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3.9 《中世紀城市和大學的興起》 教學設計課程標準 通過歐洲城市的興起,了解中世紀西歐封建社會的發展變化。通過大學的興起,了解中世紀西歐封建社會的發展變化。教材內容分析 中世紀城市與大學的興起孕育了歐洲近代文明,通過本課學習,要知道西歐中世紀的城市既是工商業者的聚集地,也是一個相對自治的共同體,以巴黎大學、牛津大學的興起為例,初步認識歐洲的早期大學。學情分析 中世紀距今較遠,學生對當時的社會狀況不容易理解,但九年級學生經過兩年的學科學習,已具備基本的歷史分析和理解能力。課前讓學生借助網絡來對本課內容進行相關了解。核心素養目標 1.時空觀念:了解歐洲中世紀城市和大學興起的時間及代表。通過教材第45頁“中世紀歐洲的大學分布圖”,觀察中世紀大學在西歐的分布情況。 2.史料實證:通過閱讀教材第43頁“相關史事”,了解法蘭西的瑯城取得自治的過程和方式,認識到反對封建專制、爭取自由和自治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同時認識封建制度沒落和資本主義興起的必然趨勢。 3.家國情懷:對比唐宋時期的中國城市與西歐城市,感受在世界范圍內封建社會歷史發展的過程中,中國文明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處于世界前列的史實,增強民族自豪感。教學 重點 西歐城市和大學的興起原因及特點。教學難點 西歐城市和大學的興起對歐洲文明發展的作用。教學方法 以啟發式教學為主,結合史料設置問題進行探究。教 學 過 程 一、播放視頻 新課導入 播放視頻《中世紀城市的防御》。讓學生初步感知中世紀城市的特點,從而導入新課。 教師隨筆二、學習目標 1.知道中世紀城市的興起和爭取自由、自治的過程。 2.了解手工業者和商人在社會轉型中的作用。 3.了解歐洲大學的興起。三、合作探究 解決問題 探究一:自由和自治的城市 1.學生活動:結合材料指出西歐城市是在怎樣的背景下興起的? 材料1:從1000年開始,到14世紀中期,歐洲的總人口從約3500萬增加到約8000萬……重型犁、馬頸軛的發明和改善……農業上從兩田制種植到三田制種植的變化。 ——《中世紀盛期的歐洲》 材料2:在亞得里亞海靠近意大利的這一側有威尼斯城,而在半島的西北沿岸地區,則有熱那亞和比薩。它們通過一些手段來獲取權勢與財富,比如商業和轉口貿易。威尼斯人通過出口產自潟湖的鹽獲利,擁有不斷擴張的玻璃制品行業。 ——《中世紀盛期的歐洲》 小結:①人丁興旺;②農業技術提高,農業剩余產品增加;③商業貿易發展。 2.城市興起的時間、代表性城市和特點。 3.城市自治斗爭 在中世紀城市興起之前,西歐的土地已被教俗封建主瓜分。城市多興起在封建主的領地上,受到封建主的盤剝。城市在興起之后、為了維護自身的利益,營造一個有利于商品經濟發展的環境,采取了各種形式的斗爭。 小結:(1)斗爭原因:城市坐落于封建主領地上,受領主控制。 (2)斗爭形式:金錢贖買和武力斗爭。 (3)結果:13世紀,許多城市成為自治城市、自由城市。 (4)形式:從國王或領主手中取得——“特許狀”。 4.歸納自由城市和自治城市 項目自由城市自治城市權力市民是自由人,享有財產權,領主不得非法剝奪市民的財產,不得向市民任意征稅選舉市長、市政官員和設立城市法庭局限性不能完全擺脫國王和領主的控制關系自治城市一定是自由城市,自由城市不一定是自治城市探究二:城市居民的身份 1.城市的基本居民 2.行會的興起 學生活動:根據材料并結合課文內容,分析行會的興起。 材料:“中世紀歐洲隨著城市的興起和發展,大量手工業者和商人獲得了巨大的財富,各行業之間為了獲取更大的利潤,存在激勵的競爭,他們為了維護自身的利益,協調各方的關系,以及共同應對外界的威脅、壓力,成立行會這樣一個專門的團體。” ——楊志卿《歐洲中世紀城市與大學關系研究》 小結:(1)含義:同一行業聯合會,包括商人行會和手工業行會。 (2)興起原因:為避免同行之間的惡性競爭,維護行業的共同利益,防止封建領主的侵犯。 (3)作用:保證產品的質量和技術的傳授;促進中世紀西歐早期手工業的發展;有利于中世紀西歐社會的穩定。 探究三:大學的興起 1.大學興起的背景、時間和地位。 小結:背景:經濟的發展;許多希臘、羅馬的古典著作開始在西歐傳播,阿拉伯文化也不斷傳入西歐。 時間:12世紀。 地位:歐洲中世紀教育“最美好的花朵”。 2.大學的基本特征 學生活動:分析材料,結合教材內容回答大學的基本特征。 材料一:位于意大利北部的博洛尼亞大學,成立的基礎是學生組成的社團,社團得到教會的支持,掌握了學校的管理權,負責任免教師,監督教學計劃,但對學生成績的評估和學位的授予,則由資深教授負責。 ——課本《相關史事》 材料二:巴黎的教師組成教師行會,選舉會長管理學校。13世紀,巴黎教師行會得到羅馬教皇和國王的支持,自治權力得到保證。大學的自治地位主要體現在免賦稅特權、司法特權、教育自主權。 ——課本第9課正文 小結:(1)教師私人辦校必須從教會取得授課許可證; (2)教師行會選舉會長管理學校;教師行會得到羅馬教皇和國王的支持,自治權得到保證。 3.大學擁有的自治權利。 小結:免賦稅特權、司法特權、教育自主權。 4.大學的課程設置及特點。 小結:(1)課程設置:文法、修辭、邏輯、算術、幾何、天文和音樂、法學、醫學和神學。 (2)特點一方面仍受基督教會的影響,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要求。 5.知識拓展 中世紀西歐城市和大學興起對歐洲文明發展的影響 (1)政治:市民階層不斷壯大,促使早期資產階級出現,為資本主義興起準備了條件; (2)經濟:城市興起,促進商品經濟的發展,對封建制度起到瓦解作用; (3)思想文化:城市發展推動大學出現,為日后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做了準備。 結束語:城市的興起促進了西歐經濟的發展,恩格斯把城市稱為“中世紀的花朵”,市民階層是伴隨著城市的興起而形成的,為以后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奠定了基礎。要點 梳理隨堂訓練 1.“農業、采礦業、漁業和林業產量的提高,相應地促進了商業和城市的發展……城市作為地方貿易和地方行政的中心,開始慢慢地出現?!辈牧戏从硽W洲城市興起的主要原因是( D ) A.大學的興起 B.市民階層發展壯大 C.莊園的出現 D.社會生產力的發展 2.西歐城市興起后,農奴大量逃入城市。他們按規定在城市住滿一年零一天后就可成( A ) A. 市民 B. 領主 C. 佃戶 D. 資產階級 3.有學者在描述歐洲的中世紀時說:“城市興起的過程中,我們第一次在歐洲的歷史上寫了‘貧民的傳記’,一個新的社會集團出現了?!边@個“新的社會集團”是指( C?。?A.莊園領主 B.封建貴族 C.市民階層 D.工業無產階級 4.12世紀西歐的教育與學術出現了新的氣象。被認為是歐洲中世紀教育“最美好的花朵”是( C ) A.基督教的創立 B.莊園的興起 C.大學的興起 D.城市的興起與發展 5.中世紀歐洲大學可以主辦學術講整,控制人員編制,有權審查并發放各種證書和學位,甚至享有賦稅、司法等方面的特權。這說明中世紀歐洲大學( D ) A.具備政府管理職能 B.享有充分言論自由 C.受到世俗權力支配 D.擁有較大的自治權 6.中世紀歐洲的大學師生免受地方世俗法官審判,而是按教會法規由當地主教審理,或由大學法庭獨立審理。這體現了大學自治地位的( C ) A.免賦稅特權 B.教育自主權 C.司法特權 D.生命安全權教學 反思 在本課教學中,圍繞中世紀城市重新興起的原因、中世紀西歐城市的特點、市民的生活生產情況、大學的興起展開教學,并通過一些諺語,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與同時期中國城市比較的過程中,學生了解了中世紀西歐城市的特點。如何把枯燥的知識變得生動形象、更有趣味,是本節課應著重探討的一個問題。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