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16課三國鼎立 教學設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16課三國鼎立 教學設計

資源簡介

第16課 三國鼎立
【課標要求】
課程標準 通過了解三國時期的政權更迭,認識這一時期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歷史特點及其對中華民族發展的意義
【教學目標】
素 養 目 標 1.知道官渡之戰、赤壁之戰的基本史實,認識曹操勢力壯大的原因以及赤壁之戰的影響。(唯物史觀、歷史解釋) 2.掌握魏、蜀、吳三國建立的基本史實,理解三國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及影響。(時空觀念、歷史解釋) 3.正確評價三國這一歷史時期在我國歷史發展過程中的地位,認識國家的統一是中國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唯物史觀、家國情懷)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曹操統一北方的原因;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和三國鼎立的形成。
教學難點:赤壁之戰曹操失敗的原因。 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是歷史的進步。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一部《三國演義》使得曹操、諸葛亮、劉備、關羽這些人物深入人心,一首《滾滾長江東逝水》道出無數豪杰心中的感慨,讓我們一起穿越時空,走進東漢末年及三國時代,共同來還原一個歷史真相。
二、探究新知
目標導學(一): 官渡之戰
1.東漢末年,時局動蕩不安。 戰亂頻繁。 在這種情況下,人民最渴望的事情是什么 是誰順應歷史的潮流,順應人民的愿望,結束了這種戰亂局面呢
提示:安定、統一。曹操。
2.指導學生閱讀材料歸納曹操勢力日益壯大的原因。
提示:政治上:把漢獻帝接到許,借皇帝的名義號令天下,并招攬各種人才。經濟上:采用屯田的措施,組織軍隊和流亡的民眾從事農業生產。
2.觀察《官渡之戰示意圖》、并結合教材知識,列表歸納官渡之戰的基本史實。
時間 公元200年
交戰雙方 袁紹和曹操
經過 曹操采取聲東擊西、各個擊破的戰術,偷襲袁軍的糧囤,燒掉其全部軍糧,迅速殲滅袁軍主力
戰爭特點 以少勝多
結果 曹操勝利
作用 為曹操統一北方打下基礎
過渡語:官渡之戰奠定了曹操統一北方的基礎,接著,曹操又陸續消滅了其他的軍閥,基本統一了北方。 為了進一步統一全國,他發兵南下,與孫劉聯軍大戰于赤壁。
目標導學(二): 赤壁之戰
1.207 年,曹操基本統一了北方,當他得勝回師途經海邊時,寫下了豪情滿懷的詩歌《觀滄海》。 你認為他詩中的“歌以詠志”的“志”是指什么
提示:統一全國。
2.閱讀圖文資料分析赤壁之戰的背景。
答案:208年,曹操揮師南下,準備統一全國;曹軍占領荊州后,劉備、孫權聯合迎戰曹軍。
2.觀看視頻《火燒赤壁》和《赤壁之戰示意圖》結合教材知識,列表歸納赤壁之戰的基本史實。
時間 公元208年
交戰雙方 曹操和孫劉聯軍
戰爭特點 以少勝多
戰術 曹軍:不習水戰,連接船艦;孫劉聯軍:黃蓋詐降,借助風力,火燒赤壁
結果 曹操失敗
作用 為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礎
官渡之戰和赤壁之戰都是我國古代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 這兩次戰爭的主角都有曹操,卻出現了不同的結局。 那么赤壁之戰中軍事上居于優勢的曹操為什么會失敗 曹操在兩次戰役中不同的結局,給我們哪些啟示
提示:原因:①曹軍來自北方,不習水戰;②曹操的驕傲自滿情緒;③孫劉聯軍的正確戰術。
啟示:①軍事力量的強弱不是決定戰爭勝負的唯一因素;②指揮者善于用人,戰略戰術正確也能取勝;③要謙虛謹慎,驕兵必敗;④要重視利用自然條件;⑤團結可以戰勝強大的敵人。
過渡語:出示《赤壁之戰示意圖》,通過分析形勢圖得出:統一的客觀條件尚未成熟,三方均不具備完成統一的絕對力量,三方力量達成了一種暫時的平衡和均勢,最終形成了三國鼎立的局面。
目標導學(三): 三國鼎立
1.識讀《三國鼎立形勢圖》結合教材知識,說說赤壁之戰后的政治局勢是怎樣的
提示:赤壁之戰后,曹操轉而經營關中,掃平關中的割據勢力,完成了北方的統一。 劉備占領了湖北、湖南的大部分以后,又向西南發展,占取四川、云貴地區。 孫權一邊把他的統治范圍延伸到福建、廣東,一邊又搶奪了劉備在湖北、湖南的勢力范圍。 這樣,他們三分天下,但任何一方都不具備統一全國的條件。
2列表歸納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
答案:
政權 建立時間 建立者 都城
魏 220年 曹丕 洛陽
蜀 221年 劉備 成都
吳 229年 孫權 建業
3.(1)閱讀圖片并結合教材知識,說說曹魏的農業發展成就。
提示:曹魏重視農業生產,大力興修水利,制成提水工具翻車。
(2)閱讀圖片并結合教材知識,說說孫吳發展的基本史實。
提示:孫吳開發江東,造船業發達,發展了海外貿易。230年,孫權派將軍衛溫率領萬人船隊到達夷洲,加強了大陸與臺灣的聯系。
