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18課從九一八事變到西安事變 教學設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18課從九一八事變到西安事變 教學設計

資源簡介

第18課 從九一八事變到西安事變
【課標要求】
通過了解九一八事變、東北抗聯(lián)等史事,認識日本侵華的罪行,認識中國人民十四年抗戰(zhàn)的艱苦歷程,知道中國戰(zhàn)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的東方主戰(zhàn)場,體會中國軍民在抗日戰(zhàn)爭中孕育的抗戰(zhàn)精神。
【教學目標】
素 養(yǎng) 目 標 1.掌握九一八事變及中國人民局部抗戰(zhàn)的基本史實。(時空觀念、史料實證)
2.了解華北危機的出現(xiàn)及一二·九運動的相關史實。(時空觀念、史料實證)
3.知道西安事變,理解和平解決西安事變的原因和意義。 (歷史解釋)
4.認識這一時期反抗日本侵略成為中華民族的主要任務,樹立和培養(yǎng)愛國主義精神與民族責任感。(家國情懷)
【教學重點】
九一八事變和西安事變。
【教學難點】
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每一年的9月18日,東北沈陽總要響起長長的警報聲,并且全國許多城市也會在這一天拉響警報,這是為了讓人們銘記1931年9月18日發(fā)生的九一八事變。你知道九一八事變是怎么發(fā)生的嗎 為什么這一天讓我們中國人難以釋懷,痛心疾首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學習第18課《從九一八事變到西安事變》。
二、探究新知
(一)九一八事變
1.日本對中國的侵略蓄謀已久。1931年9月18日,日本關東軍炸毀沈陽北郊柳條湖附近南滿鐵路的一段路軌,反誣中國軍隊破壞,炮轟沈陽城。東北軍不戰(zhàn)而潰。第二天清晨,日軍占領沈陽。這就是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
合作探究:九一八事變有何影響
教師分析:九一八事變成為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的起點。從此,中國人民開始了艱苦卓絕的抗日戰(zhàn)爭,揭開了世界 反法西斯戰(zhàn)爭的序幕。
日軍擴大侵略,相繼占領東北三省。短短4個多月,東北全部淪于敵手。
合作探究:蔣介石實行“不抵抗政策”的原因是什么?
教師分析:①擔心共產黨的力量在抗日戰(zhàn)爭中發(fā)展壯大; ②認為中日雙方實力懸殊,中國戰(zhàn)則必敗; ③認為國聯(lián)會制裁日本; ④認為交出東北,可確保其他十八省的安全; ⑤根本原因:其代表和維護的是大地主大資產階級的利益,反共反人民始終是他的首要目標,他寧可犧牲中華民族的利益,也要鞏固自己的統(tǒng)治。
3.1932年,日本扶植溥儀,在長春建立偽滿洲國,企圖把東北從中國分裂出去。東北3 000萬同胞過著屈辱的亡國奴生活。
合作探究:九一八事變后,日本又有 哪些侵略行徑
教師分析:九一八事變后,日本相繼占領東北三省,扶植 早已退位的清朝末代皇帝溥儀,在長春建立偽滿洲國, 在東北屠殺無辜人民,掠奪戰(zhàn)略資源,推行奴化教育,實 行殘酷的殖民統(tǒng)治。
九一八事變激起了全國人民的抗日怒潮。東北民眾與未撤走的東北軍組織抗日義勇軍,抵抗日寇的侵略。中國共產黨派楊靖宇等人在東北組織游擊隊,開展抗日游擊戰(zhàn)爭。中國人民的局部抗戰(zhàn)開始了。1936年初,東北各抗日部隊改編為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東北抗日聯(lián)軍,與日寇戰(zhàn)斗在白山黑水之間。
合作探究:面對日本殘暴的侵略,中國各階層是如何回應的?
