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3課 東漢的興衰 教學設計內容要點:了解西漢末到東漢的政治、社會動蕩。認知提示:1.學什么“東漢的建立”是指知道東漢的建立者、建立時間、都城?!爸罇|漢外戚、宦官專權造成的社會動蕩”是指了解東漢的社會狀況,知道東漢后期社會動蕩局面的形成,了解這種社會局面給東漢造成的影響是什么。2.學到什么程度“了解東漢的建立”是指通過閱讀教材,能夠明確找出東漢的建立者、建立時間以及都城等基本史實;“知道東漢外戚、宦官專權造成的社會動蕩”是指通過閱讀教材和材料,分析社會動蕩的原因及影響。3.怎么學創設歷史情境,讓學生直觀的了解東漢的興衰;通過文獻資料等,讓學生學會分析材料,得出結論,培養學生對問題的分析能力。本課的主題是東漢的興衰,包括三個子目:光武中興、外戚宦官交替專權、黃巾起義。光武帝劉秀順應統一國家建立與鞏固的歷史潮流,結束了西漢末年以來長期混戰的局面,重整封建統治秩序,推行休養生息政策,社會出現繁榮景象。東漢中后期,外戚、宦官專權造成的社會動蕩局面,導致了黃巾起義,沉重打擊了東漢的統治,使東漢政權名存實亡。東漢時期的興衰發展歷程延續了秦、西漢的興衰規律,是中國歷史封建王朝發展的縮影,對把握歷史發展規律有典型的意義。在全冊教學中處于重要的地位。七年級的學生剛接觸歷史,對一些歷史概念很模糊,歷史思維能力還有待提 高。但求知欲強,好奇心重,課堂參與積極性高。因此,本課學習過程中故事性 設計稍顯突出,突出東漢由興至衰的發展過程,以及朝代興衰背后所隱藏的秘密, 明白國家的安定,百姓生活才安定。在課堂上,應給予學生充分的肯定,激發學 生敢想敢說的欲望,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培養學生的學科素養。1.知道東漢建立的基本概況、光武帝鞏固統治的措施及其影響。(史料實證、歷史解釋)2.了解外戚宦官交替專權對東漢王朝統治造成的影響。(史料實證、歷史解釋)3.通過閱讀教材,思考總結黃巾起義爆發的原因、時間、領導人、創立的組織及其結果和影響。通過學習東漢的興衰史,認識到社會安定是國家富強的基礎和前提。(家國情懷、歷史解釋)重點:光武中興的背景和措施;理解“光武中興”對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所起的作用。難點:理解東漢中期以來外戚宦官交替專權的史實。重難點突破:①教材從背景、措施、結果三個方面敘述的,背景可以從西漢后期朝政的腐敗入手,具體措施可以和西漢修養生息政策作一比較,結果方面可以以討論的形式展開,讓學生說出與文景之治的共同原因和作用。②指導學生閱讀教材正文和外戚梁冀驕橫統治的相關史事,了解外戚和宦官交替專權的史實,同時設計學生活動,讓學生爭取捋清示意圖,理解背后深層次原因是封建專制皇權的至高無上,這些人只是“狐假虎威”。【導入新課】【圖片導入,問題引領】這些出土東漢時期陶俑、集市畫像磚透露出什么信息?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第13課,《東漢的興衰》,來解密其中的信息。(設計意圖:通過學生喜聞樂見的歌曲視頻,激發學生學習的欲望,自然切入課題。)【講授新課】自主學習·問題引領(設計意圖:整合教材,捋清思路,問題引領,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的能力。)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一、光武中興 【整體感知,規律探究】 目標導學一:光武中興 [播放視頻]觀看視頻,初步了解劉秀建立東漢與光武中興,思考以下問題。 