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一單元 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第一課 歷史和人民的選擇第一框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各種政治力量【教材分析】本單元以“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為核心,結合歷史與現實,探究中國共產黨領導和執政地位的形成、黨的先進性、堅持和加強黨的領導。本單元圍繞“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分三課進行闡述。第一課“歷史和人民的選擇”,通過描述1840年以來,無數仁人志士各種各樣嘗試,未能改變救中國的社會面貌;闡釋中國共產黨一經成立,領導人民先后完成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進行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革命,使中國大踏步趕上時代,認清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執政地位是歷史的選擇、人民的選擇。第一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各種政治力量比較”,介紹了近代中國的基本國情和社會主要矛盾、各種政治力量的救國方案及其結局,得出結論: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實踐證明這是歷史真理。【學習目標】一、教學目標:1.指導學生了解近代中國的基本國情、主要矛盾、歷史任務;通過講授使學生掌握三者之間的內在聯系;2.通過比較和鑒別各種政治力量解決中國問題的方案,使學生理解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的結論;3.理解共產黨誕生之前,中國社會各階級各階層的根本性弱點,理解無產階級的優點;4.尋找到“為什么革命、怎樣革命”這一根本問題的初步答案。二、核心素養目標:政治認同:明確中國共產黨領導和執政地位的確立是歷史和人民的選擇。 沒有中國共產黨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科學精神:評析各種政治力量解決中國問題的方案。引導學生所學的歷史知識深入學習本課,科學認識各種政治力量的作用,深刻體會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的結論。公共參與:通過學習本課知識學習使學生升華對黨的認識,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念。通過查閱資料增強對黨的初心和使命的理解【教學重難點】1.教學重點:近代中國的基本國情、主要矛盾及歷史任務。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2.教學難點: 基本國情、主要矛盾和歷史任務之間的關系;中國共產黨誕生的重大歷史意義。【課時安排】1課時【教學過程】一、引入新課觀看視頻《新中國成立》。導課活動:1919年到1949年是中國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從五四運動到新中國成立,中國人民的革命經歷了一段波瀾壯闊的風云歲月。今年恰逢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如果請你參與這段百年歷史的紀錄片拍攝工作,你會提到哪些政治力量?重點描述那幾個歷史瞬間?為什么?活動方式:學生自由發言,教師在學生發言的基礎上引導到各種政治力量的比較即可。二、講授新課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各種政治力量(板書)探究與分享一:1919年至1949年是中國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從五四運動到新中國成立,中國人民的革命經歷了一段波瀾壯闊的風云歲月。如果請你參與以“新中國成立”為主題的紀錄片攝制,你會重點描述哪幾個歷史瞬間?為什么?引用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革命的實例,說明中國共產黨執政是歷史的選擇和人民的選擇。學生回答:略。教師總結:以“新中國成立”為主題的紀錄片攝制,我會重點描述五四運動、中國共產黨成立、淮海戰役、開國大典等幾個歷史瞬間。因為這些歷史瞬間對新中國的成立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淮海戰役的勝利是靠百萬小推車推出來的,說明中國共產黨執政是歷史的選擇和人民的選擇。一.近代中國的基本國情和主要矛盾(板書)探究與分享二1939年,毛澤東在《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中指出:“中國現時的社會,是一個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質的社會。只有認清中國社會的性質,才能認清中國革命的對象、中國革命的任務、中國革命的動力、中國革命的性質、中國革命的前途和轉變。所以,認清中國社會的性質,就是說,認清中國的國情,乃是認清一切革命問題的基本的根據。”結合上述論斷,談談把握近代中國基本國情的重要性。學生回答:略。教師總結:通過理解毛澤東的話,我們體會到“認清中國的國情,乃是認清一切革命問題的基本的根據”。那么,近代中國的基本國情是什么?學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是近代中國的基本國情,也是認識和解決近代中國一切社會問題的基本依據。教師: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基本國情決定了近代中國有多重矛盾,近代中國的主要矛盾是什么?學生: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是主要矛盾。教師:我們知道了近代中國的基本國情和主要矛盾,那么近代中國的歷史任務是什么?這兩者是什么關系?