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5《銀飾之美》教學設計教學目標:1、通過了解苗族、侗族文化,初步認識苗族、侗族銀飾的種類、紋樣特點、形態分類及結構特征,了解銀飾鍛造工藝與銀飾的制作方法2、通過觀察、對比、討論,發現傳統銀飾特點以及銀飾制作的方法步驟。3、通過學習苗族、侗族文化與體驗銀飾制作課堂活動,感受銀飾的獨特魅力,培養學生熱愛傳統文化的情感,養成傳承民間手工藝的責任感。教學重難點制作一支美麗的仿銀發簪。制作技巧。教學過程一、直觀展示苗族銀飾,導入課題師:同學們老師去旅游時,買了這身裝扮,怎么樣漂亮嗎?你覺得老師這身裝扮,哪里好看呢?你們可真有眼光,這是苗族的服飾,其中苗族銀飾最著名,它被稱為穿在服裝上的文化遺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苗族發現“銀飾之美”二、感受銀飾之美1、銀飾的種類與起源師:看,這是穿戴銀飾的苗族姑娘,他們全身上下都佩戴著銀飾,看到這些你有什么好奇之處嗎?現在讓我們帶著這些疑問一起去找找答案。首先,讓去視頻中了解苗族人為什么穿戴銀飾呢?請欣賞視頻。師:同學們,通過欣賞你發現苗族人民為什么這么喜歡穿戴銀飾呢?師生小結:歷史的傳承、美好的寓意、生活的習俗師:也正因為這些原因,讓苗族銀飾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美。讓我們一起去欣賞苗族銀飾,欣賞時思考:苗族銀飾美在哪?。小結:造型美,夸張。圖案美,精細。2、發簪的組成。師:苗族銀飾的造型和圖案,離不精湛的工藝,魏老師也會制作一種銀飾,知道它是什么嗎?是的,這是發簪,它既可以固定發型,也可以裝飾發型,欣賞下面的圖片思考:發簪有哪幾部分組成?師:你覺得它有哪些部分組成呢?你覺得發簪那個部分最漂亮?簪花都是用什么圖案裝飾的呢?小結發簪圖案:少不了蝴蝶的造型,還有哪些裝飾圖案呢?師:簪花造型一般是動物與植物,展現出苗族人民與自然和諧共處,也希望同學們保護自然環境,也與自然友好相處。三、觸摸銀飾之美(銀冠 1、銀項圈 2、銀簪 1拍照)1、小組研究師:老師用錫紙制作了簪花,看錫紙與銀飾有什么共同之處?顏色一樣。而且錫紙適合各種造型,看他可以擰成條,這就是老師用錫紙條制作的簪花。請同學們嘗試用錫紙條,制作一朵花或者一只蝴蝶,時間 3分鐘。學生匯報制作的方法,我們把這種制作方法叫做繞,老師還帶來了另外兩種制作方法:刻和疊繞,讓我們通過視頻學習一下。粘貼板書:這就是制作簪花的 3種方法,制作方法:繞、刻、疊繞。師:學會了制作簪花,還有簪身與吊穗,簪身一定難不倒聰明的你們,老師來為大家示范一下吊穗的制作方法,教師示范(展示不同的吊穗,改變吊穗的裝飾方法可以得到不同的效果。)四、創作銀飾之美師:現在你學會制作發簪了嗎?讓我們看一下制作要求獨自完成或兩人合作,利用不同的方法,制作一支美麗的仿銀發簪。注意:1.造型美觀、設計創新。2.使用剪刀注意安全。五、展評發簪展示會。互評、說一說你最喜歡哪一組的裝飾效果,也可以選擇其中的一個發簪說說自己的感受。六、傳承美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了苗族銀飾,用錫紙仿作銀發簪,苗族銀飾于 2006年就被評為是我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銀礦是怎樣變成耀眼的銀飾的呢?讓我們從視頻中感受銀匠師傅的鍛造手藝。除了苗族銀飾,我國還有很多世界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讓我們去看一看,目前我國有近 30中非遺即將失傳。人們缺少對非遺的了解,缺少對非遺的傳承,傳承不僅僅是技藝的傳承,它更應是歷史的傳承、文化的傳承,讓非遺傳承人不再孤獨,你們愿意加入傳承的隊伍嗎?那就讓我們讀出傳承的力量。生讀。讓中國文化與文明永遠傳承下去。這節課就上到這,同學們下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