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冷戰》教學設計設計思路教學內容:歷史九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第16課課標要求:知道杜魯門主義、德國分裂、“北約”與“華約”,了解美蘇“冷戰”對峙局面的形成。教學目標:理解冷戰的概念,通過分析史料,知道戰后世界形勢的變化,理解美蘇從合作走向對立的原因,提升歷史解釋素養。自主學習,梳理美蘇冷戰開始的經過,知道“冷戰”開始于杜魯門主義的提出,理解杜魯門主義的實質,知道馬歇爾計劃是美蘇冷戰在經濟上的表現。知道柏林墻的修建和德國的分裂,認識美蘇冷戰已演變成了歐洲的對峙。知道“北約”和“華約”的成立,認識到兩極格局的形成。通過小結和梳理,認識到二戰后世界格局逐漸從美蘇冷戰到歐洲對峙再到兩極格局形成的過程,強化時空觀念。通過小組討論,分析兩極格局的形成給世界造成的影響,樹立珍愛和平的意識。教學重點:了解杜魯門主義的提出、德國的分裂、兩極格局的形成。教學難點:杜魯門主義和馬歇爾計劃的實質。教材與學情分析:本課是九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第16課,主要內容為二戰后美蘇冷戰及兩極格局的形成。本課承接上個單元所學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又總領本單元所學二戰后的世界變化,因此本課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教師應引導學生以發展的眼光和聯系的眼光學習本課。本課的線索是二戰之后美國、蘇聯以及以他們為首的國家集團之間發生冷戰并逐漸走向對峙的經過。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因此在本課的教學中,以“他們以為戰爭結束了,而戰爭才剛剛開始”這句話作為導入,制造認知沖突,吸引學生興趣。以“親密的伙伴為何走散?”、“是誰首先撕破臉皮?”、“美蘇冷戰誰最慘?”、“其他國家如何站隊?”四個問題將兩極格局的形成過程串聯起來,讓學生在明確時空觀念的同時,歷史解釋素養也得到提升。教學過程環節一:課堂導入(3分鐘)+自主學習(3分鐘)通過兩張圖片和美國駐蘇參贊凱南的話導入圖片:二戰之后人們歡呼雀躍出示材料:美國駐蘇參贊凱南:“人們在歡呼跳躍……他們以為戰爭結束了,而戰爭才剛剛開始。”師:二戰結束后,全世界人民興高采烈,歡呼雀躍。此時,有一個男人卻異常冷靜,潑了一盆冷水。他說,他們以為戰爭結束了,而戰爭才剛剛開始。這句話是什么意思,什么戰爭又開始了呢?生:冷戰開始了。師:你們和別人冷戰過嗎?什么是冷戰?生:有時候會冷戰,冷戰就是互相不理,不會打架但是也不講話,類似于冷暴力。師:那國家之間的冷戰又是什么意思呢?請看材料并找出關鍵詞。出示材料:冷戰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的40多年間,以美、蘇為首的兩大集團之間既非戰爭又非和平的對峙與競爭狀態。生:時間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后40多年間,主要的國家是美國和蘇聯。他們不打仗但是也不和平,就叫冷戰。師:美國和蘇聯不是反法西斯同盟的盟友嗎?怎么會鬧掰呢?讓我們一起走進今天的課程。生:帶問閱讀,自主學習出示問題:1.為什么美國和蘇聯會發生冷戰?2.美蘇冷戰的表現有哪些?【設計思路】以認知沖突激發學生的好奇心,進行課堂導入。以生活中的場景進行鏈接,引導學生破題。環節二:親密的伙伴為何走散?(7分鐘)出示圖片:斯大林與羅斯福在二戰中的合影,斯大林說:“我的老朋友羅斯福,我們一定能打贏這場戰爭?!绷_斯福說:“堅冰已經打破,我們像伙伴和兄弟那樣交談?!?br/>出示材料:二戰期間,蘇聯從美國得到綜述為110億美元的租借供應。其中包括409526輛卡車、12160輛坦克……以及420萬噸食品和多種物資。——張建華《世界現代史》252頁師:從材料中可以看出,二戰時期美蘇關系如何?生:美蘇彼此信任,互相幫助,是盟友。師:那為什么二戰之后雙方的態度就變了呢?請閱讀教材并結合材料分析美蘇走向對峙的原因。