學生:近代中國的基本國情和主要矛盾決定了近代中國的兩大歷史任務:推翻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統治,實現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徹底改變貧窮落后的面貌,實現國家富強和人民富裕。二.各種政治力量解決中國問題的方案(板書)探究與分享三在滾滾向前的歷史長河中,不同的河段會現出不同的旋渦與浪花,形成所處時代的特殊問題。這些問題既關乎國家民族發展的前途命運,也牽動千家萬戶普通百姓的冷暖人生,如何面對近代中國的基本國情和主要矛盾?如何回應時代的聲音?面對上述問題,各種政治力量先后登上歷史舞臺。運用你所學過的知識,說一說近代中國先后有哪些政治力量登上過歷史舞臺,它們對時代的聲音分別作出了怎樣的回應。學生回答:(略)教師:近代中國先后登上過歷史舞臺的政治力量有:農民階級(發動了天平天國運動、義和團運動)、地主階級(發動了洋務運動)、資產階級改良派(發動了戊戌變法)、資產階級革命派(發動了辛亥革命)。面對苦難,中國人民沒有沉淪、沒有屈服,而是挺起脊梁、奮起抗爭,以百折不撓的精神進行可歌可泣的斗爭,譜寫了氣吞山河的史詩。20世紀上半葉,在中國的出路、前途和命運問題上,各種政治力量分別提出自己的方案,進行了異常激烈的較量。這些方案是什么?結局是怎樣的?學生:20世紀上平葉中國出現的三種建國方案第一種方案先后以北洋軍閥和國民黨統治集團為代表,極力維護地主和買辦資產階級統治,讓中國繼續走半殖民老半封建的道路。被中國人民拋棄了,其代表者的統治也被推翻了。第二種方案以某些中間派或中間人士為代表,幻想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走獨立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沒有得到人民群眾認可,它的多數代表者后來也承認這個方案在中國無法實現。第三種方案以中國共產黨為代表,主張建立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共和國,經過新民主主義走向社會主義。最終贏得包括民族資產階級在內的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擁護。教師:在近代中國三種政治力量所提出的三種方案中,為什么中國共產黨的方案是正確的?學生: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誕生,這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變。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從此,中國人民的斗爭就有了主心骨,看到了解決中國問題的出路和希望。有比較才有鑒別。在近代中國三種政治力量所提出的三種方案中,中國共產黨的方案在歷史和人民的檢驗中脫穎而出,最終成為唯一正確的選擇。中國共產黨執政,既是歷史的選擇,也是人民的選擇。三.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板書)探究與分享四從北京城往西一百多千米,順著一條奔流的小溪,可以到達一個群山環抱的小山村——堂上村。1943年,歌曲《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就誕生在這里,并從這里傳遍大江南北,經久不衰。歌曲原名為《沒有共產黨就沒有中國》,后來,毛澤東作了修改,在“中國”前面添加了“新”字。如今,在這首歌的誕生地,人們建起了紀念館。許多學校在這里為學生舉辦18歲成人禮。為什么毛澤東在“中國”前面添加了“新”字?說說你對“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的理解。在歌曲《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的誕生地舉辦18歲成人禮有何特殊意義?了解你所在地區有哪些革命遺址可以作為教育實踐基地,結合本地實際情況,設計一次教育實踐活動。學生回答:(略)教師:毛澤東在“中國”前面添加了“新”字,是因為新中國實現了中國從幾千年封建專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偉大飛躍。我們應該如何理解“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中國共產黨走上歷史舞臺的歷史背景是什么?學生:中國在由封建社會逐漸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過程中,其社會結構和階級結構也在發生變化。隨著官辦和外國人開辦的工業企業的創建,中國出現了最早的近代產業工人。中國工人階級富有斗爭精神,具有革命性,他們同先進的生產方式相聯系,是先進生產力的代表,具有先進性,成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主義革命的領導力量。中國共產黨成立之前,中國社會各階級、各階層對外國侵略者和本國封建統治者所進行的斗爭,存在著兩個根本性的弱點:一是沒有認清革命的目的和對象,不能團結真正的朋友以打擊真正的敵人;二是沒有廣泛地發動人民群眾特別是工農群眾,未能形成有組織的、持久的群眾運動。教師:由此可見,歷史和人民選擇了中國共產黨,請大家回答為什么“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學生:中國共產黨一經成立,就把實現共產主義作為黨的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標,義無反顧地肩負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對“為什么革命,怎樣革命”的根本問題給出了正確的答案。中國共產黨深刻認識到,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推翻壓在中國人民頭上的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大山,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各族人民經過28年浴血奮戰,終于推翻了三座大山,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于1949年10月1日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實現了中國從幾千年封建專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偉大飛躍。