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題 4.1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 第 1課時 總 2 課時課標要求 論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當代中國發展的根本方向,堅定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自信。學習目標 結合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和時代特征相結合的歷史經驗,說明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的繼承和發展,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最新成果,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黨全國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行動指南,必須長期堅持并不斷發展。 展望新時代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奮斗目標,討論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機遇與挑戰,堅定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心。教學重點 新時代的科學內涵教學難點 新時代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教學過程(導學練流程)教學環節 教學活動與教學內容 學生活動設計(設計意圖)導入 議題情景 學習目標 議題活動 議題一 環節一 環節二 專家點評 環節三 拓展 議題小結 展示習近平總書記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 中心議題:為什么要一脈相承,與時俱進 結合歷史 列舉實例 結合材料,從經濟、政治、文化、生態、社會等領域,談談新時代是一個怎樣的時代。 議題一:新時代“新”在何處? 01新時代的科學內涵 科學內涵 從歷史脈絡角度 1840-1949站起來 1978-2012富起來 承前啟后、繼往開來 2012-2050強起來 從實踐角度 學生讀本P18-19“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 從人民性角度 共同富裕不等于“同時富裕、同等富裕、同步富裕” 從民族性角度 勞動托起中國夢 從世界性角度 中國疫苗、一帶一路、中國人道主義援助、人類命運共同體...... 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14億多人民生活不斷改善。 以前我們要解決的是“有沒有”的問題, 現在要解決的是“好不好”的問題。 進入新時代的意義 歷史意義 意味著近代以來久經磨難的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迎來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 “站在新時代的起點,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實現這個目標。” 政治意義 意味著科學社會主義在二十一世紀的中國煥發出強大生機活力,在世界上高高舉起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世界意義 意味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不斷發展,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資本主義道路被看做是實現現代化的唯一正確道路,甚至被有的學者描述為“歷史的終結”——人類社會發展的終極階段是資本主義。 然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成功將有力地證明:人類歷史不會終結于資本主義,社會主義有著光明的前途和未來。 時代的發展有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在量變中蘊含和孕育著質變,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同時又開啟新的量變。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是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又為新的量變開辟道路,因此要堅定道路自信,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主要依據 第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是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新變化的反映。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反映了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不斷變化的新特點,是我們黨作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重大判斷的基本依據。 第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人新時代,是黨的主要任務發生新變化的反映。 第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人新時代,是中國和世界關系發生新變化的反映。 新時代“新”在何處? 新在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新變化。 新在黨的理論創新實現新飛躍。 新在黨和國家事業確立新目標。 新在中國和世界關系開創新局面。 新在中國共產黨展現新面貌。 這一重大政治論斷,賦予黨歷史使命、理論遵循、目標任務以新的時代內涵,為深刻把握當中國發展的新階段新特征,科學制定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提供了時代坐標和基本依據。 拓展十三個方面成就,結合貼近學生生活實例展開講解 結合上節課“中國為什么行”的議題小結,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所有成就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團結人民共同取得的。 結合歷史理解新時代是與中國革命史、建設史一脈相承的時代 回顧《共產黨宣言》的“兩個必然”:資本主義必然失敗,社會主義必然勝利。 講解“1993年7月23日,銀河號事件”與近期華為在美國技術封鎖下取得新突破進行對比,理解中國和世界關系發生的新變化。板書設計教學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