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9課 亞非拉國家的新發展》教學設計教學設計理念與思路1.設計理念:本課設計立足歷史核心素養達成,突出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通過史料情景與探究問題鏈相結合學習萬隆會議的歷史過程及意義、展現非洲民族獨立形成新體系與拉美主權斗爭開辟新道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能力。2.設計思路:本課為九年級(下冊)第19課《亞非拉國家的新發展》。本課突出國際秩序“新發展”主題,析分為“萬隆會議:維護和平的新力量”、“非洲年:沖破殖民體系的新浪潮”、“收回運河:維護國家主權的新斗爭”三個模塊。通過結合相關史料,系統分析二戰后亞非拉國家民族獨立運動興起的背景、生動展現亞非拉人民為捍衛主權、發展經濟的斗爭過程。依托中國提出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呼吁“和平”訴求,實現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升華。二、教學情況分析1.學情分析本課授課對象為初三學生。此前在中國歷史中對于萬隆會議等史實略有了解,為本課學習奠定了一定知識儲備。另外高三學生初步具備理解分析能力,需要進一步加深理解亞非拉國家新發展對于國際政治格局的歷史作用。2.課標分析本課的課程標準的要求是:了解萬隆會議、“非洲年”、巴拿馬收回運河主權等亞非拉國家為捍衛國家主權、發展經濟所斗爭的基本史實,知道殖民體系崩潰的過程與原因,理解戰后殖民體系崩潰的必然性和正當性。3.教材分析本課是《九年級(下冊)世界歷史》的《第五單元 二戰后的世界變化》中的一課。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世界格局發生了重大的變化。在美蘇爭霸的兩極格局下,出現了大批新獨立的國家。鞏固政權、發展經濟成為共同的問題,尋求和平穩定的國際環境成為重中之重。我們可以看到二戰后亞非拉各地區民族民主運動克服萬難、不斷發展,發展中國家在國際舞臺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通過亞非拉地區爭取民族獨立與捍衛主權內容的直觀展示與深度串聯,形象生動地展現二戰后殖民體系的逐漸崩潰及發展中國家的振興。三、教學目標1.通過對亞非拉地區民族獨立運動和謀求發展的史料研讀,了解二戰后亞非拉地區爭取民族獨立與發展的具體過程。通過展示相關材料,以小組討論的方式,挖掘萬隆會議、“非洲年”、“巴拿馬收回運河權”等歷史事件發生的深層原因與影響,提升對史料的歸納與解釋能力。2.通過相關背景史料的補充,拉近學生與“萬隆會議”、“埃及共和國的建立”、“古巴革命”等相關歷史事件的時空距離,幫助學生直觀了解二戰后亞非拉不同地區、不同程度的民族獨立、捍衛主權斗爭,從而增強教學的生動性。3.結合相關材料,幫助學生體會包括萬隆會議在內的亞非拉地區人民爭取民族獨立與發展的艱難,提升學生的歷史共情能力與民族自豪感。四、教學重難點1.重點:萬隆會議、埃及共和國的成立、“非洲年”、古巴革命、巴拿馬收回運河權等事件的基本過程及其意義。2.難點:萬隆會議的評價、二戰后世界格局變化的影響。五、教學資源與方法1.教學資源:ppt。2.教學方法:講授法、情境教學法、史料研習法。六、教學過程環節一:導入展示圖片與材料。教師:通過以上材料思考:中國重返聯合國的過程中哪些國家發揮了重要作用?學生:亞非拉國家……教師:那么,亞非拉國家是如何在美蘇爭霸的世界格局下取得發展,并在國際格局中逐漸發揮重要作用的呢?讓我們共同進入第19課,來共同探尋二戰后亞非拉國家的新發展。設計意圖:采用銜接導入法。結合中國史已學知識和數據史料突出亞非拉國家在中國重返聯合國中的重要貢獻,從而溫故知新,導入新課。環節二:新課講授(一)萬隆會議:維護和平的新力量1.戰后局勢,會議何以促召開?展示材料。教師:試結合書本與材料思考:萬隆會議召開具有哪些有利條件?