1.王莽篡漢 ①西漢后期社會狀況: “大興徭役,重增賦斂,征發如雨……饑饉……死于道,以百萬數”。 ——《漢書》 政治狀況:政治腐敗、大興徭役賦稅 社會狀況:民不聊生、百姓流離失所 ②為什么是王莽篡漢? 王莽字巨君,孝元皇后之弟子也。元后父及兄弟皆以元、成世封侯,居位輔政,家凡九侯、五大司馬。……莽群兄弟皆將軍五侯子,乘時侈靡,以輿馬聲色佚游相高,莽獨孤貧,因折節為恭儉。受《禮經》,師事沛郡陳參,勤身博學,被服如儒生。 ——《漢書》 教師:西漢王朝自武帝病逝后,即位的皇帝或為幼主,或為昏君,導致外戚勢力坐大,西漢朝政越來越腐敗。王莽利用外戚的身份,長期握有朝廷內外的軍政大權,公元9年,王莽篡漢,建立新朝。 2.王莽改制 播放視頻《王莽改制》,思考其影響? 材料:仿照《周禮》的制度推行新政,屢次改變幣制,更改官制與官名。以王田制為名,恢復井田制。還把鹽、鐵、酒、幣制、山林川澤收歸國有。將耕地重新分配,又廢止奴隸制度,建立五均賒貸(貸款制度)、六筦政策,以公權力平衡物價,防止商人剝削,增加國庫收入。而刑罰、禮儀、田宅車服等儀式,也不?;貜偷轿髦軙r代的周禮模式。 ——摘編自百度百科 問題:從王莽改制的失敗中,同學們認為在改革中應當注意哪些問題呢? 3.東漢的建立 課件展示劉秀的相關信息,指出東漢的建立是依靠豪強地主,并留下了巨大的隱患。 王莽的改制不僅沒有挽救西漢末年的社會危機,反而使各種矛盾激化。公元17年,赤眉、綠林軍起義,身為漢朝宗親后裔的劉秀乘勢而起,建立東漢,定都洛陽。 劉秀:28歲起兵,30歲稱帝,在位33年。稱帝后經過十多年的征伐,基本統一中國,恢復漢朝。其為人謹慎、樸實而有氣度,躬親政務,堪稱一代明君。 【問題探究1】歷經王莽新政之亂、綠林赤眉起義之戰的東漢為何而興? 4.光武中興 ①東漢初年,光武帝面臨著怎樣的社會局面? 材料:“禍拏未解,兵連不息,刑法彌深,賦斂愈重……父子流亡,夫婦離散,廬落丘墟,田疇蕪穢”,以致“匹夫僮婦,咸懷怨怒”。 ——《后漢書·桓馮列傳》 譯文:禍亂相連,戰爭不息,刑法更加殘酷,賦稅更加沉重。父子流亡,夫婦離散,村落成了廢墟,田地荒蕪。 人民無不怨恨在心。 想一想:劉秀會采取什么樣的措施鞏固政權? 創設情境——光武帝采取的鞏固措施 光武帝劉秀完成了統一大業,恢復了漢室的統治。但連年征戰,天下百姓久遭戰禍,假如你是劉秀,你會采取哪些措施改善社會狀況?你又會借鑒前人哪些經驗呢? 課件展示《后漢書》中劉秀采取的各項措施,讓學生根據史料內容進行總結。 問題:劉秀以“柔道”治理天下,他會具體從哪些方面入手呢? 學生:減輕負擔、懲治腐敗、妥善處理民族關系等角度。 課件展示東漢人口數據表以及文物《說唱俑》 問題:光武帝采取這一系列措施效果如何? 學生:平息了漢末以來的混亂局面,光武帝統治后期,社會出現比較安定的局面,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史稱“光武中興”。 【知識整合】根據材料分析,古代盛世局面出現的共同原因,對此你有何啟示? 過渡:課件展示東漢畫像磚,畫中顯示主人過著悠閑自在的日子,但是從中也隱含著危機,高大的圍墻和望樓說明當時社會混亂,動蕩不安。 學生觀看視頻,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思考問題。 閱讀教材,了解王莽其人及其建立的新朝。 閱讀史料,從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 王莽改制的影響:王莽建立新朝后,進行一系列改革,史稱“王莽改制”。他的改革屢次對土地、幣制、商業、民族關系進行變化,朝令夕改,引得豪強和農民的不滿,最終引發農民大起義。 改革要注意的問題:改革要符合客觀規律;關注民生。 