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三單元《土和火的藝術》教學設計單元總目標:通過對陶瓷藝術的欣賞、制作和相關的欣賞交流活動,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感受陶瓷藝術的美,了解相關的造型藝術知識,認識造型藝術的不同表現語言、不同表現形式。體驗陶瓷藝術創作為自己帶來的美感與獨特的表達方式,加深對造型藝術的體會。活動一:欣賞與體驗 課時:1課時 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1)了解陶瓷的相關知識及制作全過程。(2)理解陶藝的特點以及表現形式,初步掌握幾種成型的基本方法。(3)能自己動手,用所學方法制作一件陶藝作品。2、 過程與方法 通過賞析陶藝優秀作品分析其藝術特點和表現形式,逐步掌握幾種成型基本方法。3、情感.態度.價值觀創作是發揮學生想象力和思維潛能的藝術學習領域,本節課的創作能更好的使學生理解作品,體會陶瓷文化韻味與魅力,傳承中國的傳統文化,陶冶情操,增強愛國情感。教學重點:理解教材闡述的理念,探究分析作品運用的方法和技巧。難點:掌握陶藝的表現形式和成型基本技法,并熟練完成陶藝創作。解決措施:多欣賞 多觀察 多體會教學過程課前準備:教師教具:與陶瓷藝術作品及創作有關的資料,陶瓷作品圖片,陶瓷藝術作品、日常用品的實物等。學生準備學具:自己收集的中外陶瓷藝術家的作品圖片和自己喜歡的陶瓷作品實物。教學設計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初步感知參與體驗 播放視頻:農村兒童游戲“捏瓦屋”設置問題:游戲使用了什么材料?制作的過程中應該注意什么問題?并讓學生參與體驗。通過游戲引出水火土元素,導出并板書課題。 觀看游戲視頻,思考問題,參與游戲。 通過農村兒童游戲,引發學生興趣,并從游戲中獲得相關知識點。探究新知能力提升 1、ppt引導學生了解陶瓷在世界中的重要性及代表性。 2、雖然我們跟陶瓷的關系很密切,但是否了解陶與瓷的不同,通過課本結合實物感受了解相關信息。 3、陶瓷作品的材料是泥土,一塊小小的泥土是利用哪些方式來進行表現、帶給人們美的享受的?學生圖文結合找出相關知識點,ppt 相關表現內容圖片展示歸納陶瓷作品的表現形式。 4、課本內容結合視頻了解學習基本成型技法,并介紹演示手捏成型法。突出技法中需要注意的、容易出現問題的重點。 通過課本內容了解陶瓷的不同,結合 ppt,學習陶瓷作品的表現形式。圖文結合并通過視頻了解學習陶藝成型基本技法。 陶瓷的區別、表現形式及成型技法是本課的重要內容,學生在此環節中了解陶瓷的相關知識與技法。欣賞感受理解領會 欣賞學校泥塑社團學生作品,了解相關知識信息。 欣賞了解思考 通過欣賞優秀作品,讓學生加深理解,產生新的認知。課堂實踐 以小組為單位,選擇一種喜歡的驗證所學成型技法,制作一件或多件完整作品。 小組或個人根據所學實踐創作。 檢測學習效果,提高造型表現能力。展示講評展現風采 學生展示本小組或個人作品,表述作用成型技法、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解決方式途徑,嘗試說出制作體驗感受及對美的認知。 展示評價小組代表講解作品制作相關過程,并分享心得體會。 交流感受、問題及解決方法,使得學生能自主了解到相關知識信息,起到升華的作用。感知收獲 總結升華總結課堂學習,賦予學生新的期望。 總結聆聽 情感提升。課后反思 在上這節課之前,我在學校里做了一個小的調查,所有的被調查者都玩過泥巴,有的是購買陶泥,有的是自己挖掘,他們都非常喜歡玩泥巴,這也是我選擇這節課的初衷。 在這節課的學習過程中,通過我設計的欣賞、討論、制作等環節,能基本調動學生們的積極性,在小組制作的這個環節,時間有些倉促,主要是前半部分的講授過多,環節內容設計不夠精煉,語言不夠精彩和簡練,學生們在此情況下能根據自己獨特的想象力、創造力,嘗試做出了一些作品,也算是為本節課的教學交上了一份答卷。與其去教授學生學習陶藝,倒不如去用興趣引導著學生去積極的探索、求知,可見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而作為老師的我在以后的課堂教學中要努力去做一個參與者、組織者。 不足之處 1、課堂的主體是學生,更多的讓時間應該讓學生參與進來,只有更多的討論、比較、欣賞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自覺性和創造性的學習情緒,讓學生主動走進美術。 2、由于每個學生個體不同,所表現出來的情感反應也會不同,有的會超出教師的預想,而有的卻達不到教師設定的目標,這些是教師應該預料到的,因而,教師應時刻以“學生為主體,”以事先設計教學構思為基礎,但又不受其局限,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要善于觀察學生,了解學生,并能及時對教學環節進行調整,選擇最適合學生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只有這樣,從學生實際出發才能為學生量身訂做一節好課。 改進措施 1、根據學生實際掌握情況下去設置堂課的任務目標,切記設置過多內容。 2、以學生為主體,把更過的時間還給學生。 3、評價機制的設立一定要有要求和最后的總結。 4、泥塑教學要引導學生參與文化的交流與傳承,最大限度地讓學生在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中得到滋養,從而學習傳統,發揚傳統,并推陳出新,因此在泥塑教學中,教師要了解學生的心理特點,創設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讓泥塑教學真正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要想實現泥塑課堂的有效化、創新化,教師需要研究將創新實踐與"非遺"傳承融合的泥塑教學。 一點思考 我國農村藝術教育基礎薄弱,美術教師資源相對匱乏,無法滿足學生發展的需求,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農村學校藝術教育的實施。在這樣的背景下,農村學校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優勢,因地制宜,并結合學生實際,開展泥塑教學。鄉土文化是學生感受家鄉,認知家鄉的有效手段,是加深對家鄉的熱愛與理解的重要途徑。挖掘鄉土文化資源,將泥塑教學與鄉土文化開發和整合,運用清新的鄉土藝術色彩創造泥塑作品等板塊教學,把傳統藝術和鄉土文化一同帶入到學校泥塑課堂中,我認為能夠更好的補充、豐富美術教學內容。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