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統編版選擇性必修一《當代國際政治與經濟》第三單元 經濟全球化第六課 走進經濟全球化核心考點1認識經濟全球化一、經濟全球化的主要表現1.經濟全球化的含義:商品、服務及技術、資金、勞務等要素,通過日益頻繁的國際貿易、國際金融在全球范圍內迅速流動和廣泛配置,世界經濟出現了高度融合的局面,這就是經濟全球化。【點撥提升】1.當今世界經濟的顯著特征---經濟全球化2.要素快速流動:商品、服務及技術、資金、勞務等要素快速跨國、跨地區流動。3.活動超越國界:世界經濟活動超越國界,通過對外貿易、資本流動、技術轉移、提供服務,使各國相互依存,相互影響。4.成為緊密整體:世界經濟日益成為緊密聯系的整體,世界經濟高度融合。5.在經濟發展新階段,經濟全球化最主要、最鮮明的特征是各國經濟高度對外開放、深度相互依賴、全面相互融合。2.經濟全球化的主要表現:生產全球化、貿易全球化和金融全球化。(1)生產全球化: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生產領域的國際分工與協作不斷深化加強,世界各國的生產相互聯系、相互協作,各國的生產活動,成為世界生產鏈條中的一個環節。簡而言之:生產由許多國家共同協作完成。【點撥提升】⑴原因:科學技術的發展,生產領域的國際分工與協作不斷深化、加強。⑵表現:生產領域的國際分工與協作不斷深化、加強,世界各國的生產相互聯系、相互協作,各國的生產活動成為世界生產鏈條中的一個環節。⑶作用:生產全球化可以發揮各國的比較優勢。節約社會勞動,提高勞動生產率。(2)貿易全球化:隨著對外開放程度的提高和國際分工的深化,世界各國都被卷入國際市場交換之中,對國際貿易的依賴程度不斷提高。【點撥提升】⑴原因:對外開放程度的提高和國際分工的深化。⑵表現:世界各國都被卷入國際市場交換之中,對國際貿易的依賴度不斷提高。國際貿易的規模迅速擴大,參與交換的商品種類越來越多,交易范圍越來越大。⑶交易范圍:商品、服務、資本、技術、勞務。國際貿易的含義:跨越關境的貿易。國際貿易的種類:出口貿易、進口貿易、轉口貿易、過境貿易。出口貿易:將本國所生產或加工的商品運往國外市場進行銷售。進口貿易:將外國的商品輸入本國市場進行銷售。轉口貿易:商品生產國與商品消費國不直接買賣商品,而是通過第三國進行商品買賣。過境貿易:商品生產國與消費國之間進行的商品買賣活動及運輸,如果必須通過第三國國境,對第三國而言,就構成了該國的過境貿易。(3)金融全球化:伴隨著生產和貿易全球化,國際金融市場迅速擴張,形成了以國際金融中心為依托,通過信息網絡運行的、全球統一的、不受時空限制的、國內外金融市場相互貫通的、無國界的全球性金融市場。【點撥提升】金融活動是指投資者和融資者通過一定的金融機構、利用金融工具,在金融市場進行的資金交易活動,因此金融全球化就是金融活動的全球化。例如:銀行、保險、信托、證券、租賃等。2.金融全球化就是金融活動的全球化。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①資本流動全球化。隨著投資行為和融資行為的全球化,即投資者和融資者都可以在全球范圍內選擇最符合自己要求的金融機構和金融工具,資本流動也全球化了。②金融機構全球化。金融機構是金融活動的組織者和服務者。金融機構全球化就是指金融機構在國外廣設分支機構,形成國際化或全球化的經營。③金融市場全球化。金融市場是金融活動的載體。目前,全球主要國際金融中心已連成一片,全球各地以及不同類型的金融市場超越時空和地域的限制而趨于一體,金融市場的依賴性和相關性日益密切。3.如何判斷經濟全球化的表現如果看到各國企業共同生產某一產品的不同部件等材料,我們可以判斷為生產全球化;如果看到某國產品在世界市場銷售或跨國旅游等材料,我們可以判斷為貿易全球化;如果看到國際投資、跨國收購、國際金融市場、國際金融機構等材料,我們可以判斷為金融全球化。二、影響經濟全球化的主要因素(一)經濟全球化大勢不可逆轉經濟全球化是不可逆轉的歷史大勢,它不是哪些人、哪些國家人為造出來的,而是多種因素的綜合作用,多種動因共同驅動的結果,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二)影響的主要因素1、經濟全球化是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客觀要求和科技進步的必然結果。(經濟全球化的客觀必然性)(1)一方面使得發達國家的物質生產能力達到新的高度,生產力不斷擴大與國內市場相對狹小的矛盾更加突出,擴張國外市場的要求更加迫切;(2)另一方面,運輸和通信手段發生革命性變化,形成了全球性的、低成本的交通運輸網絡和信息網絡,使得全球經濟活動越來越便捷,為經濟全球化奠定了物質技術基礎。