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大單元教學】七年地理上冊大單元整體教學設計第三章 世界的居民(湘教版)第三章 世界的居民單元分析:(一)教材分析本章安排了“世界的人口”“世界的人種”“世界的語言與宗教”和“世界的聚落”4節課文。這章學習人類協調人類活動與地理環境的關系,人類歷史上保留下來的眾多文化遺產,是我們的寶貴財富。珍惜和保護這些文化遺產,是現代公民應具備的意識。涉及的課程標準:運用地圖和相關資料,描述并簡要歸納世界人口數量變化和人口空間分布特點。通過閱讀圖像、觀看視頻或實地考察等,描述城鎮與鄉村的景觀特征及其變化。運用反映人種、語言、宗教、習俗等內容的圖文資料,描述世界文化的豐富多彩,樹立尊重世界文化多樣性的意識。能夠觀察、描述地球上人口、城鄉、文化等人文環境要素的基本狀況,以及人類活動對自然環境的影響。內容分析“世界的人口”這一節中,教學內容包括人口的數量、空間分布和人口問題。“世界人口的數量與增長”對應的課標是運用地圖和其他資料歸納世界人口增長的特點?!笆澜缛丝诘姆植肌睂恼n標是運用地圖和其他資料歸納世界人口分布的特點?!笆澜绲娜丝趩栴}”對應的課標要求是舉例說明人口數量增長過多對環境及社會、經濟的影響?!笆澜绲娜朔N”這一節中內容對應新課標是說出世界三大人種的特點,并在地圖上指出三大人種的主要分布地區。“世界語言與宗教”中“世界的語言”對應課標是運用地圖和資料說出聯合國工作語言的主要分布地區?!笆澜绲米诮獭睂n標是運用地圖和資料說出世界三大宗教及其主要分布地區。“世界的聚落”對應課標的內容是①運用圖片描述城市景觀和鄉村景觀的差別。②舉例說出聚落與自然環境的關系。“世界文化遺產的保護”對應課表的內容是懂得保護世界文化遺產的意義。(三)學情分析學生之前在第二章已經學習了經緯度的特點和半球的劃分,有了一定的基礎。對于本章的海陸分布的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稱小學已經學習,幾乎所有同學都比較容易記得名稱。七大洲四大洋的所在位置也還比較好掌握,但是七大洲四大洋所在經緯度位置的特點,是難點。許多學生經緯度的認識和東西半球的劃分還沒與很好掌握。世界的海陸分布,腦袋中基本上已經形成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腦圖”,對于第三章的學習更多是設計到人文知識,各種文化的主要分布地區只要與之前的位置知識對應記憶不是很難,但方位的表述部分學生可能還會存在一定的困難。此處需要與第二章的經緯度的特點聯系起來,學生就比較好理解掌握。(四)單元知識結構單元目標運用地圖和相關資料,描述并簡要歸納世界人口數量變化和人口空間分布特點。通過閱讀圖像、觀看視頻或實地考察等,描述城鎮與鄉村的景觀特征及其變化。運用反映人種、語言、宗教、習俗等內容的圖文資料,描述世界文化的豐富多彩,樹立尊重世界文化多樣性的意識。4.能夠觀察、描述地球上人口、城鄉、文化等人文環境要素的基本狀況,以及人類活動對自然環境的影響。三、單元結構活動設計四、教學重點、難點重點:能夠觀察、描述地球上人口、城鄉、文化等人文環境要素的基本狀況,以及人類活動對自然環境的影響。難點:世界人口、語言、宗教的分布地區和聚落與自然環境的關系。五、單元教學評價單元目標 單元評價內容區域認知 1.運用地圖和相關資料,描述并簡要歸納世界人口數量變化和人口空間分布特點。 2.通過閱讀圖像、觀看視頻或實地考察等,描述城鎮與鄉村的景觀特征及其變化。綜合思維能力 1.運用反映人種、語言、宗教、習俗等內容的圖文資料,描述世界文化的豐富多彩,樹立尊重世界文化多樣性的意識。 2.能夠觀察、描述地球上人口、城鄉、文化等人文環境要素的基本狀況。人地協調觀 1.描述地球上人口、城鄉、文化等人文環境以及人類活動對自然環境的影響。