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4.2氣溫的變化與差異【學習目標】1.聯系日常生活,說出氣溫的測定方法。2.運用氣溫資料,繪制氣溫曲線圖,說明氣溫隨時間的變化特點。3.閱讀世界年平均氣溫和1月、7月平均氣溫分布圖,歸納世界氣溫分布特點。【教學重難點】重點:運用氣溫資料和氣溫分布圖,總結氣溫的變化特點和分布規律。難點:理解氣溫的變化規律及分布規律。【教學方法】講授法、讀圖指導法、活動探究法、媒體演示法法、比較法。【教學過程】新課導入:課件展示“熱帶海島”“極地地區”景觀圖,提出:一日中,黎明和正午溫度不同;一年中,暑夏與寒冬溫度各異,這些反應了氣溫的什么特點呢?引入新課——氣溫的變化與差異。新課講授:一、氣溫和氣溫觀測展示圖片,說出今日氣溫,引導學生自主學習:1.氣溫的定義?2.氣溫的單位?定義:表示大氣冷熱程度的物理量。單位是攝氏度(℃)。3.觀測氣溫的工具?展示常見的溫度計,導入百葉箱的介紹和溫度計的使用,學生閱讀教材百葉箱的說明。過渡:我們該如何來測定一天的氣溫呢?自主學習氣溫觀測的次數及時間。總結:氣溫觀測一天需要進行4次(8時、14時、20時、2時)。二、氣溫的變化展示“某地一天中不同時刻的氣溫”圖,引導自學日平均氣溫的計算。1.氣溫的計算由日平均氣溫的計算方法,引導學生得出月平均氣溫和年平均氣溫的計算方法。并說出氣溫對生產生活的影響。歸納:(1)日平均氣溫:一天中不同時間氣溫值的平均數。(2)月平均氣溫:當月日平均氣溫之和÷當月天數(3)年平均氣溫:當年月平均氣溫之和÷月數(12)2.氣溫的變化(1)氣溫的日變化和日較差展示“某日氣溫曲線圖”,觀察思考:該氣溫表示多長時間的氣溫變化?最高溫、最低溫多少?出氣溫最高值和氣溫最低值出現在何時?計算:氣溫日較差=最高溫和最低溫。(2)氣溫的年變化和年較差展示“北半球陸地氣溫年變化曲線圖”,找出最熱月平均氣溫、最冷月平均氣溫,并計算:氣溫年較差=最熱月均溫-最冷月均溫。總結:北半球氣溫年變化的一般規律:大陸上7月最高,1月最低;海洋上8月最高,2月最低。南半球氣溫年變化與北半球的相反。3.繪制氣溫曲線圖根據氣溫資料和曲線圖的繪制步驟,提出問題引導學生自學:橫縱坐標分別表示什么?坐標系中的點是怎么來得?嘗試繪制某地區的氣溫年變化曲線圖,并說出該地的氣溫年變化特點。承轉:氣溫曲線圖只能反映某地隨時間的氣溫變化規律,而我們經常需要了解某一區域,甚至全球的氣溫變化規律,如何表示一定區域內氣溫的水平分布呢?三、氣溫的差異1.等溫線圖引導學生回顧等高線圖,進而引入等溫線的定義,等溫線圖的分析,并明確等溫線的讀圖方法。(1)定義:是指在地圖上將氣溫相等的各點連接成的平滑曲線。在同一條等溫線上,各點的氣溫相等。通常用等溫線來表示氣溫的水平分布。(2)判讀等溫線:讀數值;看延伸;看疏密;看閉合。2.世界年平均氣溫的分布規律活動一:展示“世界平均氣溫分布圖”,讀圖總結氣溫的分布與緯度的關系。活動二:展示“一月份和七月份的世界氣溫分布圖”,讀圖總結海陸位置對氣溫分布得影響。活動三:展示“世界氣溫分布圖”,通過對比青藏高原和上海市的年平均氣溫差異,得出海拔高度對氣溫的影響。歸納:規律一:世界氣溫從低緯到高緯度地區逐漸降低。規律二:同緯度地帶,夏季陸地氣溫高,海洋氣溫低;冬季相反。規律三:在山地,氣溫隨海拔升高而降低。大致每升高100米,氣溫約下降0.6℃。課堂練習:見課件。課堂小結:本節課我們通過聯系日常生活和閱讀相關的圖文資料,了解了氣溫的觀測方法,分析了氣溫在時間和空間上的變化規律,探討了影響氣溫分布的因素,著重培養學生閱讀氣溫曲線圖和等溫線圖的能力,認識到地球氣溫對于人類生產生活的重要性,有助于構建科學的人地關系理念。作業布置:完成本節課配套課后練習。【板書設計】4.2 氣溫的變化與差異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