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2課 第二次鴉片戰爭 教學分析 核心素養教學目標 時空觀念: 知道第二次鴉片戰爭的時間、經過 ,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 等初步養成歷史時序意識和歷史空間感。史料實證: 能夠初步閱讀和理解相關歷史史料分析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的原因和影響。唯物史觀: 通過第二次鴉片戰爭和俄國侵占中國北方領土的學習,理解第二次鴉片戰爭對中國的影響。歷史解釋: 認識第二次鴉片戰爭對中國的影響。家國情懷: 通過學習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激發學生的愛國情緒,為民族的振興、國家的強大發憤學習。教學重點 第二次鴉片戰爭火燒圓明園、俄國侵占領土史實;教學難點 正確理解第二次鴉片戰爭是鴉片戰爭的繼續,使中國社會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大大加深。 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教師展示:(《斷壁殘垣圓明園》遺址和相關視頻)雨果《致巴特力爾上尉》書信有一天,兩個強盜闖進了圓明園。一個強盜洗劫,另一個強盜放火。似乎得勝之后,便可以動手行竊了。對圓明園進行了大規模的劫掠,贓物由兩個勝利者均分。我們所有大教堂的財寶加在一起,也許還抵不上東方這座了不起的富麗堂皇的博物館。那兒不僅僅有藝術珍品,還有大堆的金銀制品。【豐功偉績!收獲巨大!兩個勝利者,一個塞滿了腰包,這是看得見的,另一個裝滿了箱篋。他們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了歐洲。這就是這兩個強盜的故事。】提問:這兩個強盜是誰?你知道它昔日的豪華壯觀與今日的斷壁殘垣是怎樣造成的嗎?這個故事是怎樣發生的嗎?由此導入新課。今天讓我們一起學習第2課:第二次鴉片戰爭。2、新課講授目標導學一:英法再次發動侵華戰爭1.教師要求學生帶著問題閱讀教材:為什么叫第二次鴉片戰爭?(學生思考后回答:第二次鴉片戰爭發生的原因或目的)教師歸納:鴉片戰爭后簽訂的《南京條約》,并沒有滿足西方侵略者的貪婪的欲望,西方列強企圖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擴大侵略權益。這一目的同鴉片戰爭是一脈相承的。因此,此次戰爭在歷史上稱為第二次鴉片戰爭。2.教師提問:為了掩蓋戰爭的侵略性,英法兩國為戰爭尋找了什么借口?(展示課件:“亞羅號事件”、“馬神甫事件”)3.請同學們閱讀教材,說一說第二次鴉片戰爭的經過和結果?學生回答:1856年10月,英軍炮轟廣州城,挑起戰爭;1857年,英法聯軍,攻陷廣州;1858年,英法聯軍北上,逼近天津。清政府被迫簽訂《天津條約》。教師講述:(展示課件內容)請同學們簡單識記《天津條約》的具體內容,有關《天津條約》的影響將在后面部分進行重點分析。目標導學二:火燒圓明園與《北京條約》的簽訂1.教師講述:《天津條約》的簽訂,并沒有使侵略者滿足。1860年,英法聯軍占領北京,對北京西郊著名的皇家園林——圓明園進行了大肆搶劫,之后又放火燒毀。2.教師展示課件:《焚燒過后的圓明園》(有條件可以放映視頻《火燒圓明園》片斷)3.教師提問:火燒圓明園是中國近代史上慘痛和恥辱的一頁,這一歷史事件的發生,說明了什么?學生回答:清政府的腐敗無能4.教師提問:正是由于清政府府腐敗無能,在火燒圓明園之后,清政府控制北京城,迫使清政府簽訂《北京條約》。請同學們簡要歸納《北京條約》的內容?學生歸納:(展示課件歸納內容)清政府承認《天津條約》繼續有效;增開天津為商埠;割九龍司地方一區給英國;賠款額大幅度增加。(注意:重點展示香港島割失圖文和史實,鏈接香港問題熱點)5.教師過渡: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獲利最多的是沙俄,侵占我國北方大片領土。目標導學三:沙俄侵占中國北方大片領土1.教師講解:從19世紀40年代起,沙俄利用中英鴉片戰爭世紀,大肆入侵中國東北地區。第二次鴉片戰爭前后,沙俄強迫清政府簽訂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共割占中國東北和西北150多萬平方千米的領土。2.教師展示《沙俄侵占中國北方領土示意圖》,請觀察地圖,沙俄迫使清政府簽訂的不平等條約中,哪一條約割占的土地最多?學生回答:1858年中俄《璦琿條約》3.教師總結:沙俄在中國近代史上所割占領土面積,相當于歐洲德法兩國面積的總和,外加一條與多瑙河一樣長的黑龍江,是19世紀侵占中國領土最多的國家。4.教師設問: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有哪些國家侵占了中國哪些土地?學生回答:英國割占九龍司地方一區,沙俄割占中國東北和西北地區150多萬平方千米。5.教師展示《天津條約》和《北京條約》內容,《天津條約》 《北京條約》外國公使進駐北京 清政府承認《天津條約》繼續有效;增開漢口、南京等十處為通商口岸 增開天津為商埠;外國商船和軍艦可以在長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特權 割九龍司地方一區給英國;賠款額大幅度增加。并問:根據表格內容,談談你對第二次鴉片戰爭使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進一步加深的理解?學生回答后,教師歸納總結:第二次鴉片戰爭使中國喪失更多主權,英國、法國等西方侵略實力由東南沿海一帶深入到長江中下游地區,沙俄占領了中國北方大片領土。中國主權的侵害,割地等方面都比鴉片戰爭中侵害更大了,因此,第二次鴉片戰爭使中國的半殖民化程度進一步加深。三、課堂總結第二次鴉片戰爭,外國資本主義的侵略勢力由東南沿海進入中國內地,并日益擴展,外國公使駐京加強了對清政府的影響和控制,中國社會進一步半殖民地化。 板書設計 起因: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擴大侵略權益時間:1856—1860年經過:1856年占領廣州;1858年逼近天津;1860年火燒圓明園結果:失敗,簽訂《天津條約》《北京條約》;沙俄侵占中國北方大片領土影響: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進一步加深【比較歸納】 教學反思 第二次鴉片戰爭是承接第一課鴉片戰爭所授課程。在本課中我始終重點圍繞“第二次鴉片戰爭使中國的半殖民化程度進一步加深”,進行前因后果、來龍去脈的講解。通過引導學習、分組討論、圖片史料等各種方法和輔助材料,讓學生在快樂中掌握第二次鴉片戰爭的關知識點,同時在教學過程中,培養了學生分析史料、解讀史料的能力。當然,在教學過程中,還有許多需要改進的地方,知識點的銜接要更自然、流暢,要增加邏輯性,在以后的教學中進一步完善,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第二次鴉片戰爭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