2、經濟全球化加速發展的根本動因是世界各國對本國本民族利益的追求。對利益的不斷追求,驅使資本不斷突破疆域的限制,在全球到處落戶,到處投資,到處開發,使得商品、服務、技術、資金、勞務等在全球范圍自由流動。市場經濟體制為經濟全球化奠定了體制基礎。(1)市場經濟:正是市場競爭打破了經濟運行的國家和地域限制,把世界經濟聯結成一個整體的全球經濟,形成了統一的世界市場。沒有市場經濟的全球化,也就沒有真正的經濟全球化。(2)世界貿易組織:貿易自由化、投資自由化的進程不斷加快。為國際資本的流動、國際貿易的擴大、國際生產的大規模進行提供了適應的體制環境和政策條件。【選擇有妙法】經濟全球化的根本因素: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經濟全球化的物質技術基礎:新的科技革命,交通運輸網絡和信息網絡的發展經濟全球化的根本動因:世界各國對本國、本民族利益的追求經濟全球化的直接動因:國際貿易和投資自由化經濟全球化的主要載體:跨國公司在全球范圍的迅速擴張,起了推動作用經濟全球化的體制基礎:市場經濟體制(三)經濟全球化的重要載體----跨國公司1、跨國公司的含義:跨國公司是指以母國為基地,通過對外直接投資在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國家設立分支機構或子公司從事國際化生產銷售和其他經營活動的國際大型企業。2、跨國公司的作用:跨國公司的大規模發展為經濟全球化提供了強有力的載體,其影響已經遍及全球生產流通和消費等各個領域。3、跨國公司的運營:(1)跨國公司的目的:為了實現最大利益(2)運營:跨國公司在全球范圍內從事對外直接投資,他們單獨或與其他企業共同出資,在其他國家創立新企業,或并購現有企業或擴展原有企業,利用世界各地的優勢組織生產經營。4、跨國公司的積極影響跨國公司在全球范圍內到處奔走,推動著生產全球化、貿易全球化、金融全球化的深入發展與國際分工的深化,把國際分工發展為跨國公司的內部分工,把國際貿易發展為跨國公司的內部貿易,形成了以公司內部分工和貿易為基礎的國際經濟體系,促進了全球資源配置的優化和全球的科技合作與進步。跨國公司的消極影響跨國公司的發展,也會給世界經濟帶來負面影響,如不考慮母國或東道國的國家利益,實行跨國行業壟斷,破壞國際市場的公平競爭,向發展中國家轉移落后產能和環境污染等,必須制定相應政策,盡可能減少跨國公司的負面影響。核心考點2日益開放的世界經濟一、經濟全球化的機遇與挑戰(一)經濟全球化的積極影響1.正確認識經濟全球化的積極影響:總體而言,經濟全球化符合經濟規律,符合各方利益。經濟全球化是社會生產力發展的產物,又推動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1)經濟全球化促進商品、服務和生產要素在全球范圍內流動。(2)促法國際分工水平提高和國際貿易迅速發展,從而推動世界范圍內資源配置效率提高、科技進步、 產業轉移與結構開級,為世界經濟發展提供強勁動力。2.對發展中國家的影響:發展中國家參與經濟全球化,有利于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種資源、兩個市場,推動自身經濟發展。資源方面:加速資源在全球范圍內的流動,可以利用這一機會,引進資源和技術;就業方面:吸引外資,擴大就業,充分發揮勞動力資源的優勢。國際市場:擴大國際市場解決產品銷售問題,帶動本國經濟發展。企業方面:投資自由化,推動企業“走出去”,積極參與經濟全球化進程。3.經濟全球化的積極影響[大題有法寶](1)發展中國家參與經濟全球化,有利于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種資源、兩個市場,推動自身經濟發展。(2)經濟全球化符合經濟規律,符合各方利益。(3)經濟全球化是社會生產力發展的產物,又推動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4)經濟全球化促進商品、服務和生產要素在全球范圍內流動,促進國際分工水平提高和國際貿易迅速發展,從而推動世界范圍內資源配置效率提高、科技進步、產業轉移與結構升級,為世界經濟發展提供強勁動力。(二)經濟全球化的消極影響經濟全球化在給世界各國帶來機遇的同時,也給世界經濟發展帶來了挑戰。在經濟全球化進程中,世界經濟發展面臨著不平衡問題,我們必須高度關注貧困和饑餓問題,同時要正視和妥善處理全球產業結構,調整給不同產業不同群體帶來的沖擊。(2)在經濟全球化進程中,世界經濟發展面臨著不確定性和風險加劇。(3)態度(做法):面對經濟全球化,我們既要抓住機遇,積極參與,又要勇敢迎接挑戰,同舟共濟,實現合作共贏。二、讓經濟全球化更有活力1.