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 題 第6課 從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國 課 型 新授 習題 復習重難點 本課重點: 了解隋朝能夠統一的背景; 了解隋朝的統一、“貞觀之治”“開元盛世”的表現; 了解唐朝時期的民族政策和民族交融。 認識隋朝滅亡的原因,唐朝覆滅的原因。 本課難點: 1、三國兩晉南北朝和隋唐統一之間的關系。課堂內容 問題設置 活動安排課前 候課任務 你所了解的玄武門之變是怎樣的? 看玄武門之變的相關視頻,讓學生自己來總結玄武門之變的歷史真相。 回顧舊知:讓學生在黑板上畫出上節課的時間軸(三國兩晉南北朝的時間軸)新課導入 誰是你心中的盛世明君?他做過什么事情? 讓學生分享自己的觀點,在分享中掌握“點-線-面”答題的方法。教師就此引入第6課的學習。課中 必備知識 問題設置 活動安排教材分析: 本課共分為三個部分,即“隋朝興亡”“唐朝的繁榮與民族交融”“安史之亂、黃巢起義和五代十國”。在魏晉南北朝民族交融的基礎上,隋唐大一統盛世局面出現;唐朝中央政權強大、各民族友好往來,成為唐代民族關系的特色;唐代后期藩鎮割據、社會動蕩,最終演變為五代十國的分裂局面。主線是民族交融、盛世局面出現促進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的進步發展。 核心素養 【唯物史觀】了解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國政權分合更迭、鞏固和發展統一多民族國家的措施等史實,認識中國古代統一多民族國家對的發展規律和歷史趨勢。 【時空觀念】利用地域圖和歷史年表,從“時空觀念”角度認識隋唐至五代十國時期的政權更替及統治。 【史料實證】結合不同史料,分析隋唐盛世局面的表現和出現對的原因。 【歷史解釋】分析隋朝、唐朝前期的繁盛局面出現的原因,探究導致隋朝滅亡、唐朝由盛轉衰的原因和教訓。 【家國情懷】結合唐朝的民族政策,從“家國情懷”角度認識少數民族在邊疆開發中的作用。 板書設計: 一、隋朝:1、開皇之治 隋煬帝開通大運河 隋朝的滅亡 二、唐朝:1、貞觀之治 武周政權 開元盛世 安史之亂 唐朝滅亡(原因) 盛世大唐的民族關系 三、五代十國:柴榮治國→引出北宋政權的建立 活動一: 思辨性問題: 隋朝能夠統一的背景是什么? 活動二: 隋朝統一的意義? 2、如何評價隋朝大運河的修建? 3、隋朝短世而亡的原因是什么?有何啟示? 4、唐前期政治上的清明致使經濟方面得到很好的發展,經濟方面發展的具體表現有什么? 概括唐朝處理民族關系的途徑有哪些? 6、唐朝衰亡的原因是什么?與隋朝是否一樣? 7、五代十國局面的形成與唐末的藩鎮割據有什么關系?后周世宗改革具有怎樣的歷史作用? 活動一: 讓學生獨立思考這個問題。教師引導學生思辨,將這個問題與隋朝建立的背景?進行對比,開拓學生思維。 活動二: 學生自己思考并回答隋朝統一的意義(結束分裂,為隋唐的統一與鼎盛打下基礎)。 教師帶領學生閱讀古詩和史料,學生自己對隋朝大運河的積極作用和弊端加以總結。 教師給出史料,引導學生將隋亡的原因總結成易于記憶的四字詞語(隋煬帝大興土木、窮奢極欲、濫用民力、窮兵黷武) 學生閱讀歷史縱橫的部分,得出曲轅犁的改良促使農業發展。教師讓學生回憶初中所學,經過提問后再在課件上顯示出答案。 5、學生自主閱讀教材,小組討論:結合地圖概括唐朝處理民族關系的途徑:軍事打擊、設置機構、會盟、和親 學生通過總結閱讀史料能總結出“藩鎮割據導致唐朝的衰亡”,教師引導學生總結其他的兩個原因(宦官專權、牛李黨爭) 7、根據圖表學生思考得出:五代十國的分裂割據局面實質上是唐末藩鎮割據的延續。課后 作業設計 完成課時小練第6課選擇題的內容 結合預習導學案預習第7課。教學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