地理實踐力 調查家鄉地名的由來單元達成評價量表 等級 一般 良 優分值(滿分100) 60——79 80——89 90以上六、大單元課題活動——調查家鄉的地名(一)課題背景:我國歷史悠久,地名多種多樣,主要有以下三類:一是反映自然環境的地名,如取東、南、西、北方位的地名有河南、河北等,與地形、水體有關的地名有鞍山、平頂山,黑龍江和酒泉等。二是反映經濟活動歷史狀況的地名,如反映商業集市貿易的地名有茶店、酒店、牛街和馬市等;反映礦產資源的地名有錫礦山、鐵嶺等。三是反映文化歷史狀況的地名,如反映歷史事件的地名有秦皇島(因秦始皇東巡至此而得名)等:反映少數民族文化的地名有呼和浩特等,蒙古語中“浩特”指城,“呼和浩特”的意思是“青色的城”。(二)課題目標:寫一份報告,介紹你所在的省(自治區.直轄市)、縣(市)和你所在街區或村鎮的地名情況。(三)課題要求:你需要調查下列問題:1、你所在的省(自治區、直轄市)、縣(市)的名字是什么 你知道它們的含義嗎 這些地名反映了什么歷史狀況 2、你所在的城市街區或村鎮叫什么名字 你知道它們的含義嗎 這些地名反映了什么歷史狀況 (四)課題準備:全班分成若干小組,與本小組的同學一起搜集資料,進行討論。(五)搜集資料的渠道:互聯網和走訪或咨詢。(六)呈現結果方式:撰寫一份介紹你所在的省(自治區.直轄市)、縣(市)和你所在街區或村鎮的地名情況調查報告。(七)課題收獲:地名可以反映出一個地方自然、經濟和文化的歷史狀況。并知道自己所在地地名的由來,拓展延伸鏈接有趣有用的地理知識。(八)主題活動過程性評價細目設計組別 評價內容 分值 水平1 水平2 水平34人一組 1、你所在的省(自治區、直轄市)、縣(市)的名字是什么 你知道它們的含義嗎 這些地名反映了什么歷史狀況 2、你所在的城市街區或村鎮叫什么名字 你知道它們的含義嗎 這些地名反映了什么歷史狀況 30 1、說出你所在的省(自治區、直轄市)、縣(市)的名字是什么 (2分)詳細清晰說出它們的含義嗎 (5分)詳細清晰說出這些地名反映了什么歷史狀況 (8分) 2、你所在的城市街區或村鎮叫什么名字 (2分)詳細清晰說出它們的含義嗎 (5分)詳細清晰說出這些地名反映了什么歷史狀況 (8分) 1、說出你所在的省(自治區、直轄市)、縣(市)的名字是什么 (2分)能說出它們的含義嗎 (3分)能大致說出這些地名反映了什么歷史狀況 (6分) 2、你所在的城市街區或村鎮叫什么名字 (2分)能說出它們的含義嗎 (3分)能大致說出這些地名反映了什么歷史狀況 (6分) 1、說出你所在的省(自治區、直轄市)、縣(市)的名字是什么 (2分) 2、你所在的城市街區或村鎮叫什么名字 (2分) 3.能夠說出省、縣或村鎮其中之一的名字由來(3分) 4.大致知道其中之一反映的歷史狀況。(6分)備注: 小組最后得分:27——30分為優秀;24——26分為良好;18——23分為及格;18分以下不及格。六、單元課時規劃和活動實施表單元教學主題 世界的居民 學科 地理 年級 七年級單元 第三單元 授課人 ×××單元實施課型 安排 課時 設置 課時目標 關鍵任務 驅動性問題 及時性評價新授課——世界的人口 1課時 1.能從各種常見的圖表以及其他簡單的資料中讀出不同時期世界人口的數量、會通過不同年代的世界人口總數,說明世界人口增長速度的變化、世界人口持續增長的情況。2.學會閱讀世界人口分布圖,說出世界人口分布的特點,并簡單分析其形成原因。 3.學會計算人口自然增長率和人口密度,并能運用各種資料,比較不同國家和地區人口增長的快慢。 4.結合事例說出人口數量過多對環境、經濟的影響,認識到人口問題與社會可持續發展之間的關系,樹立正確的人口觀和可持續發展的觀念。 任務一:人口數量變化的歷程與特點 任務二:反映人口增長情況的三個指標 任務三:衡量人口分布的重要指標——人口密度 任務四:世界人口分布的特點 任務五:人口數量過多、過快帶來的問題 任務六:人口負增長帶來的問題 世界人口數量變化的歷程表現出哪些特點? 人口增長情況用什么指標? 人口自然增長率的計算公式? 人口自然增長狀況與當地經濟發展的關系是什么? 衡量人口分布的重要指標是什么?用什么專業術語表達?。 世界人口分布密集區“四多”在哪些地區?世界人口分布稀疏區,“四少”主要分布在哪里? 