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9.1文化發展的必然選擇目標任務課程標準 學習目標辨析各種文化現象,領悟優秀文化作品的影響力和感召力;展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 政治認同:認同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中創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理解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的歷史必然性。科學精神:理解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要求,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必須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 公共參與:積極投身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之中,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預習導學【教材導學 知識梳理】(一)革命文化與社會主義先進文化1.中華文化復興之路的探索為了民族復興,再鑄中華文化的輝煌,無數仁人志士上下求索,尋找救國良方,進行了可歌可泣的斗爭,進行了各式各樣的嘗試。19世紀末20世紀初,各種各樣的文化思潮進入中國,各種主張紛紛登場亮相,但終究未能改變舊中國的社會性質和中國人民的悲慘命運,都不能解決中國文化走向何處的問題,無法使中華文化走向復興之路。2.馬克思主義的傳入對中華文化發展的影響①指明方向: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中國共產黨誕生后,把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寫在自己的旗幟上,從根本上解決了中國的前途和命運問題,為中華文化發展指明了社會主義方向。②轉折點: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是中華民族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轉折點。③文化發展進入新時期: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以來,就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肩負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3.中國共產黨對中華文化發展的貢獻(1)中國共產黨從成立之日起,既是中國先進文化的積極引領者和踐行者,又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忠實傳承者和弘揚者。(2)在五千多年文明發展中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中創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的歷史必然性1. 文化是否有生命力的標準發展方向:就是要看它是不是代表先進文化發展的方向;實踐根源:就是要看它有沒有生存發展的實踐土壤,人民需求:就是要看人民有沒有對它的需求。2.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的決定因素①由人民群眾根本利益決定;②由中國共產黨的性質宗旨決定;③由我國社會制度、發展道路決定;④繼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弘揚革命文化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決定;⑤由我國文化自身發展規律決定。3.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的意義只有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才能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才能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相適應,與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目標相銜接,與我國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豐富的文化資源相匹配。【預習自測 判斷正誤】1.中國共產黨誕生,是中華民族由衰微走向重振的轉折點。2.中華文化是中國革命的精神標識。3.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是黨在革命時期創造的文化。4.判斷文化生命力的標準是看它是否優秀。課堂教學導入新課:播放視頻《文化之光、復興之路》新課講授總議題:文化發展的必然選擇議題一:革命文化與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議學情境:20世紀初的四種實現中華文化復興主張自由主義:我們如果還想把這個國家整頓起來,如果還希望這個民族在世界上占一個地位,——只有一條生路,就是我們自己要認錯。我們必須承認我們自己百事不如人,不但物質機械上不如人,不但政治制度不如人,并且道德不如人,知識不如人,文學不如人,音樂不如人,藝術不如人,身體不如人。(胡適《介紹我自己的思想》保守主義:“中國立國數千年,禮義綱紀,云為得失,皆奉孔子之經,若一棄之,則人皆無主... 是大亂之道也。”要“冒萬死以力保舊俗,存禮教而保國魂”。(康有為)無政府主義:無政府主義者”主張人民完全自由,不受一切統治,廢絕首領及威權所附麗之機關學說也“。(劉師復)三民主義:三民主義就是民族主義(Principles of Nationalism)、民權主義(Principles of Democracy)和民生主義(Principles of People's Livelihood)。這三個主義和美國大總統林肯所說的民有、民治、民享三層意思,完全是想通的。議學任務:請同學們結合教材內容和中國近代史知識完成下面表格,并分析為何上述主張都不能讓中華文化走向復興。學生討論回答:教師總結:為了民族復興,再鑄中華文化的輝煌,無數仁人志士上下求索,尋找救國良方,進行了可歌可泣的斗爭,進行了各式各樣的嘗試。19世紀末20世紀初,各種各樣的文化思潮進入中國,各種主張紛紛登場亮相,但終究未能改變舊中國的社會性質和中國人民的悲慘命運,都不能解決中國文化走向何處的問題,無法使中華文化走向復興之路。議學情境:播放視頻《為什么馬克思主義可以救中國》魯迅在《拿來主義》中寫道:“我們被“送來’的東西嚇怕了。先有英國的鴉片,德國的廢槍炮,后有法國的香粉,美國的電影,日本的印著'完全國貨'的各種小東西。于是連清醒的青年們,也對于洋貨發生了恐怖。其實,這正是因為那是“送來”的,而不是“拿來”的緣故。所以我們要運用腦髓,放出眼光,自己來拿!”1917年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李大釗認為“馬克思的學說真是拯救中國的導星”,率先在中國舉起馬克思主義大旗。1921年,在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緊密結合中,中國共產黨應運而生。從此,中國共產黨人不斷探索前進,經過艱苦卓絕的奮斗,終于找到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科學方法,形成了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等一系列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體系,帶領中國人民從一個勝利走向另一個勝利。議學任務:結合視頻和上述材料,自主思考:說一說在各種文化思潮激蕩的19世紀末20世紀初,馬克思主義的傳入對中華文化發展的影響?