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9張PPT)華夏意匠中國傳統建筑人教版 《美術鑒賞》 中國美術鑒賞 中國傳統建筑與園林藝術一了解中國建筑主要特點二了解中國建筑的社會功能及意義目標世界三大建筑體系中國建筑、歐洲建筑、伊斯蘭建筑一直延續至今,被稱為世界三大建筑體系。其中中國古建筑歷史最悠久、體系最完整。伊斯蘭建筑風格獨特、造型多樣。歐洲建筑外形簡潔、線條分明。中國建筑和歐洲建筑延續時間最長,流傳最廣,成就更為輝煌。、中國古代建筑的類型宮殿壇廟寺觀佛塔民居園林建筑1.中國傳統建筑有哪些特點?2.它們與社會思想意識自然 環境有怎樣的聯系?帶著問題學習中國傳統建筑的主要特點(一)巧妙而科學的框架式木結構(二)富于節奏感的建筑群組合(三)簡明美觀的單體建筑外形(四)匠心獨運的建筑裝飾色彩椽子chuanzi檁lin脊瓜柱三架梁五架梁隨梁枋抱頭梁穿插枋金柱檐柱枋硬山式木構架結構示意圖瓜柱(一)巧妙而科學的框架式木結構:中國傳統建筑“墻倒屋不塌”的特點,是由它獨特的框架式木結構決定的。承重結構和圍護結構是分開的,木柱和木制的縱橫梁枋(橫梁豎柱)組合成巧妙而科學的框架式結構,屋頂和房檐等上部荷載經過梁架傳到立柱上,墻壁只分割空間,不承擔重量。斗升昂拱翹坐斗斗拱由斗、升、拱、翹、昂和坐斗組成,其作用是支挑深遠的屋檐,并使重量集中到柱子上。早期的斗拱起結構構件的作用,至唐宋時期斗拱的作用逐步成熟,發展成上下兩層柱網之間或柱網與屋頂梁架之間的重要構造層。到了明清以后,斗拱結構簡化,只起到墊層一級裝飾美觀的作用。(二)富于節奏感的建筑群組合:中國傳統建筑以群體組合見長,通常以院落組合營造一個內向含蓄、均衡對稱的組群。中國院落式布局遵循的是一種簡明的疊加規律:以“間”為單位的房屋并聯成一座建筑,單座建筑沿四周布置圍合成庭院,再以庭院為單位組合成更加豐富的組群。由院落組合成的建筑群一般沿著中軸線布局,主要建筑在軸線上,左右對稱地布置其他建筑,形成和諧統一、主次分明的整體,體現“居中為尊”的思想。清代紫禁城以院落作為建筑群的基本組合方式,形成連續宏偉的空間序列,為體現封建統治階級的權威而服務。北京四合院是中國北方民居常見的一種形式,有一進多進之分。它的布局十分切合古代社會的宗法禮教制度,家庭成員因尊卑有別,長幼有序在房間的分配上有明顯的區別。成語俗語:“深宅大院”“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后院起火”(三)簡明美觀的單體建筑外形:中國傳統建筑外形上的特征非常明顯,無論單體建筑規模大小,其外觀都分為臺基、屋身、屋頂三個部分,這種獨特的建筑外形體現了建筑功能、結構、藝術的高度統一。一屋三分上分——屋頂中分——屋身(木構架、斗拱、墻體等)下分——基礎、臺基、地面臺基承托整座建筑:分為普通臺基和須彌座。普通臺基高約一尺,常用于小型建筑。須彌座雕刻豐富,配以漢白玉欄桿,常用于殿堂。須彌座相疊而成的臺基可以顯示建筑的宏偉高大。屋身是房屋的主體部分,由木制的柱子做骨架承重,柱間靈活安排門窗隔扇,屋身正面多布置花格木門窗。屋頂是建筑外形中非常美觀、非常重要的組成結構,不僅決定了傳統建筑的藝術形象,還是建筑等級的象征。等級最高的是重檐廡殿頂、重檐歇山頂。屋頂類型第一位:重檐廡殿頂。重要的佛殿、皇宮的主殿,象征尊貴。第二位:重檐歇山頂。常見于宮殿、園林、壇廟式建筑。第三位:單檐廡殿頂。重要的建筑。