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花城版八年級上冊第三單元《托塞里小夜曲》《草原之夜》教學設計課題 《托塞里小夜曲有》《草原之夜》 單元 三 學科 音樂 年級 八年級教材分析 小夜曲起源于歐洲中世紀騎士文學中的愛情歌曲。多為青年人于黃昏、夜晚徘徊于戀人窗前演唱(奏)的獨唱曲或獨奏曲。音樂情緒纏綿委婉,多用吉他或曼陀林伴奏。 18世紀中葉,作曲家創作的供室內樂隊或管樂器演奏的組曲,也稱作小夜曲。其音樂風格近似于嬉游曲或遣興曲。它常常用于晚間娛樂活動。《托塞里小夜曲》,世界名曲,又名《嘆息小夜曲》,是意大利作曲家、鋼琴家恩里克 托塞里(1883-1926)根據西爾韋斯特里的一首詩譜寫的歌曲,并作為其代表作而廣為流傳。傳說是作曲者為自己不幸的愛情而作。旋律緩慢輕柔,流露出深深的哀傷,常被改編為提琴獨奏曲和管弦樂曲。《草原之夜》以蒙古民歌旋律為主的樂曲集,曲調高昂奔放,馬頭琴的特有音色把人們帶進了廣闊的草原,使人們仿佛置身藍天白云之間,大草原恬靜、深遠的歌曲令人心馳神往,歌曲亦舒亦緩,款款深情,在這美麗的中秋夜色中,勾起人們對大草原的深深眷戀之情。《草原之夜》是一首描繪夜色的歌.旋律圍繞著中低音區的主音上.歌詞、節奏比較寬松。小的曲調波浪優美精湛的腔調形成優雅細膩的韻味。形成了非方正的結構。第二句提高了一個8度,最后用拖腔停在了主音上采用了自由延伸旋律手法。學情分析 八年級學生有更高的審美需求,同時有一定的理論知識基礎,愿意探索不同類型的音樂,也有一定的鑒賞能力。本節課采用模唱、欣賞等教學手段,讓學生能直觀地欣賞和體驗音樂,激發學生對音樂的興趣,愿意進一步探索音樂世界。學習目標 審美感知:在反復聆聽《托塞里小夜曲》《草原之夜》的過程中,感受小夜曲的音樂風格特點,記住其美妙的主題旋律。藝術表現:能夠用自然的聲音演唱主題旋律和歌曲創意實踐:能對比聆聽,說出不同版本音樂作品的異同。文化理解:理解小夜曲這一音樂體裁,并能理解情愛作品所表現的音樂特征。重點 在反復聆聽《托塞里小夜曲》《草原之夜》的過程中,感受小夜曲的音樂風格特點,記住其美妙的主題旋律。難點 能對比聆聽,說出不同版本音樂作品的異同。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導入新課 1.教師播放《托塞里小夜曲》的視頻,組織學生聽賞樂曲,思考這首作品的體裁。2.教師介紹這首作品的體裁是小夜曲,并介紹小夜曲。 1.聽賞樂曲,知道這首作品的體裁嗎?2.了解小夜曲體裁。 通過聆聽作品,知曉小夜曲體裁,為聽賞其他作品做準備。講授新課 1.教師出示《托塞里小夜曲》主題樂譜,組織學生哼唱A、B主題旋律:說一說旋律有什么特點?2.教師播放《托塞里小夜曲》音頻,組織學生完整聆聽,思考: (1)作品的情緒是怎樣的? (2)音樂給你的感覺?3.教師簡單介紹:這首“小夜曲”其實是一首失戀的歌曲,但是改編為樂器演奏后卻呈現另一種風貌,原來由男高音演唱的悲若激情減弱許多,音樂反而變成一種纖細唯美的情調。4.簡單介紹作者5.教師播放《草原之夜》音頻,出示樂譜,組織學生聆聽歌曲,思考:(1)歌曲的演唱形式?(2)是哪個地區的小夜曲?6.教師播放伴奏,組織學生跟隨音樂,輕聲哼唱,體會草原音樂之美7.