閱讀教材,歸納東漢建立的基礎知識。 融入情境,發揮歷史想象力,結合西漢建立之初的狀況進行分析。 社會經濟凋敝、社會矛盾尖銳。 閱讀史料,歸納總結劉秀鞏固政權的措施。 盛世:西漢-文景之治;東漢-光武中興。 原因:都善于吸取前朝滅亡的教訓;都注重發展生產,輕徭薄賦,減輕農民負擔。 啟示:統治者要勤政愛民,重視民生,愛惜民力;國家統一,社會安定是經濟發展的前提等。 初中生注重形象思維,視頻能提升學生學習興趣。 拓展王莽改制的內容,一方面構建從西漢滅亡到東漢建立的歷史變遷完整性;另一方面培養學生用批判的眼光看待問題。 通過背景介紹,培養學生歷史想象力和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精選史料,盡可能地還原東漢初期真實的歷史面貌,引導學生身臨其境地認識劉秀的具體措施,初步掌握論從史出、史論結合的歷史學習方法。二、外戚宦官交替專權 目標導學二:外戚宦官交替專權 [播放視頻]觀看視頻,了解外戚宦官交替專權的概況,并思考以下問題。 師:劉秀是一位優秀的皇帝,經過他的治國措施,社會比較安定,但還是存在一定的社會隱患。那他的后人能否把社會的隱患消除? 東漢后期十個皇帝的即位年齡及其壽命 皇帝和帝殤帝安帝順帝沖帝質帝桓帝靈帝少帝獻帝即位年齡1011311281512149壽命27231303936341454算一算,這些東漢皇帝即位的平均年齡是什么?他們的平均壽命是多少? 說一說,他們的即位年齡和壽命對朝政有什么影響?會導致什么樣的后果? 【名詞釋義】外戚:皇帝的母族、妻族,也就是太后和皇后的家族。東漢的外戚,一般都是功臣宿將,名門大族。 宦官:是指在宮中服侍皇帝和皇帝家族的男子。東漢中后期的宦官往往因幫助皇帝除掉外戚、奪回政權有功而被封侯賜爵,成為可能專權的另一種政治力量。 教師:外戚與宦官交替專權使當時出現了怎樣的政治狀況? 多媒體展示材料: 材料1:漢順帝末年,京都流傳一首童謠:直如弦,死道邊。曲如鉤,反封侯。(這首漢末童謠大意是說性格如弓弦般正直的人,最后不免淪落天涯,暴尸荒野;而不正直的奸人,泉眼服飾,阿世盜名,反倒封侯拜相,極盡榮華。) 材料2:外戚梁冀先后廢立了三個皇帝,獨攬朝政20余年。他一家人全部當官封侯,橫行霸道,把數千平民當做是自己的奴婢,各地上朝廷貢品先要送到他家后才敢獻給皇帝。年幼的漢質帝不滿梁冀專權,說他是跋扈將軍。梁冀居然令人在面食中下毒,毒死質帝。 學生分析,討論,總結。 外戚宦官輪流把持朝政,任用親信,導致政治腐朽不堪,正直的官員受到排擠陷害,社會混亂,人民遭殃。 教師:上面的這種狀況,導致民間有什么樣的情緒呢? 多媒體展示材料: “發如韭,剪復生;頭如雞,割復鳴。;吏不必可畏,小民從來不可輕。”這是當時的一首民謠,這首民謠反映了民間什么樣的情緒? 學生翻譯,回答。 教師(提示):這首民謠的含義是我們百姓的頭發像韭菜,被剪后還能復生。(古代剪發也是一種刑罰)我們百姓的頭如雞,被砍了以后還能打鳴。官吏是不必要敬畏的,百姓從來都不可被輕視。 學生:廣大人民再也不能忍受這種黑暗統治了,反抗的情緒在民間蔓延。 教師:(過渡語)這種反抗的情緒最終導致了什么樣的歷史事件? 學生:導致了人民起義。 教師:東漢安帝至靈帝統治時期,有史可據的農民起義多達41次,期中安帝統治的19年中,一共發生率4次農民起義。順帝統治的19年中,發生了13次;沖、質帝在位總共不足2年,卻發生了4次,桓帝統治21年,發生了14次,而靈帝統治時,168到180年,發生了農民起義4次。184 的對東漢政權影響最大的一次起義是發生在靈帝劉宏統治時期的而一次起義,這次起義叫什么? 學生:黃巾起義。 【問題探究2】外戚宦官得以亂政的根源是因為利用了誰的權力? 提示:利用了至高無上的皇權作亂。 