做一名負責的網絡參與者。3.互聯網需要我們提高什么素養?媒介素養4.如何辨別網絡謠言?注意信息出處 (2) 關注官方信息(3)對信息進行多方驗證(4)辨識信息內容 (5)向他人求助。5.我們要利用網絡做些什么?(1)我們要充分利用網絡平臺為社會發展建言獻策。(2) 我們要在網上傳播正能量6.我們應當如何正確利用網絡這一新型渠道來行使民主權利?我們可以通過網絡平臺就身邊的一些公共事務向有關部門積極提出意見和建議,表達我們的訴求,為決策科學化,民主化貢獻自己的力量,讓網絡成為匯聚民智、促進社會和諧與發展的重要渠道7.通過網絡平臺提意見和建議,要在哪些方面貢獻自己的力量?為決策科學化、民主化方面8.我們應怎樣在網上傳播正能量?我們要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斷提高網絡媒介素養,共同培育向上向善的網絡文化,讓網絡公共空間充滿正能量,弘揚主旋律。(2023秋新版教材)9.我們應當共同培育怎樣的網絡文化?積極健康、向上向善的網絡文化。第三課 社會生活離不開規則必背的核心知識點1.為什么說社會生活需要秩序 (1)社會正常運行需要秩序。(2)社會秩序是人民安居樂業的保障。社會秩序營造良好的 社會環境。2.社會規則是怎樣形成的 列舉幾種常見的社會規則。(1)社會規則是人們為了維護有秩序 的社會環境,在逐漸達成默契與共識的基礎上形成的。(2)生活中,調節我們行為的規則有很多,如 道德 、紀律 、 法律 等。3.★為什么說維護秩序需要規則 (社會規則的作用。)(1)社會規則明確社會秩序的內容。(2)社會規則保障秩序的實現。社會規則明確了當有人破壞秩序時該如何處罰,從而保障社會的良性運行。對違反社會規則行為的處罰,既有法律、紀律等規定的強制性措施,也有道德、風俗等包含的非強制性手段。4、社會規則與自由有什么關系 (1)社會規則劃定了自由的邊界。自由不是隨心所欲,它受道德、紀律、法律等社會規則的約束。我國憲法規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權利的時候,不得損害國家的、社會的、集體的 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權利(2)社會規則是人們享有自由的保障。人們建立規則的目的不是限制自由,而是保證每個人不越過自由的邊界,促進社會有序運行。違反規則、擾亂秩序的行為應當受到相應的處罰。5.★怎樣自覺遵守規則 (1)遵守社會規則需要他律 和自律。遵守社會規則,既需要監督、提醒、獎懲等外在約束,即他律,又需要自我約束 ,即自律。(2)遵守社會規則,需要我們發自內心地敬畏規則,將規則作為自己行動的準繩。無論何時何地,我們都應該將規則內化于心 、外化于行。6.為什么要改進規則 (1)規則不是一成不變的。(2)隨著社會的發展 和社會生活的變遷,一些原來沒有的規則,需要制定 。(3)一些原有的規則失去了存在的 合理性,需要廢除。(4)一些原有的規則不能完全適應實際生活的變化,需要加以調整和完善。7.怎樣改進規則 我們要積極參與規則的改進和完善 ,善于與他人溝通交流、尋求共識,積極為新規則的形成建言獻策,使之更加符合人民的利益和社會發展的要求。核心問題第二課 網絡生活新空間第一節 維護秩序 1.社會秩序的含義是什么?種類有哪些?社會秩序是社會生活的一種有序化狀態。種類:社會秩序包括社會管理秩序,生產秩序,交通秩序和公共場所秩序。2.社會秩序的重要性是什么?/作用/為什么要維護社會秩序?(1)社會正常運行需要秩序(社會層面)(2)社會秩序是人民安居樂業的保障(個人層面)3.社會秩序是什么的保障 是人民安居樂業的保障。4.社會規則的含義是什么?/社會規則在什么基礎上形成的?社會規則是人們為了維護有秩序的社會環境,在逐漸達成默契與共識的基礎上形成的。5.社會規則的種類有哪些?道德、紀律、法律等。6.社會規則的重要性是什么?/作用?/為什么說維護秩序靠規則?/社會規則與社會秩序的關系如何?(1)社會規則明確社會秩序的內容 (2)社會規則保障社會秩序的實現。7.對違反社會規則行為的處罰有哪些?既有法律、紀律等規定的強制性措施,也有道德、風俗等包含的非強制性手段第二節 遵守規則1.社會規則與自由的關系是什么?(1)社會規則劃定了自由的邊界(2)社會規則是人們享有自由的保障。2.我國憲法對公民行使自由和權利是如何規定的?我國憲法規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權利的時候,不得損害國家的、社會的、集體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權利。3.人們享有自由的保障是什么?