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6.2 亞洲的自然環境【學習目標】1.閱讀亞洲地形圖,找出亞洲主要地形區和河流,說出亞洲地形、地勢的特點及水系特征。以亞洲為例,歸納認識大洲地形特征和水系特征的方法。2.閱讀亞洲氣候類型圖,說出亞洲的氣候特征,分析影響亞洲氣候的因素。以亞洲為例,歸納認識大洲氣候特征的方法。3.以亞洲為例,概括認識某區域地形、氣候和水系的一般方法,簡要分析其相互關系。【教學重難點】重點:歸納認識大洲地形特征和水系特征的方法。難點:歸納認識大洲氣候特征的方法。【教學方法】讀圖指導法、活動探究法、講授法、小組談論法、對比分析法。【教學過程】新課導入:新課前我們先欣賞一段視頻......從視頻中我么感受到亞洲的什么?優美的自然風光、多樣的風俗民情、眾多的文化古跡,作為世界第一大洲,廣袤的面積給予亞洲豐富多樣的自然環境,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亞洲,感受亞洲的自然環境之美。自然環境主要包括哪些要素呢?自然環境包括地形、氣候、水系、土壤、植被等。新課講授:地形篇:巍峨雄奇回憶五種常見的地形類型。探究活動一: 認識亞洲的地形特征。閱讀課本第7頁圖6.8亞洲的地形,完成下列要求。1.紅筆圈出青藏高原、帕米爾高原;伊朗高原、蒙古高原;黑筆圈出印度河平原、西西伯利亞平原、華北平原。說出它們在亞洲的位置和大致的海拔。2.觀察亞洲有哪些地形,以什么地形為主。3.參照圖中的高度表,觀察分層設色地形圖,說說亞洲地勢高低起伏的大致趨勢。閱讀地形剖面圖:如科學的按垂直坐標和水平坐標標注在圖上,就成為沿北緯30度地形剖面圖。讀“亞洲大陸沿北緯30°緯線的地形剖面示意圖”,觀察地勢起伏變化。亞洲陸地最高點珠峰8848.86米,死海-415米,相對高度9263.86米。總結:地形復雜多樣,以高原為主;地勢起伏大,中間高,四周低。學法指導:描述地形特征的方法。1.主要類型2.地形類型分布3.地勢高低。過渡:亞洲既有“高昂”的山,也有像“熱血流”的河流,亞洲地勢中部高四周低,如果向中部傾倒大量的水,河流會有怎樣的特征呢?水系篇:河水泱泱排名前十的河流,亞洲占了7條,說明了什么?探究活動二: 認識亞洲的水系特征。1.讀P7圖6.8用筆描出鄂畢河、葉尼塞河、黃河、長江、湄公河、恒河、印度河,并圈出它們流入的海洋,完成表格。2.說明亞洲的大河發源于亞洲的哪一部分,流向有何不同?3.讀《亞洲及歐洲水系分布》圖找出鄂畢河、塔里木河、阿姆河、錫爾河。小結:亞洲的水系特征:1.長河眾多2.發源于中部的高原、山地,呈放射狀流向四周的海洋3.外流河、內流河流域廣。同學們,我們利用了哪些圖來幫助我們認識亞洲的河流呢?那么如何描述一個大洲的水系特征呢?你學會了嗎?學法指導:描述水系特征的方法。1.閱讀地形圖,看地勢高低確定發源地2.順地勢看流向,注入哪里3.觀察水系形狀。氣候篇:春華秋實探究活動三: 自學教材,認識亞洲的氣候特征。閱讀課本第10頁圖6.13亞洲的地形,完成下列要求。1.亞洲有哪些氣候類型。思考:認識亞洲氣候復雜多樣的原因。亞洲氣候類型復雜多樣的原因受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地形等因素的影響。2.找出亞洲分布最廣的氣候類型,并說出其氣候特征。讀教材第10頁圖6.13,找出亞洲面積最大的氣候類型。以雅庫茨克為例分析氣候特征。3.找出亞洲分布最典型的氣候類型。認識亞洲季風氣候顯著的特點。①以我國的季風氣候為例,完成表格。②觀察三種季風氣候圖,分析氣溫與降水的共同特點。③說出夏季風對農業生產的有利和不利影響?小結:利:季風氣候雨熱同期,能夠滿足農作物生長時對熱量和水分的要求。弊:夏季風有的年份來得晚或退得早,或是風力太弱,雨水就不足,容易造成旱災;有的年份來得早或退得晚,或是風力太強,雨水就過多,容易造成澇災。學法指導:描述氣候特征的方法。1.閱讀氣候類型分布圖,說出氣候類型的構成2.閱讀氣候類型分布圖,描述氣候類型的分布3.與世界其他地區對比,概括典型的氣候類型或者影響顯著的氣候。課堂小結:同學們,這節課你學到了什么?師生共同梳理知識及方法。作業布置:1.概括北美洲的地形特征、水系特征。2.概括北美洲的氣候特征。【板書設計】6.2亞洲的自然環境【課后反思】對教材的處理能力不夠,在把握課時重點、難點兩者關系還有待提高。對問題的設計能力還待加強。在講解從氣候,地形,河湖等方面對亞洲的自然環境進行分析和評價時,問題設置可以再精簡。在今后的課堂教學中,本人將深刻圍繞教學目標,研讀教材,并在教學的每一個細節中注重學生地理學科素養的培養和能力的提升。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