第四位:單檐歇山頂。重要的建筑。第五位:懸山頂。六品以下官吏及平民住宅,南方民居多懸山,利于防雨。神櫥、神庫。第六位:硬山頂。六品以下官吏及平民住宅,北方民居多硬山,利于防風火。第七位:卷棚頂。民間建筑,園林。無等級:攢尖頂。亭臺樓閣。建筑等級故宮角樓屋頂有時比屋身更大更突出,可以達到建筑立面一半左右的高度。1.我國古代的屋架組合形式使檐口、屋面和屋脊形成了自然的曲線,呈現出生動、柔和的造型,給莊嚴的建筑物增添了輕快的美感,2.屋面的曲線,不僅可以營造良好的室內光照效果,還有利于排除雨水。《詩經》中的“如翚(hui)斯飛”形象的刻畫了像鳥翼般伸展的檐角和屋頂各部分優美的曲線。(四)匠心獨運的建筑裝飾色彩:中國古代的匠師在建筑裝飾中善于運用色彩與中國傳統建筑的木結構體系分不開。木料不能經久,所以中國建筑很早就采用在木材上涂漆和桐油的辦法保護木材和加固木構件的關節,后來則用各式彩畫作裝飾,達到實用、堅固與美觀相結合的目的。在封建社會里,顏色的使用有嚴格的等級規定。此外,中國傳統建筑使用的色彩還有象征意義。封建社會顏色的使用有嚴格的等級規定:黃色是最珍貴的色彩,其下赤、綠、青、藍、黑、灰,等級依次降低。金、黃、赤常用于宮殿; ■ ■ ■綠、青、藍常用于百官的宅邸; ■ ■ ■黑、灰、白常用于民居。 ■ ■ ■建筑如何體現色彩等級?中國古代使用琉璃瓦色彩的等級限制:金、朱、黃琉璃瓦:用于帝王宮殿、陵廟、貴族的宮室,如北京故宮,明十三陵等。綠、青琉璃瓦:用于王府、百官第宅可用,用于祭祀建筑,如天壇祈年殿,屋頂鋪純青琉璃瓦,象征青天。黑琉璃瓦、紫琉璃瓦:多用于藏書樓或帝王園林中的亭臺樓榭,庶民廬舍只用這類色調。明清時期的彩畫也根據等級用于不同的建筑:和璽彩畫的等級最高,色彩華麗,圖案以龍紋為主,用于莊嚴的宮殿、廟宇中;旋子彩畫在藻頭內繪制了帶漩渦紋的花瓣,即所謂“旋子”,用于次要宮殿或一般民間建筑;蘇式彩畫的內容有博古器物、山水花鳥和人文歷史,主要用于園林和四合院。判斷蘇式彩畫判斷和璽彩畫判斷旋子彩畫中國傳統建筑使用顏色還有象征意義:祈年殿三層青色琉璃瓦象征蒼穹貳探究與發現1.在房屋的主體部分,即陽光經常照射的部分,中國古代工匠通常用什么顏色裝飾?2.而在房檐下的陰影部分,通常用什么顏色?3.為什么要這樣運用顏色?房屋的主體部分,也即可以經常照到陽光的部分,一般用暖色,特別是用朱紅色;房檐下的陰影部分,則用藍綠相配的冷色。這樣就更強調了陽光的溫暖和陰影的陰涼,形成一種悅目的對比。課堂小結謝謝觀看《華夏意匠——中國傳統建筑》教案教材分析中國傳統建筑具有明顯的社會性、階級性和民族性,是我國傳統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其發展過程中形成了獨特的建筑語言和審美特征,理解這些語言和特征是鑒賞中國傳統建筑的關鍵。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理解中國傳統建筑的結構,布局、外觀與裝飾色彩的特點,了解中國傳統建筑是結構性、功能性、藝術性、社會性的高度統一,培養學生的圖像識讀能力。理解蘊含均衡對稱、內向含蓄的傳統建筑語言,提升對傳統建筑的鑒賞能力。過程與方法:通過識圖、分析、討論等方式理解清代皇家園林與江南私家園林的設計思想與審美特征,培養學生的圖像識讀與審美判斷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理解中國傳統建筑與園林藝術和社會思想意識之間的聯系,提高學生對中國傳統建筑和園林藝術的文化理解能力、全面提高美術學科核心素養。