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1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 教學設計【核心素養】政治認同:明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近代中華民族最偉大的夢想,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要理論成果。科學精神:明確中國人民選擇了馬克思主義、選擇了中國共產黨、選擇了社會主義道路是符合中國國情的,是符合中國發展規律的。公共參與:明確中國選擇社會主義道路的正確性,積極參加實踐,樹立報效祖國、服務人民的信念。【教學重點】近代中國革命的兩大歷史任務,近代中國資本主義道路走不通的原因,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性質和特點。【教學難點】新民主主義革命和舊民主主義革命的區別。【教學方法】合作探究法、講授法、情境探究法。【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播放視頻《近代中國民族復興的歷史任務和各種力量的艱難探索》。二、新課講授議題一:近代中國探索復興之路議學情境:播放視頻《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展示材料:從鴉片戰爭開始,英、法等資本主義國家,通過多次野蠻的侵略戰爭,強迫中國清朝政府簽訂了許多不平等條約(如:一八四零年鴉片戰爭,簽訂的《南京條約》一八五六至一八劉零年英法聯軍侵略中國的戰爭,簽訂的《天津條約》和《北京條約》一八八四至一八八五年的中法戰爭,簽訂的《天津條約》等),強迫中國割地、賠款和開辟通商口岸。它們還取得了在中國建立租界、協定關稅、領事裁判、沿海和內河航行、傳教士自由活動等種種特權,為其向中國傾銷商品和掠奪原料造成了方便條件。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世界資本主義發展到帝國主義階段,它們對中國侵略的方式,也從以商品輸出為主轉到以資本輸出為主。英、法、日、俄、德、美等帝國主義列強,通過一八九四至一八九五年的中日戰爭和一九零零年八國聯軍侵略中國的戰爭,又強迫中國政府簽訂了一系列新的不平等條約(如:《馬關條約》、《辛丑條約》等),進一步強占和“租借”了中國大片領土,劃分勢力范圍,并取得了在中國駐扎軍隊、開采礦山、修筑鐵路、經營航運、設立銀行等特權,用輸出資本的辦法,直接榨取中國人民的血汗,阻礙了中國經濟的發展。帝國主義列強采用這一切軍事的、政治的、經濟的和文化的壓迫手段,使一個獨立的中國一步一步地變成了半殖民地的中國。議學任務:結合材料和歷史事實,談談中國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表現和近代中國人民的處境。學生討論回答:教師總結:1、近代中國的社會性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鴉片戰爭后,中國逐漸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陷入內憂外患的黑暗境地。2、近代中國的歷史任務:近代以后,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幸福就成為中國人民的歷史任務。議學情境:展示材料:1840年鴉片戰爭后,中國逐步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那個時代,為了挽救民族危亡、實現民族振興,中國人民和無數仁人志士孜孜不倦尋找著適合國情的政治制度模式。辛亥革命之前,太平天國運動、洋務運動、戊戌變法、義和團運動、清末新政等都未能取得成功。辛亥革命之后,中國嘗試過君主立憲制、帝制復辟、議會制、多黨制、總統制等各種形式,各種政治勢力及其代表人物紛紛登場,都沒能找到正確答案,中國依然是山河破碎、積貧積弱,列強依然在中國橫行霸道、攫取利益,中國人民依然生活在苦難和屈辱之中。事實證明,不觸動舊的社會根基的自強運動,各種名目的改良主義,舊式農民戰爭,資產階級革命派領導的民主主義革命,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的各種方案,都不能完成中華民族救亡圖存和反帝反封建的歷史任務,都不能讓中國的政局和社會穩定下來,也都談不上為中國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幸福提供制度保障。議學任務:結合所學知識,談談近代中國人民的各種嘗試和斗爭為什么沒能改變自己的悲慘命運。學生討論回答:教師總結:3.探索復興之路的各種嘗試:無數仁人志士不屈不撓、前仆后繼, 進行了可歌可泣的斗爭,進行了各式各樣的嘗試,但終究未能改變舊中國的社會性質和中國人民的悲慘命運。4.資本主義道路走不通的原因:近代中國的基本國情決定:①民族資產階級:力量十分弱小,與封建主義和外國資本主義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具有軟弱性和妥協性的特點。(自身條件不足)②封建勢力:同帝國主義相勾結,嚴重阻礙了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內部條件不具備)③帝國主義:要把中國變為它們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維護其在華特權,不允許中國走資本主義道路強大起來,成為自己的競爭對手。(外部環境不允許)議題二:新民主主義革命議學情境:播放視頻《五四運動與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展示材料: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中國先進分子從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科學真理中看到了解決中國問題的出路。十月革命發出的反對帝國主義的號召,使飽受帝國主義列強欺凌的中國人民感到“格外沉痛,格外嚴重,格外有意義”。這就推動先進的中國人傾向于社會主義,推動他們認真了解指導十月革命的馬克思主義學說。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出現了一批贊成俄國十月革命道路、具有初步共產主義思想的知識分子。李大釗是在中國舉起十月革命旗幟的第一人,是中國最早的馬克思主義傳播者。從1918年7月起,他先后發表《法俄革命之比較觀》《庶民的勝利》《Bolshevism的勝利》等文章,熱情謳歌十月革命的勝利。他指出十月革命是“二十世紀中世界革命的先聲”,是“世界人類全體的新曙光”。他預言十月革命所掀起的潮流不可阻擋:“試看將來的環球,必是赤旗的世界!”五四運動后,他更加致力于馬克思主義的宣傳,發表的《我的馬克思主義觀》系統介紹了馬克思主義理論,在當時思想界產生重大影響,標志著馬克思主義在中國進入比較系統的傳播階段。他發表的《再論問題與主義》等文章,批駁反馬克思主義思潮,論證馬克思主義符合中國需要的深刻道理。議學任務:結合所學知識,談談中國先進分子接觸、了解、傳播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歷史過程。學生討論回答:教師總結:1.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指導思想: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中國先進分子從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科學真理中看到了解決中國問題的出路。2.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五四運動(1)特點:①徹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②追求救國強國真理的進步性;③各族各界群眾積極參與的廣泛性。(2)意義:①推動了中國社會進步;②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③為中國共產黨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準備;④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爭登上歷史舞臺創造了條件;⑤是舊民主主義革命走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折點等。