社會規則4.人們建立規則的目的是什么?是保證每個人不越過自由的邊界,促進社會有序運行。5.怎樣自覺遵守社會規則?(1)遵守社會規則,需要他律和自律(2)遵守社會規則,需要我們發自內心的敬畏規則,將規則作為自己行動的準繩6.什么是他律?遵守社會規則,需要監督、提醒獎懲等外在約束7.什么是自律?自律就是自我約束,就是嚴于律己,不斷自我反省,克服已經發現的不良行為,做到自覺遵守規則。8.遵守社會規則,需要我們將規則作為什么?作為自己行動的準繩。9.怎樣維護規則?一方面要從自己做起,自覺遵守規則;另一方面要在保證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提醒、監督、幫助他人遵守規則。10.勸導他人遵守規則的技巧有哪些?有“禮”(2)有“理” (3)有“節”11.為什么要積極改進規則?/為什么說規則不是一成不變的?(八年上P31 )(1)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社會生活的變遷,一些原來沒有的規則需要制定;(2)一些原有的規則失去了存在的合理性,需要廢除;(3)一些原有的規則不能完全適應實際生活的變化,需要加以調整和完善。12.我們應怎樣積極改進規則?我們要積極參與規則的改進和完善,善于與他人溝通交流、尋求共識,積極為新規則的形成建言獻策,使之更加符合人民的利益和社會發展的要求。第四課 社會生活講道德必背的核心知識點1.為什么要尊重他人 (1)尊重他人是一個人內在修養的外在表現。(2)每個人都是有尊嚴的個體,都希望得到他人和社會的尊重。受到他人尊重能夠增強自尊、自信,產生良好的心理體驗,如滿足感、成就感等。相反,如果得不到他人的尊重與認可,往往會產生自卑感、挫敗感 等。(3)尊重使社會生活和諧融洽。尊重是維系良好人際關系的前提,是文明社會的重要特征。(4)尊重是相互的,尊重能夠減少摩擦,消除隔閡,增進信任,形成互敬互愛的融洽關系 ,從而促進社會進步,提高社會文明程度。2.怎樣尊重他人 (1)積極關注、重視他人。尊重他人,需要我們考慮他人的感受,認真對待他人,給予他人應有的、適當的關注 ,而不冷落、忽視他人。(2)平等對待他人。平等待人要求我們發自內心地尊重他人人格,對所有的人一視同仁。社會生活中,我們不能以家境、身體等方面的原因而輕視、歧視他人。(3)學會換位思考。在人際交往中,我們要 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不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他人;應該 將心比心,體會他人的感受,理解他人的難處,包容他人,像尊重自己一樣尊重他人。(4)學會欣賞他人。我們要善于發現他人的潛質和特長,真誠地欣賞和贊美他人的優點和閃光點 ,給予他人積極的評價。讓我們學會彼此欣賞,共同進步。3.為什么要做到文明有禮 (1)文明有禮是一個人立身處世的前提。文明有禮是一個人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交際能力的外在表現。(2)文明有禮促進社會和諧。文明禮貌是處理人與人之間關系、維系社會正常生活的一種道德行為規范,是 溝通 人與人之間情感的橋梁。(3)文明有禮體現國家形象。在與外國人交往的過程中,我們的一言一行都體現了中國形象 。我們舉行的各種儀式,體現了民族的尊嚴和國家的形象。4、怎樣做到文明有禮 (1)做文明有禮的人,要態度謙和,用語文明。(2)做文明有禮的人,要儀表整潔、舉止端莊。(3)做文明有禮的人,需要在社會生活中不斷學習、觀察、思考和踐行。我們要從小事做起,從細節做起,努力做一個學禮、明禮、守禮的人。同時,我們要影響和帶動身邊的人,共同創建文明有禮的社會風尚。5、★誠信有何重要意義 (1)誠信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公民基本道德規范 的重要內容,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誠信也是一項民法原則 。(2)誠信是一個人安身立命之本。誠信是我們融入社會的“通行證”。(3)誠信是企業的無形資產。一個企業只有堅持誠信經營、誠信辦事,才能塑造良好的形象和信譽,贏得客戶;才能帶來持久的效益,長盛不衰。(4)誠信促進社會文明、國家興旺 。6.★怎樣培養誠信的品質 (1)樹立誠信意識。我們要真誠待人,信守承諾,說老實話,辦老實事,做老實人。(2)運用誠信智慧。當尊重他人隱私與對人誠實發生沖突時,我們應遵循倫理原則和法律要求,權衡利弊 ,做到既恪守誠實的要求,又尊重他人隱私。