教學重難點1.教學重點:理解斗拱與框架式術結構,造就中國傳統建筑“墻倒屋不塌”的建筑特點。2.教學難點:系統地理解中國傳統建的特點及其所承載的社會文化。教學準備1.準備教材中中國傳統建筑圖片和視頻2.設計推進教學實地的問題框架。3.制作電子課件。教學過程(一)新課導入觀看中國傳統建筑——故宮的宣傳視頻提出本課的基本問題:中國傳統建筑有哪些特點 建筑的社會功能及意義是什么?出示課題:華夏意匠——中國傳統建筑與園林藝術(二)新授1.世界三大建筑體系(提問,學會回答)中國建筑、歐洲建筑、伊斯蘭建筑一直延續至今,被稱為世界三大建筑體系。2.中國古代建筑的類型(圖片展示、提問)3.中國傳統建筑的主要特點(小組討論、發言、總結)(1)巧妙而科學的框架式木結構(2)富于節奏感的建筑群組合(3)簡明美觀的單體建筑外形(4)匠心獨運的建筑裝飾色彩4.課堂活動探究一:導入問題:(1)應縣本塔為什么能屹立千年而不倒(2)木構件“斗拱”在承重中起到了怎樣的作用 (3).為什么中國傳統建筑具有“墻倒屋不塌”的特點 (觀看演示視頻、談論、交流回答)歸納學生回答中的關鍵詞,明確巧妙而科學的框架式木結構是中國工匠在營造中的重要發明。結合硬山式本構架結構示意圖讓學生理解中國傳統框梁式木結構,進而理解“墻倒屋不塌”的原理。探究二:紫禁城輝煌壯麗龐大的建筑群,圍繞“居中為尊”的布局特點提出問題:(1)北京故宮有多少“間”房子(2)怎樣定義—間房子 (3)故宮近萬“間”房子如何布局 體現了怎樣的社會思想 (4)請同學們分組討論四合院體現了怎樣的社會思想 教師歸納:建筑藝術的特征表現了社會思想意識,軸線意識和“居中為尊”的建筑布局,凸顯中傳統建筑的獨特審美語言。探究三:識圖分析中國傳統建筑外形上特征及各自作用。(1)特點:“一屋三分”(2)屋頂是建筑外形中非常美觀、非常重要的組成結構,不僅決定了傳統建筑的藝術形象,還是建筑等級的象征。等級最高的是重檐廡殿頂、重檐歇山頂。圖片展示各種屋頂樣式,講解樣式特點及等級劃分。探究四:說一說、連一連。觀察分析建筑物木構件色彩和彩畫的特點,為什么要這樣運用色彩 說說不同顏色和彩畫代表什么等級?教師總結:木料不能經久,所以中國建筑很早就采用在木材上涂漆和桐油的辦法保護木材和加固木構件的關節,后來則用各式彩畫作裝飾,達到實用、堅固與美觀相結合的目的。在封建社會里,顏色的使用有嚴格的等級規定。此外,中國傳統建筑使用的色彩還有象征意義。(三)探究與發現:(1)在房屋的主體部分,即陽光經常照射的部分,中國古代工匠通常用什么顏色裝飾?(2)而在房檐下的陰影部分,通常用什么顏色?(3)為什么要這樣運用顏色?房屋的主體部分,也即可以經常照到陽光的部分,一般用暖色,特別是用朱紅色;房檐下的陰影部分,則用藍綠相配的冷色。這樣就更強調了陽光的溫暖和陰影的陰涼,形成一種悅目的對比。課堂小結:回顧本節課的學習內容,理清中國傳統建筑與園林藝術的特點。總結:中國傳統建筑是世界上發展歷史最長,分布地城最廣,審美特征最鮮明的獨特建筑體系。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華夏意匠——中國傳統建筑》教案.docx 第7課 華夏意匠——中國傳統建筑.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