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章 人體的內環境與穩態第1節 細胞生活的環境思維導圖:課堂筆記:知識點1:體內細胞生活在細胞外液中1. 體液:生物體內以水為基礎的液體。2. 內環境:由細胞外液構成的液體環境叫作內環境。(1)關系模式圖:(2)各成分來源血漿:①從消化道吸收 ②從組織液中回滲 ③淋巴液在左右鎖骨下靜脈匯入組織液:①血漿透過毛細血管壁滲出到細胞間 ②組織細胞代謝產生淋巴液:①從消化道吸收 ② 組織液滲入毛細淋巴管形成(3)人體不同細胞生活的內環境①組織細胞———組織液 ②血細胞———血漿 ③淋巴細胞———淋巴液、血漿 ④毛細血管壁細胞————血漿、組織液 ⑤毛細淋巴管壁細胞————淋巴液、組織液(4)內環境中能進行的生理活動①抗原—抗體特異性反應 ②緩沖物質對酸堿性物質的緩沖反應③神經遞質與受體的結合 ④激素與靶細胞膜上受體的結合(5)內環境的主要作用:①細胞生存的直接環境 ②細胞通過內環境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6)不屬于內環境的成分:①細胞內特有的物質: 如血紅蛋白、呼吸酶等②細胞膜上的成分: 如載體、受體等③與外界環境相通的液體成分:如消化液、尿液、淚液、汗液、乳汁等中的成分④不能被人體吸收的物質:如纖維素、麥芽糖等組織水腫實質:組織液總量增加原因:血漿滲透壓下降:①肝功能受損(合成血漿蛋白減少)②腎小球腎炎(血漿蛋白隨尿液排出體外)③嚴重營養不良(攝入蛋白質不足)組織液滲透壓升高:①代謝產物增加(如:局部組織代謝旺盛)②毛細血管壁通透性增大,血漿蛋白進入組織液(如:過敏反應)③毛細淋巴管阻塞(淋巴回流受阻)4.易錯提示:(1)體液≠人體內全部液體,與外界相通的液體(尿液、淚液、汗液、消化液等)不屬于體液。(2)細胞內液≠細胞液。細胞內液是動物細胞內的液體,而細胞液是植物液泡內的液體。(3)血液≠血漿。血液包含血漿和血細胞,是各種血細胞直接生活的環境。(4)血紅蛋白≠血漿蛋白。血紅蛋白在紅細胞內,屬于細胞內液,血漿蛋白在血漿中,屬于細胞外液。(5)內環境是針對多細胞動物而言的,單細胞動物及植物沒有內環境。知識點2:細胞外液的成分1. 血漿的成分:水(約90%)、蛋白質(約7-9%)、無機鹽(約1%)、血液運輸的其他物質(營養物質、激素、各種代謝廢物、氣體等)組織液、淋巴液的成分:與血漿大體相同,主要差別是血漿中含較多蛋白質,而組織液和淋巴液中很少。本質:細胞外液是一種鹽溶液,類似于海水。知識點3:內環境的理化性質1.三大理化性質①滲透壓:指溶液中溶質微粒對水的吸引力。(大小與單位體積溶液中溶質微粒的數目呈正相關)血漿滲透壓的大小主要與無機鹽、蛋白質的含量有關,人體血漿滲透壓約為770kPa。細胞外液滲透壓的90%以上來源于Na-和Cl- 。②酸堿度:人血漿近中性,PH為7.35~7.45。血漿pH能保持穩定,與其中的HCO3-、H2CO3等物質有關。③溫度:人體細胞外液的溫度一般維持在37℃左右。知識點4:細胞通過內環境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1.內環境是細胞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的媒介2.細胞與內環境是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細胞不僅依賴內環境,也參與了內環境的形成和維持。3.細胞與外界環境物質交換的穿膜問題① 葡萄糖從外界環境到被組織細胞利用,至少穿過7層生物膜。② O2從外界環境進入組織細胞,至少穿過9層生物膜。③ O2從外界進入組織細胞并被利用,至少穿過11層生物膜。注意:先確定起點、終點,再數層數。要看清是生物膜層數還是磷脂(雙)分子層數。內環境的穩態思維導圖:課堂筆記:知識點1:模擬生物體維持pH的穩定實驗原理采用對比實驗的方法,通過比較自來水、緩沖液和肝勻漿在加入酸或堿后pH的不同變化,說明在一定范圍內生物體內液體環境與緩沖液相似,生物體的pH維持相對穩定與其含有緩沖物質有關。 自變量:①不同溶液(自來水、緩沖液和肝勻漿等) ②滴加酸、堿的滴數 因變量:溶液pH值的變化 無關變量:溶液體積、酸或堿的濃度等 遵循原則:對照原則、單一變量原則、等量原則實驗過程注意事項:①加入酸或堿時應一滴一滴加入,嚴格控制滴數。②每次更換試驗材料前要充分沖洗燒杯。③繪圖時注意,以酸或堿的滴數為橫坐標,pH為縱坐標繪圖。實驗結果及結論結論:生物材料的性質類似于緩沖液而不同于自來水,說明生物材料內含有緩沖物質,能夠維持pH的相對穩定。知識點2:內環境穩態概念:正常機體通過調節作用,使各個器官、系統協調活動,共同維持內環境的相對穩定狀態。實質:內環境的各種化學成分和理化性質都處于動態平衡中。影響因素:①外因:外界環境變化 ②內因:體內細胞不斷進行代謝活動意義:內環境穩態是機體進行正常生命活動的必要條件。注意事項①內環境穩態并不意味著內環境成分一層不變,而是處于動態變化之中。②內環境達到穩態時,人也可能患病。(如鐮狀細胞貧血是由遺傳物質改變引起的)③人維持穩態的能力有一定限度,當外界環境變化過于劇烈,或人體自身的調節功能出現障礙時,內環境的穩態就會遭到破壞。知識點3:對穩態調節機制的認識1.穩態的調節:緩沖對,如HCO3-∕H2CO3,還有HPO42-∕H2PO4-等。實例:(1)劇烈運動產生大量乳酸時: ①乳酸+NaHCO3→乳酸鈉+H2CO3 ②H2CO3→H2O+CO2↑。(2)堿性物質進入血液時:Na2CO3+H2CO3→2NaHCO32.維持內環境的穩態的基礎----人體各器官、系統協調一致地運行(1)直接參與的四大系統:消化系統、呼吸系統、泌尿系統、循環系統。(2)參與調節的三大系統: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免疫系統3.調節機制①貝爾納:主要依賴神經系統②坎農:內環境穩態是在神經調節和體液調節的共同作用下,通過機體各種器官、系統分工合作、協調統一而實現的。③目前:神經—體液—免疫調節網絡是機體維持穩態的主要調節機制。穩態概念的發展:不同層次的生命系統都存在著類似內環境穩態的特性。分子水平、細胞水平、器官水平、群體水平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