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小學六年級上冊美術 《青銅工藝之美》一、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1、使學生了解商代甲骨文的含義,并懂得商朝時期甲骨文的作用,明白商代社會開展的一些根本史實,培養學生對中國早期文字的認識能力,因此了解中國文字源遠流長的歷史。2、使學生了解夏、商、西周時期青銅器的開展情況,了解青銅器工藝水平,并了解青銅文明與中國文字完美結合的根本史實。3、了解三星堆文化遺址的發覺,掌握出土留下的代表作在社會上的影響。過程與方法:1、以圖片寫的甲骨文導入新課。2、以問題法、自由閱讀法并與圖片結合來講述本課重點。3、通過閱讀搜集的方法讓學生尋覓到重點。感情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學習甲骨文與青工藝,讓學生了解中國歷史的開展史實,明白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的演進在歷史開展中同等重要。二、教學重點和難點重點:甲骨文和青銅工藝難點:甲骨文與占卜有關的講述及其文字的演變三、教學過程1、導入新課以甲骨文的圖片讓同學們看一看,猜一猜 是什么字,導入新課,課件出示課題“第五課 甲骨文和青銅工藝〞2、新課教授〔1〕、讓同學們閱讀“甲骨文〞一框題,并自己總結,依據課件所給出的問題。它們就是青銅器。青銅器誕生于文明之初,中國青銅器,從夏代開始存在,已經歷經了4000多年的歷史。 它們不僅僅象征著古代的政治和宗教內涵,而且極具藝術價值。〔2〕、師生看后交流,完成問題,并讓學生在課本上勾畫。〔3〕、老師總結,課件出示圖片“關于甲骨文〞。〔4〕、師生一起交流商量完成“思考與商量〞。3、青銅器的精湛工藝〔1〕課件展示“青銅器〞讓同學們結合自己的見識,來了解圖片是什么名稱?用來干什么的?〔2〕課件給出,請同學閱讀搜集資料關于青銅器這一框題給出的問題。〔3〕先由學生先去搜集,教師作肯定的總結,青銅器是從夏代開始,商朝進入了明媚的青銅文明時代,西周時期到達鼎盛時期,共跨越夏、商、周、秦、漢五個朝代,綿延2022年左右的時間。有別于歐洲青銅時代,在中國,青銅時代以大量使用青銅禮器、生產工具、兵器為特征。禮器使用的多寡成為貴族等級制度上下尊卑的象征。禮器作為祭祀儀式的重要載體,反映著古人對于天地、神明、自然、先祖的敬畏和崇拜。〔4〕課件展示圖片“青銅器的〞歷史從公元前兩千年左右形成之始,經夏、商、西周和春秋時代,中國的青銅時代由萌發到鼎盛,轉而衰敗。其中,以紋飾為代表的青銅器工藝所展現出的美,依附于時代精神而外顯,至今依然熠熠生輝,歷久彌新。藝術的價值具有積極性,是助人向上、使人生更為完美的人類精神財富。因此,藝術必須直面人性、有益于人生。以青銅器為代表的藝術價值,是一種直面人生的形式,它的產生和發展,都是與人們對當時社會的現狀、對自己命運的把握等認知戚戚相關。而且,青銅時代的精神內涵是以向善、向真的面貌示人的,這自然也是助人向上的一種形式。4、讓學生搜集“鐘鼎文、金文〞的資料,并說出漢字的演變過程:甲骨文——金——小篆——隸書——楷書。介紹“三星堆文化〞課件出示問題,讓學生閱讀后答復;三星堆文化是長江上游最早的古代文明,它的初創年代約在中原二里頭夏文化的晚期(約公元前2000年),經歷了整個殷商時代,直到西周初期(約公元前1000年),經過十二橋文化階段發展演變到春秋前期(約公元前600年),雄踞中國西南,連續發展1600年之久,這在中國古代史上是不多見的。在三星堆文化宏闊的古城、燦爛的青銅制品群、濫觴的文字、偉大的藝術以及盛大的禮儀中心等物質文明后面,蘊涵著古蜀文明本質性、結構性的制度文明和精神文明特質,即神權政體。三星堆遺址的發掘,尤其是祭祀坑大量青銅器的相繼出土,揭示出三星堆與古蜀王國的王權與神權之謎。它使我們深刻地認識到,夏商時代的古蜀文明,是一支高度發達的神權文明;夏商時代的古蜀王國,是一個實行神權政治的國家,三星堆遺址便是這個神權文明的政治中心之所在。三星堆出土的青銅神樹,已修復3株,即1號神樹、2號神樹和3號神樹。其中,1號神樹高達3.95米,樹干有三層九枝,各枝頂端站一欲飛的立鳥,樹干有一條頭向下的飛龍;2號神樹座上鑄有武士形象的銅人雕像,背朝樹干,面向外下跪,儼然一副虔誠的神樹守衛者形象;3號神樹的樹枝包裹著金皮,果實柄部包卷著金箔,是一株典型的金枝,樹枝頂端有兩只人面鳥身的立鳥。不難知道,它們就是供奉在古蜀“天地之中”,供古蜀眾帝“上天還下”的神樹。三星堆青銅文化具有鮮明的個性和特征,但其中不僅可以見到中原文化的明顯影響,而且有許多陶器、玉器和青銅禮器本身就直接仿制于中原文化。比如,三星堆出土的陶高柄豆、陶盉,其形制無疑淵源于二里頭文化,三星堆青銅人頭像雙耳所飾云紋,青銅神人大面像鼻、額之間上伸的夔龍紋飾,青銅神樹上的夔龍等,都是中原青銅器常見的紋飾,而為三星堆文化所采借。又如,三星堆出土的青銅尊、罍和玉戈等青銅禮器和玉鋒刃器,也完全仿制于中原或長江中游文化。6、完成“參與園地〞課堂小結:通過課件展示練一練最后來總結本課內容。這節課學習了非物質文化遺產——青銅器,通過聽覺,視覺等多種感官體驗,感受美,創造美,同學們用畫畫的形式加深了對于中華傳統文化的理解和激發了文化自豪感。由美而向善,由善而得真。美的東西一定是向善的,美麗的東西能夠凈化孩子的心靈,老師要把向善向美的種子種進孩子的心里,讓它生根發芽!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