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九年級歷史上冊(部編版)第17課 君主立憲制的英國 教學設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九年級歷史上冊(部編版)第17課 君主立憲制的英國 教學設計

資源簡介

第17課 君主立憲制的英國
【課標要求】
知道英國1640年革命的進程,了解《權利法案》等文獻的主要內容,初步認識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歷史意義。
【教學目標】
唯物史觀:
通過引導學生了解《大憲章》和英國議會的起源,學會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看待英國“光榮革命”是歷史傳統下的延續發展。初步認識資本主義制度代替封建制度是歷史的進步,進一步樹立歷史進步意識。
歷史解釋:
通過引導學生思考與探究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爆發的原因,培養學生綜合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通過相關史料,分析《權利法案》的內容和意義,知道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為資本主義發展和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開辟了道路。
史料實證:
通過相關史料,引導學生理解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曲折性和不徹底性。
【教學重點】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爆發的原因;《權利法案》。
【教學難點】
君主立憲制確立的歷史意義。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649年1月30日,倫敦的天氣陰沉寒冷,但成千上萬的倫敦市民還是早早地圍坐在白廳宮前面,等待著一個特別時刻的到來。下午1時,昔日不可一世的國王查理一世在衛兵的押解下,走上了早已為他準備好的斷頭臺。這是英國資產階級革命中的重要一幕,臣民把國王送上斷頭臺,這在英國歷史上還是第一次。英國人民為什么要處死自己的國王 這場革命到底給英國帶來了什么樣的影響 下面我們來學習第17課《君主立憲制的英國》。
二、探究新知
(一)議會與王權的斗爭
教師展示材料,要求學生結合教材第80頁“議會與王權的斗爭”相關內容,思考:《大憲章》在英國的政治改革中有何影響?英國的議會制度是如何形成的?到了17世紀,議會與王權關系如何?
英格蘭臣民普遍認為英國政府是一個由國王、上院和下院共同組成的混合政府,三者相互依存、相互牽制,但不是互相排斥的。詹姆士一世統治的大多數時間中和議會有爭端,1621年,當他向下院致詞說議員的特權是君主賜予的時候,導致了一場關于“特權來源問題”的大爭論。這一不合時宜的說法,使法國國王亨利四世譏諷詹姆士一世是“基督教世界最聰明的大傻瓜”。
查理一世堅持其父(詹姆士一世)“君權神授”的觀念,堅持國王的權力要高于議會。但議會則認為它的權力是歷史賦予的,英國人享有與生俱有的自由權利。從《大憲章》時代開始,英國人就在不斷保衛這種權利,它由不得查理一世隨意踐踏。這樣,王權與議會的沖突就水火不相容。
——錢乘旦、許潔明《英國通史》
學生回答后,教師以知識表格的形式進行總結:
議會與王權的斗爭
議會制度 英格蘭1215年頒布《大憲章》,確立了“王權有限”“王在法下”的基本原則
13世紀末,英格蘭基本確立議會制度。議會由上下兩院構成,上院由貴族組成,下院由騎士和平民代表組成
英國王權 17世紀初,英國開始了斯圖亞特王朝的統治。詹姆士一世推崇“君權神授”理論,渴望王權專斷。他不經議會批準,強行征稅,使議會和王權處于對立狀態
(二)革命的發生
1.教師展示下面一則材料,引導學生思考:革命是何時、怎樣開始的?進展如何?
查理一世把專制統治推行到蘇格蘭,引起蘇格蘭人民的憤怒,蘇格蘭貴族和資產階級發動戰爭,攻入英格蘭北部。查理一世為籌劃軍費編組新軍,被迫于1640年恢復長期關閉的議會。議會開幕后,資產階級和新貴族以議會為陣地,同王權展開了一系列的斗爭。
——王榮堂《世界近代史》
提示:1640年,查理一世重開議會,揭開了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序幕。1642年,查理一世宣布討伐議會;經過幾年的反復斗爭,議會軍隊打敗國王軍隊。
2.課件出示查理一世被處死的圖片并提問:革命形勢迅速發展,很快達到高潮,它的標志是什么?
查理一世被押上斷頭臺
提示:1649年,查理一世被處死刑。英國宣布為共和國。
3.英國成立共和國后,克倫威爾就任“護國主”,閱讀教材第81頁第三段正文和“人物掃描”內容,了解克倫威爾時期的統治。
教師提問:如何評價克倫威爾?