(3)珍惜個人的誠信記錄核心問題第一節 尊重他人1.什么是交往的起點?尊重 2.尊重的含義和表現是什么?含義:尊重既尊敬、重視。表現:尊重他人的人格、權利等,3.一個人內在修養的外在表現是什么?尊重他人4.為什么要尊重他人/原因?(1)每個人都是有尊嚴的個體,都希望得到他人和社會的尊重。(2)尊重使社會生活和諧融洽3.是否受到他人尊重,會給我們帶來怎樣的心理體驗?受到他人尊重能夠增強自尊、自信,產生良好的心理體驗,如滿足感、成就感等。如果得不到他人的尊重與認可,往往會產生自卑感、挫敗感。4.受到他人尊重,有什么作用?受到他人尊重能夠增強自尊、自信,產生良好的心理體驗,如滿足感、成就感等5.尊重對社會的意義、重要性、作用?尊重使社會生活和諧融洽。尊重是維系良好人際關系的前提,是文明社會的重要特征。尊重是相互的,尊重能夠減少摩擦,消除隔閡,增進信任,形成互敬互愛的融洽關系,從而促進社會進步,提高社會文明程度。6.怎樣做到尊重他人?(1)積極關注、重視他人(2)平等對待他人(3)學會換位思考(4)學會欣賞他人。7.怎樣做到積極關注、重視他人?(八年上P35 )尊重他人,需要我們考慮他人的感受,認真對待他人,給予他人應有的、適當的關注,而不冷落,忽視他人。我們應該重視他人,對他人的疑惑,給予細致耐心的解答,對他人的請求給予熱情的幫助。8.為什么要平等待人?我們每個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都是平等的。9.如何平等待人?平等待人要求我們發自內心地尊重他人人格,對所有的人一視同仁。社會生活中,我們不能以家境、身體,智能、性別等方面的原因而輕視、歧視他人。10.如何學會換位思考?在人際交往中,我們要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不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他人;應該將心比心,體會他人的感受,理解他人的難處,包容他人,像尊重自己一樣尊重他人。11.如何學會欣賞他人?我們要善于發現他人的潛質和特長,真誠地欣賞和贊美他人的優點和閃光點,給予他人積極的評價。讓我們學會彼此欣賞,共同進步。第二節 以禮待人1.禮的含義是什么?/禮體現了一個人的哪些良好品質?)禮體現一個人的尊重、謙讓、與人為善等良好品質。2.禮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語言文明、儀表端莊、舉止文明等方面。3.文明有禮是一個人哪些方面的外在表現?文明有禮是一個人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交際能力的外在表現。4.文明禮貌是一種怎樣的道德規范?是處理人與人之間關系、維系社會正常生活的一種道德行為規范。5.文明有禮的重要性有哪些?作用?(1)文明有禮是一個人立身處世的前提(2)文明有禮促進社會和諧。(3)文明有禮體現國家形象。6.如何做文明有禮的人?(1)做文明有禮的人,要態度謙和,用語文明。(2)要儀表整潔、舉止端莊。(3)需要在社會生活中不斷學習、觀察、思考和踐行。7.如何做到態度謙和,用語文明?以禮相待,要態度謙恭,說話和氣,以理服人,以情感人;談吐文雅,不說粗話臟話;與人交談時,尊重對方,多用商量的口吻說話,不自以為是,不盛氣凌人。8.參加社交活動應注意哪些?(1)容貌整潔(2)服裝整潔、美觀、大方(3)舉止規范9.怎樣共同創建文明有禮的社會風尚?我們要從小事做起,從細節做起,努力做一個學禮、明禮、守禮的人,同時,我們要影響和帶動身邊的人,共同創建文明有禮的社會風尚。第三節 誠實守信1.誠信的含義是什么?(八年上P41)誠信就是誠實、守信用。2.誠信在道德角度的含義是什么?(八年上P41)誠信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公民基本道德規范的重要內容,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2023年秋新版教材)3.民法意義上的誠信原則更強調什么?(八年上P41)民法意義上的誠信原則,更強調人們在社會活動中講信用、守諾言、誠實不欺。4.誠信的重要性有哪些?意義/作用?(八年上P42--43)(1)誠信是一個人安身立命之本。(2)誠信是企業的無形資產,(3)誠信促進社會文明、國家興旺。5.失去誠信對個人有什么后果?(八年上P42)會處處碰壁,甚至無法立身處世。6.一個企業只有怎樣做才能贏得客戶?(八年上P43)一個企業只有堅持誠信經營、誠信辦事,才能塑造良好的形象和信譽,贏得客戶。7.如何踐行誠信?