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蜻蜓飛飛教案教材分析本課是以“造型·表現”為主的學習領域本課以觀察生活入手,了解蜻蜓的外形特征,通過圖片、錄像資料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啟發學生回憶對蜻蜓的了解與認識進行美術創作二、教學目標1.認知目標:了解蜻蜓的外形特征,用自己喜歡的方法進行美術創作2.技能目標:指導學生運用各種材料和手段表現蜻蜓,培養學生的審美表現能力、探究能力與創造能力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細心觀察的習慣和熱愛大自然,關注環保的情感三、教學重點與難點重點:通過觀察與回憶使學生了解蜻蜓的外形特征,采用各種方法進行創作難點:拓展學生對蜻蜓的了解與認識啟發學生運用各種材料和方法創作四、教學準備教師:課件、蜻蜓實物、水彩、水粉顏料等繪畫材料學生:繪畫紙、繪畫筆、橡皮泥等手工制作材料五、教學過程(一)組織教學1.導入階段:教師展示蜻蜓實物,提出問題:“你們見過這種小動物嗎?它叫什么名字?”(蜻蜓)教師板書課題《蜻蜓飛飛》2.探索階段:教師出示圖片資料,并引導學生回憶自己捉蜻蜓的經歷,觀察蜻蜓的外形特征,啟發學生思考:“你們喜歡蜻蜓嗎?為什么?”通過討論交流,使學生了解蜻蜓的外形特征,激發學生對蜻蜓的喜愛之情,為下面的教學環節打下基礎討論階段:教師播放有關蜻蜓的圖片與錄像資料,引導學生觀察3.分析:“你們看,蜻蜓有哪些部位?它們分別是什么形狀?蜻蜓有哪些特點?它們在干什么?”通過觀察討論,使學生了解蜻蜓的生活習性,為下面的美術創作提供素材4.表現階段:教師演示水彩畫的表現方法:“今天我們用自己喜歡的方法畫一畫蜻蜓”通過示范啟發學生觀察圖片中的素材進行繪畫創作,通過提示觀察小組討論、演示,學生完成作品;然后請學生說一說:“你是怎樣畫出來的?你為什么畫成這樣?”等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創新意識最后展示學生作品進行展示評價,針對學生的作品進行分析與評價,強調學生畫得特點及不足之處5.拓展階段:教師播放有關蜻蜓的錄像資料,引導學生思考:“你們知道嗎?除了蜻蜓之外,還有許多美麗的昆蟲也是我們人類的好朋友……”通過介紹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并了解保護益蟲的意義教師出示許多漂亮的昆蟲圖片啟發學生進行制作展示“美麗昆蟲”的制作方法引導學生討論:“你選擇哪種材料進行制作?你可以運用什么方法?”分組進行制作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創新能力最后展示作品進行評價總結階段:教師總結本課內容:“今天我們學習了《蜻蜓飛飛》這一課,通過學習我們了解了蜻蜓的外形特征和生活習性我們應該保護蜻蜓,保護益蟲,熱愛大自然”最后進行總結與作業布置作業設計1.繪畫作品——以“蜻蜓飛飛”為主題,創作一幅畫作。要求:體現蜻蜓的外形特征、生活習性,以及你對蜻蜓的情感。2.手工制作——以“蜻蜓飛飛”為主題,制作一個手工制品。要求:體現蜻蜓的外形特征、生活習性,可以使用任何你喜歡的材料和制作方法。七、板書設計主標題:《蜻蜓飛飛》副標題:(可根據教學內容適當調整)引入階段:實物展示:展示蜻蜓實體,引發學生興趣。問題引導:詢問學生是否見過這種小動物,以及它的名字。探索階段:圖片觀察:展示蜻蜓的各種形態和生活習性,引導學生觀察和討論。情感激發:通過交流,引導學生表達對蜻蜓的喜愛之情。討論階段:影像觀看:播放有關蜻蜓的影像資料,引導學生深入了解。問題引導:詢問學生關于蜻蜓外形、生活習性的觀察結果,以及他們的創作想法。表現階段:教師演示:展示繪畫創作的過程和技巧。學生實踐:學生自主創作,教師巡回指導。拓展階段:影像觀看:播放其他昆蟲的影像資料,啟發學生的創作思路。小組討論:討論并分享自己的創作思路和制作方法。總結階段:內容回顧:回顧本課學習的內容重點。八、課后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