出示圖表:出示材料:美國在世界上處于領導地位……其他任何一個偉大領袖所擔負的責任,都不能與美國總統今天所擔負的責任相比擬。——杜魯門出示材料:蘇聯以世界上最大的陸軍力量雄居歐亞大陸,堪與美國平分秋色。1949年成功制造出原子彈,打破了美國的核壟斷……蘇聯成為戰后唯一能與美國抗衡的大國。蘇聯還在東歐國家建立起社會主義制度。生:因為二戰之后,美國和蘇聯共同的敵人被消滅了,情況也跟著變了。美國什么都是最好的,美國想稱霸世界,蘇聯擋路了。生:還有,蘇聯是社會主義國家,美國是資本主義國家。社會主義的目標是消滅資本主義,美國可能害怕了。師:我們總結一下,美蘇走向對立的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國家利益的沖突,二是政治制度和意識形態的差異。在這種情況下,昔日的盟友一拍兩散,這充分說明了什么?生:沒有永遠的朋友,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設計思路】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分析史料, 掌握從史料中提煉歷史信息的學習方法,從根本上深刻認識歷史問題。環節三:是誰首先撕破臉皮?(7分鐘)師:英國前首相丘吉爾于1946年在美國發表了一篇演說,被稱為“鐵幕演說”,請閱讀教材中“材料研讀”內容,想一想,丘吉爾表達了什么意思?生:丘吉爾認為蘇聯在高壓控制中歐和東歐地區,在歐洲形成了一道鐵幕。感覺是他想和蘇聯劃清界限,把蘇聯當作敵人。師:丘吉爾拉開了美蘇對立的序幕,可以說是撕破了臉皮。而1947年,美國總統杜魯門發表演說,美蘇冷戰由此正式開始。杜魯門提出了哪些觀點?生:杜魯門認為世界有自由國家和極權政體兩種,美國要抵制極權統治。師:誰是自由國家?誰是極權政體?生:當然是美國自由,蘇聯極權了。杜魯門認為美國要把其他國家從蘇聯手中解救出來。師:這樣往自己臉上貼金,往別人頭上潑水,會產生怎樣的結果?生:雙方關系會迅速惡化,同盟關系破裂,美蘇冷戰就開始了。師:在杜魯門主義提出之后,美國馬上開始行動,1947年,美國國務卿馬歇爾提出“歐洲復興計劃”,即馬歇爾計劃,馬歇爾在做什么?出示材料:1948-1950年,共有16個國家(基本為西歐國家)接受了美國100多億美元的援助,其中90%是贈予,10%是貸款,因此丘吉爾把“馬歇爾計劃”稱為“人類歷史上最慷慨”的舉動。生:美國給歐洲援助。師:美國真是太無私了,無償給歐洲那么多援助啊。但是當時卻流行這樣的漫畫,說美國是黃鼠狼給雞拜年,沒安好心。天上不會掉餡餅,你們覺得美國是想干什么?出示圖片:生:美國希望拉攏歐洲,讓歐洲國家聽自己的話,受自己的指揮。師:就這樣,美國雙管齊下,政治上出臺了“杜魯門主義”,經濟上提出了“馬歇爾計劃”,拉攏歐洲,孤立蘇聯,冷戰進一步加劇了。而冷戰過程中,最慘的是哪個國家呢?我們進入下一子目的學習。【設計意圖】通過史料和教材引導學生進行研讀,形成歷史認識。環節四:美蘇冷戰誰最慘?(7分鐘)生:德國最慘,因為德國被破分裂了。師:1945年,雅爾塔會議上決定戰后對德國實行分區占領。隨著杜魯門主義的出臺,美蘇之間分歧越來越大,最終導致1948年爆發“柏林危機”。德國被分裂成哪幾部分?生:一部分是美英法三國占領區,一部分是蘇聯占領區。師:雙方發生沖突的表現有哪些?生:有切斷交通、停止物資供應、反封鎖等等。師:誰最慘?生:當然是德國的老百姓最慘,交通也停止了,東西也沒有了。師:但是很奇怪,雙方并沒有發生直接的武裝沖突,而是都留有余地。具體表現有哪些?生:蘇聯空中通道沒封鎖,美英水陸交通沒封鎖,說明都只是嚇一下對方,沒想真動手。師:為何如此保留,不真的打仗?生:可能是因為二戰才剛結束,雙方都不想再打仗,畢竟和平來之不易啊。能用其他方式解決的問題還是不要打仗的好。師:盡管美蘇雙方最后還是通過秘密談判達成了協議,解除了封鎖,但德國的分裂卻已成定局,持續了很多了。出示圖片:師:德國分裂成為哪兩部分?你認為對德國產生了怎樣的影響?生:德國分成了西歐的聯邦德國和東歐的民主德國,德國分裂了,而且還修建了柏林墻,可能很多親人就失散了,再也不能見面。出示圖片:柏林墻邊的德國人師:是啊,一夜之間,德國被硬生生拉扯成兩個部分,父母親人無法見面,因為有一堵墻擋在了他們面前。許多人因為想要翻越這堵墻而付出生命的代價,這堵墻直到1990年才被拆除,也就是說,因為冷戰,德國分裂了四十多年。