(八年上P43-45)(1)樹立誠信意識(2)運用誠信智慧(3)珍惜個人的誠信記錄8.怎樣樹立誠信意識?(八年上P43)我們要真誠待人,信守承諾,說老實話,辦老實事,做老實人。我們不輕易許諾,許諾的事就要做到,做不到要說明理由,如果我們的行為產生了不良影響,就應不逃避、不推脫,勇于承認過錯,主動承擔責任,爭取他人的諒解。9.當尊重他人的隱私與對人誠實發生沖突時,怎么辦?(八年上P44)我們應遵循倫理原則和法律要求,權衡利弊,做到既恪守誠實的要求,又尊重他人的隱私。10.為什么要珍惜個人的誠信記錄?(八年上P45)個人誠信體系和社會信用體系日益受到重視,個人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機制不斷完善,守信者處處受益,失信者處處受限。11.大力弘揚誠信文化,我們要共同營造什么樣的社會風尚?(八年上P45)誠實守信為榮,以見利忘義為恥的。。第五課 做守法的公民必背的核心知識點1.為什么人類社會的存在和發展離不開法律 (法律的作用。)(1)法律為人們的行為提供一個模式、標準或方向。(指引作用)(2)法律是評價人們的行為是否合法有效的準繩。(評價作用)(3)法律是最剛性的社會規則,不違法是人們行為的底線。2.★什么是違法行為 違法行為分幾類 (1)違法行為是指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危害社會的行為。(2)①根據違反法律的類別,違法行為分為民事違法行為、行政違法行為和刑事違法行為。②民事違法行為和行政違法行為對社會的危害相對輕微 ,稱為 一般違法行為 。刑事違法行為是違法行為中最嚴重的一種,就是我們常說的犯罪。無論是一般違法還是犯罪,都要承擔法律責任。3.★青少年如何警惕身邊的違法行為 (如何防范一般違法行為,做到遵章守法 )(1)我們要認識一般違法行為的危害,自覺依法規范自己的行為。(2)在社會生活中,我們要分清是非,增強守法觀念,嚴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規定。(針對行政違法行為)(3)在社會交往中,我們要依法從事民事活動,積極防范侵權行為和違約行為,既要維護自己的權益 ,又要尊重他人的權益,促進社會健康和諧發展。(針對民事違法行為4.★什么是犯罪 犯罪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1)根據刑法規定,犯罪是具有嚴重社會危害性、觸犯了刑法、應當受到刑罰處罰的行為。(2)嚴重社會危害性、刑事違法性和 應受刑罰處罰性是犯罪的三個基本特征。5.什么是刑罰 刑罰是怎樣分類的 (1)刑罰又稱為刑事處罰,是指審判機關依法對犯罪分子適用的最嚴厲的強制性法律制裁方法,以限制或剝奪犯罪人權益為主要內容。(2)根據我國刑法的規定,刑罰分為 主刑和附加刑 兩大類。6.★遇到侵害,怎樣用法律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1)我們可以通過法律服務機構來維護合法權益。我們要了解一些能夠提供法律服務和幫助的機構,如法律服務所 、律師事務所、公證處 、法律援助中心等,在遇到法律問題時獲得及時有效的法律幫助。(2)受到非法侵害,可以尋求國家的法律救濟。我們可以依法到公安機關、人民法院或人民檢察院中的任何一個機關控告、舉報,必要時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3)如果受到非法侵害后采取其他方式不能解決問題,或者認定只有通過訴訟途徑才能維護合法權益,我們就要使用訴訟手段,通過打官司討回公道。7.★怎樣同違法犯罪作斗爭 (1)同違法犯罪作斗爭,是包括我們青少年在內的全體公民義不容辭的責任。當國家利益、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權益受到不法侵害時,我們要敢于并善于依法維護依法維護正當權益。(2)在面對違法犯罪時,我們要善于斗爭,在保全自己、減少傷害的前提下,巧妙地借助他人或社會的力量,采取機智靈活的方式,同違法犯罪作斗爭。核心問題5.1 法不可違違法無小事1.為什么人類社會的存在和發展離不開法律 (法律的作用。)(1)法律為人們的行為提供一個模式、標準或方向。(指引作用) (2)法律是評價人們的行為是否合法有效的準繩。(評價作用) (3)法律是最剛性的社會規則,不違法是人們行為的底線。 2.★什么是違法行為 違法行為分幾類 (1)違法行為是指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危害社會的行為。 (2)①根據違反法律的類別,違法行為分為民事違法行為、行政違法行為和刑事違法行為。