什么樣的自然環境人口分布稠密?什么樣的自然環境人口分布稀疏? 人口增長過多過快會帶來什么問題? 人口數量過少和增長過慢會帶來什么樣的問題? 人口過多過少采取什么樣的措施解決? 人口的增長什么樣的情況是合適的? (根據驅動型問題的課堂提問內容設計分值)評價內容: 說出世界人口在不同時段的增長特點 能說出人口自然增長率大于、等于、小于0的含義? 說出人口自然增長率的計算公式 能夠距離說出自然增長率與經濟發展水平之間的關系 能說出人口密度的的含義和表達詞語 在圖上說出世界人口分布密集區和稀疏區的分布地區以及與自然環境之間的關系 總結歸納人口分布狀況與自然環境之間的關系 能夠說出世界人口過多和過少所帶來的問題以及采取的措施。新授課——世界的人種 1 1.了解人種的劃分及世界三大人種的體質特征。 2.運用地圖,掌握世界三大人種的主要分布地區,并簡單了解人種與地理環境的關系。 3.樹立科學的種族觀,各種族之間一律平等。 任務一:三大人種的體質特征的比較。 任務二:三大人種的分布地區。 世界有哪三大人種? 人種是從人的哪些體質方面的特征來劃分? 不同人種的特征有哪些? 三大人種在世界上的主要分布地區? 人種與地理環境有哪些關系? (根據課堂提問內容設計分值)1.能說出無世界三大人種的名稱 看圖片能描述出世界三大人種的主要特征 利用世界人種分布圖,能描述出三大人種的主要分布地區 不同的地理環境與人種之間的關系 什么是混血人種?新授課——世界的語言與宗教 1 1.了解世界重要語言的種類及其作用,知道世界三大宗教的基本特點。 2.掌握漢語、英語、法語、俄語、西班牙語、阿可拉伯語的主要分布地區,以及世界三大宗教的主要分布地區。 3.能正確對待不同的宗教信仰。 任務一:聯合國的6種工作語言 任務二:6種語言的主要分布地區 任務三:基督教的主要分布地區 任務四:伊斯蘭教的主要分布地區 任務五:佛教的主要分布地區 聯合國的工作語言有哪些? 聯合國6種工作語言的主要分布地區 漢語、英語、俄語、阿拉伯語、西班牙語、法語的特點 世界的三大宗教是什么? 三大宗教的發源地和創始時間? 三大宗教的主要分布地區? 三大宗教的代表性建筑特點和著作是什么? 三大宗教的習俗活動有哪些? 你知道我們身邊有哪些宗教的活動? (根據課堂提問內容設計分值)1.能說出聯合國的6種工作語言名稱和在世界上的主要分布地區 六種語言的主要特點 世界三大宗教的名稱 三大宗教的特點 三大宗教的主要分布地區 三大宗教的發源地 會辨別三大宗教的代表性建筑 簡單說出三大宗教的習俗活動 舉例說出身邊的宗教或宗教活動新授課——世界的聚落 1 1.了解聚落的主要形式,以及聚落的形成和發展。 2.能舉例說出聚落的位置、分布、形態、建筑與自然環境的關系。 3.了解保護聚落方面的世界文化遺產的重要意義。 4.了解城市的發展過程,能夠分析民居與自然環境和人類活動的關系。 5.尊重自然規律,樹立人地協調發展的環境觀。 任務一:聚落的主要形式 任務二:城市與鄉村的主要差別 任務三:聚落位置、分布與自然環境的關系 任務四:聚落形態、建筑特色與自然環境的關系 任務五:文化遺產的種類 任務六:文化遺產的意義和價值 任務七:文化遺產保護的內容 聚落有哪兩種形式? 利用圖片找出城市與鄉村的差異 聚落的形狀一般有哪兩種形式? 歸納聚落形成的自然條件?人文條件一般有哪些? 聚落的建筑特色與自然環境的關系 保護世界文化遺產的重要意義? 說出我國或世界十處文化遺產。 (根據課堂提問內容設計分值)1.能夠說出聚落的兩種形式 2.利用圖片說出城市與鄉村的差異 3.描述從村莊如何發展到城市? 4.簡要說出聚落的形成跟哪些自然環境要素有關,有什么樣的關系? 5.舉例說明聚落的代表性建筑與自然環境之間的關系 6.世界文化遺產分為哪兩大類? 7.簡單說出保護世界文化遺產的重要意義 8.舉例說出世界或中國世界文化遺產十處 9.在城市建設過程中遇到文化遺產給如何處理并說出理由。試卷第1頁,共3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