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結合課本分析后總結回答:東漢皇帝的年齡平均為9.5歲;他們的平均壽命是24歲。 他們即位年齡和壽命對朝政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即位的皇帝大多年幼,不能主政,大權是由皇帝的母親太后主持。太后中用自己的親戚,導致外戚的權利膨脹?;实坶L大后,不甘心被外戚擺布,想親自行使軍權,就依賴身邊的宦官,設法除掉外戚,宦官由此得到寵信,把持朝政。如此循環往復,形成了東漢后期外戚與宦官交替專權的局面。 生:根據材料結合課本思考答案(導致政治腐朽不堪,社會混亂,人民遭殃。) 通過觀看視頻,學生更容易理解本節課的難點問題,東漢衰落的主要 原因是外戚和宦官交替專權。 通過當時的童謠,創設問題讓學生理解這種局面給社會帶來的影響。三、黃巾起義 目標導學三:黃巾起義 [播放視頻]觀看視頻,了解黃巾起義的背景,并思考以下問題。 【問題探究3】黃巾起義的原因? 1.原因: 材料1:東漢末年,朝中大臣上書提出張角所以能興兵作亂,萬人所以樂附之者,其源皆由十常侍(在皇帝左右侍候的宦官)多放父兄、子弟、婚親、賓客典據州郡,辜榷(搜到)財利,侵掠百姓。百姓之冤無所告訴,故謀議不軌,聚為盜賊。” 材料2:(元嘉元年)京師旱。任城、梁國饑,民相食。 (永興二年)蝗災為害,五谷不登,人無宿儲。 (建寧三年)河內人婦食夫,河南人夫食婦。 銜接:天災人禍,社會民不聊生,人們已經無法忍受東漢末年的黑暗統治了, 反抗的情緒在民間蔓延。于是,一場精心策劃的大型農民起義爆發了。 2.概況。 播放視頻《黃巾起義》 材料: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太吉。 結合視頻,閱讀教材,填充表格內容原因領導者時間特點結局影響3.影響: 材料:黃巾起義爆發后,起義軍“燔燒官府,劫略聚邑,州郡失據,長吏多逃亡.旬日之閑,天下響應?!?追問:黃巾起義為什么會得到天下相應? 提示:外戚宦官輪流專權,政治極端腐敗黑暗,自然災害不斷,人民面臨死亡的威脅。 黃巾起義對東漢的統治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提示:沉重打擊了東漢統治。 此后,東漢政府,為鎮壓起義,加強地方統治,派重臣到地方統治,地方勢力迅速膨脹,揭開了東漢末年軍閥混戰的大幕,到220年曹丕廢漢獻帝建魏,東漢滅亡。中國歷史又進入一個分裂割據的時代。 知識拓展:州牧割據 黃巾起義爆發后,地方州郡亂成一團漢王朝為加強對地方的統治 ,派重臣出任州牧,統領地方軍事要務,地位在郡守之上。此后,州牧勢力逐漸膨脹,甚至不聽從朝廷的命令,稱為獨霸一方的軍閥。州牧割據的局面加速了漢王朝的瓦解。 【課堂活動】猜猜“我”是誰? 原因:東漢后期,外戚和宦官交替專權,重用親信,朝政腐敗等。 自然災害頻發。 基本概況 (公元184 年,領導人張角,全國 范圍爆發,起義軍頭裹黃頭巾,有組織有準備,群龍 無首,起義失敗,沉重打擊了東漢統治,使其一蹶不振) 在經過較多的史料學習后,學生思維較累,此時從簡潔明了的童謠導入該目,通過動畫片了解黃巾起義的這一事件,即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在觀看到完成了本部分的知識內容,通過一個問題總結對黃巾起義的原因進行總結,順筆成章的明確其影響。 通過老師敘述,彌補本課教材正文部分對東漢滅亡的了解,幫助學生對一個王朝建立完整的認識。為后面的學習做好鋪墊。 知識拓展,開闊眼界,擴大知識面。 