學生討論回答:教師總結:馬克思主義的傳入對中華文化發展的影響:①指明方向: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中國共產黨誕生后,把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寫在自己的旗幟上,從根本上解決了中國的前途和命運問題,為中華文化發展指明了社會主義方向。②轉折點: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是中華民族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轉折點。③文化發展進入新時期: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以來,就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肩負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議學情境:播放視頻《100秒帶你了解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中國共產黨的百年史,是波瀾壯闊的民族覺醒史、奮斗史與復興史,是黨領導人民并始終與人民一起書寫的文明更新史。中華民族是世界上偉大的民族,有著5000多年的文明史,為人類文明進步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但在晚清遭遇了“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國家蒙辱、人民蒙難、文明蒙塵。在中華文明至暗時刻,中國共產黨以“周雖舊邦,其命維新”的精神,領導人民走向文化變革與文明更新道路,取得了輝煌的文化成就。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指出:“在近代中國最危急的時刻,中國共產黨人找到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并堅持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用馬克思主義真理的力量激活了中華民族歷經幾千年創造的偉大文明,使中華文明再次迸發出強大精神力量。”這種“激活”過程,是中華民族走向“偉大覺醒”與文化現代化的過程,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文化啟蒙、文化實踐與文化創造的過程,是中華文明洗去舊日塵埃重放光明的過程。縱觀建黨百年歷史,文化建設雖然走過一些彎路,但取得了歷史性的輝煌成就,為中國道路、民族復興與文明更新提供了強大的精神動力。議學任務:結合視頻和上述材料,自主思考:中國共產黨為中華文化發展作出了哪些貢獻?學生討論回答:教師總結:中國共產黨對中華文化發展的貢獻:(1)中國共產黨從成立之日起,既是中國先進文化的積極引領者和踐行者,又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忠實傳承者和弘揚者。(2)在五千多年文明發展中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中創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革命文化(紅色文化):革命文化承載著黨和人民對國家獨立、民族解放、人民幸福的不懈追求,是中國革命的精神標識。議題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的歷史必然性議學情境:視角一:一定的社會制度和發展道路,就孕育和滋養與之相應的文化。視角二:如果拋棄優秀傳統文化、 割裂民族文化血脈,文化發展就會像無根浮萍、斷線風箏,迷失方向。視角三:每個民族和國家的文化都有其自身的特性,從而形成了世界文化的多樣性。視角四:當前,我國文化整體實力和國際影響力與我國國際地位還不相稱,與我國深厚的文化底蘊不相稱。議學任務:運用所學知識,結合上述材料和視角,闡明“必須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的道理。學生討論回答:教師總結:1. 文化是否有生命力的標準發展方向:就是要看它是不是代表先進文化發展的方向;實踐根源:就是要看它有沒有生存發展的實踐土壤,人民需求:就是要看人民有沒有對它的需求。2.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的決定因素①由人民群眾根本利益決定;②由中國共產黨的性質宗旨決定;③由我國社會制度、發展道路決定;④繼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弘揚革命文化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決定;⑤由我國文化自身發展規律決定。3.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的意義只有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才能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才能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相適應,與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目標相銜接,與我國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豐富的文化資源相匹配。思維導圖知識總結1. 比較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2. 全面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①內涵: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堅守中華文化立場,立足當代中國現實,結合當今時代條件,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②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源自于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歷史所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熔鑄于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中創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植根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③指導思想:馬克思主義。④特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⑤立場:堅守中華文化立場。⑥基本要求:推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協調發展。⑦根本目的:不斷滿足人民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人民群眾的思想文化道德素質。⑧是激勵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奮勇前進的強大精神動力,是中華文化獲得空前發展、重新走向輝煌的必然選擇。隨堂訓練1.中華文化是中華兒女心靈的根脈,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家園。海峽兩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宗、心之相系、情之相融,要秉持同胞情、同理心,以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弘揚中華民族精神,共同推動兩岸和平統一。