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學課題 第三課第一框: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學科 思政 授課班級授課教師 學時安排 1學時教材分析《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是高教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第1版)第一單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開創、堅持、捍衛、發展”第三課第一框題的內容。第一框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包括三目,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第一目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講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分析這重大政治論斷的重要意義,以及在此歷史背景下我國社會主義矛盾的變化。第一目歷史性成就和歷史性變水,講述新時代黨和國家取得的歷史性成就、發生的歷史性變革,分析新時代偉大變革的歷史生意義。第三目“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講述中國式現代化的科學內涵、新時代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取得的成就及意義、新時代新征程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前兩目分別從理論和實踐的角度側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意義和成就,第三目展望未來,介紹新時代新征程黨的中心任務。學情分析優勢: 學生通過前面的學習,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創立和發展的過程有一定了解和掌握。 劣勢: 中職生并沒有經歷過物質匱乏的年代,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艱辛探索歷程沒有切身感受,雖能使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概念,但并不理解其內涵和重要意義。同時,在現實生活中,學生容易觀察到我國發展的不足,但是不會用歷史的眼光分析問題,辯證思維不強。那么教師在引導理論指導實踐中,教師必須理論聯系實際,將知識點與實際生活相結合。 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核心素養1、認知目標:通過查閱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取得的輝煌成就的資料,理解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增強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政治認同。 2、情感態度觀念目標:通過對比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變與不變,明確我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我國仍是世界上最大發展中國家,理解黨和國家的路線、方針、政策都是從這個基本國情和最大實際出發,貫徹實事求是的思想方法,提高學生辯證思維能力,培養科學精神。 3、運用目標:能夠對比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和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明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從而理解解決當代中國發展主要問題的根本著力點,激發學生做新時代的見證者、開創者、建設者的愿望,提高公共參與自覺性。 政治認同: 正確認識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和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職業精神: 正確認識和處理社會發展和個人成長的關系,理解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本質上要靠全體人民的勞動、創造、奉獻。把個人夢融入中國夢。 健全人格: 能夠在新時代中正確認識自我,確立個人與社會的關系;確立符合社會需要和自身實際的積極生活目標,選擇正確的人生發展道路,培養責任感和創新精神。 公共參與: 樹立主人翁意識,積極參與包括社團活動和社區服務等在內的公共服務,積極承擔社會責任,培養公共精神、提高參與能力。 教學重難點重點:新時代的豐富內涵和重大意義、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 難點: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同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關系學習環境與資源混合式教學教學策略教法:議題教學法,輔以視頻教學法、活動式教學法 學法:自主學習探究法 教學過程教學 環節 教學 內容 教學活動 設計意圖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課前 總議題: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 教師發布學習任務單 督促學生完成課前預習 準備上課課件 預習課文,對主要內容有大致了解。 通過預習課文,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課前準備習慣環節一: 聯系實踐悟變化 子議題1: 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 板書: 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 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 【教師活動】 1.教師展示黨的八大、十一屆六中全會、十九大相關內容,介紹三次會議黨作出社會主要矛盾判斷的歷史背景。 2.播放視頻。組織學生觀看視頻《新聞直播間聚焦十九大,解讀報告關鍵詞:社會主要矛盾》,引導學生舉例說明材料中提到的兩次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 3.播放習近平總書記在2022年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的講話,引導學生聯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實際分享自己對“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的感悟。 4.教師歸納總結,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轉變的依據、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含義。 【學生活動】 1.完成老師提出的問題. 2.觀看視頻,分析我國社會主要矛盾。 3.閱讀材料,闡述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生產狀況和人民生活需要方面的新變化、新要求。 4.聯系實際,結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實際分享自己對“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的感悟。 引導學生思考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以及基本國情,激發學生進一步思考社會主要矛盾的依據。 通過思考互動,有利培養學生理性思維的能力. 1.通過觀看視頻,學生從黨史坐標角度感受黨的百年輝煌歷程,加深對“過去我們為什么能夠成功、未來我們怎樣才能繼續成功”的認識和理解。 2.通過教師講授與觀看視頻,學生能從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坐標角 度,理解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不僅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階段性勝利,而且為人類社會的發展作出了中國貢獻;明確“三件大事”的歷史意義,了解歷史性成就和歷史性變革。環節二: 從黨史悟新時代“三件大事” 議題2:歷史性成就和歷史性變革 板書: (二)歷史性成就和歷史性變革 【教師活動】 1.播放視頻:《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視頻片段,并介紹新時代十年的三件大事,提問:“過去我們為什么能夠成功、未來我們怎樣才能繼續成功?” 2.播放《黨的一百年》視頻:展現黨和國家 為了滿足人民美好生活的向往而為之奮斗的歷程,引導學生感悟已經取得的歷史性成就和正在經歷的歷史性變革。并結合《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讀本》對歷史性成就和歷史性變革進行講解,為學生提供口訣,方便記憶。 3.介紹“小康社會”在我國的歷史沿革,以小組討論對形式,引導學生透過歷史性勝利探尋取得勝利的原因。 【學生活動】 觀看視頻 認真聽講,根據教師的引導和教師一起進行知識點的歸納總結,重要內容應該及時做好筆記與標注。環節三: 小組議中國式現代化 子議題3: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板書: (三)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教師活動】 1.播放視頻:《解碼中國式現代化》 2.ppt展示不同國家進行現代化建設的資料與中國式現代化的持續探索歷程。小組討論:為什么說現代化道路“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3.結合課本知識,繪制“兩個一百年”與“兩步走”的時間軸,標出不同的時間、目標、要求。 并結合自身的專業學習,該更好地選擇未來的發展方向 【學生活動】 同學們觀看視頻情境后討論,并分享各自的觀點。 每組代表發言總結,不超過三句話。 繪制時間軸,思考自己未來就業方向。 觀看視頻與小組討論,使學生對中國式現代化形成初步的認知。引導學生認識到世界上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現代化模式,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現代化標準,對中國式現代化是什么及其本質要求有進一步了解。 通過繪制時間軸,學習“兩個一百年”與“兩步走”相關知識點,感悟青年的使命和湘當、個人職業發展與國家未來發展之間的關系,引起青年學生的共鳴,提升其政治認同、職業精神,公共參與等學科核心素養。課中理 鞏固新知 【教師活動】 教師設計課堂練習 教師通過思維導圖幫助學生理清本節的脈絡,明白本節的議題主旨是什么 【學生活動】 完成課堂練習 認真聆聽,項固本課題的重難點。 新知鞏固 思維導圖有利于學生的邏輯思維培養。課后悟 課后作業 老師把作業上傳平臺,小測試. 完成作業 鞏固本課知識板書 設計 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 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 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 歷史性成就和歷史性變革 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教學 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