如何讓經濟全球化更有活力:[大題有法寶](1)要適應經濟全球化,引導好經濟全球化走向,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讓不同國家、不同階層、不同人群共享經濟全球化的好處。(2)要建設創新型世界經濟,開辟增長源泉;要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拓展發展空間;要建設聯動型世界經濟,凝聚互動合力;要建設包容型世界經濟,夯實共贏基礎。(3)為了讓經濟全球化更有活力,要建設創新型、開放型、聯動型、包容型世界經濟。創新型:“創新是從根本上打開增長之鎖的鑰匙”,推動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將創新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生產力。開放型:“中國的大門永遠不會關上,只會越開越大”,“開放帶來進步,封閉必然導致落后”聯動型:世界經濟發展環環相扣,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沒有哪個國家可以獨善其身,協調合作是必然選擇。包容型:反映收入分配指標的基尼系數在世界范圍內超過了公認警戒值,實現共同發展是各國人民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普遍愿望,要讓經濟全球化的好處惠及所有國家、所有階層、所有人群,使經濟全球化更具有包容性。(4)要完善全球治理。2.完善全球治理體制(1)現有國際體制的建立:產生:現階段的全球治理體制主要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由發達國家主導建立起來的。(2)積極影響:這些機制在應對全球性問題上發揮了積極作用,維持了世界和平穩定和發展。(3)消極影響:但是由于自身存在的不足、易受霸權主義影響以及缺乏相應的調整和變革,傳統全球治理體制越來越難以適應經濟全球化的新形勢,需要加以變革和完善,從而為各國發展尤其是發展中國家發展創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4)如何完善全球治理機制?完善全球治理機制需要遵循平等、開放、合作、共享原則。【點撥提升】詳解完善全球治理機制應堅持的原則平等:要求更好反映世界經濟格局新現實,增加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代表性和發言權,確保各國在國際經濟合作中權利平等、機會平等、規則平等。開放:要求堅持理念、政策、機制的開放,適應形勢變化,廣納良言,充分聽取各方的建議和訴求,鼓勵各方積極參與和融入,不搞排他性安排,防止治理機制封閉化和規則碎片化。合作:要求各國加強溝通和協調,照顧彼此利益關切,共商規則,共建機制, 共迎挑戰。全球性挑戰需要全球性應對,合作是必然選擇。共享:提倡所有人參與,所有人受益,不搞一家獨大或者贏者通吃,而是尋求利益共享,實現共贏目標。[易混易錯]世界市場已被擁有強大經濟、科技實力的發達國家所控制目前經濟全球化的規則由發達國家所制定,但是發達國家還無法控制世界市場某電動汽車工廠的發展標志者我國對外開放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我國加入世貿組織標志者我國對外開放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經濟全球化的物質技術基礎是社會生產力和科技進步、交通運輸網絡和信息網絡的發展經濟全球化的體制基礎市場體制機制經濟全球化的根本動因世界各國對本國、本民族的利益追求經濟全球化的重要載體跨國公司某公司跨國并購的目的是占領歐美地區的市場公司經營的目的是利潤經濟全球化對發達國家的經濟發展不利。經濟全球化符合經濟規律、符合各方利益。經濟全球化的表現生產全球化(生產領域)貿易全球化(交換領域)金融全球化(投資全球化)引進來和走出去內涵引進來:引進國外的資金、技術、人才、管理經驗來國內生產走出去:到境外投資開廠、對外承包工程、勞務輸出去國外生產國外企業收購國內企業是引進來(在國內生產)國內企業收購國外企業是走出去(在國外生產)引進來和走出去實強調生產領域進口和出口商品是對外貿易強調交換領域現階段的全球治理發揮的積極作用是維持了世界的和平穩定與發展經濟全球化對發達國家的經濟發展不利經濟全球化符合各方利益。發達國家是現有全球治理機制的主導者,獲取了絕大部分收益世界各國對共同利益的追求是經濟全球化的動因世界各國對本國、本民族的利益追求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