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3.8 《西歐莊園》 教學設計課程標準 了解西歐莊園生活,知道莊園是西歐中世紀社會的基礎。教材內容分析 本課包括兩部分內容:莊園的領主與佃戶、莊園法庭。這兩部分內容分別從經濟和司法角度闡釋了西歐莊園制度。學習這兩部分內容,首先要了解西歐的封君封臣制度。9世紀,一種新的農業經濟組織形式——莊園在西歐逐漸流行開來。莊園是一個自給自足的生產組織。莊園里的居民主要是佃戶,領主依靠向佃戶提供份地對佃戶進行勞役剝削;莊園里除了極少數自己不能生產的物品外,大部分生活用品都依靠佃戶的生產勞動來獲得。莊園又是一個獨立王國,領主在莊園里享有行政權、司法權等權力,國王不能干涉。領主通過設置莊園法庭來維護自己的利益和莊園公共秩序,同時,佃戶也可以通過莊園法庭在一定程度上限制領主的特權。學情分析 九年級對歷史的學習有著濃厚的興趣,求知欲強,并且學生在前面學習法蘭克王國的時候已經了解一些莊園的知識,但是這一時期的學生容易在課堂上出現注意力不集中的現象。通過兩年的歷史學習,已經具備一定的歷史基礎,并初步掌握了學習歷史的方法和思維技巧,但同時世界歷史對于他們來說還比較生疏。針對這些實際情況和學生需要,教學中應盡量深入淺出,對過于專業性、理論性的地方進行簡化,既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又符合現實教學以“學生發展為本”的要求。從認知水平上看,學生已經初步具備了學習歷史事件需要掌握的基本要素,具備了一定的閱讀和讀圖能力,但語言表達能力還很欠缺。從已有的知識水平上看,學生通過對九年級上冊內容的學習,已經能夠清楚的認識。我會充分聯系前面學過的內容,調動學生積極思考和探究,引導學生從教科書和所學知識多角度獲取有效信息,提高課堂效率。核心素養目標 1.唯物史觀:了解西歐莊園生活,知道莊園是西歐中世紀社會的基礎。 2.史料實證:通過莊園生活,了解中世紀西歐封建社會的發展變化。教學 重點 莊園形成;領主和佃戶的關系。教學難點 西歐莊園的特點,莊園法庭。教學方法 以啟發式教學為主,結合史料設置問題進行探究。教 學 過 程 一、播放視頻 新課導入 播放視頻《西歐莊園》。讓學生初步感知西歐莊園的盛行,從而導入新課。 教師隨筆二、學習目標 1.了解西歐莊園的含義,理解莊園的領主與佃戶的關系。 2.掌握莊園土地的組成,理解莊園是西歐中世紀社會的基礎。 3.了解莊園法庭的基本情況,掌握莊園法庭的運行特點和作用。三、合作探究 解決問題 探究一:莊園的領主和佃戶 1.學生活動:觀察圖片(見課件),結合教材內容說說西歐莊園開始出現和盛行的概況。 小結:從9世紀開始,西歐出現了一種新的農業經濟組織形式:莊園。11世紀,莊園盛行,遍布歐洲各地。 2.莊園居民構成 3.莊園的特點(性質) 學生活動:根據材料,簡要分析西歐莊園的特點。 材料一:莊園是自給自足的經濟單位,一切生產主要是為了滿足領主及其家屬的生活消費。 ——謝豐齋:《世界中古史:公元5—15世紀的古代世界》 材料二:(西歐)莊園儼然是一個獨立王國。 ——中國社科院歷史研究所:郭方 材料三:“沒有無領主的土地。” ——中世紀歐洲諺語 小結:特點1.是一個獨立的自給自足的經濟和政治單位。 特點2.農奴依附于封建領主,缺乏人身自由。 4.莊園土地 5.領主與佃戶的關系 學生活動:閱讀材料,分析領主與佃戶之間是一種什么關系? 材料一:佃戶除了每周三天為莊園主耕種土地,還有做不完的勞役,交不完的“磨坊費、釀酒費…”等各種費用。 材料二:14世紀詩人蘭格倫在作品《農夫皮爾斯》中描述到:帶上他的犁隊去翻耕土地”,“我開溝、挖地,按他的吩咐干活,時而播種耘田,時而收割打曬”,“還要幫他犁地,松土或播種”,“人人都將紡線施肥,埋頭苦干”,“既為他種地,又為他飼養牲畜”。 小結:①領主與佃戶之間是統治與被統治、剝削與被剝削的關系。 ②權利與義務交織,具有一定的契約關系。 探究二:莊園法庭 1.