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形體的組合教案教材分析:本課屬于“造型·表現”領域中的一課,學生通過對不同素材的觀察,體驗形與色的變化,從而產生對美術學習活動的興趣。在五年級上冊教材中安排了以“形的魅力”為單元的系列課題,目的在于通過系列的美術教學活動,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形與色的變化規律,并運用規律來表現和感受美術作品的美。本課形與色的知識在前一課《色彩的明度》的基礎上進行學習,通過明度的變化,使學生進一步理解色彩的明度和純度。本課重在表現形與色的組合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進行表現,培養了學生細致觀察的習慣和組織概括形體的能力。二、教學目標:知識目標: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想象能力和組合能力。能力目標:能用概括的形體和鮮艷的色彩表現有動感的畫面。情感目標:增強學生關注生活的意識,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合作精神。三、教學重點與難點:重點:通過對形體的觀察和展開聯想,培養學生對形體組合的理解能力和概括能力。難點:運用所學知識正確地表現富有動態的場景。四、教學準備: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范畫作品若干幅、各種圖片(如小車、城堡、小動物等)和多種不同顏色水彩筆或油畫棒。學生準備繪畫工具(如水彩筆、油畫棒等),收集各種形狀和色彩鮮明的物體畫幅并進行課前觀察。五、教學過程:(一)活動導入階段:用動畫故事形式導出課題《形體的組合》。播放《哪吒鬧海》動畫片斷(形體變形金剛)使學生興趣高漲。導入課題。形體“變化無窮”。藝術家往往在“奇妙的形”之中找出它們的巧妙聯系并形成創造材料組合,給人以強烈的感受,傳達一定的信息,使人們在想象的空間中漫游。(板書)(二)發展階段:引導學生主動探究知識并觀察、發現其中奧妙。1.引導學生觀察教材中的圖片,并討論圖片中的物體是由哪些形狀組合而成的?學生討論后教師總結并板書形狀的名稱(圓形、三角形、長方形、梯形等)。接著請同學說說在現實生活中還有哪些物體是由這些形狀組成的?在此基礎上教師出示準備好的圖片,引導學生欣賞這些作品是怎樣利用這些形狀進行組合的?并分析作品中的形體組合關系。2.小組討論:分組搜集準備好的圖片(各種形體組合的物品),并指名個別小組選派同學作介紹;并鼓勵同學們認真聽講大膽站起來把自己的觀點表述清楚;然后老師再集中學生智慧歸納各種形體的組合方式。(加加減減法、重復法、漸變法等)并用多媒體課件展示圖片說明(生活中的物體、各種建筑等)。同時讓學生理解構成的形式美法則——重復、漸變等在作品中的應用。3.布置作業:根據自己帶的物體或結合教室內的景物,運用所學知識進行表現(采用形式美法則)。教師巡回指導并播放優美的音樂。要求學生大膽地嘗試將所學知識進行運用,注意畫面的組織結構,鼓勵學生畫出自己獨特的感受。同時要求學生對自己的作品進行簡單的介紹。最后教師點評作業,展示學生作業進行鼓勵和肯定。(提出建設性的建議)。同時板書:構成立體感、色彩鮮艷、前后遮擋關系等。4.老師總結本課內容并引導學生下課后多注意觀察生活中的形體組合關系以及色彩的變化等。并要求學生課外多收集一些組合形體的圖片并與同學進行交流和分享。使所學知識得到鞏固和升華。六、板書設計:形體組合長方形→(植物) (門窗) (桌子) (幾何形) (機器人) (人體)等立體構成設計圖欣賞(感受線條的美感)→形體局部欣賞→立體構成設計圖欣賞(感受線條的美感)→形體局部欣賞……等。作業設計搜集資料,自學本課內容。八、課后反思1.教學質量和效果分析:對學生在本課學習過程中的表現進行分析,總結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2.改進意見:針對本課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以及學生的反饋情況,提出改進教學的意見和建議;3.教學體會:總結本課教學的經驗和感悟,為今后的教學提供參考。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