教師簡單介紹歌曲創作背景:草原之夜》是1959年拍攝的大型彩色紀錄片《綠色的原野》中的插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定為世界著名小夜曲,也是中國民歌經典,至今久唱不衰。這是一首深為群眾喜愛的中國式的小夜曲。8.教師組織探究活動:(1)播放廖昌永演唱的《草原之夜》(2)播放刀郎演唱的《草原之夜》對比說一說不同的感受。9.教師引導學生進一步對比《塞托里小夜曲》與《草原之夜》兩首小夜曲的異同?10.課堂小結11.布置作業 1.哼唱A、B主題旋律:說一說旋律有什么特點?流暢婉轉……2.完整聆聽,思考: (1)作品的情緒是怎樣的?(舒緩、柔情) (2)音樂給你的感覺?了解作品了解作者聆聽歌曲,思考:(1)歌曲的演唱形式?女中音獨唱(2)是哪個地區的小夜曲?內蒙古草原跟隨音樂,輕聲哼唱,體會草原音樂之美了解歌曲創作背景聆聽欣賞不同演唱者演唱的《草原之夜》,對比探究。探究思考:《塞托里小夜曲》與《草原之夜》兩首小夜曲的異同?課堂小結完成作業 從聆聽感知入手,通過思考,感受小夜曲的基本特征。通過欣賞不同版本的《草原之夜》,進行探究式的創意實踐活動,加深對作品的理解認知。課堂小結 《塞托里小夜曲》和《草原之夜》都是小夜曲體裁的作品,小夜曲是一種音樂體裁,通常是黃昏或夜晚所唱的歌,也包括早晨在愛人窗前所唱的情歌。小夜曲旋律優美、委婉、纏綿,常用吉他或曼陀林伴奏。這兩首作品傳達的都是人類美好的情愛。 師生共同總結本課內容。 對本節課進行總結的同時對文化進行理解。板書 《托塞里小夜曲》《草原之夜》小夜曲 聆聽欣賞 對比探究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共21張PPT)托塞里小夜曲草原之夜花城版八年級上冊教學目標1、在反復聆聽《托塞里小夜曲》《草原之夜》的過程中,感受小夜曲的音樂風格特點,記住其美妙的主題旋律。2、能夠用自然的聲音演唱主題旋律和歌曲3、能對比聆聽,說出不同版本音樂作品的異同。4、理解小夜曲這一音樂體裁,并能理解情愛作品所表現的音樂特征。新知導入聽賞樂曲,你知道這首作品的體裁嗎?新知導入聽賞樂曲,你知道這首作品的體裁嗎?小夜曲起源于歐洲中世紀騎士文學中的愛情歌曲。多為青年人于黃昏、夜晚徘徊于戀人窗前演唱(奏)的獨唱曲或獨奏曲。音樂情緒纏綿委婉,多用吉他或曼陀林伴奏。18世紀中葉,作曲家創作的供室內樂隊或管樂器演奏的組曲,也稱作小夜曲。其音樂風格近似于嬉游曲或遣興曲。它常常用于晚間娛樂活動。小夜曲新知講解塞托里小夜曲哼唱A、B主題旋律:說一說旋律有什么特點?流暢婉轉……新知講解完整聆聽,思考:(1)作品的情緒是怎樣的?(舒緩、柔情)(2)音樂給你的感覺?塞托里小夜曲新知講解這首“小夜曲”其實是一首失戀的歌曲,但是改編為樂器演奏后卻呈現另一種風貌,原來由男高音演唱的悲若激情減弱許多,音樂反而變成一種纖細唯美的情調。塞托里小夜曲新知講解《托塞里小夜曲》,世界名曲,又名《嘆息小夜曲》,是意大利作曲家、鋼琴家恩里克 托塞里(1883-1926)根據西爾韋斯特里的一首詩譜寫的歌曲,并作為其代表作而廣為流傳。傳說是作曲者為自己不幸的愛情而作。