②民事違法行為和行政違法行為對社會的危害相對輕微 ,稱為 一般違法行為 。刑事違法行為是違法行為中最嚴重的一種,就是我們常說的犯罪。無論是一般違法還是犯罪,都要承擔法律責任。 警惕身邊的違法行為1.身邊的違法行為有哪些 (1)謊報險情、破壞鐵路封閉網等行為都是違反治安管理處罰法的行政違法行為。 (2)在社會生活中,人們經常從事各種民事活動,如購置財產、簽訂合同、結婚等。這些民事活動都是由民法來規范的。民法用規定權利和義務的方式來規范平等的社會成員之間的關系。侵犯他人民事權利或者沒有依法履行合同義務,都是較為典型的民事違法行為。 2.★青少年如何警惕身邊的違法行為 (如何防范一般違法行為,做到遵章守法 )(1)我們要認識一般違法行為的危害,自覺依法規范自己的行為。 (2)在社會生活中,我們要分清是非,增強守法觀念,嚴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規定。(針對行政違法行為) (3)在社會交往中,我們要依法從事民事活動,積極防范侵權行為和違約行為,既要維護自己的權益 ,又要尊重他人的權益,促進社會健康和諧發展。(針對民事違法行為) 5.2 預防犯罪了解罪與罰1.怎樣理解刑法的作用 刑法是懲治犯罪 、保護國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它明確規定了什么行為是犯罪,以及對犯罪應當判處什么樣的刑罰。2.★什么是犯罪 犯罪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1)根據刑法規定,犯罪是具有嚴重社會危害性、觸犯了刑法、應當受到刑罰處罰的行為。 (2)嚴重社會危害性、刑事違法性和 應受刑罰處罰性是犯罪的三個基本特征。 3.什么是刑罰 刑罰是怎樣分類的 (1)刑罰又稱為刑事處罰,是指審判機關依法對犯罪分子適用的最嚴厲的強制性法律制裁方法,以限制或剝奪犯罪人權益為主要內容。 (2)根據我國刑法的規定,刑罰分為 主刑和附加刑 兩大類。 加強自我防范★青少年怎樣加強自我防范,預防犯罪 1.我們作為社會成員,要珍惜美好生活,認清犯罪 危害,遠離犯罪。 2.預防犯罪,需要我們杜絕不良行為。 3.我們應增強法治觀念,依法自律,做一個 自覺守法的人。 4.我們要從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習氣,自覺遵紀守法,防患于未然。 5.3善用法律遇到侵害 依法求助1.★遇到侵害,怎樣用法律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1)我們可以通過法律服務機構來維護合法權益。我們要了解一些能夠提供法律服務和幫助的機構,如法律服務所 、律師事務所、公證處 、法律援助中心等,在遇到法律問題時獲得及時有效的法律幫助。 (2)受到非法侵害,可以尋求國家的法律救濟。我們可以依法到公安機關、人民法院或人民檢察院中的任何一個機關控告、舉報,必要時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 (3)如果受到非法侵害后采取其他方式不能解決問題,或者認定只有通過訴訟途徑才能維護合法權益,我們就要使用訴訟手段,通過打官司討回公道。2.什么是訴訟 訴訟是人民法院在訴訟當事人參與下,依照法定程序解決糾紛和沖突的活動。訴訟是處理糾紛和應對侵害最正規 、最權威 的手段,是維護合法權益的最后屏障。訴訟包括民事訴訟、行政訴訟(俗稱“民告官”)、刑事訴訟。有勇有謀 應對違法犯罪1.★怎樣同違法犯罪作斗爭 (1)同違法犯罪作斗爭,是包括我們青少年在內的全體公民義不容辭的責任。當國家利益、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權益受到不法侵害時,我們要敢于并善于依法維護依法維護正當權益。 (2)在面對違法犯罪時,我們要善于斗爭,在保全自己、減少傷害的前提下,巧妙地借助他人或社會的力量,采取機智靈活的方式,同違法犯罪作斗爭。 2.青少年怎樣為法治建設作貢獻 我們要積極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形成守法光榮、違法可恥的觀念,做到自覺守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靠法,努力成為一名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和堅定捍衛者。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