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1張PPT)今天我們要走進哪個少數民族呢?蒙古族主要居住在內蒙古自治區(qū),另有一部分散居于新疆、青海、云南、遼寧、吉林、黑龍江等地,人口約六百余萬。蒙古族有自己的語言、文字、音樂文化。蒙古族民族音樂,特別是民歌中的長調、短調,民族樂器中的馬頭琴,在中華民族音樂寶庫中占有獨特的地位。同時長調因其在蒙古族歷史發(fā)展中的文化價值以及其悠長曠達、自由舒展的、優(yōu)美的旋律而被列為“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名單。蒙古族通過視頻了解蒙古族民族特色《銀杯》蒙古族民歌民 歌民間歌曲簡稱民歌,是勞動人民在生活和勞動中自己創(chuàng)作、自己演唱的歌曲。它以口頭創(chuàng)作、口頭流傳的方式生存于民間,并在流傳過程中不斷經受人民群眾集體的篩選、改造、加工、提煉,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日臻完美。《銀杯》是內蒙古自治區(qū)鄂爾多斯的一首祝酒歌。它屬于民歌中的風俗類歌曲,常用于酒宴聚會,彰顯蒙古族人民熱情好客的民族文化。聆聽音樂,并劃分樂句共分為A、B兩個樂句酒在蒙古族生活中不可或缺,通常主人將斟滿酒的銀碗托在哈達之上獻給客人,客人應接住酒杯表示接受了主人純潔的情誼。主人會在飲宴的過程中載歌載舞地高唱酒歌,以示對賓客的盛情。之后客人用左手捧杯,用右手的無名指蘸第一滴酒彈向天空,蘸第二滴酒彈向大地,蘸第三滴酒涂在自己的腦門上,分別表示敬天、敬地、敬祖先,隨后把酒一飲而盡。因此,酒歌就成為蒙古族民歌藝術中重要的體裁之一。這首記錄于內蒙古伊克昭盟的酒歌,唱遍了整個內蒙古草原,可以說是各類酒歌的代表,有人甚至將它稱為蒙古族的“族歌”。歌曲背景歌名由來歌曲名為《銀杯》,是因為蒙古族在向最尊貴的客人敬酒時,一定要用一只銀碗盛酒。而且,在蒙古族的觀念中,銀子是比金子還要貴重的金屬,歌名《銀杯》有它非常特殊的含義。學唱歌曲學唱第一樂句襯詞前倚音學唱第二樂句襯詞下滑音前倚音跟隨音頻,完整演唱歌曲請欣賞蒙古族祝酒歌《銀杯》《銀杯》的歌詞共三段(教科書中選用兩段),每段兩句,每段的第二句歌詞完全相同,即:“朋友們歡聚一堂敬請干一杯”。這樣的創(chuàng)作方法很明顯地突出了酒歌的主題。《銀杯》曲調短小,節(jié)奏整齊,結構緊湊,是帶有舞蹈性質的短調歌曲。仔細觀察,該歌曲旋律由哪幾個音組成?屬于什么調式?12356中國民族五聲音階結束音為6,因此是中國民族五聲(羽)調式了解短調節(jié)奏整齊,旋律優(yōu)美抒情,結構工整,多為敘事性歌曲。近代一些宴歌、婚禮歌等也屬于短調體裁。主要流行于內蒙古農業(yè)地區(qū)。總結短調歌曲特點輸入標題您的內容打在這里,或者通過復制您的文本后,在此框中選擇粘貼,并選擇只保留文字。一、結構多為一段體(兩個樂句)二、調式為五聲調式三、旋律多為大跳音程四、節(jié)奏整齊小知識此歌在一些地方也被稱做《金杯》,這是傳承中的正常現象。這首酒歌的情緒熱烈、風格濃郁、音調簡潔、節(jié)奏明快,朗朗上口,適合于群唱。在草原上,《銀杯》早已成為酒席間不可少的精神食糧。感謝聆聽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