這是基于( )①中華民族精神集中體現了中華民族共同的價值追求②中華民族精神是推動海峽兩岸和平統一的根本動力③堅持正確的歷史觀有助于筑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④傳承弘揚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推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求是》雜志發表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文章《用好紅色資源、賡續紅色血脈,努力創造無愧于歷史和人民的新業績》。文章指出,一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弘揚偉大建黨精神,在長期奮斗中構建起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錘煉出鮮明的政治品格。我們要繼續弘揚光榮傳統,賡續紅色血脈,永遠把偉大建黨精神繼承下去、發揚光大!“賡續紅色血脈”是為了( )①用黨的奮斗歷程和偉大成就鼓舞全體黨員的斗志②用黨的歷史經驗和實踐創造以確立黨的執政地位③用黨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堅定全體黨員的信念④用黨員事跡激發廣大人民在實踐中創新革命文化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2022年10月27日,習近平總書記帶領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來到了延安,瞻仰革命紀念地。他們來到毛澤東等老一輩革命家舊居,重溫老一輩革命家的革命經歷,了解革命舊址的保護情況。習近平總書記重視對延安革命舊址的保護( )①是基于革命舊址是承載紅色基因、弘揚延安精神的重要載體②說明革命文化能夠集中體現中華民族的整體風貌和精神特征③因為革命文化是中國革命的精神標識、傳承傳統文化的寶貴資源④有利于發揮延安革命遺址的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作用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4.2022年1月,國家文物局、財政部聯合印發的《關于加強新時代革命文物工作的通知》強調,要加強系統保護,不斷夯實革命文物工作基礎,健全革命文物資源資產管理制度,積極開展革命文物資源專項調查和定期排查,統籌搶救性保護和預防性保護、本體保護和周邊保護、單點保護和集群保護。上述做法是基于這些革命文物( )①是黨和國家的寶貴精神財富,集中體現中國精神和文化成就②承載著黨和人民奮勇斗爭的光榮歷史,有利于賡續紅色血脈③對黨史學習教育、革命傳統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具有重要作用④記載著中國革命的偉大歷程和感人事跡,是文化自信的源頭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5.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形成和發展過程,也是中國共產黨人持續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過程。改革開放40多年來,我們黨反復倡導和強調的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等思想方法,都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內容,同時彰顯了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品格。由此可見( )①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標志著中華民族由衰微走向復興②中華傳統文化是馬克思主義政黨思想精神上的旗幟③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先進文化的積極引領者和踐行者④中國共產黨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者和弘揚者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6.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是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必由之路。這是( )①由中國共產黨的性質宗旨決定的②由堅持發展各種文化的需要決定的③由我國全體公民的根本利益決定的④由繼承和創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要求決定的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7.“中法文化之春藝術節”從2021年4月21日持續至7月31日,歷時101天。78個法國文化項目在我國14座城市陸續開展,涵蓋視覺藝術、時尚、音樂、美食、圖書與思辨、電影等領域。在我國,開展法國文化巡演( )①體現了我國尊重維護文化多樣性②擴大了中華文化在世界上的影響力③有利于滿足我國人民的文化需求④為我國社會主義事業提供精神動力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8.方向決定前途,道路決定命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選擇什么樣的文化發展道路、判斷一種文化有沒有生命力,標準是要看( )①是否能激發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②人民有沒有對它的需求,能不能創造經濟價值③有沒有它生存發展的實踐土壤 ④是不是代表先進文化的發展方向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③④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關鍵在黨,關鍵在人,歸根到底在培養造就一代又一代可靠接班人。這是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百年大計”。黨和人民事業發展需要一代代中國共產黨人接續奮斗,必須抓好后繼有人這個根本大計。那么,如何大力發現和培養選拔優秀年輕干部,讓廣大年輕干部成為黨和人民信任的好干部 年輕干部應如何在火熱的實踐中砥礪磨煉,成長成才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不論過去、現在還是將來,黨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都是激勵我們不畏艱難、勇往直前的寶貴精神財富。當前,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順利開啟,我們在前進道路上仍面臨著許多難關和挑戰。年輕干部要傳承紅色基因,立住足、邁好步,接續奮斗干出一番事業,就必須從黨的歷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以好的作風振奮精神、激發斗志、樹立形象、贏得民心。結合材料,運用“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有關知識,說明年輕干部應當如何傳承紅色基因。參考答案1.A 2.B 3.B 4.C 5.D 6.B 7.A 8.D9.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自覺堅持黨對文化工作的領導;加強理論學習,提高文化修養,深入學習黨史,深刻理解黨的紅色文化;立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結合當今時代發展需求。在實踐中傳承紅色基因;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