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3張PPT)歡迎來到音樂課堂music class《杵歌》走進高山族高山族是中國臺灣地區南島語系各族群的一個統稱。2008年,總人口為494107人。高山族主要居住在中國臺灣省,也有少數散居在福建、浙江省等沿海地區。高山族聚居地區主要在臺灣中部山區、東部縱谷平原和蘭嶼島上。高山族以稻作農耕經濟為主,以漁獵生產為輔。高山族的手工工藝主要有紡織、竹編、藤編、刳木、雕刻、削竹和制陶等。高山族有自己的語言,屬南島語系印度尼西亞語族,大體可分為泰雅、鄒、排灣三種語群。沒有本民族文字,散居于大陸的高山族通用漢語。居住在臺灣的高山族同胞有自己獨特的文化藝術,他們口頭文學很豐富,有神話、傳說和民歌等。高山族初聽音樂,節奏、旋律有何特點?該曲音樂節奏鮮明,旋律流暢,起伏較大,既有勞動節律,又優美動人,體現了高山族同胞勤奮、樂觀、豪放的性格,并生動地展現了高山族同胞的生活風俗習慣。歌曲一共分為幾個樂句?共分為兩個長樂句A句結束于6音,并且延續了三個小節,使音樂和感情都相對歸于平靜,這與樂曲最后的長結束音形成一種呼應。B句中的開始小節(第14小節)的“6”與第一樂句結尾音“6"構成八度大跳,并通過節奏的緊密性和強拍強位置上休止符的使用,加強了與第一樂句結尾音的對比,突顯了音調的豪放、樂觀精神。全曲歌詞均為襯詞,增添了歌曲內容的鮮明性和生動性。此曲盡管沒有實詞、指向,但所表現的高山族樂觀、積極向上的民族精神,卻是十分明確的。學唱歌曲背 景 介 紹《杵歌》最初產生于勞動,是臺灣中部日月潭附近高山族婦女在舂米勞動時所唱的勞動號子。當地,每逢收獲季節的夜晚,男女青年常到各家去幫助舂米、磨谷。他們邊勞動,邊歌唱,并趁機挑選對象、傾訴戀情。這是姑娘們舂米時所唱的歌,磨谷的小伙子們也可湊上去和唱。第一遍無含義,隨后即興編詞唱出。由于此歌律動感很強,之后發展為邊歌邊舞的勞動歌舞。高山族絕大部分居住在臺灣東部山區及大陸東南沿海島嶼,語言屬南島語系印尼語族,有多種差別較大的方言。唱歌是高山族各族群文化生活最重要的內容之一,凡舉行儀式、耕作、打獵、鋤草,戀愛、飲酒都要唱歌。完整欣賞《杵歌》你還聽過高山族哪些歌曲?欣賞臺灣高山族民歌《阿里山的姑娘》高山族音樂有何特點?高山族音樂有民歌與器樂兩大類。民歌比器樂豐富, 可分勞動歌、生活歌、儀式歌和敘事歌 4類:①勞動歌 是在農耕、狩獵、捕魚及其他勞動中唱的,以農業勞動 歌最多。②生活歌分抒情歌、朗誦歌、諷刺歌、舞歌、 酒歌、兒歌和催眠歌等。③儀式歌分禮俗歌、祭典歌和 巫咒歌等3種,禮俗歌用于婚禮、喪禮和迎賓送客等場合; 祭典歌用于有關農業、狩獵、漁業的祭祀儀式以及祭祖 先、祭人頭和舉行成年儀式(祭猴)等場合;巫咒歌用 于祈求降雨和祛除疾病。④敘事歌是以敘述歷史來緬懷 祖先和頌揚部落頭人等為內容的傳說故事歌。小 結同學們,臺灣自古以來就是祖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讓我們共同期盼寶島臺灣早日回到祖國的懷抱,海峽兩岸的中國人早日團聚。到那時,讓我們手拉手,唱啊、跳啊,共同慶賀吧!感謝聆聽music class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