從此,中國人民掌握了國家的權力,成為國家和自己命運的主人。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這是對近代以來中國人民斗爭經驗的歷史總結,是中國人民在長期探索、艱苦奮斗的基礎上共同確認的歷史真理。探究與分享五1949年9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決定,為了紀念在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在首都北京建立人民英雄紀念碑。1949年9月30日,人民英雄紀念碑奠基典禮在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毛澤東在奠基儀式上宣讀碑文。人民英雄紀念碑于1952年8月1日正式開始動工興建,1958年4月22日建成, 5月1日正式揭幕。從此以后,人民英雄紀念碑成為中國人民紀念、循懷英雄烈士的最神圣的豐碑。《中華人民共和國英雄烈士保護法》規定:“每年9月30日為烈士紀念日,國家在首都北京天安門廣場人民英雄紀念碑前舉行紀念儀式,緬懷英雄烈士?!?br/>你知道人民英維紀念碑碑文的內容嗎?碑文中的“三年以來”“三十年以來”“由此上淵到一千八百四十年”分別指哪幾個歷史時期?查找資料,分別列舉這三個時間段典型事件,并加以說明。學生回答:(略)教師總結:此碑文中的“三年以來”是指解放戰爭;“三十年以來”是指自1919年五四運動起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斗爭到1949年新中國建國;而1840年則是中國受侵略的開始,1840年鴉片戰爭,中國從此彌漫著滾滾硝煙,成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這三個時間段中,都有中國愛國志士的不屈抗爭!三、課堂小結四、課堂練習1.近代以來,中華民族面臨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兩大歷史任務。兩大歷史任務相互區別又緊密聯系。以下選項正確反映兩者關系的是( )A.兩個任務主題相同B.兩個任務內容相同C.兩個任務實現方式相同D.后一個任務是前一個任務的必然要求解析:兩大歷史任務的主題、內容和方式都不同:前一個任務是從根本上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統治,改變落后的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后一個任務是改變中國經濟、文化落后的狀況,發展生產力。前一個任務是后一個任務的前提,后一個任務是前一個任務的最終目的和必然要求。答案:D2.認識中國近代一切社會問題和革命問題的最基本的依據是( )A.中國近代社會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質B.中國近代社會近代化的歷史過程C.中國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性質D.中國近代社會經濟結構的變化過程解析:革命性質取決于革命任務,革命任務由社會性質決定,所以認識中國近代一切社會問題和革命問題的最基本的依據是中國近代社會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質,故選A項。答案:A3.1949年9月21日毛澤東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上所致的開幕詞中說:“諸位代表先生們,我們有一個共同的感覺,這就是我們的工作將寫在人類的歷史上,它將表明:占人類總數四分之一的中國人從此站立起來了?!泵珴蓶|所說的“站立起來”的含義是( )A.抗戰勝利洗雪百年國恥 B.中國共產黨成為執政黨C.解放戰爭基本完成 D.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結束解析:這里的“站立起來”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結束了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中國人民掌握國家權力,成為國家和自己命運的主人,故選D項;抗戰勝利洗雪百年國恥是在1945年,時間上不符,A項不選;中國共產黨成為執政黨和解放戰爭基本完成都不能等同于“中國人民從此站立起來了”,B、C兩項不選。答案:D4.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階級、鞏固工人階級的領導階級地位?!边@是因為工人階級是( )A.我國先進生產力和先進生產關系的代表B.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C.我國現代化建設人數最多的依靠力量D.工人階級和廣大的農民有一種天然的聯系解析: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人民民主專政是我國的國體,也是我國社會主義制度中最根本的制度。工人階級是我國先進生產力和先進生產關系的代表,A項符合題意;B、C、D三項不是工人階級成為領導階級的原因。答案:A5.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成立60周年時指出,事實證明,不觸動舊的社會根基的自強運動,各種名目的改良主義,舊式農民戰爭,資產階級革命派領導的民主主義革命,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的各種方案,都不能完成中華民族救亡圖存和反帝反封建的歷史任務,都不能讓中國的政局和社會穩定下來,也都談不上為中國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幸福提供制度保障。請指出材料中的“事實”,并說明他們為什么都不能完成中華民族救亡圖存的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歷史任務。答案:(1)“事實”是指19世紀下半葉開始,農民階級、資產階級維新派、資產階級革命派對國家出路先后進行探索。(2)之所以沒有成功,一是沒有先進理論的指導,二是沒有先進社會力量的領導。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