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百年品牌 歷史浮沉——第二次工業革命》教學簡案課標要求:通過電的利用,內燃機與汽車、飛機的誕生等史實,了解第二次工業革命,理解工業革命帶來的社會進步和社會問題。教學重點: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標志及其成就。教學難點: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影響。教學方法:材料導讀法、講授法教學過程:(課前學生大聲朗讀課文)【導入】2019年10月9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宣布將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約翰·B·古迪納夫、M·斯坦利·威廷漢和吉野彰,以表彰他們在鋰離子電池領域的貢獻。【新授】一、解讀革命根源答:(經濟基礎)第一次工業革命促進了歐美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經濟迅速發展答:(政治前提)資本主義制度的擴展(資產階級統治的鞏固與擴大)19世紀自然科學成就(部分)(表格)、史料答:(技術條件)自然科學研究取得重大突破二、追尋技術創新19世紀六七十年代,第二次工業革命開始。1. 劃時代的變革——電力的廣泛應用(1)(展示《法拉第日記》關于電磁感應的研究,突出電磁感應對于電的應用的重要性)(2)觀看【愛迪生視頻】——了解他的重要發明和事跡(3)理一理:根據教材梳理愛迪生的重要發明有哪些?(4)時間軸:1878—1912年愛迪生的發明與創立的通用電氣公司2.動力技術的突破——內燃機的發明(1)明確內燃機的含義(2)梳理內燃機的發明的時間、國家、人物、發明,分析內燃機對于交通領域的影響,進而分析動力來源的變化(3)【歷史小故事】“133年前第一位女司機”(3)1912年的電動車與1913年的福特流水線:電池應用于汽車、流水線生產帶來的優點(4)1903年萊特兄弟發明飛機結合通用電氣發展航空領域石油化工的興起——化學工業和新材料(1)分析1880~1920年世界石油年產量的變化趨勢,并分析導致這一變化的直接原因。(強化學法指導)(2)梳理化學工業的重要發明,重點講述“諾貝爾”及“諾貝爾獎”,結合通用電氣兩位獲得諾貝爾獎的員工。(3)史料分析在第二工業革命中,科技創新所起到的作用。并概括企業對待技術創新態度的變化。(強化學法指導)結合愛迪生公司辦事準則和門羅公園實驗室,概括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特點。三、思辨時代趨勢(1)展示《第二次工業革命成就分布圖》,得出第二次工業革命主導國主要是美國和德國。分析1913年英、法、德、美工業生產占世界工業生產的比重,得出第二次工業革命對于生產力發展和資本主義國家的影響。(2)【老漫畫中看歷史】學生分析漫畫的含義,在分析中教會學生讀圖方法(強化學法指導)。體現第二次工業革命后出現了壟斷組織以及資本主義發展的新變化(從自由資本主義到壟斷資本主義)史料分析:強調第二次工業革命后,資本主義對外擴張增強,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最終形成。史料分析:從另一個角度分析第二次工業革命帶來的消極影響。(強化學法指導)設計活動:請以不同于上述角度對第二次工業革命進行補充性評價。(要求:緊扣主題、觀點合理、史論結合、合乎邏輯)【延伸】(1)對比2007、2017通用電氣的排名,分析從創辦至今的一路歷程,結合目前出現的問題原因——科技競爭中失去先機。得出:“科技是第一生產力”。(2)2018年通用電氣推出新電池以及2021年10月深入電動車領域,通用電氣試圖挽回品牌影響力,緊跟時代步伐。結合熱門話題:碳中和,感悟科技創新的重要性以及環境保護迫切性。以諾貝爾換新LOGO以及全球鋰電池生產的擴展,呼應導入。品牌的延續和發展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科技的發展。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