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地勢西高東低,地形多種多樣第二課時一、教學目標1.認識我國西高東低,呈三級階梯狀分布的地勢特征;2.運用中國地形分布圖和中國地勢三級階梯示意圖,讓學生說出我國地勢三級階梯及分界線,大致海拔高度和主要地形區;3.結合圖片等資料,舉例說明我國地勢特點對生產和生活的影響,培養學生運用地理知識分析地理現象的能力;4.關心我國的基本國情,通過對祖國山河的了解,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激發學生建設祖國的雄心壯志。二、教學重難點重點:1、概括我國的地勢特征;2.舉例說明并理解我國地勢特征對我國氣候、河流的影響。難點:舉例說明并理解我國地勢特征對我國氣候,河流等的影響。三、教學過程(一)新課導入:讀一讀古典詩詞中涉及我國地勢的詩句。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同學們,這些古詩所講的都有哪些共同點呢?(都在講河流自西向東流)為什么會這樣?河流流向受什么因素的影響?今天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來探索這個問題。新課講授:概念解釋地勢:是指地表高低起伏的總趨勢,命名方式一般為具體方位+高(低)方位地形:地表的各種各樣的形態。主要有山地,丘陵,高原、平原和盆地五種基本類型2、讀圖,判斷中國地勢特征看顏色,不同顏色表示不同的海拔。看流向,根據河流流向判斷地勢。基本特征:我國地勢西高東低自主學習:1.我國河流為什么多自西向東流?答:我國地勢西高東低2.讀圖:根據不同區域的海拔高度,能劃出幾個區域。分析:我國地勢可分為三個區域,自西向東依次降低,像臺階一樣。小結:我國地勢西高東低,呈三級階梯狀分布。3、合作探究:在階梯界線的河流水流有何特點?我們可以如何利用?在階梯交界處,水能資源豐富,多瀑布和水電站。4、你能分別找出我國三級階梯分界線嗎?第一、二級階梯分界線:昆侖山脈— 阿爾金山脈一祁連山脈——橫斷山脈第二、三級階梯分界線:大興安嶺—太行山一巫山——雪峰山讀圖:分析我國三級階梯各自的特點。分析:第一級階梯:地形:高原海拔:4000m以上構成:青藏高原(被稱為 “世界屋脊”)、柴達木盆地第二級階梯:地形:高原、盆地海拔:1000—2000m構成:塔里木盆地、準噶爾盆地、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四川盆地、云貴高原第三級階梯:地形:平原、丘陵為主海拔:500m以下構成: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東南丘陵、遼東丘陵、山東丘陵這是第一級階梯的自然景觀圖(多媒體展示第一級階梯青藏高原的自然景觀圖),它位于祖國的西南部。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第一級階梯的邊界山脈是:昆侖山脈-祁連山脈-橫斷山脈。第一級階梯(青藏高原)這是第二級階梯的自然景觀圖(多媒體展示第二級階梯云貴高原的自然景觀圖),從第一級階梯往北、往東是我們祖國高原和盆地主要分布的地區,海拔多在1000~2000米。它與第三級階梯的邊界山脈是:大興安嶺-太行山脈-巫山-雪峰山,主要地形區有:塔里木盆地、準噶爾盆地、四川盆地、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云貴高原等。第二級階梯(云貴高原)這是第三極階梯的自然景觀圖(多媒體展示第三級階梯長江中下游平原的自然景觀圖),從第二級階梯往東是祖國的第三級階梯,海拔多在500米以下,以平原、丘陵為主。主要地形有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東南丘陵等。第三級階梯(長江中下游平原)趁熱打鐵,給學生5分鐘完成課本第28頁活動1、活動2。請學生起來回答。小結:5、分析:西高東低的地勢特點對我國有什么影響呢?講授:對氣候:西高東低的地勢,便于海上濕潤氣流深入內陸,形成降水,有利于農業生產。解釋:我國地勢西高東低向海洋傾斜,有利于海洋上的濕潤氣流(夏季風)深入內陸,為我國廣大地區帶來大量的降水,有利于我國東部廣大地區發展農業生產。對運輸:西高東低順著地勢,我國眾多大河滾滾東流,便利東西交通。解釋:一方面,向東流淌的大河溝通了我國東西的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內陸的聯系,有利于促進沿海地區經濟的發展,西部地區經濟的大開發;另一方面,階梯交界處的高大山脈成為我國東西交通上的巨大障礙。對水利設施:階梯交界處,落差大,水能豐富解釋:我國的大型水電站,包括在建和擬建的,基本上都位于地勢一、二級階梯分界線的附近及地勢二、三級階梯的分界線附近。老師總結:“俗話說‘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我國西高東低的地勢,必然造成我國的大江、大河滾滾東流,河流從高一級階梯流入低一級階梯時,落差很大,水能資源極為豐富,我國的大型水電站大多建設在階梯的交界地帶,如葛洲壩水電站和長江三峽水利工程等?!?br/>6、課堂總結這兩節課我們主要復習了我國的主要地形區和陸上主要山脈的分布;主要學習了我國地勢的基本特征,以及我國西高東低的地勢對自然環境和經濟活動的影響。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