學生討論回答后,教師總結:①積極方面:克倫威爾是英國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的代表和領導人,推動了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發展;內戰中率領議會軍隊擊敗了國王軍隊。②消極方面:英國成立共和國后,就任“護國主”,實行獨裁統治。
4.克倫威爾死后,英國封建勢力復辟并進行反攻倒算,資產階級革命遭遇曲折。閱讀教材第82頁相關內容,了解克倫威爾去世以后執政的國王查理二世和議會的關系是怎樣的。
提示:查理二世時恢復君主制,接受議會條件,王權受限。
教師講解:1660年,查理一世的兒子查理二世接受議會有條件的邀請,做了英國國王。英國恢復了君主制,但國王的權力受到了很大限制。查理二世的繼任者是他的弟弟——詹姆士二世。詹姆士二世是天主教徒,他在英國恢復天主教和專制制度,進行反攻倒算,激起了人民的反抗。
教師提問:在這種情況下,議會又是怎樣應對的呢?
提示:①1688年通過不流血的“光榮革命”,迎請瑪麗和威廉入主英國,確立資產階級統治。②1689年,頒布《權利法案》。
5.課件展示《英國資產階級革命過程示意圖》,引導學生結合圖片及教材內容總結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特點。
提示:曲折性;反復性;不徹底性。
(三)《權利法案》
1.材料展示:
凡未經議會同意,以國王權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實施之僭越權力,為非法權力。
……
凡未經議會準許,借口國王特權,為國王而征收,或供國王使用而征收金錢,超出議會準許之時限或方式者,皆為非法。
……
除經議會同意外,平時在本王國內征募或維持常備軍,皆屬違法。
——1689年英國《權利法案》
教師提問:《權利法案》確立了什么原則?主要目的和歷史意義是什么?
提示:(1)確立了議會高于王權的原則。
(2)①主要目的是限制王權。②意義:為限制國王的權力提供了法律保障;英國逐漸確立了君主立憲制的資產階級統治。
教師補充:《權利法案》是限制王權和保障議會權力的重要法律文件,它在立法、稅收、軍隊等方面對國王的權力明確地作了一些限制,使王權有所約束,同時也把議會的自由、議會的權力用法律文件固定下來,保證議會的立法權、財政權、司法權和軍權。它最早在英國政治制度上打下了資本主義時代的烙印,顯示了沖擊封建專制政治的勝利,君主立憲制由此出現。但是,當時英王的權力還相當大,他有權批準議會法案、任免官吏,且他還是軍隊最高統帥,有對外宣戰締約的權力等。后來經過相當長的歷史時期,議會權力才超過王權。
2.根據《權利法案》確立的原則,教師講述君主立憲制的含義和特點。
(1)含義:(資本主義國家)以世襲的君主為國家元首,君主權力按憲法規定受到一定的限制的政權組織形式,也稱為虛君制。
(2)特點:君權受到限制,法律高于王權;國王作為國家的象征,“統而不治”;議會掌權(實際以首相或內閣為核心)。
(四)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意義
課件出示下面幾段材料,教師引導學生歸納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意義。
材料一 在17世紀的英國革命中,資產階級和與資本主義有聯系的貴族,在城鄉中、下層人民的廣泛積極的支持和推動下,推翻了封建君主制,為資本主義的政治、經濟制度的發展開辟了道路。此后,英國的資本主義得以更快地向前發展。18世紀后半期,英國在世界上首先發生工業革命,到19世紀中葉,成為世界上經濟最發達的國家,號稱“世界工廠”。
——吳于廑、齊世榮主編《世界史·近代史編》上卷
材料二 英國革命的意義并不局限于本國范圍之內,它對全歐洲都產生了重要影響。馬克思寫道:“1640年革命和1789年革命,并不是英國的革命和法國的革命,而是歐洲范圍的革命。……它們宣告了歐洲新社會的政治制度。……這兩次革命不僅僅反映了它們發生的地區即英法兩國的要求,而且在更大的程度上反映了當時整個世界的要求。”
——吳于廑、齊世榮主編《世界史·近代史編》上卷
提示: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專制,確立了資產階級的統治地位,為英國的資本主義發展開辟了道路,并為率先開始的工業革命提供了政治前提。英國資產階級革命不僅推動了歐洲資產階級革命的發展,而且推動了世界歷史的進程。
三、課堂小結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發生是社會矛盾發展的必然結果。經過長期的、曲折的斗爭,特別是“光榮革命”的勝利結束,英國最終確立了議會高于王權的君主立憲制。從此,資本主義制度在英國確立。資本主義制度取代封建制度是人類歷史的進步,推動了世界歷史的發展。