3.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領導力量:中國共產黨。中國共產黨誕生的偉大歷史意義: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中國人民謀求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斗爭有了主心骨。4.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道路:逐步探索出一條以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最后奪取全國勝利的新民主主義革命道路。5.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發展歷程:大革命時期、土地革命時期、抗日戰爭時期、解放戰爭時期。6. 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取勝法寶:毛澤東在(《(共產黨人)發刊詞》文中,總結了中國革命兩次勝利和兩次失敗的經驗教訓,揭示了中國革命發展的客觀規律,指出“統一戰線、武裝斗爭、黨的建設”,是中國共產黨在中國革命中戰勝敵人的三個法寶。中國革命戰勝敵人的兩個基本武器是“統一戰線、武裝斗爭。”三大法寶:“統一戰線、武裝斗爭、黨的建設”兩個基本武器:“統一戰線、武裝斗爭”。7、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新”:領導權(決定性意義):無產階級領導革命前途:建立無產階級領導下的各革命階級的聯合專政,并最終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所屬世界革命范疇:世界無產階級革命的一部分。知識拓展:比較新舊民主主義革命8、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性質:新民主主義革命是無產階級領導的,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大眾的,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民主革命。9.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的標志——新中國的建立意義:(1)徹底結束了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徹底結束了極少數剝削者統治廣大勞動人民的歷史,徹底結束了舊中國一盤散沙的局面,徹底廢除了列強強加給中國的不平等條約和帝國主義在中國的一切特權,實現了中國從幾千年封建專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偉大飛躍。(2)為實現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過渡創造了前提條件。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社會發展方向,為實現國家富強、民族復興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現實道路。10.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的成果——毛澤東思想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對經過艱苦探索、付出巨大犧牲積累的一系列獨創性經驗作出了理論概括,開辟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正確革命道路,創立了毛澤東思想,為奪取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指明了正確方向。【課堂小結】【易混易錯】1.辛亥革命后,中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矯正:鴉片戰爭后,中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2.資本主義道路在中國走不通,主要是因為帝國主義的侵略。矯正:是由近代中國的基本國情決定的。3.中華民族復興面臨的兩大歷史任務是推翻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統治。矯正:兩大歷史任務: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幸福4.中國革命必須分為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兩個步驟。矯正中國革命必須分為民主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兩個步驟。【實戰演練】1.毛澤東同志從中國的歷史狀況和社會狀況出發,深刻研究了中國革命的特點和中國革命的規律,發展了馬克思列寧主義關于無產階級在民主革命中的領導權的思想,創立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材料表明,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的形成( )①離不開無產階級先鋒隊對中國革命實踐經驗的概括和總結②決定了中國革命必須分為民主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兩個步驟③確立了無產階級及其政黨在中國民主革命中的領導權④得益于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2.鴉片戰爭后,為了探索復興之路,無數仁人志士,進行了各式各樣的嘗試,洋務運動、戊戌維新、辛亥革命,都沒有改變國家蒙辱、人民蒙難、文明蒙塵的悲慘情境。1921年,中國共產黨誕生,中國革命面貌從此煥然一新。黨帶領全國人民奪取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據此分析,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①黨成立后,我國新民主主義革命開始②黨領導人民找到了正確的革命道路③1921年后中國社會的性質發生改變④舊民主主義革命沒有改變近代中國性質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五四運動是中國從舊民主主義革命走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折點,但這個轉折是一個過程。對這個過程的描述正確的是( )①中國的先進知識分子李大釗、陳獨秀等積極傳播馬克思列寧主義②十月革命的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③中國爆發以青年學生為主參與的愛國運動,通過游行示威等反帝反封建④舊民主主義革命轉變為新民主主義革命A.②→①→③→④ B.③→④→①→②C.④→③→②→① D.①→④→②→③4.習近平強調,偉大的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拉開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序幕,也標志著中國青年成為推動中國社會變革的急先鋒。關于新民主主義革命,下列表述正確的是( )A.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使我國成為社會主義社會B.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前途是資本主義社會C.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性質是資產階級民主革命D.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領導階級是資產階級參考答案:1.C 2.C 3.A 4.C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