從德國的分裂可以看出,冷戰進一步加劇,整個歐洲都進入到了對峙的局面。【設計意圖】通過文字材料和圖片,引導學生進行分析和思考。通過柏林墻的修筑,直觀感受到冷戰帶來的隔絕。環節五:其他國家如何站隊?(7分鐘)師:隨著冷戰的進一步加劇,美國拉攏了歐洲的許多國家用于遏制蘇聯,蘇聯也不甘示弱,與東歐國家締結盟約,就這樣,形成了兩個相互敵對的陣營。請大家自主學習,看看這兩個陣營分別是什么?生:1949年5月,美國聯合加拿大和西歐10國簽訂了《北大西洋公約》,成立了一個以美國為首的軍事聯盟,即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簡稱“北約”。生:1955年5月,蘇聯、保加利亞、匈牙利、波蘭等8國在波蘭首都華沙簽訂《友好合作互助條約》,通稱《華沙條約》,成立了華沙條約組織,簡稱“華約”。出示地圖:兩大陣營的對立師:北約和華約兩大集團的建立,就標志著兩大集團的全面冷戰對峙,兩極格局形成。大家回顧一下今天學習的內容,二戰之后,冷戰是如何一步步加劇的?生:先是美蘇冷戰,然后是歐洲對峙,最后是兩極格局。出示圖片:師:這幅漫畫說明了什么?生:美國和蘇聯對峙,其他國家紛紛站隊,世界都分層了兩塊,不太平了。師:其實盡管這一時期美蘇沖突以冷戰為主,但還是發生了局部熱戰,請舉出例子。生:古巴導彈危機、美軍侵略越南、蘇聯入侵阿富汗、星球大戰計劃。師:這種兩極格局的對峙局面,一直持續到1991年蘇聯解體才結束。學習《冷戰》后,甲同學說:“兩強對峙,誰也不敢打,維護了世界和平?!币彝瑢W說:“兩強對峙 ,把世界推向戰爭邊緣,是世界和平的最大威脅?!蹦阌X得他們的話對嗎?試結合史實加以評析。生:我同意甲,雖然冷戰了,但主要還是保持了和平的局面。生:我同意乙,局部地區發生戰爭,就是因為美蘇爭霸,破壞了世界和平。生:我覺得都有道理,冷戰防止了大規模戰爭出現,但又造成了地區戰爭。師:這給我們什么啟示?生:不應該惡性競爭,不然都得不到好處。生:大家都應該維護和平。師:是的,經過慘烈的世界大戰和漫長的冷戰,希望人們學會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和平,堅決反對戰爭,更反對想要稱霸世界的行為,只有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才能維護世界和平。【設計思路】通過組織小組討論,引導學生結合現實感悟歷史。環節六:一分鐘小結(3分鐘)師:請根據板書內容,同桌之間互相復述本課所學知識。【設計思路】根據金字塔學習法的原理,讓學生互相講述所學知識,在理清思路的同時加深記憶。環節七:課堂練習(3分鐘)1.1945年5月8日,美國駐蘇參贊凱南說:“人們在歡呼雀躍……,他們以為戰爭結束了,而戰爭才剛剛開始?!贝颂帯皠倓傞_始”的“戰爭”是指:(C )A.一戰 B.二戰 C.冷戰 D.科索沃戰爭2.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初期,對蘇聯等社會主義國家發動“冷戰”的美國總統是 (B)A.羅斯福 B.杜魯門 C.肯尼迪 D.尼克松3.二戰后初期,美國總統杜魯門指出:“世界已分為“極權政體”和“自由國家”兩個敵對堡壘?!岸鹏旈T在這里把世界分成“兩個敵對堡壘”的標準是(A )A.國家社會制度的性質 B.社會經濟發展水平C.在國際舞臺上的作用 D.是否推行霸權政治4.從某種意義上說,世界當代史就是一部冷戰史。把“冷戰”推向高潮的事件是 (C)A.“鐵幕演說”的發表 B.杜魯門主義的出臺C.北約和華約兩大組織的建立D.馬歇爾計劃的實施5.《美國的夢想》中有這樣一個論斷:“馬歇爾計劃:一箭雙雕?!边@里的“雙雕”是指(C)A.輸出資本,對抗蘇聯 B.遏制歐洲、稱霸世界C.控制歐洲、遏制蘇聯 D.復興歐洲、干涉中國6.凡爾賽—華盛頓體系與兩極格局的相同點有(C)①都維護了世界長期和平 ②都由大國所控制③都是在世界大戰后形成的 ④都因大戰而解體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教學反思本堂課設計思路清晰,注重對學生史料實證精神、歷史理解能力的培養,尤其重視對學生時空觀念的培養。讓學生可以輕松地理解、深刻地感受歷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