教師分析:九一八事變激起了全國人民的抗日怒潮。東北各族民眾和未撤走的東北軍愛國官兵組織抗日義勇軍,抵抗日軍的侵略。中國共產黨派楊靖宇等人在東北組織游擊隊,開展抗日游擊戰(zhàn)爭。
(二)華北危機與一二·九運動
1.華北危急:日本占領東北后,又將侵略的魔爪伸向華北。1935年下半年,日本策動所謂“華北自治運動”,妄圖使華北五省脫離中國版圖。國民黨政府對日采取不抵抗的妥協(xié)政策,中華民族面臨亡國滅種的危險。
合作探究:嚴峻的形勢使北平的學生發(fā)出了“華北之大, 已經安放不得一張平靜的書桌了”的呼聲。 談談你對這 一“呼聲”的理解。
教師分析:日軍侵占東北后,于1935年策動所謂“華北自治運動”,妄圖使華北五省脫離中國版圖。中華民族面臨亡國滅種的危險
2.“一二·九運動”:1935年12月9日,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北平數(shù)千名學生冒著嚴寒聚集在新華門前,向國民黨當局請愿。他們高呼“打倒日本帝國主義”“反對華北自治”“停止內戰(zhàn),一致抗日”等口號,并舉行示威游行。反動軍警用大刀、水龍、木棍鎮(zhèn)壓手無寸鐵的青年學生。這就是著名的“一二·九運動”。
3.“一二·九運動”的意義:這場愛國救亡運動,揭露了日本侵略者企圖吞并華北的陰謀,促進了全國抗日救亡運動新高潮的到來。
(三)西安事變
1.在中國共產黨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政策的感召下,在西北“圍剿”紅軍的愛國將領張學良、楊虎城與紅軍停戰(zhàn),要求蔣介石聯(lián)共抗日。但蔣介石頑固堅持內戰(zhàn)政策。
2.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楊虎城在西安扣押蔣介石,實行“兵諫”,并通電全國,要求停止內戰(zhàn),聯(lián)共抗日。這就是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
3.西安事變發(fā)生后,中國共產黨從全民族的利益出發(fā),主張和平解決,聯(lián)蔣抗日,派周恩來到西安參加談判,與各方面進行協(xié)商。經過共產黨和各方面的努力,蔣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內戰(zhàn)、聯(lián)共抗日等條件。
合作探究:在十年內戰(zhàn)中,蔣介石殺害了成千上萬的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西安事變捉住了蔣介石,中國共產黨不僅不主張殺他,反而主張和平解決,釋放他。說說這是為什么。
教師分析:西安事變后,西安局勢極為動蕩。處死蔣介石,中國就有可能陷入紛爭四起、群雄割據(jù)的局面。而內戰(zhàn)一起,必使日本有機可乘,從而利于進一步侵略中國。在此背景下,中國共產黨從全民族的利益出發(fā),不計宿怨,提出了和平解決西安事變、釋放蔣介石的主張,有力地推動了國民黨向停止內戰(zhàn)、聯(lián)共抗日方向轉變。
4.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揭開了國共兩黨由內戰(zhàn)到聯(lián)合抗日的序幕,成為扭轉時局的關鍵。從此,十年內戰(zhàn)基本結束,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初步形成。
合作探究:西安事變是如何解決的 有何意義
教師分析:解決:經過和平談判得到解決。
意義:西安事變的 和平解決,揭開了國共兩黨由內戰(zhàn)到聯(lián)合抗日的序幕, 成為扭轉時局的關鍵。 從此,十年內戰(zhàn)基本停止,抗日 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初步形成。
三、課堂小結
九一八事變是近代中日關系的轉折點,是日本帝國主義要把中國變?yōu)槠洫氄贾趁竦氐闹匾襟E。此后中日民族矛盾逐漸上升并成為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西安事變的發(fā)生,顯示了中華民族的強大凝聚力和向心力,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成為扭轉時局的關鍵,預示聯(lián)合抗日局面的到來。
【板書設計】
【當堂演練】
( C )1.“東北淪亡,時逾五載。國權凌夷,疆土日蹙……學良等多年袍澤,不忍坐視,因對介公為最后之諍諫。”該史料涉及的歷史事件是
A.九一八事變 B.七七事變 C.西安事變 D.臺兒莊戰(zhàn)役
( D )2.西安事變發(fā)生后,日本方面不斷制造蔣介石被殺的謠言,蔣介石活著的消息公開后,依然沒有停止。對這一現(xiàn)象的合理解釋是,日本
A.為營救蔣介石造勢 B.情報搜集工作滯后
C.意欲侵占中國東北 D.企圖加劇國共矛盾
( B )3.1933年到1937年上半年,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先后統(tǒng)籌完成了江寧、鎮(zhèn)江、虎門、馬尾、連云港等要塞區(qū)的建設,又大規(guī)模構筑了京滬、滬杭、豫北、晉北、綏東等側重于城市和交通線防御的工事。國民政府這樣做的目的是