旋律緩慢輕柔,流露出深深的哀傷,常被改編為提琴獨奏曲和管弦樂曲。塞托里小夜曲新知講解塞托里小夜曲恩里克·托塞里 (1883-1926),意大利作曲家、鋼琴家。1883年3月13日出生于佛羅倫薩。早期一直從事鋼琴演奏,在世界各地舉辦音樂會,包括歐洲和北美。回到佛羅倫薩后開始教學和作曲,并且一直持續鋼琴演出,1926年1月逝世,年僅43歲。他一生創作了不少歌劇、管弦樂曲、室內樂曲和歌曲。其代表作《托塞里小夜曲》不但是廣泛流傳的歌曲,而且常被改編為提琴獨奏曲和管弦樂曲。作者介紹新知講解草原之夜聆聽歌曲,思考:1.歌曲的演唱形式?女中音獨唱2.是哪個地區的小夜曲?內蒙古草原新知講解草原之夜跟隨音樂,輕聲哼唱,體會草原音樂之美新知講解草原之夜草原之夜》是1959年拍攝的大型彩色紀錄片《綠色的原野》中的插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定為世界著名小夜曲,也是中國民歌經典,至今久唱不衰。這是一首深為群眾喜愛的中國式的小夜曲。歌曲創作背景:新知講解草原之夜《草原之夜》以蒙古民歌旋律為主的樂曲集,曲調高昂奔放,馬頭琴的特有音色把人們帶進了廣闊的草原,使人們仿佛置身藍天白云之間,大草原恬靜、深遠的歌曲令人心馳神往,歌曲亦舒亦緩,款款深情,在這美麗的中秋夜色中,勾起人們對大草原的深深眷戀之情。《草原之夜》是一首描繪夜色的歌.旋律圍繞著中低音區的主音上.歌詞、節奏比較寬松。小的曲調波浪優美精湛的腔調形成優雅細膩的韻味。形成了非方正的結構。第二句提高了一個8度,最后用拖腔停在了主音上采用了自由延伸旋律手法。新知講解草原之夜詞曲作者曾于拍攝影片時同去新疆一個軍墾農場深入生活,一天聽到草原的篝火旁傳來戰士們歌唱勞動和愛情的悠揚歌聲,深受感染,正準備把這一幕拍下來,但戰士們聽到他們是從北京來的,立刻歌也不唱了,琴也不彈了,立即去寫信,希望能托他們帶出新疆寄給自己的親人朋友。兩人深受感動,立即寫成歌詞,并根據當地流行的蒙古民歌素材編曲,成為蒙古民歌的經典力作 。新知講解對比聆聽,說一說給你的感覺?草原之夜新知講解對比聆聽,說一說給你的感覺?草原之夜新知講解塞托里小夜曲 草原之夜對比探究:《塞托里小夜曲》與《草原之夜》兩首小夜曲的異同?課堂總結《塞托里小夜曲》和《草原之夜》都是小夜曲體裁的作品,小夜曲是一種音樂體裁,通常是黃昏或夜晚所唱的歌,也包括早晨在愛人窗前所唱的情歌。小夜曲旋律優美、委婉、纏綿,常用吉他或曼陀林伴奏。這兩首作品傳達的都是人類美好的情愛。作業布置搜索其他著名的小夜曲并分享謝謝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網站兼職招聘: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草原之夜》刀郎.mp4 【核心素養目標】花城版八年級上冊第三單元《托塞里小夜曲》《草原之夜》.doc 樂器演奏:《托賽里小夜曲》.mp4 廖昌永《草原之夜》.mp4 歌曲范唱:《草原之夜》.mp3 花城版八年級上冊第三單元《托塞里小夜曲》《草原之夜》.pptx 輕音樂欣賞:《托塞里小夜曲》.mp3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