課堂活動,整合資源,活躍課堂氣氛課堂小結 課件呈現東漢興衰的形勢圖,讓學生指出興在哪里,衰在哪里,再利用光武帝鞏固統治采取的措施進行歸納總結,如何做才能使一個王朝逐漸興盛。我們要以史為鑒,關注現實,重視人民的力量,減輕人民的負擔。最后扣題,如何才能跳出這個怪圈:就是民主,讓人民監督政府,政府才不會松懈。 總結課堂內容,梳理知識線索。 通過課堂小結,鞏固所學知識,引導升華,認識人民的重要作用,得出“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的結論。課堂鞏固 1.(2021·山西·中考真題)東漢初年,劉秀整頓吏治,合并郡縣;釋放奴婢,減輕農民負擔;減輕刑罰;允許北方少數民族內遷,緩和民族矛盾。社會出現比較安定的局面,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歷史上稱為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興 C.貞觀之治 D.開元盛世 【答案】B 2.(2020·廣東·中考真題)東漢梁太后之兄梁冀獨攬朝政20余年。梁冀一門“前后七封候,三皇后,六貴人,二大將軍……其余卿、將、尹、校五十七人”,宗室姻親充斥朝廷和郡縣。這說明當時 A.官僚機構臃腫 B.宦官把持朝政 C.豪強地主橫行 D.外戚勢力膨脹 【答案】D 3.(2020·山東青島·中考真題)“(公元25年)九月,赤眉入長安,更始降,旋為赤眉所殺。光武則乘機南下,攻下洛陽,并定都于此?!焙笫婪Q“光武”所建的政權為( ) A.西漢 B.東漢 C.蜀漢 D.后漢 【答案】B 4.(2020·山東臨沂·中考真題)毛澤東在《后漢書光武帝紀》批注中稱東漢光武帝劉秀是“歷史上最有學問,最會用人,最會打仗的皇帝”。該皇帝曾詔令說:“今邊郡盜谷五十斛(hú),罪至于死,開殘吏妄殺之路,其蠲(juān)除此法,同之內郡?!边@道詔令所反映的統治措施是 A.釋放奴婢,緩和矛盾 B.監督官吏,懲處貪官 C.合并郡縣,裁減官員 D.廢除酷法,減輕刑罰 【答案】D 檢測課堂教學效果。課外拓展假如國寶會說話。假如文物“東漢說唱俑”會說話,他會說唱什么內容?請 你設計一份他的說唱詞,并嘗試說唱出來,錄制成視頻在課堂上分享。要求:(1) 思想端正,嚴禁出現不文明用語。(2) 結合本課所學的歷史知識,不能歪曲史實,不能偏離東漢朝代。(3) 可以配制相關的背景音樂和相關的樂器。本課設計形式多樣活潑符合七年級的孩子的特點,師生、生生互動多,有益孩子的思維和核心素養有利學生家國情懷養成。史料的使用嚴謹,培養學生論從史出的意識,有利于學生歷史核心素養的養成。從課堂反映看,學生學習興趣濃厚,活動積極主動,目標達成較好。回眸東漢興衰路,以史為尺量得失有國才有家,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家庭的前途命運同國家和民族的前 途命運緊密相連?;仡櫛菊n,通過對東漢興衰原因的分析,社會的安定與繁榮正 是由于統治者重視人民,順應民心。同時,社會穩定與人民生活息息相關,國家 的安定是人民生活安定的首要保障。民為天下本,國為天下家。國安民心定,國破家必亡。因此,以史為鑒,關注現實,關注民生。前車之覆,后車之鑒,努力增強國 與家對未來世界的緊迫感和使命感,努力為國家的安定與繁榮作出不懈努力與奉獻。回望歷史,感悟滄桑,關注民生則興,橫征暴斂則亡,今天,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導下,重民生,尊民權,興民族,中國人民開創了一個又一個輝煌。最后希望同學們好好學習,掌握本領,把我國建設的更加,繁榮富強。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