學生:(1)殖民帝國無暇顧及亞非地區;(2)大批亞非新興獨立國家的愿望……設計意圖:本問題從殖民帝國和新興獨立國家兩個角度引導學生的了解萬隆會議召開的背景,有利于培養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的能力。2.萬隆會議前的風波——中國擔當展示材料與圖片。教師:克什米爾號事件發生后,周總理的反應也盡顯了中國的大國擔當。這增強了亞非人民的信心、推動了萬隆會議的順利召開。設計意圖:本部分引入情境故事,展現克什米爾公主號時間后,中國代表團毅然赴會,幫助學生形成民族自豪感。這是萬隆會議能順利召開的重要因素,學生需要有所了解。3.萬隆會議的召開——共聚萬隆教師:在經過緊張籌備和克服重重困阻后,29個國家終于共聚萬隆,萬隆會議正式召開。這其中更是包括一些尚未獨立的國家,例如:蘇丹、加納。設計意圖:本部分劃分萬隆會議召開前與召開。以地圖展現參加萬隆會議的國家,可以幫助學生形成時空觀念。其中蘇丹、加納尚未獨立,也側面反映出萬隆會議的重要影響。4.萬隆會議的內容(1)中國智慧①困局教師:部分國家將矛頭指向中國,使會議進入困局,那么該如何破局呢?②破局出示相關材料、圖片。教師:周總理這番發言體現出了哪一外交方針?并思考這具有怎樣的意義?學生:“求同存異”,推動萬隆會議順利召開……(2)十項原則(這是會議取得的一項最重大的成就。)出示相關材料和圖片。教師:在中國代表團的努力下,萬隆會議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基礎上引申和發展成為萬隆十項原則。設計意圖:“求同存異”方針以困局與破局為引導,主要是為了突出其意義,幫助學生形成問題思維。十項原則也是中國代表團的貢獻,兩者均可以激發學生愛國熱情。5.萬隆會議的結晶——“萬隆精神”出示相關材料、圖片。教師:萬隆會議的順利召開孕育出具有重要價值的“萬隆精神”,除此之外,在哪些方面具有重要影響呢?設計意圖:本部分意在突出萬隆會議形成的萬隆精神的影響,并且為活動探究做鋪墊。可以引發學生思考,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6.活動探究——萬隆會議有何影響?出示相關材料、圖片。教師:以上材料說明萬隆會議在亞非國家反殖方面具有怎樣的影響?學生:萬隆會議提高了亞非國家和地區的民族自信,鼓舞了亞非人民爭取民族獨立的斗爭……教師:以上材料說明萬隆會議在亞非國家國際地位方面有怎樣的影響?學生:亞非國家已作為一支新興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國際舞臺,在國際舞臺上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教師:以上材料說明萬隆會議在發揚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方面有怎樣的影響?學生:標志著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受到了國際社會的認可,并逐漸推行開來。設計意圖:本部分作為該子目重點,設計活動探究,從亞非國家內部尋求獨立發展、亞非國家作為整體在世界的發展、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發展三個方面展開,意在引導學生發散思維,充分理解萬隆會議的影響。7.小結設計意圖:本部分總結了本子目主要的知識標題與脈絡,方便為學生整理課程內容與鞏固知識點。8.聯系生活,拓展“萬隆精神”出示相關材料、圖片。設計意圖:本部分聯系生活實際,是為了拉近書本與學生的距離,并且激發學生愛好和平的情感。9.課后練習設計意圖:本部分聯系生活實際,是為了拉近書本與學生的距離,并且激發學生愛好和平的情感。環節三:新課講授(二)“非洲年”:沖破殖民體系的新浪潮1.非洲的殖民歷史出示材料與圖片。設計意圖:通過兩幅地圖,展現非洲殖民歷史。體現非洲被殖民的時間之長、迫害之深,幫助學生感受非洲民族獨立運動的艱難。2.非洲民族獨立運動的開啟——利比亞展示材料與圖片。設計意圖:利比亞作為二戰后非洲第一個獨立的國家,開啟了非洲民族獨立運動,具有重要階段意義。