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新教材變動處第一課【教材 P8-10】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必須發展壯大國有經濟。發展壯大國有經濟,要加快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推動國有經濟進一步聚焦戰略安全、產業引領、國 計民生、公共服務等功能,向關系國家安全、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集中,向提供公共服務、應急能力建設和公 益性等關系國計民生的重要行業集中,向前瞻性戰略性新興產業集中。發展壯大國有經濟,要深化國資國企改革。以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為標準,以提高國有資本效率、增強國有 企業活力為中心,全面推進依法治企,堅持黨對國有企業的全面領導,推動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做強做優做大,不 斷增強國有經濟競爭力、創新力、控制力、影響力、抗風險能力。發展壯大國有經濟,要探索公有制多種實現形式,完善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股份制是現代企業的一種資本組 織形式。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必須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要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賦予農民更加充分的財產權益。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要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 農業社會化服務,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教材 P12 第一段未變,以下為 P12 第二段-13】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要培育更多充滿活力 的市場主體,營造支持非公有制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制度環境;營造各種所有制主體依法平等使用資源要素、公開公 平公正參與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的市場環境;依法保護民營企業產權和企業家權益,貫徹落實包括市場準入、 企業融資等在內的促進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的各項政策措施,形成促進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良好環境和社會氛圍。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要支持和幫助非公有制企業提高企業管理水平,完善管理體制機制,提 高生產技術水平和研發能力,從而不斷提高企業的效率和市場競爭力。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要全面構建親清政商關系,促進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健康成長,弘揚企業 家精神,推動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做合格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非公有制經濟人士要堅持愛國敬業,堅持 守法經營、誠信經營,堅持回報社會、積極承擔社會責任,樹立企業的良好社會形象。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必須堅持和完善 我國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第二課【教材 P18】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是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的基礎。提 高資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必須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深化要素市場化改革,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要強化市場基礎制度規則統一。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就像體育競賽離不開競賽規則一樣, 良好的市場運行需要公平開放透明的市場經濟基礎制度來維護。要完善統一的產權保護制度,實行統一的市場準入 制度,維護統一的公平競爭制度,健全統一的社會信用制度。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要完善主要由市場決定價格的機制。凡是能由市場形成價格的都交給市場,政府不進行不 當干預。政府定價主要限定在重要公用事業、公益性服務、網絡型自然壟斷環節等方面。政府定價要提高透明度, 接受社會監督。【教材 P22】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基本特征第 3 點、第 4 點促進全體人民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根本目標。共同富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式現代 化的本質要求。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使得社會主義市 場經濟體制既能調動勞動者和各類市場主體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促進效率提高,又能維護和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促 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防止兩極分化。科學的宏觀調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優勢的內在要求。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能夠通 過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把人民的當前利益與長遠利益、局部利益與整體利益結合起來,發揮全國一盤棋、調動各方 面積極性、集中力量辦大事的顯著優勢,促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教材 P24 最上面“探究與分享 ”全變】黨的十九大以來,面對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疫情沖擊等接踵而來的嚴 峻挑戰,為了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我國政府不斷優化支出結構,教育科技、生態環保、基本民生等重點領域 得到有力保障;實施大規模減稅降費政策,徹底完成營改增任務、取消營業稅;用好降準、再貸款等政策工具,加 大對實體經濟的有效支持,緩解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等問題。【教材 P24 最下面“相關鏈接 ”全變】2022 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要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 幣政策。積極的財政政策要加力提效,保持必要的財政支出強度,優化組合赤字、專項債、貼息等工具,在有效支 持高質量發展中保障財政可持續和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可控。穩健的貨幣政策要精準有力,要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 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小微企業、科技創新、綠色發展等領域支持力度。【教材 P25】我們要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 政府作用,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體制保障。第二課綜合探究【教材 P30“理論評析 ”】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要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 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要加快完善要素的市場化配置,加快完善主要由市場決定價格的機制,加快完善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推動資 源配置依據市場規則、市場價格、市場競爭達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優化,實現產權有效激勵、要素自由流動、價 格反應靈活、競爭公平有序、企業優勝劣汰的目標。