【板書設計】
【當堂演練】
一、單項選擇題
1.有人說:(英)國王受他的大臣們支配,大臣要服從議會的約束,而議會成員是由普通人選舉的。這反映了英國的( D )
A.君主專制 B.聯邦共和制 C.三權分立 D.君主立憲制
2.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后,英國采取了禁止原材料出口、禁止工業品進口的政策,英國的出口貿易迅速發展,海外殖民地迅速擴大,工商業占據了國民經濟的重要地位。這表明英國資產階級革命( D )
A.使英國開始進行殖民擴張 B.建立了君主立憲制的政體
C.為英國工業革命奠定基礎 D.加速了英國資本主義發展
3.錢乘旦在《英國通史》中說:“到‘光榮革命’為止,合適的政治和社會環境已經在英國形成了,正是在這種環境下,英國率先走向工業革命,也就從一個文明邊緣的小國走向了世界的中心,并開創了一種新的文明。”材料中“合適的政治環境”主要指當時英國( B )
A.王權受到徹底限制 B.議會成為國家權力中心
C.完成了原始資本積累 D.處死了國王
4.有學者認為,英國是第一個把國家真正放回到“民族”手中的國家。它解決了專制時代的固有矛盾:專制時代的國王以民族代言人自居而統治國家;現在民族自己掌握國家,宣稱議會是它的代表。這種變化開始的標志是( A )
A.光榮革命 B.《權利法案》的頒布 C.《大憲章》的頒發 D.《權利請愿書》的出臺
5.《英國史》寫道:“(1688年革命)真正‘光榮’的地方:它是不流血的,它無須乎內戰、屠殺、放逐或報復……往日國王及國會間靡費精神的競爭今改為兩者之合作,而國會則占著上風。”從中可知英國政治權力分配的特點是( C )
A.形成分權制衡 B.國王掌握實權 C.議會權力至上 D.兩黨輪流執政
二、史料研讀
6.一個國家政治制度的建立絕不是一蹴而就的。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共和制實驗失敗的原因在于,這種政權形式違背了
“國王在議會中”的歷史傳統。再者,從17世紀的時代條件看,資本主義發展還不充分,資產階級正處于形成過程中,在政治上、思想上都極不成熟,共和制成功的條件并不具備。
材料二 復辟初年,議會與王權關系比較和諧……然而,建立在妥協基礎上的復辟是不可能根除沖突的,因為它回避了沖突的根源——國家主權所屬的問題。
材料三 光榮革命取得了巨大成功,它根本改變了英國政治制度的發展方向,同時又沒有割斷歷史,超越傳統。原有的君主制形式繼承下來,國王繼續保持了許多重要權利……但他只能在議會廣泛限制的范圍內行使這些權利,國家主權的重心已無可挽回地從國王一邊轉到議會一邊。
——以上材料均引自程漢大《英國政治制度史》
(1)根據材料一,概括指出17世紀“共和制”在英國失敗的原因。(4分)
【答案】 原因:①違背了歷史傳統;②資本主義發展不充分(或資產階級在政治、思想上不成熟)。(一點2分,共4分)
2)根據材料二,指出哪兩者的妥協導致了復辟。這兩者回避不了的沖突根源是什么?(4分)(歷史解釋)
【答案】 妥協雙方:議會與王權。(2分)根源:國家主權所屬問題。(2分)
(3)根據材料三,概括指出“國家主權重心”發生了怎樣的變化。這一變化表明英國建立了什么新的政治制度?(2分)
【答案】 變化:從國王轉移到議會。(1分)制度:君主立憲制。(1分)
(4)綜合上述英國近代國家政體確立的過程,你從中能夠得到哪些認識?(2分)
【答案】 認識:①一個國家政治制度的建立絕不是一蹴而就的;②要依法治國,用法治取代人治;③既要尊重傳統,又要創新。(任答一點即可得2分)
【課后反思】
在本課教學過程中,學生對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爆發的原因、過程以及《權利法案》的目的、內容、意義掌握較好。學生容易把查理一世、查理二世、詹姆士二世以及威廉等人物混淆,課外時間還需幫助學生理清人物之間的關系,以便更好地掌握本課知識。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焦作市| 达孜县| 铜川市| 台北市| 淮滨县| 隆回县| 和平县| 连平县| 宜都市| 调兵山市| 罗山县| 德惠市| 高密市| 宜兰市| 临海市| 璧山县| 安溪县| 丘北县| 新闻| 西乌珠穆沁旗| 宣武区| 太和县| 包头市| 红桥区| 定襄县| 珲春市| 龙川县| 达州市| 天水市| 开原市| 铜山县| 阿合奇县| 乌审旗| 安阳县| 闸北区| 尼勒克县| 佛学| 克什克腾旗| 滨州市| 崇明县| 沁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