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Xxx職業技術學校教案2022---2023學年度第二學期 第 四 周 第 學時教案計劃授課時間:2023 年 月 日 實際授課時間:2023年 月 日專 業: 班 級:科 目: 《哲學》(新教材) 課 時: 2課時授課地點: 授課形式: 講授參考教材:第 1 課:時代精神的精華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通過學習認識馬克思主義哲學產生的歷史條件;理解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三大理論成果 2.通過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思想和特征,能夠在實際生活中解決問題。 能力目標: 1.通過學習,知道哲學的起源 2.通過思考交流,明白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 情感態度與價值: 1.通過學習,理解哲學之時代精神的精華。 2.通過交流學習,知道哲學的起源和哲學的智慧教學重點 1.哲學與時代的關系 2.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教學難點 1.實踐的觀點在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2.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三大理論成果 3.【整體感知】:物質與意識之間的關系學情分析 1.中職學生知識水平、思維能力不高,對德育課學習熱情不高,這給上課帶來一定難度。他們有的是非不分,有時也很叛逆。這就要求正確引導他們學會如何做人。在上了一個星期的高二年級后,我發現學生整體素質比較普通,學習的積極性并不高,如何讓學生有一個良好的學習是我目前來說最需要做的。 2.結合有的班級都是女孩子,有的班級都是男孩子,去邊學習氛圍不高的情況下,我會將更多有趣的,當下青少年熱衷的實例結合,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而不是一味“埋頭學習”讓他們做真正的課堂主人翁,讓每個學生都能夠健康成長,每個孩子都能夠有人生出彩的機會。教學內容分析 使學生了解馬克思主義哲學中與人生發展關系密切的基礎知識,提高學生用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觀點、方法分析和解決人生發展重要問題的能力,引導學生進行正確的價值判斷和行為選擇,形成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為人生的健康發展奠定思想基礎。 素質目標: 使學生能在尊重客觀規律的基礎上,從主觀條件出發,學會運用聯系的、全面的、發展的觀點看待人生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從而進行正確的人生選擇,增強自信自強的意識,腳踏實地走好人生路。 (1)正視現實,自強不息,尊重規律,腳踏實地。 (2)尊重他人,樂觀進取,正視矛盾,不怕挫折,積極向上。 (3)注重實踐、勇于探索,科學思維、善于總結,留心觀察、是非分明,努力學習、開拓創新。 (4)順應潮流,志存高遠,堅定信念,勇擔責任。 (5)團結合作、樂于助人,熱愛勞動、積極奉獻,尊重個性、全面發展。 五、教學措施和方法。 倡導啟發式教學,采取合作探究、討論、案例教學等多種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學生參與教學過程,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從客觀的社會現象和學生的人生實際出發,通過知識學習與案例分析,融入學生所需要的哲學與人生知識。 包括有計劃地組織相關的知識講座、小組討論、演講辯論、模擬活動、知識競賽等,開展社會調查、參觀訪問、社會服務等活動,并組織學生撰寫調查報告、小論文、活動感受、學習體會等。教學策略 本節課程使用多媒體演示法、講授法、討論法、案例導入分析法等學生主體參與的教學形式。 教學設計 (思維導圖)主要內容 課 前1.教師備課制作PPT,查找相關案例、視頻、圖片及資料; 2.學生預習本節內容,對主要內容有大致了解。課 中一、問題導入 以蘇格拉底之死的視頻為導入,探究哲學的起源。 問題1:哲學是什么? 問題2:為什么要學哲學? 二、新課講授 內容(一):哲學的智慧 人生處處有哲學 1.哲學是智慧 2.人生的十字路口要使主管符合客觀,做出正確的選擇。 3.世界是客觀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 4.靜止和運動 6.偶然和必然 內容(二):故事展示 1.刻舟求劍 2.守株待兔 內容(三):哲學是一層不變的嗎? 1.哲學不是一層不變的,是隨時代和社會時間的發展而不斷變化的。 2.所有的哲學都是時代的產物 3.哲學有科學和非科學之分。 4.任何真正的哲學都是自己時代的精神的精華。 三、哲學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 1.世界觀是人們對世界的總的看法和觀點 2.世界觀是研究整個世界最普遍,最一般的問題 四.哲學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 1.世界觀決定方法論,方法論體現世界觀。 五、隨堂檢測 五、布置作業課 后與學生交流課堂學習效果,對有疑惑的知識點加以補充講解; 網絡查找相關知識資料拓展學習; 督促學生認真完成課后作業并進行課后反思。教學過程(90min)教學 環節 內 容 活 動 技術 手段 備 注 (教學隨筆)教師 學生課前 準備 1.教師備課 2.學生預習 教師備課制作PPT,查找相關案例、視頻、圖片及資料。 學生預習本節內容,對主要內容有大致了解。 查閱 資料課中 活動 環節 內容一:新課導入 步驟一:問題探究(5min) 步驟二:提出疑問(3min) 步驟三:解決問題(5min) 多媒體展示問題探究的材料,提出疑問。 閱讀多媒體展示的材料,和同桌進行討論分析,得出答案,并在班級進行交流。 多 媒 體課中 活動 環節 (30min) 內容一:哲學的起源(5min) 內容二:物質與意識的含義以及關系(5min) 內容三:方法論(10min) 步驟四:總結 課堂訓練 (10min) 根據教材知識點,多媒體展示出哲學的起源 多媒體展示問題,教師提出疑問,引導思考。講解。 多媒體展示問題探究的材料,提出疑問。 4.組織學生以同桌為位對問題進行思考; 5.對于學生的回答進行點評。 6.多媒體展示知識點(物質與意識),教師結合實例進行講解。 7.多媒體展示知識點(物質與意識的關系) 根據教材知識點和多媒體展示對知識點進行理解,并在教材中進行標注; 根據教師講解,對知識點融匯貫通理解哲學的含義 閱讀多媒體展示的材料,和同桌進行討論分析,得出答案,并在班級進行交流; 跟隨老師的思路,閱讀案例,與同桌進行討論; 整理知識點內容,做好筆記。 多 媒 體總結 評價(5min) 課堂小結 1.哲學的起源 2.意識的含義 3.兩者的關系 4.方法論。 1.學生補做筆記; 2.學生試著自己進行總結。 多 媒 體課后 檢測(5min) 布置作業 完成教材課后練習 學生復習鞏固本節課內容,認真獨立完成作業并背誦知識點。 教材 筆記教學 效果教學 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