A.“攘外必先安內” B.準備對日持久防御作戰(zhàn)
C.全面“圍剿”紅軍 D.削弱地方軍閥割據(jù)勢力
( B )4.美國《紐約時報》載文稱:“蔣介石將軍,雖已失去自由,但中國政局仍為彼所操持,全世界聞訊之余,皆為之震驚。”英國《泰晤士報》評論:“張學良之叛變,或已救助日本政府,蓋日本之對華政策……已引起多數(shù)政治家之抨擊也。”材料反映了
A.國際人士對九一八事變的急切關注 B.國際上對西安事變發(fā)展趨勢的憂慮
C.張學良等遵守不抵抗政策受到批評 D.張學良聯(lián)共抗日不符合歐美的意愿
5.面對日本的步步侵略,中華民族做出了英勇的抵抗。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3分)
材料一 1935年12月27日,毛澤東根據(jù)瓦窯堡會議的精神,作《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的報告,一開始就指出:目前形勢的基本特點,就是日本帝國主義要變中國為它的殖民地,威脅到了全國人民的生存。“這種情形,就給中國一切階級和一切政治派別提出了‘怎么辦’的問題。”他指出:“目前的時局,要求我們勇敢地拋棄關門主義,采取廣泛的統(tǒng)一戰(zhàn)線……”
——摘編自金沖及《二十世紀中國史綱》
材料二 中國共產黨在長期斗爭的實踐中發(fā)揮自己的政治優(yōu)勢和組織優(yōu)勢,把被人視為“一盤散沙”的中國人民團結和凝聚成萬眾一心的不可戰(zhàn)勝的力量。
——摘編自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中國共產黨歷史》
材料三 1923年6月,中國共產黨召開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正式決定同孫中山領導的國民黨合作,建立革命統(tǒng)一戰(zhàn)線。1937年7月,日本侵略者發(fā)動全面侵華戰(zhàn)爭后,中國共產黨與中國國民黨分別發(fā)表聲明,抗議日本侵略,加快建立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步伐。1937年9月,國民黨中央通訊社公開發(fā)表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國共合作宣言,蔣介石也發(fā)表談話,實際上承認了中國共產黨在全國的合法地位。
——摘編自部編版義務教育教科書《中國歷史》八年級上冊
(1)根據(jù)材料一,指出毛澤東針對時局提出的革命策略及其歷史背景。(4分)
策略:建立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2分)
歷史背景:日本加緊對中國的侵略,中國民族危機空前嚴重。(2分)
(2)請舉一例局部抗戰(zhàn)時期的相關史實,并用該史實說明材料二的觀點。(5分)
史實:和平解決西安事變。(2分)
說明:中共從全民族利益出發(fā),和平解決西安事變,國共由內戰(zhàn)到聯(lián)合抗日,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初步形成。(3分)
(3)根據(jù)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比較國共兩黨第二次合作與第一次合作在目的上的不同。(4分)
第一次國共合作的目的是推翻北洋軍閥的統(tǒng)治,統(tǒng)一全國(或進行反帝反封建的國民大革命);
第二次國共合作的目的是實行全民族抗戰(zhàn)。(4分)
【課后反思】
本課要注重學生情感的升華,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多種資源,通過恰到好處的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思考、討論,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掌握知識,樹立對國家、民族正確的責任感以及人生正確的價值取向。在教學知識過程中,比較注重知識點之間的聯(lián)系性,對九一八事變和西安事變兩大知識點進行前后梳理。還通過小組討論學習的方式,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能力。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并在此基礎上進行深入理解、分析,從而不斷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和能力。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香港 | 桃源县| 益阳市| 开封市| 陇南市| 衡水市| 调兵山市| 竹溪县| 交城县| 大荔县| 即墨市| 山东省| 昌平区| 吉首市| 福海县| 通榆县| 余干县| 五华县| 贵南县| 穆棱市| 句容市| 钟山县| 忻城县| 贵阳市| 易门县| 华宁县| 靖远县| 民和| 中江县| 前郭尔| 海口市| 盱眙县| 库车县| 广昌县| 察隅县| 文成县| 顺昌县| 福建省| 胶南市| 嵊泗县| 托克托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