學生活動:結合圖片和教材內容(見課件),說說莊園是怎樣進行管理的。(包括主持者、特點、職責、審判依據、懲罰手段、作用,以及領主與佃戶的關系) 小結:莊園具有司法權,設有莊園法庭。領主或他的管家。沒有專門的工作人員,沒有固定的開庭時間和地點。審理侵犯領主利益的行為,審理佃戶之間關于土地、借貸和婚姻的糾紛,審理違反莊園公共規則的行為。習慣法或村法。處以罰金。維護莊園公共秩序,維護領主利益,在一定程度上限制領主的特權。領主可以憑借法庭奴役佃戶,佃戶有時也可以利用法庭維護自己的權益,甚至有權參與案件的審理。 2.莊園法庭的作用 學生活動:根據材料并結合課文內容,分析莊園法庭所體現出的作用。 材料一:在1350年—1352年間英國約克郡維克費爾德莊園的法庭檔卷中,提及農民被罰款的許多事例。如有人偷偷砍伐領主的樹木而被罰款,有人因未能及時疏浚溝渠而罰款,有人未能替領主收割谷。 材料二:無權享用公共牧場但仍在牧場內放牧的人,侵犯了全體村民的權益,判令他們從牧場牽走他們的牲畜,從此不得占用牧場,違者還要被罰款;某人不按規定的價格賣酒,也要被罰款。稅額往往超過納稅人收入的1/10,負擔主要落在農民身上。 材料三:1272年在斯塔夫德郡的阿爾魯斯,“法庭全體人員要求領主應召前來答復他的一個佃農,領主是否依據國王的令狀對該佃農提起訴訟”,在下一次法庭上,領主因未出席法庭而被扣押財物。 小結:①維護領主的利益。②維護莊園公共秩序。③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領主的特權。 結束語:莊園是歐洲中世紀社會經濟的基礎。莊園內部的關系是領主壓迫、剝削依附農民或農奴的關系。這一時期是歐洲文明史上發展比較緩慢的時期。莊園內設有法庭,莊園法庭既維護了領主的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領主的特權。莊園法庭起著維護莊園公共秩序的作用。要點 梳理隨堂訓練 1.在西歐,莊園為領主提供面粉、蔬菜等,也為領主提供衣物,莊園有鐵匠、金銀匠、鞋匠等各類工匠,可以制造不同的物品,是一個農業和手工業相結合的單位,很少需要對外交換。材料主要反映的是西歐莊園( A ) A.具有自給自足的特征 B.以農業為主 C.是獨立的政治單位 D.領主特權受到限制 2.右圖是西歐莊園中的勞動場景。圖中人物是( A ) A.莊園中的居民 B.獨立的小生產者 C.自營地的所有者 D.莊園法庭的工作人員 3.以下對西歐莊園表述正確的是( B ) A.佃戶不用向領主徼納任何捐稅 B.一個獨立的自給自足的經濟和政治單位 C.莊園法庭只維護領主的利益 D.莊園的居民都是缺少自由的農奴 4.莊園是西歐中世紀鄉村的典型組織形式。以下關于莊園的表述不符合歷史事實的是( B ) A.莊園的居民均為領主的佃戶 B.莊園的土地均為領主的“自營地” C.莊園具有司法權,設有莊園法庭 D.莊園是一個獨立的自給自足的經濟和政治單位 5.馬克思在《封建經濟政治概述》中寫道:“(它)是一個經濟實體,有經營農業所需要的各種設施,如農具、牲畜、作坊和倉庫;領主本人或其管家管理生產,監督農奴勞動,它還是一個政治、法律實體,領主在自己的領地上有自己的司法、行政權力。”材料描述的是( B ) A. 希臘城邦 B. 西歐封建莊園 C. 西歐封建城市 D. 歐洲大學教學 反思 學生之間學習能力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教師給予善于發現問題和勇于表達觀點的學生展現機會的同時,一定要關注相對薄弱、拘謹的學生,給予他們話語權和針對性地創造條件,使他們獲得成功的體驗,這也體現了教育的公平性。教與學的過程是交往、互動的,師生雙方相互啟發、相互交流、相互補充。在這個過程中,老師與學生分享彼此的想法、經驗和知識,交流情感,從而達成共識,實現教學相長和共同發展。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