(3)閱讀圖片并結合教材知識,講講諸葛亮是怎樣治理蜀國的。
提示:蜀漢在丞相諸葛亮的治理下,發展經濟,改善民族關系,加速了西南地區的開發。
3.合作探究:說說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有何歷史意義。你認為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是歷史的進步還是倒退
提示:從東漢統一政權到三國鼎立,歷史是進步的,這是因為東漢中后期以來,統治黑暗,外戚和宦官交替專權,土地兼并嚴重,豪強地主勢力膨脹,民不聊生。 黃巾起義以來,東漢政權名存實亡,特別是董卓之亂以來,軍閥割據,混戰連年,人民處在水深火熱之中。 魏、蜀、吳統治者在軍閥混戰中脫穎而出,完成了各自境內的相對統一,并采取了一些穩定社會、恢復和發展生產的措施,人民生產生活狀況有所好轉。 從這些史實看,從東漢統一政權到三國鼎立,既有利于統一局面的重新出現,也有利于人民生活的改善和社會的發展,因此,我們說這一過程中,歷史是進步的。
三、課堂小結
通過這一課的學習大家可以知道,三國鼎立是東漢末年封建割據勢力混戰的結果。官渡之戰使曹操大敗袁紹,從而奠定了統一北方的基礎。赤壁之戰使三國鼎立的局面得以形成。這種鼎立局面,直到280年西晉統一全國才結束。在三國鼎立的時期里,魏、蜀、吳三國的統治者為了發展自己的勢力,都致力于經濟的恢復和發展,由于全國處于分裂和戰爭狀態,各國經濟的恢復和發展受到很大限制。因此,各族人民都迫切要求實現全國的統一。同時,各國的經濟發展很不平衡,北方生產的恢復和發展比較顯著,物力和財力都較南方充足,所以后來全國的統一便由代魏而立的西晉來完成。
【板書設計】
【當堂演練】
《晉書·食貨志》記載:“及黃初二年(221年),魏文帝罷五銖錢,使百姓以谷帛為市。”此后很長一段時間,“以物易物”成為魏晉時期主要的交換手段。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 B )
A.商品經濟不發達 B.長期戰亂社會動蕩
C.五銖錢急劇貶值 D.政府鼓勵農業生產
2.改變了東漢末年“白骨露于野,千里無雞鳴”的景象,使得三國時期經濟得以恢復的共同原因是( A )
A.統治者致力于恢復經濟 B.民族交融進一步加強
C.開墾的荒地不斷增多 D.生產工具得以改進
3.東漢末,世家大族影響很大,曹操因為其宦官家族的身世,不為名士所尊重。曹操為了戰勝對手,不得不從較低的社會階層中網羅人才,拔用那些不齒于名教但有治國用兵之術的人。曹操的做法有利于( A )
A.社會階層的流動 B.結束漢末戰亂局面
C.科舉制度的創立 D.加強對人才的控制
4.赤壁之戰作為中國戰爭史上的經典戰役,不同的史書,有不同的敘述。據下表不同敘述內容可以確定的是( A )
A.赤壁之戰最終曹操失敗 B.周瑜是赤壁之戰的統帥
C.瘟疫是戰爭勝負的關鍵 D.三足鼎立局面由此形成
4.關羽是漢末三國時期著名軍事將領,其形象在后世經過多種文獻的建構。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2分)
材料一 東漢末建安五年,曹操東征劉備,“曹公禽(擒)羽(關羽)以歸,拜為偏將軍,禮之甚厚”。 ——摘編自陳壽《三國志》
材料二 建安五年,“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曹操攻劉備,迫使其遠通,關羽則被曹軍圍于下邳城外的土山上。曹操部將張遼游說關羽投降時,關羽提出的首要條件便是“吾與皇叔(劉備)設誓,共扶漢室,吾今只降漢者不降曹操”。曹操得知后笑曰:“吾為漢相,漢即吾也。此可從之。”得曹操允諾后,關羽來拜見曹操,稱“敗兵之將,深荷不殺之恩”。
——摘編自羅貫中《三國演義》
(1)根據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關羽投降曹操的過程,指出其中的不同。(4分)
材料一記載關羽是被擒拿后投降的,材料二記載關羽是提出條件后被招降的。(4分)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關羽“降漢不降曹”的原因。(4分)
當時漢朝皇帝還是名義上的最高統治者,“降漢不降曹”表明關羽政治上忠于漢朝君主,沒有失節;關羽跟隨劉備匡扶漢室,與曹操處于敵對狀態。(4分)
(3)綜合上述材料,指出兩則材料在文獻性質上的差異,并以真實性為標準對它們在歷史人物形象塑造上的價值進行排序。(4分)
性質:材料一是史書,材料二是文學作品。(2分)
排序:材料一高于材料二。(2分)
【課后反思】
充分注重發揮歷史教育的情感教育功能,如“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失敗的主觀原因,驕傲輕敵,來加強對學生的德育教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淮北市| 孝感市| 会昌县| 长垣县| 安陆市| 龙胜| 兖州市| 葫芦岛市| 河南省| 唐山市| 太康县| 浦江县| 民乐县| 仲巴县| 华亭县| 怀远县| 习水县| 石楼县| 周至县| 恭城| 鸡泽县| 东港市| 原阳县| 章丘市| 苏州市| 永年县| 唐海县| 阜新市| 遵化市| 柳州市| 开化县| 秦皇岛市| 江华| 瑞昌市| 洛南县| 吉安县| 弋阳县| 宁国市| 阜新市| 东城区| 新民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