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1《遼闊的疆域》第一課時教學設計課題:遼闊的疆域課型:新授課教學目標:1.運用地圖說出我國的地理位置:半球位置、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2.通過與俄羅斯和印度尼西亞緯度位置的比較,認識我國緯度位置的優越性;通過與蒙古和日本海陸位置的比較,認識我國海陸位置的優越性。3.看圖說出我國 14個陸上鄰國,認識我國是陸地大國。4.讀圖找出我國瀕臨的四個海,六個隔海相望的國家及兩個海岸相鄰的國家,認識我國既是陸地大國也是海洋大國。教學重點:1、認識我國地理位置的優越性。2、看圖說出我國 14個陸上鄰國,認識我國是陸地大國又是海洋大國。教學難點:學生積極地參與課堂和課后活動。教學方法:創設情境法、合作探究、交流分享教學過程:導入:讓學生欣賞令人振奮的愛國歌曲及祖國美麗的景觀視頻,引起熱愛祖國、熱愛地理的情感。過渡:通過視頻我們看到了中國在不斷強大,領略了祖國的大好河山,作為中華兒女我們深感自豪,人們常說中國“縱橫一萬里”,“上下五千”來描述我們中國擁有悠久的歷史文化和廣闊的領土,今天讓我們共同來學習我國遼闊的疆域。環節一:地理位置優越(一)展示“南北半球、東西半球”圖,描述中國半球位置。小組合作討論,小組代表發言。(二)展示“中國緯度位置”圖,學生找出北回歸線和北極圈,并描述中國的緯度位置。小組討論,小組代表發言。(三)展示“中國海陸位置”圖,請同學們找出亞洲和太平洋,概括中國的海陸位置。小組討論,小組代表發言。(四)課件展示圖 1-1-2中國與四國地理位置的比較。(俄羅斯、印度尼西亞、蒙古、日本)小組討論,小組代表發言。教師及時給予補充和評價,讓學生充分的認識到我國地理位置的優越性。總結:1.我國跨緯度廣,南北氣候差異大,為發展多種農業經濟提供了多樣的條件。2.東臨太平洋,多優良港灣,便于海上運輸;海陸兼備,交通便利,利于對外交往與合作等。環節二:疆域遼闊(一)展示“帕米爾高原夜晚和烏蘇里江日出”圖以及“冰天雪地的松內平原和春耕繁忙的海南島”圖,讓學生思考這是什么原因所造成的?小組討論,小組代表發言,教師及時補充與評價。教師:我國跨經度和緯度特別廣,從而也說明了我國疆域特別遼闊。(二)展示“中國疆域”圖。學生共同回答:我國陸地面積 960萬平方千米,僅次于俄羅斯、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三)教師:我國疆域遼闊,我國四至點分別是哪,引導學生觀看視頻并在地圖上落實我國的四至點。(四)自主學習課本 5-6頁,回答下列問題。1.我國陸地國界線長____多千米,與俄羅斯、印度、蒙古等____個國家接壤。2.我國大陸海岸線長____多千米,____、____是我國的內海。3.與我國隔海相望的國家有____個。海岸相鄰的國家有____個。我國大陸瀕臨的海洋從北向南依次為_____、_____、_____、______。(五)展示“中國的疆域與鄰國”圖讓學生按照逆時針方向找出與我國相鄰的 14個國家。小組討論,小組代表發言,教師及時補充與評價。(六)展示“中國的疆域與鄰國”圖讓學生從地圖上落實我國隔海相望的 6個國家、海岸線相鄰的 2個國家、以及我國東部海域的一些島嶼、海洋和內海。隔海相望的國家:韓國、日本、菲律賓、馬來西亞、文萊、印度尼西亞海岸相鄰的國家:朝鮮、越南島嶼:舟山群島、臺灣島、海南島海洋:渤海、黃海、東海、南海內海:渤海、瓊州海峽環節三:課堂達標展示思維導圖,師生一起回顧環節四:探究作業課后探究:“一帶一路”在 2015年被正式提出,“一帶”是“絲綢之路經濟帶”的簡稱,“一路”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簡稱。“一帶一路”可以說是繼第一次地理大發現之后的一次新的地理大發現。請同學們從自然和人文地理角度,分析中國在“一帶一路”經濟帶中的地理優勢。板書設計:教學反思:首先,教學環節應進一步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可以小組內學生們自己制作知識框架圖,通過討論、合作、探究的方式一方面學習新知,另一方面也能夠鍛煉學生的交流溝通能力、語言表達能力使他們得到更為全面的發展。其次,教學過程中,要增加更多的材料進一步提高孩子們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效率,力爭打造高效課堂。最后,對于學科教學工作,教學理念和方法永遠都在更新,教師應該跟著學生們一起學習、一起進步、不斷改進。希望通過這次反思能夠給下階段的教學提供清晰的思路,通過反思和改進使我的教學變得更好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