3.非洲民族獨立運動的展開——埃及(1)真獨立?展示材料與圖片。設計意圖:本部分根據地圖顯示埃及二戰后已經獨立,但通過已學知識組成的時間軸幫助學生回顧了解到埃及并不是真正的獨立。(2)埃及共和國成立展示材料與圖片。設計意圖:本部分根據時間軸展現埃及七月革命的背景,由此催生出“自由軍官組織”,發起七月革命,從而領導埃及人民取得真正的獨立。(3)蘇伊士運河收歸國有設計意圖:通過突出蘇伊士運河的重要性,幫助學生感受埃及人民收回蘇伊士運河主權的重要意義。展示材料與圖片。4.非洲民族獨立運動的展開——阿爾及利亞展示材料與圖片。設計意圖:根據課本內容,展現二戰后阿爾及利亞的獨立過程。突出戰爭的時間和規模,幫助學生體會阿爾及利亞獨立的艱難。5.非洲民族獨立運動進入高潮——“非洲年”展示材料與圖片。設計意圖:本部分選取相關材料,印證在“非洲年”后,非洲大部分國家取得獨立,這展現出殖民體系瓦解的趨勢。可以幫助學生更為直觀的感受。6.非洲殖民體系的崩潰——納米比亞獨立展示材料與圖片。設計意圖:根據課本內容,展現納米比亞獨立的內容。突出納米比亞獨立后,非洲殖民體系的崩潰和民族國家體系的建立。環節四:新課講授(三)維護國家主權的新斗爭:古巴革命與收回運河權1.拉美人民維護國家主權的斗爭展示材料與圖片。設計意圖:將視角轉向拉美地區,展現拉美地區民族獨立解放運動的地圖,幫助學生形成時空意識。承接后面講授的古巴與巴拿馬爭取主權斗爭。2.古巴的國家主權斗爭(1)背景展示材料與圖片。設計意圖:本部分內容意在通過介紹美國對古巴的封鎖與經濟的制約,幫助學生了解古巴國家主權斗爭的原因。(2)古巴革命展示材料與圖片。設計意圖:本部分內容意介紹古巴革命的大致內容,這也使得古巴獲得整整的國家主權。通過地圖,意在幫助學生大致了解古巴革命的總體形勢。走向社會主義展示材料與圖片。設計意圖:根據課本內容,展現古巴走向社會主義道路的突出原因,即在冷戰局勢下,美國和蘇聯的不同態度,使得古巴倒向蘇聯、倒向社會主義。(4)現存的社會主義國家展示圖片。設計意圖:聯系當今世界,向學生介紹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內現存的社會主義國家,加深學生的直觀印象。3.巴拿馬的收回運河權斗爭(1)巴拿馬運河的地位展示材料與圖片。設計意圖:通過地圖展示巴拿馬運河在海上交通運輸的重要地位,增強學生對巴拿馬收回運河權重要性的理解。(2)巴拿馬的收回運河權斗爭——背景展示材料與圖片。設計意圖:通過介紹美國對巴拿馬地區的殖民統治和對維護巴拿馬運河權時的血腥鎮壓等史實,幫助學生直觀了解巴拿馬收回運河權斗爭的背景。(3)巴拿馬的收回運河權斗爭——談判展示材料與圖片。設計意圖:通過展現巴拿馬的收回運河權斗爭的三個階段,展現巴拿馬收回運河權斗爭的艱難,幫助學生感受拉美地區捍衛國家主權斗爭的不易。4.殖民體系的最終崩潰展示材料與圖片。設計意圖:本部分作為前兩個子目的小結。匯總亞非拉民族解放運動地圖,意在幫助學生了解,二戰之后在亞非拉人民的努力下,殖民體系最終崩潰、民族獨立國家體系最終形成。5.殖民體系崩潰后,不和諧因素依存展示圖片、材料與設問。設計意圖:本部分引用課本問題探究的內容,選取典型材料,意在幫助學生了解在當今世界,雖然不存在殖民地,但“殖民”行為依存,亞非拉國家捍衛權利的道路依然艱難。6.堅定和平初心,走合作共贏之路展示材料與圖片。設計意圖:本部分作為本課的升華部分,選取習近平總書記的兩段講話,其中第二段呼應導入部分。意在幫助學生認識到,當今世界是一個整體,應該合作共贏。了解我國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智慧所在,形成民族自豪感。環節五:課后總結展示思維導圖。設計意圖:本部分總結了本課主要的知識標題與脈絡,方便為學生整理課程內容,便于學生鞏固知識點。七、作業設計展示材料、圖片與設問。設計意圖:本部分通過聯動已學內容,幫助學生整合亞非拉尋求民族民主獨立運動的事件,通過回顧亞非拉國家尋求民族民主獨立運動的事件,深刻地感受這一過程的艱難。八、板書設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