要堅決破除制約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 好發揮政府作用的體制機制弊端,圍繞推動高質量發展,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調整優化政府機構職能,合理配置 宏觀管理部門職能,深入推進簡政放權,完善市場監管和執法體制,改革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管理體制,完善公共 服務管理體制,強化事中事后監管,提高行政效率,全面提高政府效能,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要激發企業活力。企業活力是企業的創新和競爭力之源。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需要各種所有制企業都具有 勃勃生機和旺盛的生命力。激發企業活力,企業內部要合理分配收入,建立良好的激勵機制;要建立和健全權責清 晰、分工明確、有效溝通、反應及時、管理科學的管理體制機制;要培育有利于激發和保持活力的企業文化。激發 企業活力,企業外部必須具備公平公正的市場競爭秩序,還要通過降低企業的稅費負擔,增強企業的創新活力和投 資積極性。要健全目標優化、分工合理、高效協同的宏觀經濟治理體系。發揮國家發展規劃的戰略導向作用,加強財政政 策和貨幣政策協調配合,著力擴大內需,增強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和投資對優化供給結構的關鍵作用。【教材第二單元彩頁導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 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貫徹新發展理念, 推動高質量發展;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勵共同奮斗創造美好生活,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讓 現代化建設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如何理解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如何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 理念 如何推動高質量發展 如何促進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 怎樣加強社會保障體系建設 探究這些問題,有助于我 們深入理解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認識我國經濟發展與社會建設中的有關問題;有助于我們增 強社會責任感和擔當意識,更好地參與社會實踐,提升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本領。第三課【教材 P32 引言】要讓我們的生活更美好,需要社會提供更多更優質的產品和服務。要全面建成社會主 義現代化強國,需要堅實的物質技術基礎。要推動高質量發展,必須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新發展理 念到底“新 ”在何處 怎樣推動高質量發展 我們只有弄清楚了這些問題,才會明白這些看似抽象的理論原來與我們 每個人的美好生活息息相關。【P32-38 變化較多】 第三課 第 1 課時 貫徹新發展理念目題 1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就要維護人民根本利益,增進民生福祉,不斷實現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 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讓現代化建設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發展為了人民,就是要從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出發謀發展、促發展,緊緊抓住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 問題,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舉措,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努力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發展依靠人民, 就是要把人民作為發展的力量源泉,充分尊重人民主體地位和人民群眾的首創精神,不斷從人民群眾中汲取智慧和 力量,依靠人民創造歷史偉業。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就是要使發展成果惠及全體人民,不斷保障和改善民生、增 進人民福祉,走共同富裕道路,彰顯制度優勢。人民性是馬克思主義的本質屬性。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反映了堅持人民主體地位的內在要求,彰顯了人 民至上的立場觀點方法,確立了貫徹新發展理念必須始終堅持的基本原則。目題 2 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是行動的先導,一定的發展實踐是由一定的發展理念來引領的。新時代需要新發展理念。要著力解決好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破解發展難題、增強發展動力、厚植發展優勢,更好滿足人民在經濟、 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方面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就必須完整、準確、全面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 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創新發展注重的是解決發展動力問題。發展動力決定發展速度、效能、可持續性,創新是第一動力。堅持創新 發展,就要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等 各方面創新,讓創新貫穿黨和國家一切工作,讓創新在全社會蔚然成風。協調發展注重的是解決發展不平衡問題。協調是持續健康發展的內在要求,是發展平衡和不平衡的統一。堅持 協調發展,要正確處理發展中的重大關系,重點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促進新型工業化、 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不斷增強發展的整體性。綠色發展注重的是解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問題。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綠色是永續發展的必要條件和人民對 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體現,生態文明建設是關系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堅持綠色發展,必須牢固樹立和踐 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可持續發展,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像保護眼睛 一樣保護自然和生態環境,堅定不移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 民族永續發展,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中國式現代化。開放發展注重的是解決發展內外聯動問題。開放帶來進步,封閉必然落后,開放是國家繁榮發展的必由之路。 堅持開放發展,要順應我國經濟深度融入世界經濟的趨勢,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則,推 進高水平對外開放,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共享發展注重的是解決社會公平正義問題。共享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堅持共享發展,要作出更有 效的制度安排,堅持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漸進共享,使全體人民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朝 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相互貫通、相互促進,是具有內在聯系的集合體,要統一貫徹, 不能顧此失彼,也不能相互替代。要把新發展理念完整、準確、全面貫穿發展全過程和各領域,推動經濟實現質的 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P38-43全新】第三課 第 2 課時 推動高質量發展目題 1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進入新時代,隨著我國發展環境、發展條件的變化,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必須實現高質量發展。相關鏈接 經濟增長表現為一個國家或地區人均產出水平的持續增加,是經濟發展的基礎,但單純的經濟增長 并不等于經濟發展。經濟發展不僅包括經濟增長,而且包括經濟結構優化、經濟效益提高、生態環境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等。高質量發展,就是從“有沒有 ”轉向“好不好 ”,就是能夠很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發展,是體現新發展理念的發展。高質量發展是現階段乃至更長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主題,關系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局。這不只是一 個經濟要求,而是對經濟社會發展方方面面的總要求;不是只對經濟發達地區的要求,而是所有地區發展都必須貫徹的要求;不是一時一事的要求,而是必須長期堅持的要求。相關鏈接 新時代新階段的發展必須貫徹新發展理念,必須是高質量發展。當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 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發展中的矛盾和問題集中體現在發展質量上。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把發展質量問題擺在更為突出的位置,著力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國發展的外部環境日趨復雜。防范化解各類風險隱患,積極應對外部環 境變化帶來的沖擊挑戰,關鍵在于辦好自己的事,提高發展質量,提高國際競爭力,增強國家綜合實力和抵御風險 能力,有效維護國家安全,實現經濟行穩致遠、社會和諧安定。經濟、社會、文化、生態等各領域都要體現高質量發展的要求。目題 2 構建新發展格局探究與分享 近年來,逆全球化思潮抬頭,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明顯上升,世界經濟復蘇乏力,局部沖突和動 蕩頻發,以強大國內市場對沖和化解外部沖擊與外需下降帶來的影響具有現實緊迫性。同時,我國已經形成擁有 14 億多人口、4 億多中等收入群體的全球最大最有潛力市場,在市場規模、產業體系、人力資源、 區域格局等方面具有巨大發展優勢和潛力,近年來我國經濟內循環的比例在不斷上升。進一步搜集材料,分析暢通國內大循環應該從哪幾個方面發力。推動高質量發展,要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新發展格局決不 是封閉的國內循環,而是開放的國內國際雙循環。要堅持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使生產、分配、流通、消費更多 依托國內市場,形成國民經濟良性循環。要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增強國內大循環內生動力和可靠性,提升國際循環質量和水平,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相關鏈接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重點是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用改革的辦法推進結構調整,減少無效和低 端供給,擴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給。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根本,是使我國供給能力更好滿足廣大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從而實現社會主義生產目的。◆國家強,經濟體系必須強。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跨越關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國發展的戰略目標,是推動高質 量發展、全面提高經濟整體競爭力的必然要求。現代化經濟體系,是由社會經濟活動各個環節、各個層面、各個領域的相互關系和內在聯系構成的一個有機整體。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建設制造強國、質量強國、航天強國、交通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相關鏈接 ◆實體經濟是物質產品和精神產品的生產、銷售及提供相關服務的經濟活動。實體經濟是一國經濟的立身之本,是國家強盛的重要支柱。◆數字經濟是繼農業經濟、工業經濟之后的主要經濟形態,是以數據資源為關鍵要素,以現代信息網絡為主要 載體,以信息通信技術融合應用、全要素數字化轉型為重要推動力,促進公平與效率更加統一的新經濟形態。數字 經濟發展速度之快、輻射范圍之廣、影響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正推動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深刻變革,成為重組全球要素資源、重塑全球經濟結構、改變全球競爭格局的關鍵力量。探究與分享 針對某市郊區的鄉村經濟發展,專家建議農戶搞多種經營,不僅要搞好農作物種植(第一產業), 而且要進行農產品加工(第二產業),還要推動農產品銷售和農業觀光(第三產業),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提升農 產品附加值,打造“品牌農業 ”,提高農民收入,實現“生產美,產業強;生態美,環境優;生活美,家園好 ”。專家的建議在當地引起了極大反響。結合材料,說明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意義。聯系實際,為發展特色鄉村經濟提出具體建議。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扎實推動鄉村產 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億畝耕地紅線,確保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深入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區域重大戰略、主體功能區戰略、新型城鎮化戰略,優化重大生產力布局,構建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和國土空間體系。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穩步擴大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加快建設貿易強國,推動共建“一帶一路 ”高質量發展,維護多元穩定的國際經濟格局和經貿關系。總之,我們必須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 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以教育、科技、人才為基礎性、戰略性支撐,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變化較多【教材 P47-49】 第四課第 1 課時 目題 2 完善個人收入分配分配制度是促進共同富裕的基礎性制度。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是改善民生、實現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最重 要、最直接的方式。為此,必須完善個人收入分配,理順國家、企業和個人三者的收入分配關系,構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協調配套的制度體系,健全體現效率、促進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完善個人收入分配,要堅持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基本同步、勞動報酬提高和勞動生產率提高基本同步。完善個人收入分配,在初次分配方面,要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 配中的比重;堅持多勞多得,鼓勵勤勞致富,促進機會公平,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擴大中等收入群體;完善按要素分配政策制度,探索多種渠道增加中低收入群眾要素收入,多渠道增加城鄉居民財產性收入。完善個人收入分配,在再分配方面,要加大稅收、社會保障、轉移支付等的調節力度。完善個人所得稅制度,規范收入分配秩序,規范財富積累機制,保護合法收入,調節過高收入,取締非法收入。完善個人收入分配,要重視發揮第三次分配作用,引導、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企業、社會組織和個人積極參與公益慈善事業。變化較多【教材 P49-P55】 第四課第 2 課時 我國的社會保障目題 1 多種多樣的社會保障面對現實生活中人們可能遇到的疾病、失業、養老、災害、生活貧困等各種問題,國家依法建立起由政府和社 會承擔主要責任的社會保障體系。社會保障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維護社會公平、增進人民福祉的基本制度保障,是 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實現廣大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的重要制度安排。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形式日益多樣的社會保障發揮著越來越廣泛的作用。社會保障通過防范和化解社會成員的生存危機,保障他們的基本生活權利,能夠有效維護社會生活秩序的穩定,發揮民生保障安全網作用。社會保障通過國民收入再分配,發揮收入分配調節器作用,能夠調節不同社會群體之間的利益關系,化解社會矛盾和沖突,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社會保障通過風險分攤與責任共擔,充分發揮社會互助共濟功能,同時通過社會成員的自助與他助,推動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